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的思想在玄妙艰涩的历法时空中信马由缰,于秦砖汉瓦之地,残帛断简之中,一些奇异诡怪的词句,如“网逢摄提格、著雍漏滩……”等等,跳入眼帘,读之估屈聱牙,其意令人费解!徜徉在这样一个艨胧幽远的陌生历法世界,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娓娓讲述,将这些神秘的面纱渐次揭开……  相似文献   

2.
双向卫星时间比对是一种高精度的远程时间比对手段,其比对经常不是连续进行的。为分析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水平,使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网的数据进行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对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内插,将内插结果与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观测间隔时间在2.5 d以内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1 ns;观测间隔时间为0.5 d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0.5 ns。  相似文献   

3.
该文利用中国SLR网的实测资料,以SHORDE软件独立解算卫星的轨道和地球定向参数(EOP),并与全球SLR网解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国SLR网30天弧段观测拟合轨道的中误差优于2cm。与全球SLR网解算结果相比,定轨的位置精度可优于50cm;5天弧段测定EOP的精度,Xp、Yp可优于5mas,Dr优于0.2ms。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卫星激光测距全球网和区域网(北美网和欧洲网)定轨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区域网定轨所能达到的精度。结论是区域网所测定的轨道可替代全球网轨道,满足区域性大地测量和地壳运动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引力波是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推论之一,迄今为止尚未被直接探测到。上世纪末共振棒引力波探测网曾联合运行.历经十余年的努力,世界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网已经初步形成。今后一、两年将会同步运行。最新的关于中子双星的天文观测和分析给引力波探测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6.
推导了传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测定垂线偏差(Deflection of the Vertical, DOV)形式误差的表达式;提出一种可用以解算并置站DOV的小网参数转换法.利用乌鲁木齐南山多技术并置站控制网观测信息,开展了算法验证,并对该站内多个地点DOV开展了实测.结果表明,高精度的小网DOV仅由点位观测精度最高、覆盖面积最广的3个站点决定.个别精度较差的点会为DOV的测定值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采用小网转换法所解算的DOV与实测值间的一致性分别为-2.3′′±4.3′′(子午分量)和0.2′′±4.6′′(卯酉分量);小网转换求取DOV的方法在精度上与经典的GNSS水准方法相当,但步骤更加简便.鉴于多技术并置站会不定期地开展本地测量,可利用该方法实现多技术并置站DOV的零成本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国VLBI测地计划(Chinese-German VLBIGeodetic Campaign(CGVGC))从1989年开始,历时3年,每年观测一个月左右,使用上海天台佘山站的25米射电望远镜(中国)和Wettzell基本站的20米射电望远镜(德国)。第一年得到的UT1结果,其趋势与国际射电干涉网(IRIS)给出了加强观测结果相同。但有大约0.2-0.3ms的系统偏离得不到解释。其原因在能是位于太平洋网的佘山站坐标与位于大西洋网或欧洲网的台站联合观测中的不协调引起。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40m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中国VLBI网中的试观测情况和其他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使上海天文台新SLR站尽早投入全球SLR网的运行,根据中国SLR网的有关要求,对该站进行了精密定位和归心测量。测量中安置了特制的对中滑块设备,在小范围内采用三角测量的高差替代大地高差的近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测量结果表明:上海天文台新SLR站相对于上海IGS站归心测量精度可优于5 mm,由上海IGS站引得的点位精度可优于10 mm。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际测地/天体测量学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服务(International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Service for Geodesy and Astrometry, IVS)组织机构及下属分析中心概况.系统归纳了目前IVS发布的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产品类型及不同观测类型的用途.利用2010—2019年公开发布的观测资料,对IVS不同分析中心的EOP日常监测和服务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构造观测台站所构成的几何体积,分析了EOP精度与测站数量、测站网分布的关系,统计了IVS不同观测类型的EOP解算精度.此外,综合公开发布的美国、欧洲等区域网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区区域网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EOP的解算精度与观测台站的分布密切相关, IVS常规观测确定的极移分量的外符合精度优于0.2 mas,世界时(Universal Time, UT1)与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UTC)之差(UT1-UTC)的精度在0.015 ms左右,加强观测的UT1-UTC值与国际自转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的C04之间存在0.02–0.03 ms的差异.区域观测网的精度受观测网形和基线长度制约,总体劣于IVS观测精度,其中,美国甚长基线干涉阵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 VLBA)的常规及加强观测结果与IVS全球观测结果最接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大地测量参考坐标系的定义,追溯了多普勒坐标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各种坐标系之间的互相转换,最后提出了在进行经典大地网与多普勒网联合平差前,必须研究两种不同类型控制网的参考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天文大地测量资料中,分析出两种坐标框架之间的差异,即Z轴的偏差值和经度零点差。其次从两种不同的椭球体参数和重力场模型中,求出对大地测量坐标值的影响,在顾及上述误差后,再提出最佳的联合平差方案。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中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区域GPS网实时计算可降水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基GPS气象学测得的可降水量 (PWV )精度好于 2mm ,但在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每个测站上空的PWV时 ,要涉及到很多常规GPS资料处理时所忽略的问题 ,如需考虑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站坐标的确定和约束、轨道的使用方法、网外辅助站最佳数量的确定、海潮对实时计算PWV的影响以及实时应用于气象服务时的端部效应等问题。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获取的 2 0 0 2年 6、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入梅前后的数据 ,分析了利用区域性的GPS网实时计算高精度的PWV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探讨了其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40m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在中国VLBI网中的试观测情况和其他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基GPS气象学测得的可降水量(PWV)精度好于2mm,但在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每个测站上空的PWV时,要涉及到很多常规GPS资料处理时所忽略的问题,如需考虑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站坐标的确定和约束、轨道的使用方法、网外辅助站最佳数量的确定、海潮对实时计算PWV的影响以及实时应用于气象服务时的端部效应等问题。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获取的2002年6、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梅前后的数据,分析了利用区域性的GPS网实时计算高精度的PWV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其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地基GPS网是监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基于上海综合GPS应用网建立了高时空分辨率(0.5h×0.1°×0.1°)的垂直TEC格网模型,用于实时地监测该地区上空电离层TEC变化.该模型每30min给出一幅电离层TEC图,详细地反映了区域电离层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可用于实时地改正该地区单频GPS接收机的电离层延迟.  相似文献   

17.
在卫星电视授时系统方案中,为确定标准秒信号从发射站经卫星到用户接收站的传播时延值,需要知道收,发地面站及卫星的坐标,所以,在高精度的卫星电视授时系统中,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同步卫星定位网。本文提出在没有卫星定位网的条件下,用非坐标方法来确定卫星时间信号到用户的传递时延,其授时精度为几μs。  相似文献   

18.
我国VLBI网包括上海佘山、乌鲁木齐和昆明 3个观测站 ,以及上海天文台研制的两台站相关处理机。上海佘山和乌鲁木齐站已升级成MK4制式和只使用薄磁带 ,而昆明站只能使用S2制式。因此 ,实现相关处理机对不同制式数据和薄磁带的兼容 ,是我国VLBI网顺利运行的关键。给出了多制式VLBI观测实验和相关处理的初步结果 ,总结了相关处理机升级后的处理能力 ,并对相关处理机的下一步发展作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重复重力测量测定垂线偏差时变的精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月锋  丁行斌 《天文学报》2005,46(4):460-473
列举两种垂线偏差时变测定的微分公式,从理论上对用重复重力测量的方法测定垂线偏差时变的精度进行了探讨.在目前情况下,垂线偏差时变测定精度可以达到0.005".远区域的点对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过对重力网的模拟计算,进一步得到验证.探讨了有效积分半径对垂线偏差时变测量精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重力网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卫星激光测距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扼要综述了近几年国际上卫星激光测距的进展,介绍了国内激光测距网的现状,展望了未来卫星激光测距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