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顺地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分析抚顺地区建国以来粮食产量起伏变化出发 ,探讨造成粮食产量变化波动的气候因素 ,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抚顺地区气候变化规律和预测未来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在统计近30a抚顺地区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抚顺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和发生、发展的气候规律,分析了产生降雹的天气系统、环流形势特征,并得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与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产量、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由此模拟出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粮食产量变化的情况: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来说,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远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且东西部影响效应囵子正好相反,气候变暖对东部地区小麦、玉米均产生极为不利影响,但对西部却有明显增产效应;降水对东西部的影响一致,但对东部非灌区的增产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抚顺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乐  吕志红  张鸿  隋明  马晓晨  刘帅  刘明 《气象科技》2016,44(6):998-1003
利用1951—2012年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及章党观测站月平均降水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从大气环流等方面对抚顺地区夏季降水异常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抚顺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年际尺度周期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越偏北、强度越强则抚顺地区降水强度越大。抚顺地区降水强(弱)年,500hPa高度场抚顺地区位于距平低涡(高压)底前部,850hPa风场抚顺地区处于西南(偏北)气流控制之下,海平面气压场抚顺地区位于蒙古气旋底前部(反气旋前部),比湿场抚顺位于比湿距平正值(负值)区内。降水强年的温度场距平低值中心落后于500hPa高度场低值中心,利于高空槽的发展,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加强,降水弱年的温度场距平低值中心与500hPa高度场低值中心相配合,对高空槽脊的发展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气温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东北地区1951 ̄1994年作物生长季(6 ̄9月)旬平均气温变化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增暖趋势,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其增温幅度小于平均气温升温幅度,通过气温变化与粮食产量关系及作物生育关键期气温的变化对产量贡献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有利于粮食增产。  相似文献   

6.
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0年雷暴统计资料,对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影响系统、地理分布及雷暴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统计近30a抚顺地区气象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抚顺地区冰雹的时空分布和发生、发展的气候规律,分析了产生降雹的天气系统、环流形势特征,并得出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8.
吕志红  李强  李晶  侯波  王阳  王丽莉 《气象》2006,32(9):90-94
利用抚顺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抚顺冬季异常偏冷年的气候特征,发现异常偏冷年都有最低气温低于-30℃的冷段,并且气候变暖后,降雪多、积雪深是其主要特征。同时通过分析深层平均地温、太阳黑子活动、大气环流等资料,发现抚顺冬季气温异常偏低一般都出现在太阳黑子峰谷年附近,并与前期3-11月0.8m深层平均地温呈正相关,北半球500hPa冬季欧亚地区距平场为西高东低,东亚槽稳定建立,并且大气环流以大西洋-欧亚E型环流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李国华  钱锦霞 《山西气象》1996,(3):21-24,42
气候变化对山西粮食产量影响的动态统计模式,将积分咽归引进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不同时段的影响分析中,建立以旬为时间单位的气温、降水、日照旬值变化对粮食产量形成的最佳定量影响关系,可使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不同阶段连续诊断,得到气候变化与作物生长动态的定量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粮食生产结构合理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用部分经验公式,推导出了一种计算粮食气候产量评价模式,用以估测气候因子(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利用该模式,根据1981—2010年闽东地区逐年气温降水推算粮食产量,运用聚类分析、概率函数拟合等统计学方法对粮食产量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东粮食产量与气温相关不显著,而与降水量显著相关。降水的增加有利于产量的增加。气温升高,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产量增加,但达到一定程度后,气温升高,却可能造成产量的降低。聚类分析闽东粮食产量年型可分为歉收年、正常略少年、正常略多年和丰产年,闽东粮食产量主要年份为正常略少或略多,大多数年份粮食产量较为稳定,粮食产量评价结果与历史实况较为一致。本文推算的粮食产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出不同气候年景对产量的变化影响,是一种较为便捷和实用的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根据40a资料统计分析了抚顺地区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和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环流特征,给出沙尘天气预报要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91~2000年雷暴统计资料 ,对抚顺地区雷暴活动特征、影响系统、地理分布及雷暴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3.
安图县的低温冷害发生特点及其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图县位于东北亚北纬43°,属于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由于地处长白山脉腹地的东北坡,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500M左右的山坡或山谷之中,气温的垂直梯度大≥10℃活动积温不足2500℃,是农业热量条件最差的县份之一。县内东部主要产粮区域(明月镇地区)由于经常受北日本海回流天气系统的影响,气温的年际变化十分剧烈,夏季频繁发生农作物的低温冷害,导致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对于气温条件十分敏感的水稻而言,在高温年份,亩产可达700多斤,遇到典型的低温冷害年份,则亩产降到200来斤,年际亩产差异达三倍以上。不难看出,安图县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每年以05%的速度递减。森林的过量采伐导致区域气候变化,进尔引起粮食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王玲玲 《辽宁气象》2004,(3):25-25,30
利用1961~2000年大连主要产粮地区旅顺、金州、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粮食产量资料和5个不同时段的水分条件指数资料。分析了粮食作物生长期水分条件对大连地区粮食气象产量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偏湿年份利于粮食增产,偏干年份粮食减产。  相似文献   

16.
从减灾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1949~1992年的粮食产量、气象资料,分析了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对总产年际变化的影响以及水平因素、社会因素和气象因素(尤其是气象因素)分别对粮食单产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减轻气象军家的角度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并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摘要: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20年间温度变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作物增产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农作物增产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农作物粮食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各地区的农作物增产在早期作用均显著,后期则增长缓慢。而各地区播种面积的变化对其总产量影响不太明显,但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对粮食总产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河南1961年以来的重大灾害事件及致灾性降雨强度和暴雨日数分布等情况,并将暴雨日数分布、重大暴雨事件灾害频次、水库库容、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因子分析了河南省的重大暴雨灾害风险。按照等分法,河南省的南阳、驻马店和信阳为重大暴雨灾害一级风险地区,商丘、周口、郑州、安阳和洛阳为二级风险地区,许昌、平顶山、新乡、焦作为三级风险地区,开封、三门峡、濮阳等为四级风险地区,漯河、鹤壁和济源为五级风险地区。根据水库库容、粮食产量、人口密度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布情况的研究,建议:提高中部地区中小水库库容、降低上游大中型水库对下游的可能性影响;在评估河南地区灾害风险时,粮食产量是非常必要的因子。另外,在评估因子的选取中,应选择适合于当地的因子进行参数化,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1前言气候灾害可造成粮食产量减产是众所周知的,我们通过辽宁省气候灾害档案资料与全省粮食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了辽宁省旱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采用反向思维就可以提前数年将旱涝灾害出现年预测出来,如1994年的洪涝灾害提前4年报出,1997年的干旱灾害也提前2年报出,这对我省的防灾减灾,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促进粮食增产增收,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可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2旱涝灾害对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规律我们知道全省粮食产量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人,最后还要靠“老天爷”帮忙才能…  相似文献   

20.
福建粮食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 《气象科技》2007,35(2):232-235
根据农业生产和灾害面积数据分析发现,福建省农业成灾面积与产量成明显的反相关关系,而且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呈范围逐年扩大、强度明显增大的趋势。气象灾害损失强度的变动必然使粮食产量产生波动,因此用剔除播种面积变化影响后的粮食产量变动率与成灾面积变化率的比值来表征粮食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通过敏感度的计算和分析,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80-90年代气象灾害频繁但粮食产量仍持续增长的事实,以及21世纪初粮食产量减幅与灾害强度增幅不同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