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转换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详细地介绍了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TOA)转换方程,讨论了脉冲星TOA转换方程在航天器导航算法中的具体应用问题。同时,对导航用的脉冲星脉冲TOA转换方程与地面射电计时观测用的脉冲星脉冲TOA转换方程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地震位移场对极移的激发问题.与已有的文献中采用的液核静力方程不同,我们采用文[1]中提出改进的液核静力方程.这样核幔间的连续性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本文所用的地震参数取自文[2]. 在微分方程求解过程中,把整个球体分成两部分:内部是球心附近的一个小球,外部为一球壳.在内部我们应用幂级数渐近解,外部采用Runge-Kutta数值解.这样可以避免数值解过程中球心处的奇异性问题.计算结果表明,虽然用同样的地震参数,由于液核方程的不同,我们的结果比文[2]的结果大三倍左右.这说明,不同的液核方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爱因斯坦导出的质能方程。该方程暗示了能量与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众所周知,从质量转化为能量可以通过核反应进行,但是能量是否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物质?探讨了这一问题,介绍了粒子物理中的有关实验,尤其重点指出一类天体物理黑洞中喷流物质来源的模型可能提供了能量转换为物质的重要例子。  相似文献   

4.
动态Dilaton—Maxwell黑洞中Dirac粒子的Hawking辐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动态Dilaton-Maxwell黑洞背景下Dirac方程的退耦与分离变量,并通过适当的变换在动态Dilaton-Maxwell黑洞的视界附近找到了静止质量不为零的Dirac方程的有物理意义的解,导出了Hawking热谱公式、辐射温度和视界面方程。从而解决了Dirac粒子在Dilaton-Maxwell黑洞背景下Hawking蒸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Lie变换讨论了常系数Lindstedt方程,具体地给出了它的二阶解。作为结果的应用,讨论了质点在Schwarzschild场中的轨迹。同时还讨论了包含J_3影响的Vinti问题中ρ与η的一种解。  相似文献   

6.
分布逼近的卡尔曼滤波及其在星载GPS卫星定轨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江飞  黄珹 《天文学报》2005,46(1):55-61
探讨了利用推广卡尔曼滤波估计非线性系统状态时存在的问题,进而简要介绍了目前自动控制领域广泛使用的分布逼近的卡尔曼滤波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考虑到卫星定轨中系统的动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存在严重非线性的情形,提出了将UKF用于星载GPS卫星定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UKF的性能要优于推广卡尔曼滤波.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我们得到了慢速运动中两个球对称非旋转天体在辐射作用力影响下的运动方程。此方程相对论改正达到了(v/c)~2、(v/c)~4、(v/c)~5量级。运动方程只依赖于相对论质量,而与天体的内部结构和致密度无直接关系。这意味着运动方程可以应用于象中子星和黑洞一类具有强内引力的天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Thorne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Thorne工作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等离子体天体物理中的弱及强湍动进行评述,并强调了等离子体的基本相互作用。 弱湍动的主要课题是波—波、波—粒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程组可用半经典方法导出。讨论了如下重要课题:弱非均匀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方程,湍动加速和磁发电机制。 分析了控制强湍动现象的查哈罗夫方程。讨论了一些天体物理中的重要问题,例如宇宙天体中自生磁场、电双层、孤波加速、辐射以及爆发等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典的弹性地球自转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极移和章动的联合动力学方程。由此给出了弹性地球各种几何轴和物理轴(Tisserand轴、自转轴、瞬时形状轴、角动量轴、CEP和CIP轴)的极移、岁差章动的动力学方程,明确了各种轴的定义及其之间的理论关系。理论研究表明,联合动力学方程要比经典动力学方程综合性强易于理解,可同时求解极移和章动,特别是在文[1]理论中出现的倾斜模(TOM),在此只是作为了一个特解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脉冲星平均脉冲消色散的一种数学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色散原理出发,将消色散问题反演转化为解积分方程的问题,并在消色散接收机原理的启发下,将积分方程离散化为方程组,并采用分段反演的方法对其求解。求解过程以及对该方法所作的检验表明,在理想化条件下,反演结果与预先给定的理论曲线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3.
从色散原理出发,将消色散问题反演转化为解积分方程的问题,并在消色散接收机原理的启发下,将积分方程离散化为方程组,并采用分段反演的方法对其求解。求解过程以及对该方法所作的检验表明,在理想化条件下,反演结果与预先给定的理论曲线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天基空间目标光学观测的初始轨道确定新方法. 通过对比地基和天基观测的几何构型, 分析了利用天基光学观测数据进行初轨确定时计算收敛到观测平台自身轨道的原因. 基于轨道半通径方程和改进Gauss方程, 推导出了斜距条件方程组的解析形式, 将天基光学观测的初轨确定问题转换为求解关于观测时刻斜距变量的非线性条件方程组的问题. 利用轨道能量约束减小了解的搜索区域, 消除了方程组的奇点. 最后利用天基实测数据验证并分析了非线性条件方程组根的性质, 利用低轨光学观测平台对低、中、高轨和大椭圆轨道空间目标的仿真观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宇宙线中高能电子谱的研究是高能天体物理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涉及到宇宙线的起源和传播问题.传统的做法是寻求一种能谱的稳态解,这种做法模糊了银河系中宇宙线传播过程的真实物理图象.本文设想了几种合适的源函数工作模式,采用文[2]中提出的方法,对电子传输方程寻求非定常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气体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讨论了在银河系的恒星和气体的总合引力场作用下,星际气体的大尺度三维结构.求出了星际气体空间分布的精确解,用此结果讨论了盘状星系中气体的峰值分布问题.分析了星系翼的一般特征,并具体地计算了银河系中星际气体的等密度曲线,提出了银河翼结构的一些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X射线天文学以及辐射物理学中,当硬X射线穿过" 冷"的等离子体时所发生的Compton软化是一种重要的辐射转移过程.简要介绍推广的Kompaneets方程,该方程在hv〈mec2及kTe〈mec2较宽松的条件下广泛成立,因此不仅能处理Compton硬化过程,而且也适用于Compton软化过程,后者在目前快速发展的X射线和γ射线天文学中十分重要.基于此方程,我们对天体物理中4种常见辐射谱(Gauss型发射谱线、黑体辐射谱、幂律辐射谱和热轫致辐射谱)在Compton软化情况下的谱演化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同Monte Carlo模拟结果做比较,证实了推广的Kompaneets方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指出此方程在X射线天文学和γ射线天文学中的重要意义和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KaIuza-KIein理论中5维坐标变换的一个就用就是能导出一些对于4维Einstein-Maxwell方程和有关的标量方程的一些新解。利用这个方法,由Taub-NUT解我们生成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19.
戴玉蓉  吴雪君 《天文学报》1999,40(4):400-406
使用DSX 体系对于广义相对论(1PN) 的一般流体和理想流体均作了初步的探讨,建立了一种既适用于局部坐标系又适用于整体坐标系的解决广义相对论流体力学的新方法.对于一般流体,利用Maple 软件计算了精确到c- 4 项的能量动量张量Tab 的结构,经过化简整理代到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中,得到了DSX 体系下一般流体的基本方程,这是在局部坐标系中的结果,通过局部坐标和整体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可得整体坐标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另外,还给出了DSX 体系下的理想流体力学的表示形式,通过将理想流体力学中一般的量改写为该体系下的量,从而改写了理想流体的Euler 方程和能量方程  相似文献   

20.
扼要介绍解决不规则地形条件下LF地波传播问题的积分方程法及其存在问题的诸方面.根据导出方程的基本假设,定性地分析了积分方程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时会迁到的困难;然后将在秦岭山区实测的地波传播时廷与由积分方程法算得的相应时廷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地形沿传播方向(纵向)和垂直于传播方向(横向)的起伏均很急剧的情况下,实测值和计算值偏离很大,相对偏差多数>50%,从实验和计算比较说明积分方程法只能用于地波路径的横向地形基本均匀,而纵向地形起伏坡度不超过20°的不规则地面.文章最后根据实测数据,提出了将山区对地波二次相位因子的影响可以分为路径的山区地形平均影响和接收点附近地形局部影响之和的新概念,并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影响的简单方法.用此法得到5个观测点的时延计算值与实测值之差多数<0.2μ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