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卞德培星     
记卞德培星本刊记者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小行星中心于1998年4月11日发出第31457号《小行星通报》,向各国有关方面正式通告了6741号“Liyuan”(李元)、6742号“Biandepei”(卞德培)小行星的命名情况。我...  相似文献   

2.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百年北大喜获“北京大学星”今年5月4日是北京大学的百年华诞。作为对北京大学百岁生日的献礼,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北京大学校友陈建生院士和他领导的北京天文台观测宇宙学课题组将他们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7072号小行星命名为“北...  相似文献   

3.
在2002年新春来临之际,因特网上传来了激动人心的好消息:日本业余天文学家池谷薰(Kaoru Ikeya)和我国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彗星中心已确认他们均为独立发现者。这是首次以我国天文爱好者姓氏命名新发现的彗星,非常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4.
4月1日,一颗小行星出现在美国基特峰的0.9米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在4月3日给定了它的临时编号——2005GT。2005年4月9日,这颗直径约为15米的小行星在距离地球大约600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擦身而过。  相似文献   

5.
人类自古以来就喜欢为天上的繁星取名,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时代,都有这个习惯。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成立以来,就担当天体编码及命名的责任。彗星、小行星、卫星等的名字都有一套既定的命名规则。近年,天文学家不断地在太阳系以外发现新的行星,不知不觉已发现了上千颗.然而这个宇宙不单只是属于天文学家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邀请公众通过一些天文或有关的机构来参与为太阳系外的世界命名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李元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科普专家,他多年来积极筹划和推动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发展,是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为此,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98年,将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以表彰他对天文普及事业的贡献。今年是李元先生80寿辰,又是他从事天文科普工作60周年。借此良机,本人根据自己与李元在一起工作多年的体会,就他在北京天文馆创业和敬业的史实做一回顾。担起开馆的重任1957年初,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北京天文馆”提字。5月,天象厅基建完工,7月民主德国专家安装完天象仪回国,这一切均拉开了北京天文馆对外开放的序幕。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7.
(3171)号小行星──“王绶琯星”杨捷兴根据IAU第20委员会的规定,新小行星的发现者拥有命名权,发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命名申报,一旦经国际正式批准,刊布于世,将为国际所公认,永载天文史册。所以说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宇航局于1996年2月17日发射了一艘太空船,主要目标是与国际编号第433号小行星“爱神”交会,对其展开为期近一年的近距离考察,故被命名为“近地小行星交会探测器”,英文缩写就是NEAR,后又更名为“NEAR-苏梅克”。近地小行星有可能穿越地球轨道,对地球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它们是天文学家严密监视的对象。第433号小行  相似文献   

9.
年 月 获永久编号小行星数 小行星命名数 2001 4 1200(17 1) 0 2001 5 0(0) 206(0) (括号内数字分别指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发现数) 小行星命名:和平号空间站与美国宇航局 宇航事业与天文研究关系密切。很多小行星发现者都倾向于以宇航方面的事物命名小行星。在2001年5月新命名的小行星中,(11365)号小行星被命名为NASA,这是美国宇航局的缩写。美国宇航局成立于1958年,主要进行宇宙探测和研究。1969年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绩。(1188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Mirstation(和平号空间站)。它是俄罗斯最早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小行星编号和命名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在小行星史和小行星命名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2001年1月1日是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发现200周年纪念日。20世纪20年代,第1000号小行星以发现谷神星的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命名;在21世纪的第一个月被命名的第10001号小行星则以发现谷神星的地点西西里首府Palermo命名。在1月9日发布的小行星通报上,当月获得永久编号的小  相似文献   

11.
慧星命名及其他新的慧星命名法据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1994年8月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大会,决定自1995年1月1日起,采用类似小行星的以每半个月为单位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慧星命名新办法。新发现的慧星标志顺序:发现时的年份、发现时那个半月的英文...  相似文献   

12.
彗星C1997L1被改名为“朱-巴拉姆”彗星据1998年1月2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快讯消息,由北京天文台观测宇宙学课题组于1997年6月3日发现的彗星C1997L1被重新命名为“朱-巴拉姆”彗星。这一决定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为了确定...  相似文献   

13.
“诗意星空”系列天文科普活动的核心内容为“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该赛事是中国首个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球天文学促发展战略首批支持的大赛,旨在通过摄影方式诠释中国古诗词中独特的天文意境。  相似文献   

14.
小行星动态     
新小行星命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 在每次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几乎都会出现著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影。2002年11月发布的小行星命名中,英国的开尔文爵士的名字Kelvin被用于(8003)号小行星。开尔文爵士原名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1824~1907),他在1848年提出、1854年修改了绝对热力学温标(现称开氏温度,绝对零度),  相似文献   

15.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3):44-44
“王选星”获命名;嫦娥一号获月球极区图像;英国被双子星天文台拒之门外;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坠海深度远超预期;银河系厚度实为1.2万光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1月6日,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尼特”(NEAT,意为“近地小行星跟踪”)团队,用位于夏威夷毛伊岛哈莱亚卡拉山的1.2米施密特望远镜,在猎户座和金牛座交界处发现一颗具有10角秒的彗尾、亮度大约为17.3等的新彗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2年11月7日在IAUC8011号快报中正式宣布了这一发现,并给予它C/2002V1(NEAT)的编号,这是“尼特”团队发现的第28颗彗星。 天文电报中心的马斯登博士算出的该慧星轨道,立刻引起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的极大关注,因为当它于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10,(2):48-49
彗木相撞 撞出的天文情缘 陈韬与天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1994年7月的彗木大相撞。(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万一有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悲剧是不是会再重演?”还在读初中的陈韬胆大无惧,决心去搜寻、发现那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天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9月20日上午9时,在林则徐诞生地——福州市中山路19号院内,福州市人民政府主持了“林则徐星”纪念碑揭幕典礼。福建省及福州市各级领导及林则徐基金会、各届人士和林则徐后裔代表数百人参加了揭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天文台陈建生院士应邀出席揭幕典礼并致词。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朱进博士也应邀参加揭幕仪式并宣读了国际小行星组织的命名公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天文年活动组委会衷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在2009国际天文年的盛大庆典中获得丰富的天文体验!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千米至3千米范围内的小行星,由中国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今年3月20日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接近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千米,最远为6亿千米。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