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保障西南区域数值预报业务模式的稳定运行,四川省气象局基于分布式监控技术,建设了四川气象高性能计算机及模式运行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子系统:省局高性能计算机性能监视子系统以及SWC-WARMS数值预报模式自动化监视管理子系统。前者监视承载模式运行的高性能计算机,保证其为模式提供可靠计算环境;后者管理数值模式本身,两个子系统相辅相成,从模式计算环境到模式本身的业务运行都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改进后的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产品和运行情况。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于1997年投入业务运行,目前已从最初的仅提供降水预报产品,发展到能提供降水预报、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人工增雨服务指导产品和城市环境气象业务预报所需的基本气象要素预报等多种业务所需的预报产品。业务系统每日两次自动运行,预报产品直接进入MICAPS、Vis5d、Grads绘图系统,进行图形显示,并直接进入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上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目前,本系统的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员每日必看的参考工具,经沈阳中心气象台评定,2002年汛期对辽宁省降水预报准确率已超过日本东亚模式。  相似文献   

3.
由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开发的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_Meso)经过国家气象中心一年多的连续实时业务试验运行,达到了项目的指标要求,系统运行稳定,预报效果较现有的区域数值预报系统(HLAFS025)有明显改进。2006年7月,GRAPES_Meso通过了由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业务运行专家评审。2006年7月26日,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准GRAPES_Meso投入业务运行,同时停止运行HLAFS025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西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模式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四川省气象局建设了IBM Flex P460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该系统为西南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系统的业务运行和研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高性能计算和存储资源,同时带动区域中心其他省份的计算能力和资料共享质的飞跃。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架构和管理方法,然后将系统扩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介绍了业务模式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MM5在上海区域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中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依托, 根据上海区域气象中心计算机资源配置情况, 用NCAR-PSU/MM5V2作为动力框架, 确定了侧边界嵌套方案、积云参数化方案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研制了资料分析同化方法和预报结果后处理方法及产品显示软件, 建立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第五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 可提供华东地区138个城市每3 h一次的地面要素预报.半年多准业务运行表明, 预报效果较好, 对区域内气象台站的业务预报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州中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温州中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平台以及与MICAPS平台的结合。两年多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短期天气预报能力,一般降水预报准确率较高,单站的气象要素预报质量较好,0216号台风的实时预报便是业务运行中的成功一例。文中给出了预报的台风降水量、高度场、涡度场、台风中心位置等,结果分析表明,温州中尺度数值模式区域实时预报系统对台风系统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提前48小时的预报结果与实况相当接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为政府防台抗台工作的部署提供合理依据,使我们的气象公众服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并对东北区域3 km业务模式系统与原东北区域9 km业务模式系统的降水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评估。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每日自动运行,对降水、地面温度、形势场和台风预报产品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以文本和图形两种方式在东北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上实时显示。同时,东北区域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可以根据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降水个例,对更新改进后的业务模式与目前运行的业务模式预报产品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评估。检验评估结果表明:新东北区域模式系统对大雨及以上量级降雨预报的改进效果明显,对冬季降雪和南来系统的预报效果也优于原业务模式,但空报率较高。随着数值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增加了中小尺度地形信息特征,改进了大尺度降水的预报效果;数值模式垂直分辨率的提高,降水模拟易形成更多的虚假"数值风暴点",导致空报更多。  相似文献   

8.
根据上海市气象局计算机资源配置情况,以NCAR-PSU/MM4为模式框架,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依托,建立了上海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新系统,更新原五层模式套网格业务系统。根据有无进入区域的热带气旋而分别执行热带气旋模式或有限域模式。近一年的运行表明,计算稳定,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增加了预报产品,可提供华东地区25个主要城市每6小时一次的地面要素预报,供区域内省台调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缺少移动终端监控的问题,设计并实现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移动监控平台。该平台使用消息中间件技术实时获取业务系统运行状态,采用剪枝算法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开发适合移动终端的Web网站,方便运维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实时获取业务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存储出错任务列表,提供对历史异常状态的查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号的消息推送接口,开发报警推送功能,能够实时发送业务系统运行出错信息。该平台针对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进行优化,同时使用单向数据流和强制使用HTTPS协议等技术,提高整个平台的安全性。该平台已在数值预报中心业务运维值班中实际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区域大气成分数值预报系统”开发了CAPPS第3版,将原来的单箱模式升级为与中尺度数值模式一致的网格化模式,可预报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浓度分布;为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和业务平台。2006年5月CAPPS-3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试验,并建立了产品发布平台,每天发布SO2和PMIO的浓度预报图和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的规划和需求,在继承和改进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多年成果的基础上,宁夏气象台建立了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设计为B/S和C/S架构有机结合,由数据运算程序集、数据库和网站3个部分交互协作的业务系统。本文从平台设计思路、结构特点、各模块主要功能等对宁夏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平台作一简单介绍。该平台根据宁夏气象业务发展和防灾减灾实际需要研发,评估、优化、更新、整合了已有研究成果,融合多种探测资料与方法,突出短时临近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预警和多模式预报产品检验评估与综合集成预报技术,建成以集成预报、国家指导预报、中尺度数值预报等定量化预报产品为基础,集“实时监测预警与综合分析、强对流灾害天气预报方法、检验评估与集成预报、预报预警快速制作分发”等为一体的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计算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性能计算通过应用超级计算机与并行处理技术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是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迅猛的领域之一。气象应用始终是高性能计算的重要领域,高性能计算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分辨率、高精度气象数值预报模式发展限制,在气象预报预测业务中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数十年以来,由于数值天气模式研究和业务运行对计算资源的强烈需求,国内外气象领域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迅速发展起来。气象领域对高性能计算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需求日益提升。高性能计算技术将与气象预报应用日益融合,相互影响促进,不断创新发展。为满足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和科研工作需求,中国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高性能计算能力,并致力于优化集约高性能计算系统布局,高效管理计算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9210卫星广播的T213资料作为初始场,在联想深腾1800机群系统上构建了省级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GRAPES-MESO V2.5的高效运行,一方面可提供日常的业务预报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为广大预报员提供一个诊断模拟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王彬  宗翔  田浩 《应用气象学报》2010,21(5):632-640
气象部门内高性能计算资源与支持能力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地方部门与国家级单位相比,在资源丰富程度和开发应用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气象部门国家级、地方单位的资源整合、共享和管理的需求,该文提出了一个国家气象计算网格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采用国家级、区域、省级三级节点布局,通过跨广域范围的气象宽带网互联,基于整合的资源平台设置了资源管理、应用服务和用户接口等功能层模块。利用UNICORE等关键技术,开发实现了气象计算网格软件模块。建成了一个全国分布的6个网格节点,提供网格中间件和定制业务运行两种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业务运行以来,为资源匮乏地区的气象用户共享分发预报服务产品,为当地的减灾防灾工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省级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的需要,设计实现了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以及业务运行流程组成的,其设计与实现涉及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选型、功能设计和安装调试等部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是整个系统业务化的关键。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通过工程建设和技术开发完成了奥运期间的气象预报服务任务,已投入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的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气象局组织开发的以标准化、规范化、统一数据环境和信息网络为支撑,集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警预报、公共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一键式发布和业务管理为一体的"河南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为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的开展提供集约高效的工作平台,为加快基层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提供坚实的支撑。平台采用集约化的数据环境和B/S架构,利用跨平台的Java语言开发,采用开源框架结构设计,平台的运维在省级信息中心,减轻了基层业务人员的运维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质量控制业务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鹏  张玮  黄少平  李洪康  邓卫华 《气象》2012,38(3):371-376
介绍了一种面向天气监测预报实时业务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该软件综合应用数据质量控制、网络消息即时通信等技术,将数据质量控制纳入气象信息业务流程,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气象台站联动的自动站数据实时质量控制业务流程,实现了对江西省89个国家自动气象站和153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有效降低了自动站疑误数据对天气监测预报业务服务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地市级预报业务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在建立规模较大的历史天气图、地面要素、数值预报产品库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集多种预报方法于一体的天气预报技术流程。其中各子系统设计均考虑到资料库归并、方法多样、模式客观、补充灵活、为在新的预报流程下,实现由主观预报向客观预报转变和多方位释用数值预报产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康辉  郑永光  韩雷  董万胜 《气象》2021,(3):274-289
近年来,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应用蓬勃发展,已在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报中广泛应用.各类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和深度学习方法,已在强对流监测、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领域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其应用效果往往明显优于依靠统计特征或者主观经验积累的传统方法.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