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1990,(2)
地图上的地名是推广地名标准化的重要工具。地图在国际地名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国人主要是通过地图了解中国地名,所以,地图又是反映我国地名标准拼写形式的窗口。地图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各行各业都需要地图。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图》1989,(2)
引言地名是地图上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地图上地名拼写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地图的使用价值和科学质量。国家的基本地图则是全面地、大量地、系统分明地、方位明确地表示地名的场合。也可以说它是地名的总登记处和总颁发处。因之用图者寄望于图上的地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现势性。为此,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客观存在的地理实体的名称,地图是地理实体的图象,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名的精确位置,各地名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名的形、体、音、义等特征在地图上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因此,地图是表现地名并使之服务于社会的最好形式和进行地名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工具。反之,地图也离不开  相似文献   

4.
唐浩 《地图》1992,(1):63-63
标准地名图是专题地图中的一种。随着地名工作深入发展,地名图的特点和作用已被地名部门所认识。苏州市地名委员会继1982年编绘地名图之后,又于1988年4月组织编绘了全开《苏州城市标准地名图》。现将该图(以下称1:9000标准地名图)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编绘1:9000标准地名图的意义以收载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现势性标准地名的地图称为标准地名图。这种地图是在1980  相似文献   

5.
地图地名学是地名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地图的方法来研究地名的结构、构成、语词、词缀和产生发展的空间分布,地名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而将复杂的、隐现的地名规律和特点,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地图上。地图地名学直接受益于语言地理学的成果。语言地理学创立于19世纪下半叶,奠基人是德国的丁·施密德(1843—1901)。1912年瑞士语言学家席业隆出版了《语言地  相似文献   

6.
地图上各种地名注记,是地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图要素的补充说明。但是地名注记在地图内容中一般又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配置不当,则给地图的清晰性和易读性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7.
林筝 《测绘通报》2016,(4):124-127
全景地图作为移动测量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空间数据更新。本文将全景地图与公开版地图数据库结合,进行了街道地名地址的数据采集,建立了标准地名地址库;通过建立地名规则库和地址匹配引擎,将非标准地名进行分词处理后与标准地名地址之间对应匹配,最后发布地名服务,实现了匹配结果的在线查询和定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新型地图载体的出现,公众使用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公众版地图成果基础上叠加从不同尺度数据中提取的公开要素,形成系列公开地图产品的技术思路也已成熟。作为联系空间与非空间信息之间"桥梁"的地名,在地图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编制公开地图产品时迫切需要准确、便捷的地名服务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面向公开地图表示的地名数据集及地名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实现,并对其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洪钧 《测绘通报》2016,(5):126-129
通过介绍杭州市萧山区编制的6大类226幅地名地图,提出了4条地名地图编制思路:围绕标准地名,利用门牌数据,宣传地名文化、综合运用多种地图表现形式,旨在为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中地名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牛汝辰 《地图》1991,(3):50-51
一、问题的提出地名与测绘自古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相辅相成,有密不可分的源流。”曾世英先生早在1962年就曾指出:“地名是地图主要内容之一,而地图是大量地、成批地、系统地出现地名的场所。用图者往往先查阅地名,然后再看其他地理要素,因此,地名的正确与否成为地图的科学水平及其使用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左图右史”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史”包括“经”和“志”,它们又常是地名和历史地理文献。一方面图不能无名;另一方面历朝历代、政权的更迭、建制的兴废、地名的改易等又必须借助各种地图,才能更好地了解既往、探究原委。可见中国地图测绘与地名研究是相辅相成,有其密不可分的源流。我国地图测绘,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古代又可分为二个阶段:(一)从远古  相似文献   

12.
朱怀汝  李华 《河南测绘》2006,(3):18-18,21
一、前言 地图,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外出公务或旅游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已从最基本的地名、路线查询发展到地图分析和处理。产品也从单一的纸质产品发展到今天的纸质与电子产品并存。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图市场出现了繁荣和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产生,其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从事地图检查工作的经验,谈谈公开地图质量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期因工作之故对西藏自治区的地图参考使用次数较多,所以发现某些地图中的某些要素、地名等注记有待商榷。笔者主要围绕某权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一幅《西藏自治区地图》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有关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如,西藏自治区首府(驻地)拉萨城区平面图的地名注记就有误,进出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两大交通主动脉,川藏、青藏公路的文字标注就有商榷之处。图内把经拉萨大桥跨过拉萨河的川藏公路向东拐后注记为“川藏公路”,显然有误。通过拉萨大桥向东拐的这条路,为沙石路面的县乡道,是通向堆龙德庆县柳梧乡等地的简易公路,与川藏公路无丝…  相似文献   

14.
Doer.  JS 杜瑞颖 《地图》1994,(2):21-26
大密度地图地名配置专家系统[美]J.S.DoerschlerH.Freeman1引言地图是对地理区域内地形要素的收集。这些要素能用符号、线条或边界描绘在地图上。地名对要素进行识别和分类,且把它们和它们的物理对应物联系起来。自动化的地图生产系统必须能对...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7,(4)
据台湾报纸报道,台“内政部地政司”研议决定,未来大陆地区地图行政区划的绘制,可以采用大陆现行的行政界和地名。此一重大变革,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到学校教科书地图的绘制亦倍受瞩目。台“内政部”决定,未来地图可以标志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名,也可以标志大陆现行地名,此举可以使目前来大陆的台湾民众不再受两岸地名落差的困扰。台“内政部地政司长”张元旭表示,未来编印大陆地区地图的主要原则为:第一,疆界、行政区划(含省、直辖市、地方、特别行政区)及首都、省会,均应维持政府近台前原状;第二,行政区划采用大陆地区现行的行政…  相似文献   

16.
李红 《地图》2019,(4):102-107
外国地名翻译是地图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0多年来,中图社译名组翻译了大量的世界各国地名,推进了我国外国地名翻译的标准化,近年来又承担了全球地理信息与资源建设和维护工程项目中的地名要素数据处理工作,并出版了《世界标准地名地图集》,填补了我国在大型世界地图集编制出版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比例尺地图上我国地名罗马化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英 《地图》1993,(1):8-13
我国地名的罗马化长期存在分歧混乱。《汉语拼音方案》法定后椐以拼写的我国地名,经联合国地名会议通过,已成为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为了图面清晰,如何处理地名的拼写,本文提出四点建议。 (1)现行汉字版小比例尺地图上,对专名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县名的通名县字往往脱落,而当专名为单音节时,通名保留并和专名联写。这在体例上似乎存在矛盾,其实是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2)少数民族自治县行政单位驻地名称大都用一长串汉字称说。现在汉字版地图上有的标全称,有的标简称。在罗马化时以采用简称为宜。(3)台湾方面地名的音译沿用威妥玛式。台湾已于1984年制订了《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并于1986年公告正式使用。如果它也适用于地名的罗马化,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我们今后出版的地图上也宜采用。(4)现行的地名罗马化的地图集中,对多音节县名只标专名,不见通名,但其所附的地名索引中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分写。而对单音节县名,在图面上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但在索引中则分写,形成图面和索引的矛盾。国际电信联盟对我国的多音节县名略去通名,对单音节县名则专名和通名并列,并联写。这正和图面相同,有利于地名标准的推广。此外,本文还列举大量统计,说明单音节县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合现代汉语习惯。这对今后我国地名的标准化也有深远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995年增招地图制图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是从事测绘科学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在原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下设现代大地测量研究所,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工程研究所,地名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19.
<正> 开展地名管理,实施地名标准化都要运用地图上提供的信息,参考制图工作中收集、整理、经选择加以推广运用的资料。地图是用专门符号将经过选取、概括的自然地理实体和社会经济现象绘制在特定的平面上。只有符号而无注记说明名称的地图,其使用价值是十分有限的。名称注记是地图注记的主要内容,注记的地名是否正确会影响地图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地图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地图如何起源的问题,在中国地图史研究的论文中还不多见,有关地图史的书籍中也很少论述,所以中国古地图起源问题已成为地图学史界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原始社会已出现了描述自然现象的图画,而这些图画先于象形文字出现,尽管也有描述自然景物的图画,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图,只能算作地物画。夏末商初象形文字出现后,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地物画与象形文字还没有明显的差别,于是形成了地物画与象形文字融为一体的地图发展阶段。周灭商后,由于生产和征战的需要,具有明显主题思想和实际使用价值的地图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