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利用石河子棉区4个气象站1971-202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均方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石河子棉区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各地及全区≥10℃初日呈显著提前趋势,≥10℃终日略微推迟,≥10℃持续日数显著延长,≥10℃积温明显增多。≥10℃积温及持续日数均在196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10℃积温主要在5-9月,7月为高峰值。≥10℃积温正常年份最多,概率超过64%,依次向两端递减。≥10℃积温偏低地区主要在莫索湾,≥10℃积温偏高地区主要在乌兰乌苏。阶段Ⅱ(1995-2020年)与阶段Ⅰ(1961-1994年)相比,≥10℃积温3500-3800℃·d明显减少,3800-4100℃·d明显增多。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河子棉区热量条件有较好的改善,棉花低温冷害会有所减轻,石河子棉区品中布局仍应以早熟或特早熟为主。  相似文献   

2.
前言陕甘两省交界处的子午岭林区气象台站稀少,降水情况不明。这里我们用该地区23个气象站、30个水文站、2个林业站和林区增设的两个气象哨(为期一年)的资料,采用小网格方法推算该地区无降水资料地区的降水分布。一、基本概况子午岭绵亘于黄土高原的陕甘边境,位于107°51′-109°30′E,35°10′-36°50′N。  相似文献   

3.
徐钰 《陕西气象》2010,(6):39-41
利用南郑县1966—2008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揭示该县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郑县近43 a来气温以0.137℃/10 a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5℃和≥10℃的积温总体呈上升趋势,≥15℃积温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一年中呈单峰型,总体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降水总体为下降趋势,春、秋两季为下降趋势,夏、冬两季为增加趋势,年暴雨出现频次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0年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a-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阿勒泰地区近50a日平均气温稳定≥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呈中部平原早,西部、东部山区晚的格局,≥10℃终日的空间分布与≥10℃初日的大体相反,≥10℃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中部向外递减的特征。≥10℃的初日趋势略提前,≥10℃终日呈推后趋势,≥10℃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以1.5d/(10a)和59.3℃/(10a)的倾向率呈增加趋势。突变分析表明,积温在1976年发生了一次增加的突变。在50a里,1993—2010年是热量和持续日数增幅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陇南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居104°03′—106°36′E、32°33′—34°33′N 之间,总面积27915平方公里。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为秦巴西部山地,境内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气候温和湿润,植物种类繁多,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称。近年来,陇南柑桔生产发展较快。本文通过对当地气候资源的分析,提出了柑桔的可种植区以及生产中扬长避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田军  郭志锋 《黑龙江气象》1996,(1):14-14,23
高寒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田军,郭志锋,李振友,程宝华1前言北安地区位于47°53′~48°33′N之间,属高寒地区,无霜期短,积温少,只能种植早熟及极早熟玉米,且产量低。1992~1993年进行玉米营养液育苗移栽试验示范,引入中早熟玉米获得高产,营养...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7,3(7):15-15
我们合江地区位于45°39′—48°30′N之间,为我国高寒稻作区。水田集中分布在沿江河平原地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5—3.7℃,5—9月平均气温16.7℃,无霜期105—130天。早春气温低,回暖缓慢,8月上旬冷  相似文献   

8.
合江地区位于49°39′—48°30′N之间,为我国高寒稻作区。水田集中分布在沿江河平原地带,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比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5—3.7℃,5—9月平均气温16.7℃,无霜期105—130天。早春气温低,回暖缓慢,8月上旬开始受冷空气侵袭,下旬气温又急剧下降。全年>10℃活  相似文献   

9.
气候要素栅格化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爱民  王建源 《气象》2006,32(6):111-115
为便于气候资源分析和农作物、果树等农业气候区划,在分辨率为3″×3″栅格图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相应的气候要素值,利用泰安市及周围19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分析与空间插值相结合等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CityStar4·0平台上对泰安市年平均气温、积温等热量资源进行栅格化。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通过检验,复相关系数均在0·960以上,F检验值均大于F0·05。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5℃以内;日平均气温T-日≥0℃、T-日≥5℃、T-日≥10℃、T-日≥15℃的积温的相对误差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区位于115°22′—122°42′E、34°32′—38°04′N,在副热带北缘,具有中纬度天气的特色,是夏季副热带高空急流经常影响的地区,尤其是春夏季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容易产生大气层结不稳定,使风的垂直切变增大,全年大部时间零度层高度适宜,这些特点为形成冰雹具备了条件,雹灾常有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我省雹灾面积平均每年200万亩,减产粮食二亿多斤。个别年份如1964年6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天降雹,共计125个县次受灾,雹灾面积达300万亩。是山东地区对农业生产为害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13.
1951-2013年浙江热量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3年浙江71个常规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和1971—2013年土温资料,采用M-K检验、气候倾向率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浙江地区气温、地温、农业界限温度等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下浙江热量资源区划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以期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和作物引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1951—2013年浙江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分别为0.24 ℃·10a-1(P0.01)、0.10 ℃·10a-1(P0.05)、0.14 ℃·10a-1(P0.01)、0.14 ℃·10a-1(P0.05)和0.18 ℃·10a-1(P0.05),突变起始年分别为1997、2005、2002、1993和1999年;2)1951—2013年浙江平均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10 ℃·10a-1(P0.01)和0.30 ℃·10a-1(P0.10);3)土温与农业密切相关,0—20 cm土温与日平均温度通过0.01显著性相关;4)气候变暖导致浙江农业界限温度(0 ℃、5 ℃、10 ℃、15 ℃、20 ℃)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和积温增加,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平均值分别为-3.2~-1.5 d·10a-1、0.3~1.6 d·10a-1、2.8~4.1 d·10a-1、95.7~107.3 ℃·d·10a-1;5)1951—2013年浙江初霜延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增加,初霜、终霜和无霜期气候倾向率平均为-3.62 d·10a-1、1.32 d·10a-1和4.97 d·10a-1;6)气候变暖导致浙江热量资源区划变化显著,2001—2010年淳安建德浦江义乌诸暨嵊州天台三门线以南地区≥10 ℃积温超过5600 ℃·d。  相似文献   

14.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recorded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t the weather stations located in Lahore (anindustrialized and densely populated city) and Mianwali (a small and sparsely populated city)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study their climatic trend.Lahore,where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recorded at two weather stations (city station and air-port station) indicates a cooling trend,of about 0.5℃ per record period of 1953—1992,for the airport station (31°31′N,74°24′E) and a slight warming trend,of about 0.2℃,for the city station (31°33′N,74°20′E) for the record period of 1950—1992.The Mianwali weather station (32°33′N,71°31′E) also shows a slight cooling trend,of about 0.4℃ per recordperiod of 1959—1992.The climatic variability at these stations was studied by computing seasonal and annual tempera-ture anomalies.The result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情况,将资料分为近15 a(1991—2005)及前30 a(1961-1990年)两组,用K-W检验分析两组样本是否有显著差异,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估算未来气候变暖时热量资源的变化。结果表明:1991-2005年鲁南地区与前30 a相比,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0℃及≥10℃积温及持续日数明显增加,无霜期明显延长,热量资源显著增加。当未来气候变暖时,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0℃积温将增加308~309℃.d,持续日数延长15~16天,≥10℃积温将增加235~248℃.d,持续日数延长6~8天,无霜期将延长9~14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博乐市、精河县2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0年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0 a博州地区热量资源变化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生育期月平均气温、≥10℃积温呈明显上升趋势,≥35℃高温日数呈缓慢增加趋势;初霜期延后,终霜期提前,无霜期延长;日照时数呈缓慢增加趋势。(2)棉花生育期平均气温、≥10℃积温、无霜期的突变,博乐分别发生在2005、2008、2008年,精河分别发生在2005、2005、2011年,突变后两地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6、1.2℃,≥10℃积温分别增加247.1、334.4℃·d,无霜期分别延长13.6、11.4 d;棉花生育期日数呈现增加趋势,博乐市、精河县变化趋势率分别为1.9、7.5 d/10 a。(3)相关分析表明,平均气温、10℃积温越高,棉花各发育期越提前,生育期越长;35℃高温日数越多,现蕾期、开花期、裂铃期越提前;无霜期越长、日照条件越好,对棉花生长越有利。(4)气候变化对博州地区棉花生产以有利为主。  相似文献   

17.
日平均气温≥10℃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的下限温度。西藏“一江两河”主要农区≥10℃积温变化是判断该地区热量资源的关键指标。基于1981—2022年该区域9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分析≥10℃界限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10℃界限温度出现明显垂直地带性特征,包括≥10℃初日推迟、终日提前、持续日数与积温减少。(2)近42 a来,该地区≥10℃初日普遍提前,气候倾向率为-2.53 d·(10 a)-1;终日延后,倾向率为3.33 d·(10 a)-1;持续日数和积温均明显增加,倾向率分别为5.87 d·(10 a)-1、106.19℃·d·(10 a)-1。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这种变化更为明显。(3)20世纪80年代是过去40 a≥10℃初日最迟、终日最早、持续日数最短、积温最少的10 a,与之相对的是21世纪10年代的情况截然相反。(4)≥10℃界限温度的H指数均大于0.65,...  相似文献   

18.
1试验示范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试验示范区位于准格尔旗东北部,东靠黄河边缘,地处39°50′N,111°10′E附近,属山地地形,多丘陵、沟壑,国家重点能源基地之一——准格尔煤田就在该地境内。该地区年平均气温6.5~7.0℃,年平均降水量380mm左右,...  相似文献   

19.
凌云飞 《气象》1980,6(6):7-8
江西丘陵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据农业部门统计,海拔300米以上的地方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4%,500米以上占35.3%。耕地面积比例是:山区35%,丘陵46%,平原19%。山区一般都在300—1200米。年平均气温为16—11℃,7月份平均气温为27—22℃0,≥10℃的持续天数为245—203天,≥10℃的积温5500—3600℃。过去提起山区的农业自然条件时,人们总认为是:“山高、水冷、日照少”。近年来通过对山区气候资源的调查、分析,发现丘陵山  相似文献   

20.
利用门源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以五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3℃、≥5℃、≥10℃初、终日,求算初终日间持续日数、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和积温的变化,应用PEARSON函数计算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日数、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式。研究表明:门源盆地各界限温度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均呈推迟趋势,初终日间持续日数均呈增加趋势,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均表现为增多趋势;各界限温度初日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终日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初终日间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极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则≥5℃初日提前6天,终日推迟5天,≥10℃初日提前9天,终日推迟7天,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持续日数延长3—16天,活动积温增加149~221℃·日,有效积温增加60~131℃·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