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煤成气资源及大气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西部煤成气的资源量和探明储量分别近 2 0× 10 1 2 m3 和 144 0 7亿m3 ,相应占该区天然气总资源量和总储量的 6 2 5 %和 6 7 8% ;我国 5个储量大于 10 0 0亿m3 的大气田均为西部的煤成气田 ,且大部分未开发。因此 ,西部煤成气将是我国今后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加的重要支柱。西部目前已发现 12个煤成大气田 ,这些大气田均分布于生气强度在 2 0亿m3 km2 以上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石英砂岩储层特征的对比,指出榆林气田山2段石英砂岩储层属于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苏里格气田盒8段石英砂岩储层属于相对高孔低渗型储层;通过分析两类石英砂岩的物源、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等因素,认为沉积期海水改造及后期成岩作用形成了榆林气田山2段储层的低孔高渗,而沉积时的高杂基含量与后期成岩共同作用形成了苏里格气田盒8段储层的高孔低渗。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大气田.苏里格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变化较小,反映其来源和成藏过程的一致性.基于对成藏地质背景、储层物性、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成熟度、甲烷碳同位素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苏里格气田天然气主要为近源充注、近距离运移和聚集,为石炭系一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生成的累积聚气.天然气运移输导体系主要包括砂体一孔隙、微裂缝及小断层等,由孔隙和裂缝构成的网状输导体系在成藏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动力圈闭成藏.苏里格气田形成过程经历了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期、早白垩世末期至今3个演化阶段,存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一果  孙卫  马永平 《地下水》2013,(3):237-238,254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致密砂岩气储层,以异常低压和低压为主,少见高压,是目前中国探明储量最大的低压气田。在认识异常地层压力和苏里格气田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苏里格气田异常低压的形成原因,认为地层的抬升剥蚀作用造成的孔隙体积增大和温度降低是形成异常低压的主导因素。天然气的散失作用也对降压过程也有较大的贡献,但只是侧向的散失,储层致密也是出现异常低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东部下二叠统石盒子组8段是苏里格气田东部主要含气层位,其储集空间以各类次生孔隙为主。为明确次生孔隙控制因素,结合铸体薄片鉴定与定量统计、流体包裹体温度及成分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部盒8段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受有机酸溶蚀、深部热流体作用共同影响;平面分布受沉积相、构造及油气运移路径复合控制。沿构造鼻隆轴线方向、基底断裂结合部位与厚砂体叠合区附近次生孔隙最发育。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层段属致密砂岩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经验统计法、孔隙度—渗透率交会法、岩芯饱和度分析法、最小孔喉半径法、有效孔隙百分含量法、相渗分析法和试气法等7种方法综合分析,确定了苏东地区盒8层段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值分别为4.7%和0.08×10-3μm2,并运用试气结论和试气产量证明了储层物性下限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普光气田超深井钻井技术的进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光气田是中国石化已成功开发的一个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对普光气田超深井钻井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气体钻井阶段,机械钻速由探索阶段的0.99 m/h提高到发展阶段的1.70 m/h,再提高到气体钻井阶段的2.61 m/h,提速效果十分显著。并对加快中国石化超深井钻井技术的进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解法对苏里格庙气田煤系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及其有机质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庙气田太原组、本溪组以及山西组的煤和碳质泥岩为非烃源岩,大部分山西组煤系泥岩属于差-中等烃源岩,少部分为非烃源岩,太原组则为非烃源岩.源岩中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不受其成熟度的影响,且有机碳含量和生油潜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苏里格庙气田太原组和本溪组源岩为Ⅲ型干酪根;山西组源岩中1个样品为Ⅱ2型干酪根,其余都为Ⅲ型干酪根.  相似文献   

9.
杨仁超  董亮  张吉  王一  樊爱萍 《沉积学报》2022,40(1):267-280
苏里格气田西区气井产水严重,地层水成因、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确,成为制约该区致密砂岩气开发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大量测井数据、生产动态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苏里格气田西部地层水性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发现:地层水矿化度高,整体属于盐水;水型主要为CaCl2型;pH值范围为6~6.9,呈弱酸性.分析认为:1)地层水主要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碳酸盐岩大型气田的气源(摘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 各国大气田的划分标准不同。中国把探明储量等于或大于300×10~8m~3的气田称为大气田。目前中国发现大气田10个,其中6个(四川盆地的威远、五百梯、卧龙河、磨溪气田,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气田和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是碳酸盐岩大气田。根据有机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这些储集在碳酸盐岩大气田中的气源都不是自生自储的,而是它源的。威远气田它是中国产层(震旦系灯影组)时代最老的气田,储层厚650m 左右,为一套含藻白云  相似文献   

11.
苏里格气田盒8段沉积条件复杂、成岩作用强烈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物性受多种因素控制,是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在适度规避岩性信息带来的影响、放大流体信息、构建对储层流体较为敏感的参数原则下,采用测井评价中的重叠图技术及交会图技术对苏里格气田东南部盒8段储层含气性进行快速定性识别,有效的识别出气层、水层,进而掌握气水分布规律,更精确的划分出有利富集区,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观察、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48区块盒8—山1段储层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测试,研究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苏48区盒8—山1段储层属低、特低孔低渗储层,其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通过控制储层的碎屑成分及沉积微相来控制其物性,心滩、边滩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叠前弹性反演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苏里格气田当含气饱和度小于70%时,泊松比变化不明显,用AVO方法进行含气性检测效果不甚理想。基于Fatti近似的弹性波阻抗方法,充分利用了叠前资料进行反演,包含了丰富的岩性及流体信息,但其小角度时的算法不稳定及建立在"湿"岩石背景假设条件下的反演精度不高的缺点也很明显。改进后的Fatti近似公式算法更加稳定且建立了基于真实岩石物理参数的变量关系,提高了反演精度。应用实例表明应用从弹性阻抗反演数据体中获得的λ-μ-ρ参数进行交会,对苏里格气田低含气饱和度的气层检测效果明显,很好地反映了储层信息。  相似文献   

14.
随着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碎屑岩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查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山1段、盒8段的物源问题,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结合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分布特征、岩屑类型、石英颗粒的阴极发光等特征,对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山1段、盒8段的物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在山1段、盒8段沉积时期,受到北部和东北部2个物源方向的影响,物源区为盆地北缘的阿拉善-阴山古陆。物源与苏里格气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展布格局和储集砂体的物性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川中广安气田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中广安气田是四川盆地2006年新发现的上报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108m3的大型气田,也是目前四川盆地在上三叠统产层发现的最大气田。由于广安气田所在地区上三叠统烃源岩的生气强度小于20×108m3/km2,不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理想条件,因此该气田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广安气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的详细分析,判定其天然气为煤成气;根据气源对比,排除了下伏和上覆烃源岩的供源可能性,证实广安气田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地层自生自储形成。最后,经过对天然气运移途径分析,认为近源侧向运移是形成广安大型气田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学前缘》2016,(1):29-43
位于四川盆地东缘焦石坝构造的涪陵页岩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3 806×108 m3,是北美地区以外,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焦石坝构造是一个受北东向和南北向两组断裂体系控制形成的菱形断背斜,其特殊的构造背景对页岩气的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涪陵页岩气田的产层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地层压力系数高、单井产量高、裂缝发育、烷烃碳同位素倒转等特点。3年的勘探开发表明,涪陵页岩气田普遍高产、稳产,证实为高产富集的页岩气田。本文通过对区域地质特征的解剖和对涪陵页岩气田基本特征的总结,结合前人对美国页岩气田的研究,提出了涪陵页岩气田发现的启示与思考。结论认为:首先,证实中国存在高产页岩气田,但富集因素与美国不同,正向构造和晚期区域走滑作用极为重要;其次,天然裂缝的发育是页岩气富集高产的关键;第三,几乎所有的商业性页岩气田都是地层超压;第四,讨论了页岩气的运移问题,认为页岩气通过短距离的运移传递,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运移聚集;第五,提出基于商业回报和资源利用不同角度的考量,可能会影响生产方式的选择;第六,中国页岩气发展需要技术、思路创新和长远视角,必须重视深层海相、陆相和盆地外常压页岩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1)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资料对苏里格气田东中西三个区块盒8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物源的差异决定了苏里格气田不同区块岩石类型、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1)西区主要由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组成;东区主要由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组成;中区岩屑石英砂岩比重最大。(2)自西向东,石英类含量减小,岩屑类含量增加。(3)东区岩浆岩岩屑、其它变质岩岩屑和其它岩屑类明显多于中西区;而中西区石英岩含量明显多于东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碎屑组分及填隙物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疆牙哈凝析气田产能变化试井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牙哈凝析气田是目前国内已投入开发的规模最大的整装凝析气田,投产以来开发效果很好。但目前牙哈凝析气田全面进入反凝析生产阶段,提气稳产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逐渐暴露。使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应用KAPPA公司的Saphir试井解释软件对牙哈凝析气田9口生产井历次压力恢复试井、产能试井进行了试井解释,分析了牙哈凝析气田产能变化规律及反凝析现象对产能变化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一般储层渗透率为20×10-3μm2,测试点测试产量在25万m3时,为产能测试曲线出现负斜率的分界线;(2)反凝析现象的存在造成试井解释模型多采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这些对正确认识气藏开发动态及生产特征、加强动态监测技术研究、获得良好的注气效果和显著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但该类气藏具有强非均质性,砂岩多期叠置,有效砂岩零散发育,实施水平井会出现井漏、卡钻等现象,从而影响气田的产能建设,不合理的轨迹设计也会造成储量动用不充分,遗漏有效砂岩。为了避免出现以上现象,需要加强致密砂岩储层的地质研究,采用一井一设计的差异化水平井地质设计思路,从井轨迹上规避风险。收集了苏里格气田完钻井地质参数,统计了该气田的砂岩及有效砂岩钻遇情况,结合前人研究,确立了3种适合水平井开发的叠置砂体类型(块状叠置型、多层叠置型和削截式叠置型)及其有效砂体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类水平井轨迹和节约井场的三维水平井(平直型水平井、大斜度水平井和阶梯型水平井),为气田稳产增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至2001年底,中国发现21个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7953×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储量的59.80%。天然气的分子小、重量小、难被吸附而易扩散。成藏早的大气田,若无继续获得气源,随扩散时间增长损失气量不断增加,使大气田演变为中、小型气田,甚至散失殆尽。因此,晚期成藏是大气田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盆地具有多旋回性,多旋回性往往是后续的旋回损害和降低前旋回聚集气藏的保存条件和储量,故晚期成藏就避免此弊,有利于大气田的形成。晚期成藏的大气田的生气高峰期既可是与成藏期同步或基本同步,以及储集层与气源岩的层位较新,也可以是成气高峰期比成藏期早,储集层和气源岩层位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