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紧邻地铁枢纽深基坑变形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发云  褚峰  宋著  李永盛 《岩土力学》2012,33(3):657-664
对于紧邻地铁枢纽的深基坑工程,其开挖方式对基坑变形特性和施工安全控制有着显著影响。以上海某紧邻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其设计方案将该基坑工程划分为大、小基坑分别施工,重点研究大、小基坑的开挖方式对于围护结构及地铁隧道变形的影响。针对“先挖大基坑,后挖小基坑”的开挖方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和隧道结构的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先挖大基坑,后挖小基坑”的开挖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所得结论对于类似的紧邻地铁隧道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铁施工中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引起的土层扰动,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甚至引起基坑失稳。以深圳地铁中心公园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讨论了基坑开挖监测方案,并结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基坑开挖工程,选用合理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进行实时动态控制,确保了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北京某地铁PBA暗挖车站采用边导洞内施工地下连续墙止水,在国内尚属首例。以该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软件模拟了PBA工法施工过程中洞内地下连续墙的力学响应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较小,约占地表总沉降量的9%;(2)扣拱施工阶段、站厅和站台层开挖支护阶段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变化较大,在实际工程中需对这三个施工阶段加强监测和施工控制;(3)地下连续墙竖向位移整体以隆起变形为主,沉降变形不明显,沿地连墙纵向各施工阶段中墙顶的沉降量略有波动,整体上趋近均匀分布;(4)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地下连续墙墙体所受的拉、压应力均未超过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允许值,地下连续墙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侯凯 《地质与勘探》2017,53(3):565-57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周边开发的建筑越来越多,周边建筑施工对地铁车站将产生不可避免的不利影响。本文结合某大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监测数据,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基坑开挖施工力学特征,研究基坑施工对临近地铁车站的变形影响。研究发现,基坑采用合理的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等围护体系、适当的被动区加固方式、科学的分基坑开挖施工组织等措施,可以保证基坑开挖施工对临近车站的影响在可控制、可接受的范围内,为软土地区类似基坑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5.
南京德基广场二期工程位于南京市中心区域,主楼区普遍开挖深度21.50m,附楼区普遍开挖深度19.70m,基坑开挖深度较深,基坑面积巨大.本文通过分析该工程的建筑结构方案、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提出了基坑周边全部采用两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并且附楼逆作法施工,结合主楼顺作法施工的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铁隧道保护措施.另外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取邻近地铁侧的典型剖面计算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该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能满足地铁运营对隧道变形提出的要求.本文对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俊杰 《探矿工程》2011,38(10):46-49,45
支腿式地下连续墙在杭州地区工程中首次运用。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就支腿式地下连续墙的技术要点进行介绍,通过跟踪分析实际施工过程,简单介绍整个工艺流程和确保支腿式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保证地下室开挖深度及基坑安全性、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展望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不断建造和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出现的基坑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开挖的现象,通过收集国内及广州地区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基坑开挖后土体位移场的变化,总结了邻近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影响,并选取广州农贸园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一些能对今后类似工程起到一定借鉴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9号线在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为例,研究岩溶地层基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该车站基坑长259.7 m,宽18.7 m,深15.8 m。基坑深度范围内包括溶洞和砂层,溶洞地层富水、稳定性差、物理力学性质差,砂层厚0~15 m,有较大的渗透性,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地下连续墙的侧向位移和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结束时地下连续墙的最大侧向位移为12 mm,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为10.1 mm,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广州地铁一号黄沙车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分析比较了连续墙接头设计的几种形工式,总结了接头施工中的防水措施和主体结构基坑开挖后接头漏水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地铁施工中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引起的土层扰动,可能会造成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甚至引起基坑失稳。以某地铁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借助FLAC3D,建立了基坑开挖计算模型。现场实测与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采用的计算模型可以近似模拟实际开挖过程。通过改变模型参数,研究了围护桩刚度、锚索倾角及锚索位置对围护体系受力和变形的影响,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保证城市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及围护结构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地铁建设的兴起,明挖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深圳地铁二号线东沿线的一个换乘车站-景田站深基坑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实测和软件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地下连续墙+钢支撑”这一围护结构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规律,为深圳地区类似深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优化设计和科学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资源保护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国内首例城市地铁PBA暗挖车站边导洞内施工地下连续墙止水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 NX软件重点模拟了导洞内地下连续墙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地表沉降曲线以车站中线为中心,呈明显对称的沉降槽形式分布;2)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单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其上方地表附近沉降影响最为明显,地表沉降量增量约占总沉降量的25%;3)左右两侧地下连续墙施工完成后,地表沉降量增量曲线类似W型;4)左右侧地连墙分别施工6幅以后,上方地表处沉降趋于稳定,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隶属函数选取的岩土工程模糊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杰  牟在根  张晓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4):200-202,207
目前岩土工程中模糊可靠度计算时隶属函数的选取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针对这种现状进行研究,选取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隶属函数,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岩土工程中的两种典型结构:地下连续墙和挡土墙,通过模糊可靠度的计算以及比较分析,得出如何选取优化隶属函数的有益结论,对工程应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金青  陈国周  孟祥波 《岩土力学》2007,28(11):2314-2318
现在基坑设计中常用的杆系有限元计算方法是基于桩墙和锚杆联合支护的,不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根据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施工特点,改进了杆系有限元计算模型,提出柔性支护的开挖荷载计算方法,使之可以适用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对一个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用改进后的杆系有限元方法可以计算出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基坑水平位移、锚杆轴力,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孙立宝 《探矿工程》2010,37(2):51-55
随着地下空间工程的不断发展,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应用越来越多,施工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结合工程实践,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解决措施,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是完全能达到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许烨霜  马磊  沈水龙 《岩土力学》2011,32(Z1):578-0582
20世纪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在地下水开采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与此同时,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通过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具有相关性。目前城市化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已受到关注,但尚缺乏对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机制的系统研究。针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沉降包括建筑物荷载及交通荷载等外荷载引起的沉降,基坑开挖、降水及隧道施工等工程施工引起的土体压缩,以及隧道渗漏,周边地区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小,地下构筑物挡水效应等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诱发的沉降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研究得出武汉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存在岩溶地面塌陷、地下水作用、软土变形三大工程地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方法。最后以武汉地铁首期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优势与问题,提出防范问题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逆作法施工中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振长  谢雄耀  黄宏伟 《岩土力学》2005,26(7):1104-1108
基坑工程中围护结构入土深度,一般是由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决定,现行规范规定推荐的圆弧滑动法的验算方法只是针对一般情况,特别是柔性围护结构。考虑逆作法施工的特点及其他一些有利因素的影响,提出修正的圆弧滑动法以适合刚性围护结构的抗隆起验算。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的设计验算,对逆作工况下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进行一定的探讨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