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团结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是建设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直接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内容丰富,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研究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民政部门建设服务型机关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全省地名工作者的锐意创新,顽强拼搏,江苏省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突  相似文献   

5.
8月24日,湖北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专项工作会议在潜江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区划地名司副司长孙秀东和省民政厅厅长谢松保、副厅长余琳、纪检组长张晨及潜江市市长王敦胜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谢松保厅长主持,罗平飞副部长作重要讲话,纪检组长张晨作大会工作报告。罗平飞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地名工作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从这一大局出发,从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和谐社会”为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而实现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探索。《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09,(12):24-2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服务,地名公共服务是社会基础服务,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能使地名工作从总体水平上实现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林慧琼 《地理教学》2007,(10):27-29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是校园的主阵地,而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客观地说,内蒙古的开展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确定的一个很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它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更为丰富的含义。社会和谐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物质、精神、文化等因素综合协调的状态,是一个社会自然的、良性的发展状态,是一种没有社会冲突与社会对抗的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它既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发生飞跃性变化的标志。从此,我们的党和政府将以和谐社会为目标,开始新的具有挑战意义的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在这场实践活动中,政府将扮演主角。本文旨在从经济学理论出发,阐释政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依据--市场失灵由于自由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并不能保证其经济行为不影响社会整体利益;同时,市场经济并非尽善尽美,其运作效率是建立在一些假设条件之下的,当条件不能…  相似文献   

13.
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对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工会作为我国工会组织体系中重要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在推动企业经济健康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以及企业整体利益,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动员组织职工群众支持、参与改革,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从而促进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工会都能发挥基础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好工会工作,是一门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矛盾往往以突发性群体事件形式爆发。如何预防和处置这些突发性群体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正确认识和把握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护人民利益,保障经济和社会顺利、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区划地名工作包括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和地名管理三部分。其工作和服务主要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具有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重要职能。深入开展区划地名理论研究,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是边缘交错地带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之一,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友好相处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兵地交错带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连接社区居民以及驻区单位需求的基层组织--社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无疑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社区信息化已经被纳入了我国"十一五"社会信息化的重点发展领域,信息化社区的普及意味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渗透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通过时社区信息化建设作用的分析,构建了社区信息化应用组成的主要框架,提出了目前在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区划地名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和安排,适应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要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国家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的根本需要,也是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明与健康的需要,对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的优化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文章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于村庄人口、村庄面积、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和滞后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这种不平衡性和滞后性进行了原因剖析,并借鉴国外农村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经验,提出推进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设计出和谐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社会发展状况,以德宏州为例,建立了由经济水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社会管理与服务、生活质量、民主法治环境6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组成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对和谐指标赋权,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德宏州社会和谐度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反映的结构性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