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系统分析影响煤层气产能潜力开发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二级评价指标地质储量参数和开发参数为支撑的煤层气产能潜力模糊评价体系及对应的三级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建立了用于煤层气产能潜力评价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河东煤田柳林矿区的煤层气产能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矿区3-5#煤层煤层气产能潜力较大,为该矿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宁武煤田高庄井田的区域地质、井田地质及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庄井田石炭系可采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及该井田的服务年限,从而对该井田石炭系煤炭资源进行了整体评价。该井田石炭系煤炭资源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油气储量价值分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伟 《新疆地质》2000,18(3):285-285
油气储量可归类为经济储量、次经济储量和非经济储量,其中非经济储量可能占较大比例。鉴于储量的经济性差异,有必要对油气储量价值进行分级评价,确定不同油气田储量优劣和等级。油气储量价值分级评价,就是在地质勘查与地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已发现油气田的油气资源条件对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即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对油气储量进行的优劣等级评价,为制定油气田开发计划,合理利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经济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 油气储量的价值是指以投资者期望的目标收益率作为贴现率,将储量在未来开发生产经济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西省大同煤田东周窑井田的区域地质、井田地质及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东周窑井田石炭二叠系可采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及该井田的服务年限,从而对该井田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进行了整体评价。该井田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具有较高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已与国际接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原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存在着储量的涵盖太宽泛,可行性评价程度低,经济意义不突同等问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难以与国际分类对比,新分类标准根据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阶段和地质可靠程度,把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其最大特点是对矿产资源储量赋予了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生全 《西北地质》1997,18(1):54-58
本文应用模糊相似选择理论,对石嘴山一矿3号煤层沿走向6个瓦斯地质单元的煤层瓦斯赋存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得出了其瓦斯赋存条件的优劣排序,为生产部门开展瓦斯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晖  胡晓庆  肖大坤 《江苏地质》2023,47(4):383-389
海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基础资料尤其是探井与评价井资料较少,基于有限的资料形成的油田地质储量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100多个海上油田的地质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三步法”:以地质储量规模、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油田地质储量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综合储量品质分类,筛选出探明优质地质储量;按计算方法对控制地质储量进行分类,综合控制地质储量的认识程度及与评价井的距离,分析控制地质储量的可靠性,量化可供开发动用的控制地质储量。以渤海L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油田地质储量品质评价可以确定油田开发动用储量,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方案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煤田煤层多、煤质好、储量大,以往勘探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用数学地质方法进一步总结认识该煤田的构造特征、煤层赋存、煤岩层对比、煤质变化规律、构造与煤厚及煤质变化规律等,以期能对该区中、深部勘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黔北煤田测井中煤层的沉积序列编号解释对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北煤田习水县双龙井田物探测井的应用为例,利用已知煤层或目的层,采用地质界线特征法、地质标志层特征法、煤层序列解释特征法、煤层层间距比较特征法等,对单条或多条物性参数曲线所表现的测井异常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煤层判定及煤层沉积序列编号的常用解释方法及经验,从而确定煤炭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0.
矿山地质储量微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遂昌金矿在地质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完整的地质储量微机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对矿山地质储量进行动态管理,适应了矿产资源走向市场后矿山企业对地质储量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卢大超  付友山 《世界地质》2010,29(3):450-458
描述了吉林舒兰季德钼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选矿试验结果。以该钼矿为例,系统讨论了三维矿产资源评价软件MICROMINE 11.03版的工作原理及流程,并对该矿床进行了资源量估算和验证。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获得矿石量31374.14万t,钼金属量245096t,其中,111b+122b矿石量占总矿石储量的80.99%,钼金属量占总资源储量的81.08%;露天开采设计利用资源储量占总矿石储量的91.64%,钼金属量占总资源储量的91.99%。地质块段法和三角网多边形估算法检验结果表明,用三维矿产资源评价软件MICROMINE中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资源量估算,方法合理,相对误差较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古叙矿区煤层气成藏性和可采性,揭示了影响该矿区煤层气成藏、开采的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评价。煤的演化程度、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围岩封盖性能及断裂构造是影响成藏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煤层渗透率、等温吸附特征及含气饱和度是影响可采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古叙矿区的地质条件,结论是该矿区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成藏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一套以地质因素为基础的煤层气井井位选择技术,研究了煤层构造、埋深、厚度、含气量、渗透率及水文地质等影响井位选择的地质因素参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所选井位的各项地质因素参数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值优选井位,结合理论与区域实际总结出该地区在井位优选中各地质因素的最佳量化范围,建立了井位选择的评价指标。且经韩城地区3口煤层气井的验证,认为该评价方法的井位优选技术能够用于指导煤层气井的井位优选。  相似文献   

14.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资源与可采性评价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厚度等地质因素与煤层含气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演马庄井田煤层含气量分布呈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趋势,并划分出4个煤层气开发有利块段及开发顺序.另外,从水文地质条件、顶底板岩性、构造煤发育规律及煤层渗透性等地质因素和重要可采性参数方面,评价了该井田煤层气的可采性,认为演马庄井田具有地面开采煤层气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地质统计学在煤炭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量评价是矿床地质可靠性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地质统计学方法用于储量评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进行储量评价的步骤,并对胜利煤田一号露天矿6号煤做了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阐述山西河东煤田三交详查勘探区用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进行可行性验证的依据、方法、步骤、可行性评价和取得的地质效果等.用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国内虽已开展多年,但其成果目前尚未被广大地质人员所采用.问题是一方面怀疑现用的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的煤层灰分数值是否可靠;另一方面在勘探中有时因煤芯化验灰分数值明显偏高,影响煤层储量,而原因又未证实.除改进钻探采煤工具,提高煤芯采取率,真实地反映煤层结构,改进操作技术防止磨烧污染及严格按采样规程送样外,对现有模拟测井资料解释煤层灰分,进行可行性检验,验证其可靠性则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油藏规模序列法在胜坨油区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胜坨油区已勘探开发40多年,油气勘探程度高。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对该地区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胜坨油区仍有124个30×10^4级地质储量以上的待发现油藏,剩余资源总量达1.46×10^8t。待发现油藏的规模不仅局限于百万吨级储量以下的小规模油藏,百万吨级储量以上的油藏还有35个,地质储量9672×10^4t。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所计算的胜坨油区剩余资源量及其规模分布能够为该地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LF-Y油田S区在ODP开发调整方案实施中,钻井表明构造边部变陡,含油面积变小,静态方法重新计算地质储量为1 328.30×104 m3,但该储量规模与油田生产动态不相符。结合生产动态法、储量反算法及油藏数值模拟法分析油田储量规模及合理性,指出了S区存在储量计算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动态信息反算地质储量的方法,反算储量规模在1 450.00×104~1 700.00×104之间,因此该油田西边无井控区域储量潜力可能性较大。结合重新开展的孔隙度反演、精细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油藏数值模拟等研究,再通过静态方法最终计算S区的地质储量为1 566.03×104 m3,储量规模增加了237.73×104 m3。以动态反算储量,并反馈到静态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之中,使两者达到较为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不但解决了S区储量不足的矛盾,使模型更加合理,剩余油分布预测也更加可靠,为ODP调整方案成功实施提供了储量基础;而且验证了油藏动态方法对储量问题研究的反证作用,从而实现了油藏动、静态结合解决地质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藏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气藏,产气量受到煤层解吸压力及吸附特性的影响,计算单井控制储量难度较大;同时,部分煤层气井受到储层压裂或断层沟通边底水及夹层水的影响,排采初期产水量高,且产水期长,呈现明显的水侵特征。为了评价煤层气井的产能及水侵程度,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对高产水的生产井研究较少。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引入视地质储量法和生产指示曲线法,建立适应外来水侵的煤层气井生产模型,考虑储层的非常规特性,利用少量的生产资料计算水侵量和单井控制储量,为煤层气开采提供重要气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视地质储量法和生产指示曲线法所需资料简单,2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控制储量基本吻合,水侵量能够真实反映生产井的水侵特征,对煤层气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阳谷茌平煤田内的聊城勘查区、阿城镇勘查区、阳谷勘查区、博平勘查区的钻孔资料及地质成果,主要从煤层组合关系、标志层方面对煤田内各勘查区的煤层进行横向比对。山西组发育2-5层煤,3煤发育稳定,厚度较大,易于对比;太原组发育13-17层煤,根据沉积旋回性及赋煤特征分为上组煤、中组煤和下组煤,太原组有3层全区发育稳定的灰岩层,可作为该煤系地层的标志层。同时结合煤层间距及相邻岩层的岩性组合关系,找出各勘查区煤层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统一编号的方案,为该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的核实统计及地质综合研究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