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工奖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中宝协)"于2002年创立,是中国玉雕界最权威、影响力最大、作品水平最高的评奖类活动。每年活动举行之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师都拿出看家本领,各色玉雕纷纷亮相,争奇斗艳。在近日举行的2017中国国际珠宝展上,"天工奖"评选结果在展会上揭晓,经终评,2017"天工奖"共评出15件金奖、27件银奖、36件铜奖、6件最佳工艺奖、12件最佳创意奖、2件最佳专题奖和427件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12)
正玉,是千万年的造化之物。玉雕,更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温润晶莹的玉石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之一,人们把玉石看作高贵尊荣的标志,更是为历代皇宫贵族所珍爱。而被后人赞誉为"燕京八绝"之一的玉雕,其工艺究竟包含着怎样的奥秘呢?近日,在首都博物馆特展《匠心筑梦烁古今——燕京八绝》上,《地球》记者与那些精美的玉雕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3.
正"天工奖"是2002年起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创办的全国范围玉石雕刻类的非盈利、专业性作品评选。它为玉石雕刻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作品、发现人才、引导收藏、促进消费的平台。天工奖评选活动通常每年组织一届,评选包括当代玉雕、石雕两大部分作品。  相似文献   

4.
滕玲 《地球》2019,(6):48-55
5月28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与玉雕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玉雕精品展组委会承办的“匠心70年中华玉雕精品展”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展出了从全国各地选取的上百件各具特色的优秀玉雕精品,包括一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上品佳作,以此弘扬中华文化,反映时代呼声,展现民族精神,为我们伟大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喝彩。  相似文献   

5.
正玉雕很常见,各种玉雕题材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当内涵丰富的青铜器碰上艺术价值极高的玉雕,你能想象出它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吗?不久前北京颐和园展出的"青铜化玉,汲古融今"苏州玉雕特展中,70件苏州玉雕青铜器就用玉雕艺术的语言、形式,展现出了古老青铜文化的特殊美感。"青铜玉雕"是什么?远远看上去,如果不是知道这些造型优美的"青铜器"的"底细",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瑶池集庆集团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岫玉标本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瑶池集庆集团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张琳及岫玉雕件作者杨珂、叶屹东、柴艺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地球》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场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6,(10)
正2004年,一种新玉种在云南发现,被云南省观赏石协会名为"黄龙玉"。黄龙玉是继新疆和田玉和缅甸翡翠之后发现的最优质的玉种。也是从那年起,"龙陵黄龙玉雕"逐渐广为人知。从无到有,从贱到贵,从无人问津到备受追捧,黄龙玉,这个曾被当成铺路石的新兴玉种,用十二年的时间,历经波折,终以其优秀的玉质和优美的色彩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到如今,已有700余件黄龙玉作品获国内外奖项。近日在云南龙陵开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8)
<正>近几年来,析木玉玉雕作品在全国各地的珠宝玉石展会、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及"天工奖"等各类活动及奖项上频频亮相。析木玉细腻的质地能让雕刻细节纤毫毕现,其所特有的绿色十分丰富多变,浅绿素雅、深绿庄重,最浓的近于苍绿,古朴厚重。而随着析木玉走向全国,这种珍贵的玉料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认识。  相似文献   

9.
孙春龙最早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从印钞厂工人到新闻临时工,再到新华社下属《隙望东方周刊》的总编助理,他奋斗了整整12年,并获得了“中国十大法制人物”、“中国阳光记者”等多项荣誉。正当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因为一次意外的采访,他毅然辞去了记者的工作,决意投身于公益事业。去帮助早年一群流落在缅甸异国他乡的中国远征军、孤独穷困的老英雄们……  相似文献   

10.
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疆地震前兆观测中存在的仪器备机备件不足、观测资料异常排除困难等问题,新疆地震局自主研制了EAXJEQ-I通用型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这款数据采集器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和良好的可扩展性能,裸机最大相对误差为0.05%,拥有2G数据存储空间,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规定,与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管理系统之间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利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可对数据采集器的各项参数进行灵活设置。目前这款数据采集器已经兼容多种传感器,在连续3年的观测中,该型数据采集器性能稳定,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围绕EAXJEQ-I型通用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分类列举了各种主要性能参数指标,详细说明了外部接口,简单介绍了使用方式和目前已有的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贾跃明 《地球》2012,(8):83-83
"2012北京中华玉雕精品展"与7月8日至8月2日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活动由中国商业联合会珠宝首饰委员会玉雕艺术研究会、中国地质博物馆主办,青海昆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昌珠宝有限公司、新疆昆仑绿业集团、北京金源珠宝古玩城、北京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流市场协办。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玉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2.
马云川 《地球》2012,(12):62-63
今天的中国也同样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劳务、产业输出的一个新阶段,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不只是巨大的机遇,更有挑战。紫金矿业集团副董事长邱晓华立足于资金矿业的实践经验,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段雯娟 《地球》2013,(3):41-45
正陨石陨落是一种美丽壮观的自然现象,从远古时候起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根据古籍的记载,中国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夏代就已经有关于陨石雨的传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陨石陨落的文字记录。但由于当时的科学和天文知识较为落后,人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整个地球生物圈演化进程的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为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速度和原因,需要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的生物地层是划分地质年代和进行洲际和地区间对比的首选标准.中国地层类型多种多样,化石丰富,传统的以化石门类系统古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已经建立的72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中有11个位于中国,是目前建立GSSP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地层表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精度定年、化学地层学、天文旋回地层学等也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专辑由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对中国近十多年以来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方面的进展以及各大区之间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活动在相对平静了9年多之后,从1985年年中起开始进入又一个活跃时期,这个时期预计将延续到本世纪末.中国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前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颙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作上述表示.这位43岁的地球物理专家说,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地震史表明,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呈现过多次高潮.前后高潮之间的周期大约为几百年左右.最新一期地震活动开始于上世纪末,它至少还将有起伏地延续至21世纪上半叶.现在出现的地震活跃现象,是本期的第五  相似文献   

16.
郭建设 《地球》2010,(2):31-31
斯瓦尔巴群岛自然资源丰富,17世纪时期,斯瓦尔巴群岛附近海域渔业发达,渔民已经开始在这里捕杀鲸鱼、海豹、海象等海洋生物。由于长期过量的捕杀,到18世纪末期,渔业开始衰落。斯瓦尔巴群岛各个岛屿上储存着丰富的煤炭资源,附近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17.
现代地震学和测震学的发展要求拾震器具有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稳定性好的性能和指标。因为地震波频谱的范围很宽:约从千分之几到几十赫甚至还高。而振幅范围也很大:从毫微米至米。为了这一需要,我们设  相似文献   

18.
正红河断裂带作为一条大型走滑断裂带,总体呈NW走向,西北端始于中国云南洱源,往南东向进入越南直至南海,在中国的云南省境内长约600 km。该区域地质背景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新构造时期以来,先后经历了早期的左旋走滑运动,后又转变为右旋走滑运动。因为在研究中国大陆尤其是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陆动力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很多学者已经围绕地质构造、地壳活动、地震活动等特征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红河断裂带各段落的地震活动性存在明  相似文献   

19.
赵旭国 《高原地震》2008,20(4):63-68
甘肃及邻区是中国大陆强震多发地区之一,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地震灾害。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开始,中国历史典籍记载了发生在甘肃的600多次地震灾害,其中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明清以后,与明清时期私撰史籍,方志盛行不无关系。西汉到元末近1600年间的地震灾害记载相对较少,但认识这一时段甘肃地区的地震灾害对认识甘肃省的地震全貌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笔者依据相关资料,撰写此文简要介绍了从西汉惠帝二年开始有地震灾害记载到元末这一历史时段里各个时期的地震灾害情况及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37年菏泽7级地震是中国近代地震史上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地震:(1)菏泽地震的原始资料有4类载体:文字记载、震区"地震调查表"、地震波记录以及现场老照片,说明这次地震既有历史地震学属性,也有近代地震学属性,体现了中国历史地震学向近代地震学进展转化的时代特色。(2)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等多方面原因,菏泽地震后政府基本没有实施有效的救灾行动,灾区陷于困难境地,只有上海华洋义赈会于震后一个月到灾区进行了有限的救助活动。菏泽地震是战争时期发生的灾难性地震,由此提示,在战时发生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应对问题应引起事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