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进行伪距单点定位时,数据往往采用后处理的方式,传统的精密卫星轨道及钟差产品存在时间延迟的问题,限制了单点定位技术在实时场景的应用.利用数据质量实时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开发高精度的GNSS实时数据解码技术,并对定位服务进行性能测试,得到实时伪距单点定位结果.通过实验发现,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实时解码系统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加入实时轨道和钟差的改正,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也随之提升.本文通过对实时观测数据流解码,将伪距单点定位和实时观测数据解码模块融合,实现了实时伪距单点定位.  相似文献   

2.
GPS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精度分析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在动态短基线解算、精密单点定位、动态长基线解算的精度,提出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在多种高精度定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BDS)正式运行后在南极中山站地区的基本导航定位性能进行了评估,包括卫星可用性、位置精度因子(PDOP)、伪距观测值质量、电离层模型精度及单频伪距导航定位性能等方面。对南极中山站地区实测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首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用性与伪距观测值质量在总体上与GPS处于同一水平,并已初步具备了全天导航定位的能力,但存在卫星分布不够均匀、GEO卫星高度角较低、电离层模型精度较差等问题。其次,北斗单频伪距单点定位北、东方向的精度分别优于22 m和9 m,高程方向优于25 m;超短基线的单频伪距差分定位在北、东、高程三个方向的精度分别为3.6 m、2.3 m和3.3 m;总体而言与GPS相比有一定差距。最后,北斗/GPS组合定位相对于单一的GPS定位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还对定位的精度有明显改善,对于单频伪距单点定位、伪距差分定位的三维点位精度可分别提高10%、22%。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组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和定位处理方法,分别进行了单系统及组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数据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目前的北斗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稍逊于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构成组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高于北斗系统的精度,低于全球定位系统。北斗系统伪距单点定位在X、Y、Z方向的精度分别1.60m、4.15m、6.45m,全球定位系统伪距单点定位在X、Y、Z方向的精度分别为1.28m、2.50m和3.6 5m,北斗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组合系统伪距单点定位在X、Y、Z方向的精度分别为1.45m、3.15m和4.90m。  相似文献   

5.
随着IGS星历产品的种类和精度不断提高,精密单点定位对星历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IGS星历和广播星历进行了精度对比,同时介绍了相位平滑伪距的原理,着重通过对伪距单点定位和相位平滑伪距单点定位与广播星历I、GU星历和IGS最终星历的组合对国内IGS跟踪站(shao)进行单点定位的分析,证明了伪距平滑后的定位精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IGU星历比广播星历定位精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GLONASS和GPS是独立的两大卫星定位系统,在定位方面,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憾。本文在GLONASS伪距单点定位和GPS伪距单点定位的基础上,对GPS/GLONASS组合单点定位给定合理的观测值权比,以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定权方法进行研究。观测数据选取从ICG跟踪站获得,对观测数据使用三种方式进行单点定位,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得出不同权重选择对组合定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距离大型线状工程控制网使用的起算点坐标精度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问题,本文以康定至泸定境内500 KV输变电工程测量控制网作为研究对象,用试验的方法讨论了起算点坐标含有2 cm、10 cm、20 cm、2 m误差时对控制网基线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算点坐标误差控制在10 cm范围内时,线状控制网GAMIT基线解算结果精度较高、结果较为可靠;当起算点初始坐标精度低至20 cm时,GAMIT软件解算的线状控制网基线在X、Y、Z 3个方向的分量可仍保持在mm级;但当起算点坐标误差达到2 m时,线状控制网GAMIT基线解算结果不再可靠,无法满足线状控制网高精度基线解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中给出了在海洋测量中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伪距以及伪距和载波相位相结合进行定位的数学模型,并用这些模型分析了TL-4100接收机在地面点上70分钟的单点实测资料。分析指出,考虑高程先验信息时,消除了目前P-码三维单点定位特有的零定位现象,并使定位的平面精度优于±5米。P-码伪距和载波相位相结合的单点定位,可以达到优于±0.5米的重复精度。  相似文献   

9.
IGS于2013年4月正式发布针对GPS/GLONASS广播星历的实时改正数产品,进一步扩展了实时精密定位的应用领域。目前对IGS实时改正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密单点定位、GPS气象等方面,还没有动态差分定位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IGS实时轨道和时钟改正数的精度,然后对其用于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的精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IGS实时轨道精度可以达到5 cm,时钟精度在0.5 ns以内;使用IGS实时服务的车载动态伪距差分定位平面精度可以达到亚米级,高程精度优于1.5 m。  相似文献   

10.
GNSS伪距单点定位速度快且不存在整周模糊度问题,其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实现,所以在进行GNSS数据处理时,经常用到该方法。本文以GPS、GLONASS、BDS多模融合为例,简单介绍多模融合存在的坐标统一、时间基准统一问题,再详细介绍多模融合伪距单点定位原理以及解算模型,基于Visual Studio2010平台,编写GPS、GLONASS、BDS多模融合的伪距单点定位及单点测速程序。结合相关算例,对该程序多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的精度以及单点测速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民用GPS双频接收机主要采用互相关技术和Z跟踪技术消除或减弱A-S(Anti-Spoofing)的影响,获取P(Y)码伪距观测值。文中对两种技术获取的P(Y)码伪距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验证。民用GPS双频接收机获取P(Y)码伪距的意义在于消除或减弱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进而提高定位的精度,文中结合单点定位给出了例证。  相似文献   

12.
在相对定位基线解算过程中,控制网约束点坐标位置的选取对数据解算精度有一定的影响.讨论了顾及最小几何精度因子(GDOP)值控制网构型选站方法,对全球MGEX(Multi-GNSS Experiment)测站进行6个约束点基准站的选择,利用北斗二号/北斗三号(BDS2/BDS-3)的实测数据,对全球18个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观测站的站坐标进行解算,并与全球格网化随机选站法选站结果的解算精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格网化随机选站法,采用顾及GDOP值选站法进行相对定位基线解算时,6000 km以上的基线长度标准差值能够提高约7 mm;长基线在东(E)、北(N)、天顶(U)三方向的标准差值精度提升约5 mm;待定点的点位精度能够提升约40%.可以看出采用GDOP法选站可以提高BDS-2/BDS-3相对定位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系统研究了GNSS精密星历框架变化对GNSS相对定位以及网平差解算的影响.通过实验比较发现,在高精度GNSS相对定位中,若选择的地面参考框架与精密轨道参考框架不一致,则将给区域网基线解和网平差结果带来一定的系统性误差.对于高精度的定位解算而言,2000 km以上的基线需考虑地面参考基准与星历参考基准的一致性问题,否则将...  相似文献   

14.
以虎门二桥为例,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精密定位技术在特大型桥梁中的具体应用,在基线解算时,通过提高概略坐标精度、选择合适的解算策略、合理的约束条件等提高控制网解算精度,使得控制网成果的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要求.对虎门二桥8期测量成果的统计,进一步验证了控制网的测量精度,通过对部分点位坐标较差的计算,统计了点位的具[JP2]体变动情况,采用单点检验法评定了控制点的稳定性,为其他类似跨海工程控制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中长基线的GNSS动态相对定位中,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误差的相关性会下降,导致模糊度无法快速固定,定位性能下降。在多GNSS参考站条件下,可以通过自适应选择距离更近的参考站,形成更加合理的基线,以保障RTK定位的精度。为解决换站后重新初始化模糊度所带来的定位结果重新收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GNSS RTK实时自适应参考站换站算法,引入原参考站与新参考站之间的双差模糊度作为辅助,从而得到准确的新参考站与流动站之间的双差模糊度先验信息,避免了换站后模糊度的重新初始化,得到了连续的高精度定位结果。该方法可适用于实时定位,能够满足大范围RTK高精度连续定位的需求。利用香港CORS站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换站算法能够克服换站导致的定位重收敛问题,且能够保障换站前后获得连续的高精度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电离层延迟是单频GPS地面沉降监测点的最主要误差源,如何削弱该误差的影响是提高单双频混合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精度的关键。采用中国广州南沙单双频混合GPS地面沉降监测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即使基线较短,电离层延迟对单频GPS监测精度影响仍然较大,影响程度随基线长度增加而增大,而且在时间域上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3月份与8、9月份电离层影响较为显著。利用双频点数据从观测值域对单频点电离层延迟误差进行改正,监测精度提高了57%,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人驾驶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在GNSS领域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实时卫星钟差的获取和实时定位精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为研究耦合BDS卫星轨道、钟差产品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采用不同精度的轨道产品实时获取卫星钟差。分析了卫星钟差误差与轨道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及钟差对轨道误差的吸收能力,发现卫星钟差能够吸收95%以上的轨道径向误差和部分切线误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轨道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采用耦合的卫星轨道、钟差产品,单BDS系统定位精度可达到分米级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8.
Precise GNSS-based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in real time is usually known as the real-time kinematics (RTK) technique. RTK reduces the effects of orbit errors and ionospheric and tropospheric refraction by form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bservables (e.g. double-differences). These effects, however, grow with increasing baseline length, although the use of corrections generated in real-time from an active GNSS network allows these distance-dependent errors to be reduced. This technology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thereby the accuracy of real-time positioning. In this study, the test results of RTK positioning at different test points located in the border area between the Autonomous Communities of the Region of Murcia and the Community of Valencia, in SE Spain, are presented.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ree GNSS local active networks present in this border area, namely MERISTEMUM, REGAM and ERVA networks. Test measurements with RTK rover were performed in this reg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eal-time services offered by these three networks. Moreover, precise coordinates for each test point were determined using Bernese 5.0.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centimetre-scale accuracy with RTK positioning based on the networks studied, even in border regions.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正式开通,各数据分析中心陆续开始提供北斗三号系统的实时精密产品,使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成为可能。实时精密产品质量是影响实时PPP定位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决定了实时PPP的可用性、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为了促进基于北斗三号的实时PPP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本文对现有的北斗三号实时精密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估,包括数据完整率、钟差精度和轨道精度,并结合全球均匀分布的5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北斗三号的实时PPP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实时数据完整率为98.3%,精密钟差和轨道精度分别为0.8 ns、8 cm,加入北斗三号系统后,相比GPS的实时PPP收敛速度提高了30%,定位精度提高了8%。  相似文献   

20.
北斗广域高精度时间服务原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闯  张东  宋伟  于佳亮  郭文飞 《测绘学报》2020,49(3):269-277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的时间传递技术以其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优点成为性能最优的GNSS时间传递方法之一。随着广域差分产品时效性的提高,实时PPP时间传递开始应用于精密授时的研究。本文在PPP时间传递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时卫星钟差估计、接收机时钟调控及硬件延迟标校技术,建立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广域高精度时间服务(wide-area precise timing,WPT)系统,可为用户实时提供准确、稳定、可溯源的时间。WPT系统分为时间服务平台和用户终端两个部分。时间服务平台引入高精度的时间作为系统的参考时间基准,并提供广域实时差分改正数;用户终端基于实时PPP时间传递算法获取本地钟与系统时间基准的差异,并采用精密调钟技术实现终端与系统的同步。为了验证系统的实时授时性能,本文进行了零基线、短基线及广域环境下的性能测试和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零基线、短基线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5 ns,广域条件下单天的授时精度均优于1 ns,为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密授时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