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新疆哈密地区红山金矿区的样品中,有品位的样品大多含有明金.但含明金的样品又多为难加工的金矿样品,由此带来的测试结果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分析测试质量.笔认为中碎缩分粒度和细碎时间,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中碎缩分粒度的确定又成为制定合理的样品加工流程的关键.笔采用重砂鉴定和样品加工流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确定了红山金矿区样品中碎缩分粒度,从而制定了合理的加工流程,保证了加工完毕的样品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均匀性,进一步保证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该流程在2003年度红山矿区金矿样品加工中使用,样品双份分析的一次性合格率为98.0%,内检合格率达88.7%,外检合格率达96.8%。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金矿样品加工及其在江西金山矿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江西金山矿区样品加工试验与加工流程。  相似文献   

3.
含粗粒金矿,由于粗粒金的存在使其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极具挑战性,如何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化学分析样品,并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是该类金矿资源勘查评价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方法等3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1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样品代表性的首要环节,含粗粒金矿样品分析结果的潜在误差有80%来源于样品采集,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样品采集方法至关重要。2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加工主要从提高自然金的粉碎度,改进加工流程,选择样品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但查明金的粒度分布及伴生矿物是拟定样品加工流程的关键。3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分析方法有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批量浸金法和人工重砂加权平均法,相对于复杂的加工流程研究,后者有望成为此类样品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指出,含粗粒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误差来源于地质、采样、加工、分析等诸多方面,总体而言应最小化所有阶段误差,应特别重视样品采集方法的研究,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是提高该类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含金地质样品的均匀性及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金矿石的制样研究认为,金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样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金矿石制样,改进加工流程,是保证金分析质量的前提.通过对甘肃李子园、小沟里、三洋坝等秦岭山脉区的粗颗粒性金矿石的制样研究,制定出了比较合理的制样流程。  相似文献   

5.
复杂金矿样品制样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某金矿床矿石样品加工流程试验,制定出新的样品加工流程和制样方法,将细磨圆盘机改为棒磨机,将样品缩分从60目改为80目,使样品的均匀度和代表性大大提高;在制样过程中将样品的焙烧设计为两阶段,可以较好地分解金属硫化物及砷化物,形成易溶化合物,同时可有效除去样品中的S、As、C等杂质。为了使载金矿物充分溶解,选取了7种溶样方案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用第一个方案分析的金矿样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研工作者对实验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获得可靠的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数据,除将分析测试仪器条件优化外,对样品前期加工流程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笔者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对原有制样方法进行了改进,能够加工出小于200目无污染的粉末样品,可以满足高精度、高灵敏度及高自动化程度的测试仪器对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队在辽宁新宾县开展1/5万分散流普查。面积400平方公里,共采集样品1800余件。样品由棒磨筒加工,由于棒磨筒和棒杆本身含钼,致使被研磨样品受污染,造成920件(200平方公里)钼的分析成果报废,中途停止了分析,其过程如下。 1.样品加工方案样品加工按“冶金地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流程略),正样经棒磨筒研磨过160目,送队化验室分析。 2.问题的发现当化验室报出第一批(920件)成果时,发现样品中钼的含量普遍偏高(6~20ppm)。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黄金的可碎性、过筛、污染、贫化等问题.应用了新的缩分公式,提出在少量筛余物中加入少量石英为助磨剂提高黄金的粉碎度.制定了加工明金样品新流程,经用于含明金不同类型的矿区,均制得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相似文献   

9.
马坞金矿分布于岷(县)-礼(县)成矿带的东部,距中川岩体5~7k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在对该矿区岩矿标本鉴定时,发现此地金矿存在裂隙金、包裹金的现象,为进一步证实岩矿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对2个标本分别做了电子探针。结果表明本矿区样品存在裂隙金,最大颗粒粒径达0.05mm,存在包裹金,包裹体为黄铁矿,数量达5~6颗。在样品的分析过程中由于包裹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笔者通过选择合理的样品制备流程、检测流程、以及分析内、外检结果等几个方面对检测结果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试金重量法方法比对,马坞矿区样品按照微细粒金矿样品加工流程选择合理,选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方法正确,报告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河水样品中硼的分离及其同位素组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水样品中低含量硼的分离方法及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将约1000mL河水样品分别用硼特效树脂,混合树脂富集和纯化后,紫外灯照射去除有机质,蒸发浓缩至小体积,采用正热离子质谱法进行硼同位素组成的测定。全流程回收率在95%以上,同位素稀释法测得全流程空白为41ng。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样品能满足同位素质谱测定的需要。不产生同位素分馏,测试精度基本在0.6‰以内。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砂金指纹(化学成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7个岩金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R型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元素之间相关性及其地质意义。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进行分类,探讨了砂金样品与已知岩金样品之间的成因联系,并对砂金的可能原生金源的剥蚀程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及7个岩金样品,用等离子质谱仪分析了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岩金以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小为特征,不同类型岩金矿床的自然金,其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砂金样品则以较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继承了岩金的部分特点,自然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U,Th矿物的微细包体,其分配特点可用来讨论岩金矿床的分类以及砂金的原生来源。  相似文献   

13.
Separated gold grains from 94 samples of the Vaal Placer, Klerksdorp gold field, South Africa have been analyzed for Au, Ag and Hg. Average gold grain compositions in these samples range from 80 to 95 weight percent Au, 4 to 18 weight percent Ag and 0.5 to 4 weight percent Hg with an average composition around Au 90, Au 8, Hg 2. Individual grains are homogeneous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gold grains from single small samples and also between average compositions in separate samples. The data do not fit any simple model of gold compositional control by provenance or by metamorphic homogenization.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砂金的成色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的成色进行测定了并与7个岩金样品对比,结果表明,砂金成色变化较大,与原生岩金来源有明显继承性关系,由于受后生风化作用影响,砂金普遍具有金壳结构。砂金成色与其粒度及在河谷中产出位置呈规律性变化,由成色计算出来的溶蚀系数,可作为指导寻找原生金矿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Depth profiling analysis of native gold samples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s the surface layers of lode gold to be significantly enriched with silver to a depth of 0.02–0.04 microns and the surface layers of placer gold to be depleted of silver up to a depth of several microns. The change in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of gold samples taken from oxidation zones is of more complicated character. Model experiments suggest the surface segregation of silver in lode gold samples to be due to outward diffusion and oxidation of silver at the surface. In placer gold the depletion of silver is caused by leaching of the latter from the surface layers.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砂金的粒度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尚全  李秀梅 《黄金地质》1997,3(1):1-9,T001
对黑龙江省79个砂金及3个岩金样品进行了粒度及形态研究,多数样品的平均粒径在0.3 ̄0.6mm之间,以正态分布为主,分选系数和磨圆度表明多为远距离搬运的砂金,通过金粒总体形态比较,将形态划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为岩金,第二类为有利于在其附近寻找原生金矿床的残积金。  相似文献   

17.
金在气相中迁移与有机质演化生烃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喷气沉积物中微米级金的发现、化探地气测量检测出金等现象表明 ,在自然界金可在气相内存在。但是金以何种形式存在及其迁移机理尚待探讨。本项研究选取并制备了有地质意义的含硫有机金属化合物———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 ,将其添加至含有机物质的自然样品中 ,在专门设计的真空加热装置中用泡塑收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相产物 ,分析对比实验中产生的气相带出金的含量和气体成分 ,并与金的氯金酸水溶液作用过的样品进行对比。模拟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的金在气相中迁移的地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含十二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样品及其纯物质在升高温度条件下的气相产物带出金高于同样条件下用氯金酸处理过的含金样品。金的迁移与升高温度时产生的烃类气体有关。该实验为与有机质演化生烃有关的金气相迁移成矿过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由于十二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中纳米金团簇是稳定存在于烷基硫醇结构内 ,因而实验也说明了金的纳米簇团迁移与有机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与有机质及其气相演化产物密切相关的金的气相迁移 ,是金在自然界呈气相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地质样品测金的新的和实用的方法,主要讨论以下方面:样品的分解,金的分离富集手段和金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国东北森林沼泽地区富含有机质样品中金偏低的原因,采用了王水溶矿法和四酸溶矿法的AAS分析来测定样品中的Au。用四酸溶矿法驱除硅胶,明显地提高金的测定值,特别是对含量大于10-9的样品,2种分析方法的差别更大。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森林沼泽区的富含有机质样品中,金除以有机质结合形式存在于介质中,还可能以胶体或纳米形式存在于样品中,并被SiO2胶体所包裹,在高浓度有机酸的保护下,金能在水溶液中呈活动形式做长距离迁移;但用王水溶矿法不能测定出这种被SiO2胶体包裹形式的金。  相似文献   

20.
黄裕柱  张宜 《铀矿地质》1989,5(6):337-342
自然界最常见的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矿物。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我国的金-银系列矿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和对50个样品的研究成果。样品分别取自我国各主要产金区的不同类型金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金-银系列的各亚种矿物在我国均有产出,金的含量由98.18%至微量。自然银和金银矿较为少见,自然金和银金矿则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几乎每个金矿床的样品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样品,金矿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