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平庄─元宝山盆地的晚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下白垩统黑水组、元宝山组和杏园组,上侏罗统上那不打组与那不打组。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属于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的中部组合,可与邻区的主要含煤沉积的植物组合进行对比,时代属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至早Aptian期。  相似文献   

2.
邓胜徽 《现代地质》1998,12(2):168-172,T001
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的平庄—元宝山盆地杏园组和元宝山组为含煤地层,时代归属有争议。杏园组所产6属7种植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常见分子,反映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相当于凡兰吟期到欧特里夫早期,与辽西的沙海组、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和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可以对比。元宝山组含19属21种,主要为阜新植物群的常见代表,说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欧特里夫晚期到巴雷姆期,可同辽西的阜新组、内蒙古的霍林河组上段和伊敏组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耿国仓  袁效奇 《甘肃地质》1996,5(2):11-20,T004
钻井资料证实,内蒙巴彦浩特盆地东部保存有较完整的石炭系,其中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厚达459.6m。经72块岩样分析鉴定,共发现62属119种孢粉,含6个新种。可概括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上组合称Densosporitesbelulus-Crassisporalatigranifer-Lycosporagranulata(简称BLG)组合,下组合称Crasisporalatigranifer-Camptoriletesreticuloformis-Vestisporacostata(简称LRC)组合。地质时限为晚石炭世中期羊虎沟组(维斯法期A—C)。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恰县莎里塔什组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乌恰县塔塔村下侏罗统莎里塔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塔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克拉美丽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孢粉学研究,仅在早石炭世的塔木岗组、滴水泉组和晚二叠世的平地泉组中发现不很丰富的孢粉化石,可划分为与上述3个组相对应的3个孢粉组合,被依次称为Dictyotriletes-Lycospora组合、Crassispora-Punctatisporites-Stenozonotriletes组合和pityosporites-Torispora组合。经孢粉组合特征讨论及与国内外同期孢粉组合对比,这3个组合或3个组的地质时代可初步确定为早石炭世早期的杜内期、早石炭世晚期早维宪期和晚二叠世中期的中欧克期。  相似文献   

6.
刘陆军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7,21(4):247-252
老爷庙组的命名者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在地质图上标为早石炭世。新材料表明,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mbicum-Archaeopterisfisilis-Cyclostigmasp.组合的时代应属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化石Retusotriletessimplex-Apiculitusisporahunanensis(SH)组合显示的时代也为晚泥盆世晚期,从而纠正了这一地层属于泥盆—石炭系过渡层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平庄煤田开采元宝山组煤层已有多年,多个矿井面临资源枯竭局面,寻找后备资源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含煤性评价,认为矿区深部的元宝山组不具有形成可采煤层的条件,其下伏的杏园组沉积晚期为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平原下部朵叶间湾及湖滨地段为聚煤作用有利场所。根据钻探资料证实,在五家矿区、古山矿区和四龙头矿区杏园组上段均见可采煤层,该组应作为找煤预测区目的层加以勘查。  相似文献   

8.
新疆伊犁盆地上二叠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伊犁盆地上二叠统主要为河湖相泥岩和砂、砾岩、晓山萨依组以孢粉Cordaitina-Hamiapollenites-Vittatina组合为特征,与准喝尔乌拉泊组的孢粉组合相似;哈米斯特组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凝灰质砂砾岩,含Palaeonodonta Anthraconauta等双壳化石,可与井井子沟组部分或大部分对比;铁木里克组以细粒沉积为特征,含“MPPAO”双壳组合和Cordaitina-C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地区井下中侏罗统煤系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的西山密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分别建立了孢粉组合,依次为Cyath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组合、Cyathidites-Classopollis-Piceites和G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组合;通过组合特征分析和孢粉组合对比,认为上述3个组合均为中侏罗世产物,根据各组的上下关系和重要分子的分布可以推测它们分别属于中侏罗世的早期、中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10.
耿国仓 《甘肃地质》1998,7(2):41-48
巴彦浩特盆地的上石炭统靖远组与羊虎沟组为连续沉积,厚度477.5m。经29块岩样分析鉴定,发现孢子花粉51属95种(含2新种)和3粒不能鉴定的分子。根据孢粉的纵向演化,可分为上下两个组合带,下组合:Tripartitesvetustus-Triquitritestribulatus组合(简称VT带),分布于巴参2井3779~3570m井段,该孢子带具环孢类含量较低,未发现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和Punctatosporites以及不能归类的Trinidulusdiamphidios;上组合:Sinusporessinuatus—Crasis-porakosankei组合(简称SK带),分布于同一井的3570~3301.5m井段,孢粉丰度较下组合高得多,具环孢子含量一般在50%以上,花粉含量增高。地质时代属晚石炭世早期(纳缪尔B—C期)。  相似文献   

11.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的物源分析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鸡西、勃利盆地白垩纪砂岩骨架矿物成分的模式分析显示: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砂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物源区主要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上白垩统猴石沟组砂岩的源区主要为基底隆升和切割型岛弧。结合古水流方向和砾石的统计结果认为,鸡西、勃利盆地物源区主要为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以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据白垩纪砂岩物源,晚白垩世砾岩成分,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鸡西盆地、勃利盆地和黑龙江东部各盆地为统一的原型盆地,早白垩世末期随着桦南隆起和密山隆起的隆升而破坏。并在晚白垩世早期已隆升,并为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形成现今黑龙江东北部地区的盆岭格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东部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沟鞭藻组合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祝幼华  何承全 《地层学杂志》2003,27(4):282-288,T001
对近二十年来黑龙江省东部海相侏罗纪—白垩纪沟鞭藻地层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首次为该地区建立起侏罗纪—白垩纪沟鞭藻地层序列 ,主要包含 7个组合带 (含 3个高峰带 ) ,其中绥滨地区 Callovian— Valanginian期有 4个带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也有 4个带 (其中包括与绥滨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异相的一个 )。它们自下而上为 :1)绥滨组的 Pareodinia ceratophora- N annoceratopsispellucida组合带 ;  2 )东荣组下部的 Gonyaulacysta jurassica组合带 (高峰带 ) ;  3)东荣组上部的 Amphorula delicata组合带 ;  4 )东荣组最上部的海相 Oligosphaeridium pul-cherrimum组合带 (高峰带 )或鸡西盆地滴道组的微咸水—半咸水的 Vesperopsis didaoensis- L agenorhytis granoru-gosa组合带 ,两者为同时异相关系 ;  5 )城子河组下部海相层的 Odontochitina operculata- Muderongia tetracantha组合带 (该带可进一步划分出 2个亚组合带 ) ;  6 )城子河组上部海相层的 Canningia reticulata组合带 ;  7)穆棱组下段的 Cribroperidinium ?parorthoceras组合带 (高峰带 )。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The age of the Longzhaogou and Jixi Groups of coal measures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were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Jurassic or mainly Jurassic. But there occur Middle Barremian- Early Albian Aucellina ( bivalvia) fossils in the Upper Yunshan Formation of the Longzhaogou Group and the Lower Chengzihe Formation of the Jixi Group, and the Qihulin Formation of the Longzhaogou Group yields Early Cretaceous bivalve and ammonite fossils. Consequently, the geological ages of the two groups are mainly, or even all, Early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4.
安徽霍山—毛坦厂地区中生代地层层序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来详细填图和专题研究资料 ,对区内中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重新厘定 :三尖铺组、凤凰台组、毛坦厂组时代为晚侏罗世 ;响洪甸组、黑石渡组 (晓天组 )时代为早白垩世 ;戚家桥组为晚白垩世。为解决北淮阳东段北麓长期争论不休的红层层序问题 ,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大三江盆地群主要盆地20口钻井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重矿物ZTR指数、稳定指数以及组合特征分析.城子河组和穆棱组重矿物ZTR指数等值线图都具有由边部向中心逐渐增大的趋势,而这两个组的重矿物稳定系数整体也较低,反映出成盆初期重矿物稳定性弱的特点,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  相似文献   

16.
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地层格架厘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大别山北麓陆相中生代地层发育 ,由于缺乏可靠生物化石证据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巨大分歧 ,这制约了造山带研究的深入。根据对发现的火山岩碎屑和 K- Ar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10 3.6— 138.3Ma)研究 ,表明凤凰山组、周公山组和毛坦厂组同属于早白垩世 ,并且可能是同期异相产物 ;覆盖在毛坦厂组之上的黑石渡组亦为早白垩世。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同位素年龄数据和岩相对比 ,三尖辅组以中侏罗世为主 ,可能跨早、晚侏罗世 ,与防虎山组和圆筒山组为同期异相。已有的石榴石重矿物分析和孢粉研究支持上述结论。地层接触关系表明白大畈组为早白垩世火山岩。  相似文献   

17.
藏南江孜一带的侏罗纪—白垩纪海相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通过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发现甲不拉组黑色页岩中含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钙质超微化石。研究区的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偏低,经鉴定以椭圆球石科(Ellip-sagelosphaeraceae)生物群为主,数量相对丰富,但属种比较单调。超微化石指示甲不拉组为早白垩世沉积的产物。结合菊石和双壳类化石,认为甲不拉组地层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贝利阿斯期至凡兰吟期(Berriasian-Valanginian)。这一发现标志着西藏特提斯东部早白垩世地层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存在。甲不拉组早白垩世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为该地区海相地层的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资料,也为寻找海相侏罗纪—白垩纪地层界线指示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