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龙江多宝山、铜山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以往确定主要为华力西中晚期至印支期(311-219Ma),本次研究测得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506±14Ma。它和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同位素年龄有较大差别,从而为进一步讨论矿床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推断此数据可能反映辉钼矿源岩下奥陶统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年龄。研究还发现辉钼矿中187Os的含量特高,且估算储量很大,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51,自引:10,他引:51  
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多年来一直是矿床地质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建立的铼-锇同位素定年实验室,为研究钼矿床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新的手段。因辉钼矿是最主要的含铼矿物之一,且基本上不含普通锇,其中所含 ̄(187)Os是由 ̄(187)Re衰变而来,故放射成因 ̄(187)Os的积累是矿物年龄及铼含量的函数,本文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东秦岭钼矿带中几个不同类型的大型钼矿床的Re-Os年龄:黄龙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氏的Re-Os年龄为印支期,其余的斑岩型钼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的Re-Os年龄均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台北缘的燕辽和南缘的东秦岭两个钼矿带闻名遐迩。本文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了燕辽钼矿带中兰家沟钼矿床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86.5±0.7)×106a,杨家杖子和肖家营子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87±2)×106~(191±6)×106a和(177±5)×106a,小寺沟和寿王坟铜(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34±3)×106a和(148±4)×106a,大湾和大庄科钼矿床的Re-Os模式年龄为(144.4±7.4)×106a和(144.7±10.7)×106~(147.1±6.6)×106a。结合东秦岭钼矿带内钼矿床的Re-Os年龄,证明华北地台内有早元古代钼矿化,两个钼矿带中的钼或铜(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期和燕山早期或中—晚期。Re-Os法不仅是直接测定钼(铜)硫化物矿床成矿年龄的一种新手段,而且所获结果为研究区域成矿演化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秦克章  李惠民 《地质论评》1999,45(2):180-185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乌奴格吐山斑岩铜钼矿床系80年代探明的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关于其成矿的成矿时代,一直是本区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前据二长花岗斑岩体的一件K-Ar年龄(138Ma)认为其系晚燕山期成矿,这一认识与中,蒙邻区同类矿床时代相悖,本文进行了多种方法同位素年龄系统测定,获得三组年龄:二长花岗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183.3±0.6Ma;全岩Pb-Sr等时线年龄183.9±1.0Ma,蚀变岩绢  相似文献   

5.
安徽沙溪斑岩铜(金)矿床成岩成矿热历史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徐文艺  徐兆文 《地质论评》1999,45(4):361-367
采用Rb-Sr方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岩体年龄为143.37±5.17Ma;采用^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法,测定沙溪斑岩铜(金)矿成矿年龄为123.6±0.7Ma;成矿岩体从固结成岩到成矿经历了20Ma。根据Rb-Sr和K-Ar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的不同,估算出沙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热衰减速率平均为20℃/Ma。单一的由成矿小岩体所提供的热能难以维持如此长时间热液成矿活动,矿区晚期  相似文献   

6.
江西城门山铜矿铼-锇同位素年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吴良士  邹晓秋 《矿床地质》1997,16(4):376-381
城门山铜矿中,侵入到花岗闪长岩中的石英斑岩,其Re-Os法同位素测年结果为140×106a,进而确定了该区二次岩浆侵入活动时间相隔约10×106a,在这期间内,岩浆由中酸性演变为酸性;与其相应的成矿作用则从夕卡岩型铜、硫矿化演变为细脉浸染型铜、金矿化,构成了一个演化序列。在细脉浸染型辉钼矿化作用中,石英细脉中辉钼矿比石英斑岩中浸染状辉钼矿形成略早,二者在空间上呈正消长,而整个成矿过程大约经历了4×106~3×106a。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桐村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桐村斑岩型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紧邻赣东北成矿带,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侵入的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含矿岩体的成岩年龄165 ~168Ma.辉钼矿矿石呈浸染状产于岩体内部或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本文首次对矿床中3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测得辉钼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62.2Ma±1.3 (MSWD =0.006),代表了成矿年龄.成矿成岩年龄具有一致性,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钼(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八大关铜钼矿床为内蒙古额尔古纳地区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较低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对主成矿阶段矿石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气相组分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和辉钼矿Re-Os法分别测定了成矿石英闪长斑岩体和铜钼矿石的同位素年龄。结果表明:八大关铜钼矿床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H2O-CO2±CH4流体体系,流体的沸腾作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成矿石英闪长斑岩体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217.6±2.6)Ma,矿石中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为(222.4±3.3)Ma,因此八大关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三叠世。综合本文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及前人在区域构造演化方面的研究资料认为,八大关矿床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向南俯冲所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湘南铜山岭铜多金属矿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中部,矿床主要产于铜山岭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本文对矿田内的岩体和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铜山岭Ⅰ号岩体的花岗闪长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57±2 Ma(MSWD=1.20);铜山岭矿床石英脉型矿体中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1±1 Ma(MSWD=0.21);桥头铺矿床矽卡岩型矿体中的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55±3 Ma(MSWD=1.5)、石榴子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55±8 Ma(MSWD=0.41)。成岩与成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铜山岭矿田成岩成矿具有同时性,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辉钼矿中Re含量(32.95×10~(-6)~59.45×10~(-6))指示成矿作用可能与壳幔混合作用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地台边缘坳陷带,矿床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矽卡岩。近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大理岩。  相似文献   

11.
12.
滇西羊拉铜矿床、鲁春铜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拉铜矿床、鲁春铜铅锌矿床位于金沙江成矿带的中部.羊拉铜矿床铜是三江地区典型的大型铜矿床,其赋矿围岩为不同岩性的岩石组成的混杂堆积,容矿构造为缓倾的逆断层和陡倾的正断层;鲁春铜铅锌矿床受到逆断层的控制.通过对4个测点共轭剪节理的研究,表明里农矿段KT2、KT5矿体的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里农...  相似文献   

13.
湖南船岭脚锡矿区矿化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船岭脚锡矿为南岭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一大型锡矿床。矿化类型较多,以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锡矿为主,分布于中侏罗世姑婆山岩体接触带,且具分带性,自岩体内接触带往外依次为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复合型、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化与成矿岩体及构造复合等因素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为一与花岗岩有关的中高温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藏拉诺玛铅锌矿与云南金顶铅锌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业已显现的巨大找矿潜力,日益受到地学界的重视。本文则对同处在该构造带北段昌都盆地内拉诺玛铅锌矿和南段兰坪思茅盆地内金顶超大型铅锌矿作一对比,研究其中共同点和不同之处,并依据区域成矿的理论进行类比,进一步探讨拉诺玛铅锌矿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康家湾矿床的节理在平面和各个中段的分布主要分为三期,通过对节理裂隙特征分析,认为节理具有矿液通道和储存空间的作用,同时矿体分布由于矿物差异发生分异作用。在生产勘查中,应注意区分对成矿有利和不利的节理裂隙,应用追索法对有利节理进行勘探,对节理裂隙发育部位进行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16.
17.
李南生 《福建地质》2010,29(2):89-95
肖坂金矿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呈层状、似层状,贮存在中元古代大岭组变质岩中,为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条件及矿体贮存特征、成矿规律的研究分析,认为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是新近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点,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乌德岩浆构造混杂带北侧,矿体呈脉状产于下泥盆统查干合布组二云母板岩-浅变质石英砂岩中。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矿点受近东西向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量化探测量、高精度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等综合信息,认为在已发现金矿化石英脉的深部和两侧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响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脱贫规划,开设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施。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使得云南乌蒙山区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从而助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脱贫战略目标。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毛坪铅锌矿最新发现的高温热液改造痕迹为契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之上,重新系统总结了毛坪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并借助于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从微量元素、H-O同位素、S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等方面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认为其至少存在2期成矿期次,与其中一期成矿时代相近的黄龙组(C_2h)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毛坪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A comprehensive contrast of ore-forming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ore-forming fluid features, especially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es, has been performed between the Tianmashan and the Datuanshan ore deposits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atabound skarn Au-S ore deposit in Tianmashan and the stratabound skarn Cu ore deposit in Datuanshan are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ontrast. The magmatic pluton in Tianmashan is rich in Au and poor in Cu, but that in Datuanshan is rich in Cu and Au. The wallrock strata in Tianmashan contain Au-bearing pyrite layers with some organic substance but those in Datuanshan contain no such layers. Moreover, the ore-forming fluids in Tianmashan are dominantly magmatic ones at the oxide and sulfide stages, but those with high content of Cu in Datuanshan are mainly groundwater fluids.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compositional evolu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 varia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result in gradual disper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