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爱     
从1958年4月《天文爱好者》创刊到现在,已经过去了50年的时间。时代的变迁在她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在这50年中,《天文爱好者》经历了两次停刊,三次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由最初20页的黑白页到现在100页的全彩印刷,始终不变的是:《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广大读者和我们一起了解天文、学习天文、喜爱天文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天学真原》一书中,通过对《尚书·尧典》等作的剖析,认为中国古代历法从尧的时代(约公元前2200年前后)起主要就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而是用于“安排统治阶级的重大政治事务日程”。通过几方面的分析,对这一见解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希望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星漫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而天历测星畴人,则飘落各方,为所栖身之国提供推行天文律历之术。蜀国使用后汉四分历:魏国早期也使用此历,后改用景初历:吴国使用乾象历(上次聊六介绍的刘洪那部优秀的历法《乾象历》,在东汉末期的时代并没有被采用,竟被冷遇了四十多年后才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得以颁行)。  相似文献   

4.
李淳风(公元602—670年)是唐代初期最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我们知道唐代的科举有“明算”科,擅长数学的人可以由此进入仕途。要学习数学少不了“参考教材”。李淳风在唐高宗年间就着手教材的整理工作,他先后编定和注释了唐代以前的十部数学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算经十书》。编定后的《算经十书》成为了国子监算学馆的“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科幻史上,有这样一个系列,它出现在小说、电视剧集、电影等各种文学艺术领域,它的出现比《星球大战》早了十年,甚至早于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它的影响力堪比《星球大战》,在全世界培养出了无数忠实的粉丝,形成了一股太空探索的科幻文化。可是,它的名气又不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制作的水准也几乎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2009年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出现。这个系列。叫做《星际旅行》系列《又译《星际迷航》系列)。这部作品,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第11集,名字也很有深意。叫做《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6.
邮购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9,(3):96-96
天地和谐之美 加贺谷穰是当代杰出的数字宇宙画家,他描绘的《STARRYTALES》与《CELESTIAL EXPLORING》两本画册得到广泛的赞誉。现在合成一集《幻境》在中国出版必将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8.
诗词咏天     
第一回 木月会合水远游三雄相聚 一、咏词 深院月·癸酉月之木水星态 牛女侧,吴蟾逢,壁垒虚旁伴暮钟。小白甲申离唆远,三雄聚义唤晨风。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天文爱好者》杂志创刊五十周年,也恰好是我订阅《天文爱好者》二十周年。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正上小学的我偶然在同学家看到一本书,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第一个星座——天兔座。从那时起就想认识天上其他的星座。限于当时的条件,不可能找到任何有关天文方面的书籍,只好等着机会的来临。1984年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其中的《天文》分册上学到了一点天文知识。1985年偶然在一位朋友家里的小学课本《自然》上看到四季星图。从此以后就是凭着这简易的四季星图开始了认星之路,也真正开始了天文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诗词咏天     
张镇 《天文爱好者》2010,(11):62-63
上篇:辞旧岁 四星各尽其责 一.吟诗 七绝·庚寅年冬时四行星动态 靛君逆水行舟住, 黄帝随波步足陀。 双白朝时悬玉粒, 独青暮刻望金波。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被上海天文台人亲昵地称之为“台刊”,意即上海天文台之刊物也,其前身《佘山年刊》于1907年首发。光阴匆匆如白驹过隙,值此纪念台刊百年之际,欲书纪念文章一篇,深感力不从心,亦颇觉惶恐,盖因本人之台龄仅43年,尚不及“刊龄”之半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13.
人们喜欢把《天文爱好者》杂志昵称为《爱好者》,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深深的爱!有那么多对宇宙奥秘知之甚微的朋友,通过《爱好者》成了天文“发烧友”;有那么多青年人,在《爱好者》引领下步入了专业天文学家的行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天文历法的置闰方法判断《黄帝内经》历法是一部阳历,因此寻找早期历法中出现的阳历,发现《吕氏春秋》中的月令体系是阳历。比较其他学者对《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分析,认为内经的成书年代应在秦汉之际。在此过程中,发现《吕氏春秋》十二纪的天象并不是该书成书的年代,推断是由于历史上月令的持续应用,现在看到的月令中的天象实际上是以东汉时期的天象记录为基准,上至公元前620年,下至公元900年的长时间观测记录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相信从“女生”时代走过来的“白骨精”大都曾钟情于《飘》。十几年前,《飘》是我“逃避”一板一眼无味课堂的一方净土;如今,《Gone with the wind》是摆在我床头的“红宝书”。但当我第三次尝试追逐《飘》的步伐时,心动的已不再是郝思嘉和白瑞德。能够恬静地敞开博大的胸怀,给思嘉一份无忧无虑的“陶乐”成为我心之所系。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天文爱好者》2010,(4):73-73
《天文爱好者》杂志的各位编辑: 你们好!我是来自浙江的16岁女孩。我的名字叫沈纯,我是《天爱》的新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简说汉代畴人与历法天仪故事里,于本文中篇,将向大家聊一下汉代中、后期两部著名的历法《太初历》与《三统历》。以及其历法主编落下闳与刘歆等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我从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一问世,就和这个刚诞生的、面向广大天文爱好者和潜在的未来天文爱好者的专门的和专业的天文刊物建立了友谊。一转眼整整五十年过去了。《天文爱好者》已人过中年,并茁壮成长为全国各年龄段的天文爱好者心目中的崇敬和爱戴的朋友和老师。  相似文献   

19.
试题原文请见《天文爱好者》2011年第一期“奥赛专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太阳中天观测及二至点测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天文学进展》2005,23(1):70-79
研究了元代《授时历议))所保存的天象观测和推步资料,得出:(1)在AD1277—1280年问所作的98次太阳中天观测的时刻及地平高度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分别为2.64min和6.78′.(2)6部古历——《大衍历》、《宣明历》、《纪元历》、《统天历》、《重修大明历》和《授时历》推步BC522年前的3个冬至时刻的误差范围为0.97—3.51d;而AD435—1280年间的45个冬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则分别为9.35、10.42、5.54、2.97、5.68、3.36h.(3)古代确定的AD442—1280年间的16个二至时刻的绝对值平均误差为199.59min,其中元代的误差为27.89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