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苗  姜勇  张恒  李泽超  李峻颉 《地质论评》2019,65(2):464-476
重矿物是物源变化极为敏感的指示剂。本次研究运用重矿物组合、重矿物百分含量统计分布、SPSS统计—因子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系地层中采集的20件砂岩、砂砾岩样品进行研究。通过重矿物特征及指示参数分析得到4类重矿物组合:锆石—电气石—锐钛矿—独居石—磷灰石组合,金红石—钛铁矿—白钛石—辉石组合,方铅矿—赤褐铁矿—黄铁矿组合以及磁铁矿—绿帘石—角闪石组合,推测母岩组合为中—酸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认为这套碎屑岩的源区为西北—北部的齐尔山—哈拉阿拉特山一带(属扎伊尔山前),物源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肉红色花岗岩,灰色—灰绿色安山岩、安山玢岩及灰色—灰黑色凝灰岩、粉—细砂岩,并且成岩显示为近源物质和远源物质混杂堆积。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杭州湾第四系钻孔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XZK169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17.35m处(年代约为10~9kaBP),其下至孔深86.40m沉积属晚更新世。整个沉积层中可分出3个海进—海退旋回晚更新世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出现河湖相—滨海湖泊相—河湖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中晚期出现河湖相—潮滩湖相—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寒冷干燥—温凉—暖热湿润—温热湿润;经历了末次冰期侵蚀后,全新世出现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以暖热湿润—温暖湿润为主。约在5kaBP,杭州湾与长江口分离。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松潘金三角地区金矿带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松潘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卡林型金矿成矿的集中区 ,依据其成矿规律可划分为同仁—夏河—岷县金成矿带 ;青海军功—甘肃尕海—舟曲—成县南金成矿带 ;玛沁—玛曲—南坪金成矿带 ;青海德尔尼—积石山—平武金成矿带 ;青海达日—斑马—马尔康金成矿带 ;四川松潘哲波山—文县—康县金银铜成矿带等 6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讨论中国东部与铁、铜、钨、相及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岩石化学特征:铁矿成矿母岩通常为SiO_2 52—63%,Fe_2O_3 FeO 5.2—10%,K_2O Na_2O 5—10%。正常系列。S=62—72,b=10—20,σ=3—5。当PH_2O=5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820°C。铜矿成矿母岩通常为SiO_2 61—70%,Fe_2O_3 FeO 2—5.2%,K_2O Na_2O5—7%。正常或铝过饱和系列。S=70—80.5,b=6—12,σ≤3。当PH_2O=5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为780—820°C。钨、钼和锡矿成矿母岩SiO_2 70—77%,Fe_2O_3 FeO<5%,K_2O Na_2O 7—10%。铝过饱和系列。S=77—83,b=1—9,σ≤3。当PH_2O=300—1000巴时,初始结晶温度<780°C。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松潘金三角地区金矿带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亚东 《甘肃地质》2003,12(1):43-49
西秦岭—松潘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卡林型金矿成矿的集中区 ,依据其成矿规律可划分为同仁—夏河—岷县金成矿带 ;青海军功—甘肃尕海—舟曲—成县南金成矿带 ;玛沁—玛曲—南坪金成矿带 ;青海德尔尼—积石山—平武金成矿带 ;青海达日—斑马—马尔康金成矿带 ;四川松潘哲波山—文县—康县金银铜成矿带等 6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7.
海西—印支期上扬子地块发育稳定型的碳酸盐岩大台地,在碳酸盐岩台地南缘台地边缘沉积体系发育,主要包括4种沉积类型: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礁、台地前缘斜坡、滩(礁)间海。据海西—印支期台缘沉积发育及分布特征,可分为4个沉积演化阶段:中泥盆世—晚泥盆世(SS1),台缘沿弥勒—师宗—晴隆—南丹—河池一线呈带状分布,台缘礁滩发育;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SS2-SS3),台缘沿晴隆—六盘水—安顺呈带状分布,台缘生屑滩发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SS4),沿贞丰—紫云—罗店—河池—柳州—娄底呈带状分布,台缘滩、台缘礁交互发育;早三叠世—中三叠世(SS5),沿贞丰—镇宁—贵阳—福泉一线呈带状分布,早三叠世主要发育台缘鲕粒滩,中三叠世台缘礁占优势。这4个阶段的台缘沉积特征表明:台地边缘礁滩沉积体系垂向演化受海平面变化控制,横向迁移主要受同沉积断裂控制,不同类型生物的出现和绝灭控制台缘生物礁滩的类型及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亮  熊韬  罗涛  邓俊峰  杨虎  杨忠虎 《矿床地质》2021,40(1):143-155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略缝合带内的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为探讨矿区深部找矿潜力和成矿远景评价,文章对葛条湾-安坝矿段30号勘探线剖面的成矿及伴生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段原生晕的轴(垂)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为:Pb—Co—Cu—Zn—Mn—Bi—Mo—Sb—Au—As—Ag.矿体中部原生晕具...  相似文献   

9.
张言  杨凤筠 《地质科学》1992,(2):193-197
本文编制了系统 Fe2+—Fe3+—∑S—∑CO2—[SO12-]和 Fe2+—FeS—FeCO—Fe(OH)2的相图,以及溶液中络合物 Au—s 和 Au—Cl 在不同温度下的 CAu—PH 图。有证据表明,金可能是以 Au—S 络合物形式迁移的,控制金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溶液的 Eh 和∑S 的活度。  相似文献   

10.
旬阳多金属矿由构造—盆地—地层—岩性—时代“五位一体”控制;属热水沉积—改造型,形成不同矿区差异明显矿床,具有较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的结合带(简称钦杭结合带)是中国东南部一条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其西段的位置和边界的划分方法,尚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以大尺度卫星重磁资料为主,结合区域电性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对钦杭结合带的边界进行了识别和厘定。研究认为,钦杭结合带是江南造山带的南部边界,结合带南界为宁波—金华—上饶南—赣州北—郴州—北海东,北界为上海—湖州—鹰潭—临川—萍乡—衡阳—永州—桂林—梧州—钦州。在结合带两侧,无论是重力场还是磁力场都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反映了扬子和华夏板块不同的物质组成和基底特征。钦杭结合带内地球物理场也存在局部差异,揭示了结合带经过多期次岩浆活动,在不同地段形成了不同组合的金属矿床和别具特色的钦杭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华北克拉通南部及邻区航磁异常特征与构造分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据地球物理、地质资料分析,华北克拉通南部及邻区发育NWW—近EW向和NE—NNE向等两组断裂,其中焦作—商丘断裂带、鲁山—阜阳—淮南断裂带、栾川—固始—肥中断裂带和郯城—庐江断裂带、夏邑—涡阳—麻城断裂带具有构造分区断裂特征。通过航磁异常特征分析,华北克拉通南部分为秦岭—大别磁异常区和南华北磁异常区,后者可次分为豫西磁异常区、豫东磁异常区、夏邑—阜阳磁异常带和徐州—淮南磁异常区等四个磁场分区。结合分区断裂系统研究,指出华北克拉通南部中新生代构造分区包括豫西盆岭区、豫东盆地区和徐州—淮南盆地区。豫西盆岭区以NE向的嵩县—谭头、洛宁—卢氏和灵宝—朱阳盆地及熊耳山、崤山和小秦岭盆岭相间分布为特征;豫东盆地区发育NWW向伸展断陷,而徐州—淮南盆地区则以向NW逆冲断层及与之伴生的线性褶皱和断陷盆地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甘肃崖湾金矿微量元素特征及矿床剥蚀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启明  李岳 《甘肃地质》2005,14(1):27-32
崖湾金矿床定位于礼县—白云—山阳深大断裂西端的分支断裂罗坝—礼县断裂中段,是李坝大型金矿床的外围矿床之一。通过对矿区水系沉积物、岩石微量元素特征的总结,结合地质因素,指出矿床的主要微量元素为As、Bi、Sb、Ag、Hg。与Au矿关系密切的伴生元素依次为Sb、As、Ag、Hg、Bi。矿床微量元素具有垂直分带性,从上至下的序列为:Ag—Mo—Hg—Pb—Bi—Sb—Au—As—Zn—Cu。对矿体标高和微量元素垂直分带性的研究后认为矿床总体剥蚀程度为上部,矿床向西、向东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4.
双阳盆地为一内陆山间盆地。通过对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充填序列山麓相—河床、漫滩相—浅湖相—沼泽相—泥炭沼泽相—深湖相的分析,将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分为无煤带—分叉变薄带—合并变厚带—分叉变薄带。预测在盆地东北侧沿走向应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存在。  相似文献   

15.
朱效中 《探矿工程》2013,40(2):59-63
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因施工周期短、建井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为小型国有企业、乡镇、集体、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至今为止对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从埋设井口定位管—锁口—泥浆循环系统—安装设备—钻孔—扩孔—洗井—下井筒—注浆止水(固井)—排浆—检查固井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钻井法施工大口径钢壁立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某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良 《铀矿地质》1989,5(2):78-85
矿前期热液温度348—210℃,压力139.6×10~5—17.2×10~5Pa,盐度0.06%—2.33%(NaCl,Wt.,下同),pH为7.37—9.16,主要成分为Ca~(2 )、Na~ 阳HCO_3~-,铀浓度0.0002—0.0027mol/L。矿期热液温度268—145℃,压力3.9×10~5—3.19×10~5Pa,盐度0.06%—11.68%,pH为6.60—7.61,主要成分为Ca~(2 )、HCO_3~-、F~-和SO_4~(2-),铺浓度0.0017—0.052mol/L。矿后期热液温度165—100℃,压力5.7×10~5—1.1×10~5Pa,盐度0.06%—6.01%,pH为5.28—8.03,主要成分为Ca~(2 )、HCO_3~-和SO_4~(2-),铀浓度0.0009—0.0165mol/L。矿前期、矿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矿后期热液主要来自地壳浅部。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是诸文明要素积累凝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黑河流域的城市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秦汉以前的城市萌芽,两汉时期的奠基期,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的第二高峰期,宋以后的衰落期,直到明清以后城市再度复苏.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牧业的消长与进退、人口迁移与聚集、地缘政治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城镇发育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又蕴含了两个相互交错的正负效应:汉民族的西扩—统一的国家—稳定的地缘政治关系—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农业繁荣—气候暖湿—城镇发展;少数民族东进—地方割据—复杂动荡的地缘政治环境—牧业扩张—气候干冷—沙漠化扩大—城镇衰退.其实质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下,对优势生存空间的争夺.  相似文献   

18.
四川东北寨金矿床的矿石组构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寨微细浸染—交代型金矿床赋存于三叠系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中,容矿岩石为含碳质黑色岩系。典型的矿石组构与含砷黄铁矿—雄黄—低温相毒砂—自然金—辉锑矿—自然砷—石英—方解石为主的矿物组合显示低温浅成的矿石建造特征。同位素研究表明,矿质源于围岩系统,介质来自大气降水。包裹体测试结果说明成矿温度低(均一温度为236—129℃)、矿石就位浅(约1200—1600m)、流体盐度高(5.09%—11.71%,NaCl,wt),具一般地热卤水的特点。矿床成因属渗流(滤)热卤水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薄片和岩心资料,识别出哈萨克斯坦Marsel探区下石炭统43种微相类型(MF)和10种微相组合样式(MA)。其中,MF1—MF3为灰泥灰岩,形成于外缓坡或局限低能环境;MF4—MF13为粒泥灰岩,形成于内缓坡泻湖—潮缘带、中缓坡或外缓坡环境;MF14—MF20为泥粒灰岩,形成于局限及低能的内缓坡环境;MF21—MF34为颗粒灰/云岩,多形成于内缓坡潮下带—中缓坡浅滩环境;MF35—MF37为晶粒白云岩,形成于蒸发潮坪环境;MF38—MF43为细粒碎屑岩,主要形成于内缓坡—中缓坡环境。微相组合样式主要包括中—外缓坡微相组合(MA2)、中—低能浅滩微相组合(MA1、MA8)、中缓坡混积微相组合(MA5)、中—高能浅滩—潮坪微相组合(MA6、MA7、MA9)、内缓坡泻湖—潮坪微相组合(MA3)、内缓坡碎屑潮坪微相组合(MA4)和混积潮坪微相组合(MA10)。通过亚相和微相组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早石炭世属于缓坡型台地沉积模式。杜内阶—维三段早期,相对海平面缓慢—快速上升,总体以内—中缓坡低能局限泻湖—潮坪和中—外缓坡沉积为主;维三段中期—谢尔普霍夫阶期,相对海平面缓慢—快速下降,主要发育内缓坡低能局限泻湖—潮坪和蒸发潮坪沉积,局部地区发育浅滩和混积潮坪沉积。  相似文献   

20.
聂银兰  朱筱敏  董艳蕾  杨棵  秦祎  叶蕾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5-2022072005
源—汇系统是指剥蚀地貌形成的物源通过搬运路径到汇水盆地分散沉积下来的动力学系统,在地球科学领域具重要研究意义。源—汇系统包含物源、搬运路径和沉积体系3个重要组成要素,必须把3个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过程来研究,才能完整地认识地球表层的动力学过程及其演化。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盆地类型,笔者等系统地分析了陆相断陷盆地结构特征,其内部陡坡带与缓坡带作为断陷盆地独立的次级构造单元,形成过程和地貌结构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相应源—汇系统要素也存在差异性。根据源汇系统耦合要素可将断陷盆地不同构造带源—汇系统类型划分为近源—短轴—浊积扇型、近源—短轴—冲积扇/扇三角洲型和远源—长轴—湖泊三角洲型3种类型,其中陡坡带主要发育近源—短轴—浊积扇型、近源—短轴—冲积扇/扇三角洲型两种源—汇系统耦合类型;缓坡带和盆地长轴方向主要发育远源—长轴—湖泊三角洲型源汇系统耦合类型。未来源—汇系统研究将通过多学科、多方法开展综合研究,聚焦深时物源体系、搬运通道和分散体系研究,强调源—汇系统要素定量表征及其耦合响应关系,预测规模性有利沉积砂体,为沉积矿产勘探开发提供预测性模型和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