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在纵向上尺度差异较大,因此实现二者的尺度匹配是声测井资料标定地震资料的前提。针对常规井震资料尺度匹配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声测井数据局部信息的缺点,在深时转换前采用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数据进行精细分层处理:首先采用变时窗的中值滤波对声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的影响;然后根据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资料进行分层,分层参数最小速度差由目的层的具体情况决定,最小厚度则由地震采样间隔以及最小单层双程旅行时决定;最后把分层后的声测井曲线进行深时转换,并按地震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对实际的声测井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声测井数据的局部信息上具有一定优势,为提高井震标定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明明  解伟 《探矿工程》2017,44(9):7-11
针对CMT监测井监测通道内径小引起的采样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轻便机动惯性泵,并对轻便机动惯性泵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对电机转速、采样深度、通道内径和采样管规格对采样速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为后续轻便机动惯性泵的改造奠定了基础,为小口径监测井采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关于煤心煤样的采取方法规定,对厚煤层或煤层结构及煤岩类型有显著差异的煤层,或有专门研究目的的煤层需分层采样。为了研究全层煤质资料,则必须依据分层样测试结果,进行分层品位的加权平均计算。多年来,在煤质资料研究过程中,由于反映分层样品代表性的大小所采用的“权”因素不统一:有的只利用分层样厚度;有的则不论属重量百分比值与否,皆采用真比重这一“权”因素等等,致使其计算值不能真实反映其全层煤样资料。笔者根据“权”因素这一数理统计学概念出发,结合多年的经验,就其煤心煤样中分层样的加权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恳求指正。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调查惯性取样泵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下水污染调查所使用的采样器具中,惯性泵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采样泵。惯性泵是所有地下水取样泵中最容易使用和成本最低的,非常适合小直径的监测井。介绍了研制的多种直径的惯性取样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监测井清洗和采样情况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山峰  王春晖 《地下水》2019,(1):30-32,46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区内广泛分布有咸水、微咸水、高硬度水、高氟水以及高铁高锰水等劣质地下水。对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分层进行采样分析,基本查明了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分布情况及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性,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质量不同,一般上部水质差,下部水质较好,随着深度的增加,水质有逐渐变好的趋势。500~600 m层段的地下水质量好,可作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取水层段。评价结果为当地寻找安全的饮用地下水水源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规频散曲线反演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改变分层数、层厚度和层速度等参数,实现过程相对繁琐,而采用细化分层法对反演参数进行简化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具体思路为:根据目的层探测深度(如20m)将地下介质分为若干个(20个)厚度为1m的薄层和1个均匀半空间层(共21层),这样在反演中分层数和层厚度均为已知参量,反演过程只需修改速度参数即可,避免了改变分层数和层厚度等参数,显著简化了反演计算过程。正演计算和反演结果均表明:细化分层与实际分层计算出的频散曲线是等效的,细化分层反演结果的总体效果与真实模型非常接近,这说明细化分层方法用于频散曲线反演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将地下介质划分为1m厚的薄层,反演后每层均可得到1个横波速度,能满足反演分辨率的要求;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的速度是随深度渐变的,细化分层后比按频散曲线拐点分层(每分层的厚度可能是几米或几十米,同一分层内介质的横波速度相等)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市大南湖地区瞬变电磁测深在无法探测到基底的情况下,以煤层顶板的展布形态对该区的构造进行了分析,并以找矿目的层为主要对象,对电性层进行了分层解释和岩相划分,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开拓了前景。  相似文献   

8.
森林沼泽景观区区域化探异常追踪方法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森林沼泽景观区中低山亚景观条件下,通过4个研究区的试点工作认为:①以找寻小型以上规模矿床为目的的区域化探异常查证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加密测量为佳,采样粒级-10~+60目,采样密度3—4点/km^2。②采用B层残坡积土壤测量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采样粒级-20目,采样密度4点/km^2左右;采样布局为沿山脚和山脊的不规则测网。③在倒石堆发育区,可以采用采样密度6—7点/km^2渗湿土测量方法进行异常追踪。④泥炭测量难以获得比较全面和客观的测区找矿前景信息,在区域化探异常追踪阶段最好不要选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区处在关中平原的中南部,蓝田杨家湾剖面距西安市东约50km.在第一层古土壤(S<,1>)剖面中以10cm间隔采样,共采集样品41个.利用X-荧光元素分析仪进行了元素分析,根据野外观测确定了Fe2O<,3>和CaCO<,3>的迁移深度、风化淋滤黄土的分层及厚度.野外观察识别出了S<,1>古土壤粘化层之下发育了深部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煤层煤层气井生产过程中层间相互干扰、储层伤害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技术,排采过程中将两层煤控制在不同的压力系统中以达到分层生产的目的,研制出了一套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装置,包括四通道封隔器、监测设备、多通道油管扶正器、滚轮式抽油杆扶正器和辅助联通管。现场应用试验表明:四通道封隔器能够根据需要起到封隔效果,使两个产层处于两个不同的压力系统中,双煤层四通道分层控压排采技术具有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林下地被物持水量的准确计算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寒区水文功能的模拟和预测尤为关键。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北麓的祁连山典型流域为研究区,对原状和散状两种采样方法下,青海云杉林下苔枯层(苔藓与枯落物形成的层状结构)持水特征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采样方法在林下苔枯层水文特征研究时的影响。本研究中原状样本采用PVC管取样,散状样本采用尼龙网袋取样,获得2 596个实验数据。研究发现平均厚度为14.3 cm的原状苔藓与苔枯样本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29 kg·m-2与5.42 kg·m-2,最大持水率分别为2 071%与890%,散状苔藓最大持水率为610%。苔枯层与苔藓层的最大持水量差异显著,苔枯层相比苔藓层具有更好的保水功能,林下地被物水文特征量化时应区别对待;相比于原状样本,散状采样方法下苔藓层的最大持水率被低估近70.5%,即在散状采样方法下,林下苔藓层的最大持水率会被严重低估;地被物脱湿曲线为幂函数,蒸发时长为4.8~5.6 h,关键参数的估算对于地被物水分蒸发过程的模拟和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采样方法对地被物持水量的估算差异显著,实践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很厚的黄土地层,合理地进行工程地质分层是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的前提。为此,本文利用甘肃陇东黄土塬顶开挖的-100 m深人工水井,沿井壁及剖面露头对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进行了详细编录,通过与标准剖面对比,确定了其磁性地层、岩性地层及时代地层单位。在井壁及剖面露头上按0.5 m间距采样,室内测定了其颗粒成分及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对这些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将整个黄土地层划分为16个工程地质层。同一时代的黄土地层在同一沉积单元内的性质相对均一,因此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可参考该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分层。  相似文献   

13.
在隐伏金矿的地球化学勘查中,常用的采样介质包括岩石、水系沉积物、土壤、植物和地气等.近几十年,澳大利亚在半干旱—干旱地区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的采样介质,并取得了成功.本文对以钙积层作为隐伏金矿地球化学勘查采样介质的理论和勘查进展进行总结,其勘查理论基础是土壤剖面中金-钙高度相关性,其成因机理较合理地解释为...  相似文献   

14.
龚鹏  胡小梅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33-740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为了在成矿区带和矿集区找矿工作中有所突破,开展工作区内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的试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江西九岭钨铜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典型土壤剖面地球化学试验表明:①在赣北九岭地区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元素是W、Sn、Cu、Mo、Bi、Ag、Cd、F;②地球化学普查(1∶25万-1∶5万)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置应以一级水系的采样为主,辅以少量二级水系,采样粒度以10~60目的水系沉积物为宜;③地球化学详查(1∶5000-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层位为残积土壤B层,采样深度为20~40cm,采样粒度20~40目,或小于40目均可显示出较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6.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从调查区表层、深层采样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入手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配机制,以景观、地貌及地质特征为基础,选择合理的采样位置,正确的采样方法、采样层位,应用掌上机(Pocket PC)及数字填图系统(Rgmap)采集野外样品,本文以兰州—白银黄土覆盖区景观区为例,对表层、深层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对全省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特别是野外工作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磨刀门水道盐度混合层化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Simpson方法和磨刀门水道2009年枯季水文实测资料,选取上、下游两个站位的径流层化、潮汐混合、风致扰动3个影响河口水体分层的主要因素进行盐度混合的层化机制分析。研究表明:由于M1站位处上游,径流作用相对占优,分层不明显,只在涨潮急流时出现微弱的盐度分层;M2站则水体分层明显,小潮期间径流作用占主导,水体呈持续性分层,当由小潮转为中潮后,潮流作用增强,出现周期性分层现象,大潮以后,由于上游径流增加,潮流与径流作用相当,仍为周期性分层,但分层有所加强。层化的发育程度依赖径流致层化作用与潮汐、风致混合作用的博弈。  相似文献   

18.
湖泊纹层的沉积机理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湖泊纹泥和湖相页岩主要沉积于湖水明显分层的条件下,湖水的分层受气候、盐度、水体深度等多方面的控制。在湖水分层的前提下,各种藻类、碳酸盐、有机质、粘土、粉砂等可以按不同季节分别形成不连续的纹层。其中,藻类、有机质纹层的沉积与藻类的季节性勃发密切相关;碳酸盐纹层的沉积可以与化学作用有关,也可以与藻类勃发产生的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粉砂、粘土则是以平流或层间流的方式季节性输入的。总之,纹层或页岩沉积的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利用纹层中的沉积信息研究气候和环境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为主控因素来探讨纹层的变化和湖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演化还有待开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地表基质层作为自然资源分层分类模型中的第一层,是支撑孕育地表覆盖层的基础物质。因此,实施自然资源地表基质层调查,准确掌握其本底现状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准确把握国家需求,率先在保定地区开展了自然资源地表基质层试点调查工作。以保定地区地表基质层调查工作探索实践为基础,地表基质试点任务总结提出了地表基质层调查要素-指标体系,探讨确定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地表基质层调查底界。首次建立了"室内研究、野外调查、建库模拟、平台服务"的地表基质层调查技术路线和"资料改化、遥感解译、综合编图、剖面测量、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工程施工(钻探、槽探、井探等)、采样测试、综合研究"等地表基质层调查方法体系,探索了不同工作手段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地表基质层调查工作部署意见建议,旨在为组织和部署自然资源地表基质层调查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为多层水文地质钻孔分层成井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工艺。传统分层成井方法耗时长、效果差、止水效果不稳定,尤其是在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的地层分层成井困难,易发生钻孔事故等问题。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施工,探索出封隔注浆分层成井。以HQ56水文地质孔为例,研究了分层成井、分段振荡洗井,并进行了分层抽水试验。研究表明,封隔注浆分层成井技术止水可靠,分层抽水试验数据准确。该技术尤其适用于细颗粒或钻孔结构不稳定地层快速分层成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