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针对5000 m地质岩心钻探基础准则与依据缺失,油气钻井与岩心钻探工艺及装备差异大等问题,本文梳理分析了国内外深部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及管柱规格,厘定了基本外界条件及相互关联要求,开展了特深孔岩心钻探环空水力学计算与绳索取心钻杆的等强度设计,初步构建了以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为主体的5000 m特深孔钻探口径系列与钻(套)管柱规格。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14,(3):43-43
中国国土资源报消息(2014-03-13)近日,山东省枣庄台儿庄地区煤炭调查钻台现场传来消息:由山东一勘院104机台施工的ZK002钻孔顺利终孔,终孔孔深2222.13 m,打破了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于2009年11月利用国产钻机、钻具以小口径岩心钻探所创造并保持至今的2188.28 m的鲁南地区孔深纪录。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CCSD—MH,终孔深度5158.0m)位于南苏鲁东海县的毛北地区。锆石微区矿物包体的激光拉曼测试和阴极发光图象分析结果表明,主孔(CCSD—MH)副片麻岩中的锆石显示明显的光学环带,即具有含低压矿物包体的继承性碎屑锆石的核、含标志性超高压矿物柯石英的变质增生幔以及含石英等(或无任何矿物包体)变质退变边。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副片麻岩锆石微区记录了三组具有实际意义的年代学信息。其中锆石核部记录了659~313Ma的继承性碎屑锆石年龄,标志着原岩碎屑锆石来源的复杂性,沉积原岩的形成时代应属于古生代(〈313Ma),  相似文献   

4.
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的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的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的孔喉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为连通的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 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的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的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相似文献   

5.
新疆罗布泊K1孔岩心中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弭力  李海清 《地质论评》1999,45(2):158-162
笔者在新疆罗布泊K1孔第四纪沉积物中,首次发现丰富的有孔虫化石(Ammonia)及与其伴生的介形虫和轮藻化石。Ammonia是中新世至观在世界上常见属种,属海陆过渡相种群,第四纪罗布泊已距海遥远,不可能发生海侵,根据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浸侵史,认为罗布泊K1孔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有孔虫来源于残留海。  相似文献   

6.
孙孝刚  王聪  卢忠友  王伟 《探矿工程》2012,39(Z2):271-276
遵义深溪锰矿ZK5001孔设计孔深1500 m,实际终孔深度1781.33 m,是贵州省地矿局地质勘探施工的最深钻孔之一。从钻进工艺方法、钻进参数、护壁堵漏措施以及孔内事故预防和处理等方面对该孔的钻探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了施工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杨芳  陈师逊 《探矿工程》2019,46(11):21-26
根据长期深部钻探施工经验,分析了深部地质钻探钻孔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则,通过典型深孔钻孔结构设计与实施的案例,总结了几种钻孔结构实施程序:(1)在地质预测与实际相差不大的熟悉工区,根据经验有针对性地选择钻孔结构进行施工的按设计施工法;(2)在不能预测下部地层复杂情况的条件下,采用探索、扩孔并根据实际调整钻孔结构的探索施工法;(3)利用大口径尽可能向下钻进的充分施工法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深孔、超深孔钻探钻孔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盐井施工时,在245.00—270.00m孔段有25m钻具被水泥固结,进行透孔作业时,扫至孔深250.60m时,扫孔用岩心管被扫落的钻杆接头碎块卡住拧断,透孔时发现孔内遗留3.2m断岩心管、钻头等物。根据钻孔结构与遗留钻具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主要由活塞柱、割刀片和复位弹簧组成的小口径割管器,将水泥固结钻具割断,并将钻具和多种残留管材打捞出孔。从割断后打捞上来的钻杆分析,钻杆切割面光滑、平整,钻杆被完全切透,说明此种割管器设计合理,各部件动作有效。  相似文献   

9.
一、超深井(孔)的定义随着钻探工程技术和其他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钻井(孔)深度在各个历史阶段,其定义也不同。当前,用旋转钻机施工的6000m以深的井、用岩心钻机施工的2500m以深的孔,统称为超深孔。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庐江刘墩实施的庐枞矿集区2000 m深孔地质钻探的工程概况、钻进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探矿工程》2007,34(1):32-32
山东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勘查院于2004年11月~2005年3月在山东莱西为胜利油田施工了1眼石油勘探孔——姜浅2号孔,采用国产XY-5型岩心钻机,S95、S75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工艺,终孔深度达到1405.60m,其中S95绳索取心钻进深度达到1189.30m。  相似文献   

12.
司家营铁矿中深孔复杂地层岩心钻探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铁矿资源需求的扩大,地质找矿不断向纵深发展,尤其深度在500—1000m的中深孔,如何提高中深孔钻探施工的效率,是当前岩心钻探施工的重点。通过司家营铁矿南区深部钻探施工情况,论述了该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包括中国大陆科学钻(CCSD)主孔(MH)0~5000m和先导孔(PP2)0~1000m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折结果,先导孔PP2的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变化范围为79.5±5.1~50.4±6.2Ma,主孔的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变化范围为98.6±17.0~2.9±2.0Ma,主孔在4200m以下,磷灰石样品中实际上已不存在自发裂变径迹,表明裂变径迹时钟已经“置零”。实验资料表明,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值随样品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直到一定深度,即达到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封闭温度(~120℃)以后,年龄值为零。根据主孔0~2000m和先导孔0~1000m的裂变径迹年龄剖面,作为一级近似,计算出超高压变质岩体在90~30Ma期间,平均隆升速度为~35m/Ma。对主孔测定了9个样品的约束径迹(Confined track)长度,样品约束径迹平均长度的变化范围约为13.1~7.4μm,总的变化趋势是:约束径迹平均长度随样品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样品的约束径迹长度分布都具有双峰型特征。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和约束径迹长度的资料,应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样品的时间-温度(t-T)轨迹。结果表明,岩体从早白垩世(~120Ma)快速冷却以后,在晚白垩世和始新世又经历了两次加热作用,始新世末岩体所达到的温度大约是80℃,随后岩体则一直上升和缓慢冷却到现今所处的位置。在最后~30Ma岩体的平均隆升速度为~53m/Ma。  相似文献   

14.
压力灌浆法在红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压力灌浆法处理裂隙红粘土地基失水收缩问题,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的特点,我们在安顺、水城等几个危房地基基础处理中,应用这一技术获得良好的效果。(1)施工技术在紧贴基础两侧(室内外)布置灌浆孔。视地层条件每例布置1~2排孔,排距1m,每排孔又分为3个序次进行:Ⅰ序孔间距一般4m,Ⅱ序孔间距2m.Ⅲ序孔间距1m,有时内侧孔为斜孔。钻进采用无泵量钻进,螺纹钻头,以免造成孔壁裂隙被掩盖影响吸浆。孔径一般60mm,孔深以红粘土受气候影响深度为宜;一般4~5m深。(2)浆材选择及配方以425“标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直径小于0.…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发生的孔内事故钻具无法进行处理,需进行定向钻进(侧钻)绕过事故钻具,用LZ-89型连续造斜器在580.07m水泥孔底上侧钻,用3h20min造斜进尺3m就偏出新孔转入正常钻进。介绍了该次定向钻进(侧钻)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舟山海域淡水资源调查项目DZS1孔,水深15 m、钻孔深度达202.1 m,在以粘土层和砂层为主的第四系覆盖层全孔取心、在风化基岩层取心2 m。在第四系覆盖层不下套管直接利用φ127 mm钻具进行绳索锤击取心钻探,基岩采用φ127 mm钻具作为套管、φ50 mm钻具单动双管回转取心钻探。介绍了该孔的主要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勘探船抛锚定位、潮汛对钻杆的影响、钻探取心过程控制、用取心钻头不取心扫孔技术、更换钻头技术、泥浆工艺等。  相似文献   

17.
张伟 《探矿工程》1992,(3):58-59
在结晶岩中施工的KTB超深孔创造了垂直孔钻进的奇迹,从开孔至孔深4512m,钻孔顶角始终保持在1°以内(见表1)。这是十分罕见和难得的。与一般科学钻孔的孔斜情况(表2)相比,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会理县拉拉铜矿外围深部找矿深孔钻探,选用国产全液压钻机,并采取相对应的钻探技术措施,在复杂地层条件下成功施工孔深2067.68 m钻孔。介绍了该钻孔的钻探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朱荣  陈记祖  孙维君  秦翔  刘宇硕 《冰川冻土》2019,41(6):1292-1301
冰川温度是表征冰川物理属性和响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5 040 m)、多年平衡线处(4 900 m)和消融区(4 550 m)开展了活动层(22 m深,1 m间隔)冰温连续观测。2011年10月在冰川积累区4 971 m处钻得165 m深孔获取了115 m深层冰温廓线。研究发现:三个区域活动层下界的深度均在约17 m处,多年平衡线处冰温最低(-7.4℃),消融区次之(-3.68℃),积累区活动层下界冰温最高(-2.74℃)且波动最为持续,可能主要与常年积雪覆盖有关。冰温年波动随深度增加均逐渐降低,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周期亦逐渐增大。与其他冰川最低温相比,老虎沟12号冰川冰温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过去50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冰温显著增加。积累区深孔冰温显示50 m深度之下冰温呈线性上升,垂直增温率为0.033℃·m-1,据此推测其底部冰温为0.02℃,主要与底部应变热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的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的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大鳌沙顶端的PRD05和中部的PRD04两个钻孔的沉积速率和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的差别。7 630 a BP以前,PRD04孔的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但7 630 a BP以来,PRD04孔的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的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 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的粗,分选性比PRD05孔的差;埋深12.28 m以上,PRD04孔的沉积物比PRD05孔的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的好。分析表明,9 000~4 200a BP, 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的区域沉积。近3500年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大鳌沙的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的位置在蛇地山和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