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福  王宏 《地质通报》2011,30(7):1099-1110
作为一种人工核素,<'137>Cs年代学方法已在海岸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重建现代地质过程的重要方法.搜集了海岸带地区报道的200余组<'137>Cs沉积剖面数据(其中中国海岸带地区121个站住,其它地区100余站位),通过对<'137>Cs沉积剖面形态的分析.并与理想<'137>Cs沉积剖面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海岸...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海岸带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和省海岸带自然资源地图集的编制,是省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综合调查的主要成果之一。 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主要调查了江苏省海岸带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规律、利用状况和生产潜力,并利用现代地理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海岸带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海岸风沙沉积和海岸风尘沉积是晚更新世期间,由东北季风风系控制的风沙流活动所成。每一期风沙流活动的时限不恒定,其盛行风向前缘随着风力衰减而产生风尘沉积,形成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匹配带。中国海岸带自北而南可划分出四个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匹配区。海岸风沙-海岸风尘沉积均具有多发、高频变化特征,与其中交互更叠的土壤层、冲-洪积层、侵蚀间断面等一起,可成为晚更新世期间气候-环境判别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带冲积扇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冲积扇作为海陆过渡带中的重要沉积地貌单元,蕴藏有丰富的"陆-海-气"耦合作用及其古地理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选取福建海坛岛北部的海岸带冲积扇(大砂山)为研究对象,在大砂山表层布设6条累计长度约700m的探地雷达(GPR)测线,结合剖面观察解译以获取大砂山内部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信息。结果显示:GPR探测图像很好地显示约20m深度范围内的沉积构造信息,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构造雷达相,这些雷达相总体上反映了海岸带冲积扇以泥石流和沟谷洪流为主、并交替有海岸风沙作用的沉积构造特征。综合三维沉积构造信息可知,大砂山为两个冲积扇侧向连接而成的复合体。结合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和砂样粒度分析,认为该冲积扇发育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海岸带老红砂堆积形成"红色沙漠";(2)晚冰期时频发的暴雨洪水,携带南部山区的风化碎屑物质堆积在海岸带形成了冲积扇主体,并覆盖在老红砂剥蚀面上;(3)全新世早中期气候湿润,河流下切侵蚀冲积扇,形成大砂山基本形态;(4)全新世晚期,全球气候转冷,海岸风沙作用兴起,塑造成为现代大砂山的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宏 《华北地质》2005,28(1):31-31
环渤海海岸带^210Pb/^137Cs数据库^210Pb/^137Cs同位素示踪与测年是测定现代沉积物年龄、研究现代沉积速率的重要方法。1980年代在锦州湾(中科院地质所夏明等,1983)、黄河三角洲进行的。^210Pb示踪与测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业渝光领导的研究小组,1987、1991、1992等),是该类研究在环渤海岸海岸带的最早尝试,显示出利用该方法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火山海岸与环境反馈——以海岛火山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颖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1997,17(4):333-343
海南岛火山海岸以沿小火山口形成的海蚀地貌和全新世火山爆发使局部海湾抬升为海岸阶地、河口堵流并形成深切海湾以及促进了珊瑚礁发育为特征。火山活动改变了海岸带的地势、坡度、动力条件、沉积特征以及海岸演变趋势,火山海岸发育受到构造内动力、波浪、潮流、风化作用等外动力以及生物作用的多重影响。火山岩岩性和时代反映出北部湾湾底的现代拉张构造活动。夏威夷火山海岸的环境效应以造陆和板块移动形成岛链、近期熔岩流喷溢改变地貌和大气质量等为特征。现代日本鹿儿岛火山碎屑喷发物掩埋道路和建筑物并促发泥石流灾害,改变着火山海岸作用过程。对比研究火山海岸及其环境效应,及时预报并进而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现代地质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芬  康慧  王宏  裴艳东 《华北地质》2007,30(4):295-301
通过对渤海湾西岸粉砂淤泥质海岸带的现代地质作用调查与分析,阐述了渤海湾海岸带在现代地质作用下侵蚀和淤积并存的现状:目前潮间带上部在不断淤高,而潮下带则存在侵蚀,正处于淤蚀过渡期。遥感资料及沉积物粒度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渤海湾西岸现代地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及海岸带淤积泥砂主要来自岸滩下部及浅海区的侵蚀作用。提出在海岸开发中注意防淤的同时,高度重视侵蚀作用可能对海岸带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GPR)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中的应用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带调查采用了探地雷达(GPR)研究海岸带沙体的结构、展布和沉积序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和有限的露头资料对比以及对反射波形态、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海滩脊、海岸沙丘的反射特征以及潜水面的位置。雷达图像显示五龙港古海滩脊由亚水平、不连续、高振幅和透镜状反射波组成;木兰头海岸沙丘已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短的、陡倾斜反射可能代表未受扰动的海岸风成沙的前积层。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是一种可靠、快速和经济的地球物理方法,在砂砾质海岸可产生高质量、高分辨率和连续的反射剖面,值得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研究海岸带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是海岸生态系统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机制,被列为全球变化核心项目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华南红树林和珊瑚礁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的主要特点。造礁石珊瑚的高生长率和珊瑚礁高堆积速率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高生产力、高归还率和捕沙促淤功能是红树林生物地貌过程的物质基础。热带生物海岸地貌结构显示分带性和生物地貌类型和动力地貌类型的叠加和共存,潮汐水位严格控制群落分布格局并形成重要的生物地貌界限。热带生物海岸生物地貌过程有利于消除或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浸淹效应。热带生物海岸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干扰和生态破坏导致生物地貌功能削弱和海岸资源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0.
王福  王宏 《中国区域地质》2011,(7):1099-1110
作为一种人工核素,137Cs年代学方法已在海岸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重建现代地质过程的重要方法。搜集了海岸带地区报道的200余组137Cs沉积剖面数据(其中中国海岸带地区121个站位,其它地区100余站位),通过对137Cs沉积剖面形态的分析,并与理想137Cs沉积剖面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海岸带地区137Cs沉积剖面表现为以下6种主要类型:①不连续137Cs曲线、②无特征峰型的连续137Cs曲线、③特征峰型偏下的连续137Cs曲线、④特征峰型偏上的连续137Cs曲线、⑤比活度向下增大的137Cs曲线和⑥比活度向下减小的137Cs曲线。各种类型的沉积剖面反映的沉积环境是多样的;侵蚀作用、混合作用和沉积物供给变化是控制137Cs沉积剖面的主要因素;同时,137Cs定年的取样要尽量做到无扰动,数据解释要考虑到取样分辨率的影响;在没有大气沉降监测的海岸带地区,其附近沉积环境相对稳定地区的137Cs沉积剖面可作为潮间带、浅海区的背景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王福  吴良英 《华北地质》2009,32(4):310-316
现代沉积物测年已经成为海岸带地区百年以来的现代地质过程重建的重要定量方法。笔者系统总结了利用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仪进行比活度测试样品的取样、样品前处理、测试、比活度计算和数据解释方法的全过程,并介绍了由此获得的测年数据在海岸带地区经济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以天津海岸带为例,现代沉积物测年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开展的工作是针对天津港附近海区的现代沉积速率研究。此后,处于停顿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复又开展了现代沉积速率的研究。至今,已基本掌握了天津沿海低地、潮间带及部分浅海区的现代沉积特征,从而填补了现代地质环境演化和趋势预测的一个重要定量指标—现代沉积速率的空白。同时,天津地调中心还籍此在海岸带地区开展了探索性的应用研究,如对活动断层百年以来活动性的评价和对海区活体牡蛎礁所处的建礁阶段的判定等。  相似文献   

12.
海平面上升的海岸形态响应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海岸带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带,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1](根据UNCEDDE的定义,以距海岸线150 km计)。受全球变化,尤其是21世纪海平面加速上升的影响,海岸将发生复杂的形态响应过程,包括海岸侵蚀、滩地淹没和湿地沉积平衡的调整等,从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世界沿海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海平面上升海岸响应历史记录研究、海岸均衡剖面研究和形态响应模拟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海平面上升海岸形态响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莱州湾东岸海岸带人为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中,渤海莱州湾东岸海岸带形成了地表塌陷、河槽变形、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由人为活动方式的不同,海岸带地质灾害存在结构与特征上的诸多差异,不同地质灾害在时空成因上有内在的联系。海岸带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主要包括:建立以3S为基本技术支持的现代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系统;海岸带规划和海岸带环境变化研究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海岸带缓冲区的概念,以及海岸带缓冲区规划和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海岸带地质灾害.海岸及近海区域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减轻海岸带灾害损失和保护海岸带环境的重点应在此设立海岸缓冲区.本文在分析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相关的地质灾害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海岸缓冲区规划的地质地貌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对缓冲区规划原则、动态管理及海岸带立法做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孟庆海 《地层学杂志》1999,23(4):277-282
全新世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的相对海面(基准面)变化控制了入海河流河谷内全新统的发育,并通过影响进入海岸带碎屑物质的类型与数量,深刻影响了海岸带全新统的发育。全新世早期(10~6ka B. P.)快速的相对海面上升导致河谷溯源堆积,河流输沙中的推移质均堆积于河谷中,仅有悬移质进入海岸带堆积,因而海岸全新统下部均为细粒的海湾、湖、沼泽相沉积。全新世中期(6~4ka B.P.)时海面虽已相对稳定,但早期基准面上升导致的河谷堆积作用仍在进行,因而中全新统的粗碎屑海岸沉积均为源于基岩海岸侵蚀的含贝壳砂砾石。从全新世后期(4ka B.P.以来)开始有较丰富的河流推移质输沙进入海岸带,但由于不同规模河流对相对海面变化的地貌响应有显著差别,不同河流对海岸全新统发育的影响各不相同。上述结论为精确地解释低序列、小尺度地层层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带,也是受全球气候、海平面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地区。海岸带动力过程具有明显的海洋-陆架-海湾-海岸多尺度多物理场特点,动力地貌过程和响应机制极具特色。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繁发生,工程措施等强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海岸带动力地貌演变规律呈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从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动力条件、极端条件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和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等方面,综述了已有研究工作进展。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海岸带多尺度动力过程和海岸地貌响应内在机制极其复杂,在未来海岸动力地貌特征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从大气、海浪、海洋和泥沙等多物理场,海洋、陆架、海湾和海岸等多尺度,动力条件、泥沙输移和地貌塑造等多过程的角度,探究高强度扰动下海岸带动力过程、响应机制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邴智武  陈曦  赵旭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3,22(5):383-387
采用钻探手段,通过14C、OSL测年,利用4孔岩心,计算了辽宁省海岸带主要河口区一万年来沉积速率,并分析了海平面波动情况.研究表明,辽宁海岸带长期平均的河口海岸区的沉积速率较低.其中,辽东半岛东北部黄海海岸带鸭绿江平原全新世早期处于剥蚀环境,大洋河平原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4 mm/a,辽东湾北部下辽河平原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52 mm/a,辽西海岸带大凌河冲积扇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1.87mm/a.全新世Ⅰ海相层或海陆过渡相层总体上表现为一次海侵,与下辽河平原区盘山海侵相对应,但各地段海平面波动情况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8.
福建晋江海岸带老红砂多期发育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老红砂是海岸环境演变的产物.通过对福建晋江海岸带科任(KR)老红砂剖面加密采样进行OSL测年和粒度分析,初步确定了老红砂发育期次及其形成时代.以OSL测年值为基础,在统一的时间标尺上综合对比全球海平面和东亚季风变化序列,探讨了老红砂发育模式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科任老红砂主要是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的,主要发生在约125 ~ 9ka期间,可以划分为6个沉积期,分别为125 ~115ka,105~97ka,84 ~ 74ka,61.5 ~52.0ka,39~29ka和15 ~9ka,期间可能存在至少5次明显的沉积间断.结合台湾海峡的水深变化特点分析,当海平面低于-70m时,由于研究区远离古海岸线,因而不可能有海岸风沙沉积;当海平面低于-15m高于-70m时,受到较强冬季风吹扬搬运海滩砂再沉积过程的影响,研究区可能有海岸风沙发育;当海平面高于-15m时,古今海岸线位置接近,在各种强度的冬季风作用下,研究区都会有海岸风沙广泛发育,并经历强烈的红化作用.即,科任老红砂主要发育于晚更新世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暖湿的高海面和较高海面时期,而在末次冰期的低海面时期多次缺失海岸风沙沉积,尤其是末次盛冰期(LGM)的最低海面时期,现代海岸带所在区域老红砂发生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19.
吴富强  徐小连 《江苏地质》2019,43(1):129-135
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对全球变化反映最敏感的地带,为了提高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质量,开展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与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海岸带方面的资料以及珠海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工作,了解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论述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技术方法,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渤海海岸带变迁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渤海海岸带变迁频繁。自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活动与气候变迁,约有7~8次大规模海侵。渤海海岸带变迁对海岸带岩相古地理、海岸带地貌的形成演化、海岸带卤水矿床与贝壳堤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强度、地下水流系统划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