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6年5月18—22日由地矿部教育司主持在成都召开了地矿部直属院校科研工作研讨会.五所地质学院、五所地质中专校、武汉地院北京研究生部、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负责科研管理的同志参加了会议,部外事局及中国地质报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中共中央科学技术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指导,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六·五”期间院校科研工作的成绩,探讨了“七·五”期间地质院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对策以及科研工作规划,总结交流了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会议开得生动活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988年11月22日至26日,“贵州省古生物学会上古生代学术讲座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和“贵州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在贵阳市贵州石油勘探指挥部联合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共有95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石油、煤田、冶金以及大中专院校和有关科研系统等18个单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和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于7月23—29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东北亚矿产资源响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摘要42篇。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地质工作者如何为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为此,中国地质科学院参加中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韩国五国编图项目的人员首先向黑、吉、辽、内蒙古四省、区及全体…  相似文献   

4.
1探矿工程专业的学科性质及定位 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地矿类工科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部分)”、“勘察工程(探矿工程广和“应用地球物理”3个专业合并成为了一个基础较宽、口径较大、方向较多的新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对新专业的定位要求,“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研究地质勘查的技术方法,并以勘查的技术手段,来获取与矿产资源、能源和工程建设场地有关的地质信息,并评价其地质条件或工程地质条件,为资源开发、场地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服务的工程科学,属地质类的工科专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兰州大学地质系、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五单位联合组织的“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于今年4月14、15日  相似文献   

6.
《岩矿测试》2019,(2):244-244
为推动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光谱分析技术进步与发展,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技术学术交流,发现、培养、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聚焦科学前沿,探讨学科热点,促进国内与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拟于2019年 9月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暨第十二届全国X射线光谱学术报告会”。会议期间,拟同时举办“第五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青年论坛”。  相似文献   

7.
《岩矿测试》2020,(2):318-318
为促进我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加强我国青年科技人才与国际现代科技理念、先进研究思想与手段的交流,加速发现、培养、扶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倡导在“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召开期间,举办“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青年论坛”。该论坛得到了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相关科研单位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首届青年论坛于2011年8月在甘肃嘉峪关举办,至2019年已经举办了五届青年论坛。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10日至12日,由我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陆相盆地系统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多位沉积地质专家与石油地质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本科教育为了适应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专业繁多的情况。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指出:“过去专业划分过细,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适应各项建设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要,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和转移工作领域也往往造成困难,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因此解决专业划分过细、放宽专业口径是大学专业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地质类专业设置所必需依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沉积学报》2008,26(2):192
“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是由中国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性学术盛会。根据专业委员会决定,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8月在成都市召开。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油气储层及相关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等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油气储层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促进中国储层地质学与国际研究的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11.
朱良峰  崔悦  潘信 《岩土力学》2006,27(Z2):633-636
城市三维地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是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通过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和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用户需求的分析,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抽象、概括为“两个层次、四大类别”。“两个层次”是指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解释成果数据这两个层次;“四大类别”则是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分为地理空间数据、原始勘察数据、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等四个大类,其中地理空间数据和原始勘察数据属于“原始数据”这一层次,专业解释数据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属于“解释成果数据”这一层次。论文还按照地质数据所涉及的专业标准,将城市三维地质数据划分为多个专业库,这可满足不同专业的工程人员的应用需求。根据三维地质建模的要求,特别提取出经特殊解释后的三维建模数据,以实现对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与分析。这种数据组织与管理方案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三维地质数据管理和服务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12.
第五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纪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于1996年11月5~9日在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冶金矿山、煤炭石油、地质地震、建筑环保、国防科研、大专院校等部门与系统的22个...  相似文献   

13.
《地质通报》2005,24(12)
“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11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办公室、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相似文献   

14.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5.
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矿山、地质及冶金专业工程师技术员联合会所属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委员会的邀请,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于1978年4月13日离开北京,前往贝尔格莱德参加“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届  相似文献   

16.
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委托,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地质勘探学科、专业目录修订会于元月五日至七日在我院举行。根据通知精神,专业目录修订小组由牵头单位武汉地院,参加单位长春地院、中南工大、中国矿院和华东石油学院等地质、有色、煤炭和石油系统的五个单位代表组成。会议由“地质勘探”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小组组长、武汉地院院长赵鹏大教授主持。修订小组由上述各系统不同专业的代表共十二名专家、教授组成,该学科评议组秘书和我院研究生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学术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遥感地质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9月9日至14日在江西景德镇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核工业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铁道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一些大专院校的代表共193人.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42篇,论文105  相似文献   

18.
耿树方 《地质论评》1981,27(6):550-551
为了交流几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地质及成矿工作中的丰硕成果和进一步推动有关学术活动的发展,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委员会与云南省地质学会于1981年6月29日—7月5日在昆明市联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会议”与“云南省地质学会区域地质及构造地质学术年会”。这是我国区域地质及成矿专业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质研究的缺失或滞后是阻碍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根据CNKI数据库中城市地质相关论文产出特点,结合城市化发展历程,将我国城市地质研究进程分为“蹒跚起步”、“夯实基础”、“摸清家底”、“全面发展”和“精准研究”五个阶段。结合惠州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城市地质的发展应基于多因素城市地质综合调查,通过多学科融合,围绕城市地质安全、城市地质灾害监测、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三维地质建模进行深入研究,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地质勘查单位向“商品化、企业化、社会化”转轨的问题,已经从理论探讨、论证阶段进入了实践阶段,通过初步实践,看出了一些新情况,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正确地回答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对于推进改革的健康发展,是绝对必要的。今年五、六月份,在云南省地矿局召开的队长书记会议和有关专业会议期间,都程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