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在形变监测中,传统的监测方法因实时性、连续性不强,自动化不高,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今,GPS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加之精确度较高,其理论和技术已在大地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精密工程测量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应用于变形监测,使得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传送、处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很容易实现,但对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正>高频GPS在地震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高频GPS获取位移信号的能力与采样率有很大的关系,随着高频(1 Hz)和超高频(20~50 Hz)GPS接收机的出现以及高频GPS数据处理算法的成熟,使得GPS的观测精度和对形变谱的敏感性朝着测量地壳动态瞬时变化的方向不断改进,目前已经出现大地测量和地震学观测谱范围逐渐合并的趋势。但是,由于GPS测量所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而且高频GPS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GPS/重力边值问题的求解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分析GPS技术在确定地球形状中的作用入手,论述了建立一类新的大地边值问题——GPS/重力边值问题的意义,给出了GPS/重力边值问题的定义及数学描述,推导出GPS/重力边值问题的逼近解式,并给出了应用GPS/重力边值问题确定(似)大地水准面、地面垂线偏差及外部重力场的基本公式. 对GPS技术用于物理大地测量的优势及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4.
冰川表面流速是冰川和冰盖的基本特征,冰流速的测定对于南北极冰盖物质平衡估算至关重要.常见的冰流速测定方法包括采用花杆、雪坑及现场GPS地面测量以及遥感测量法.地面GPS测量技术具有高精度优点,然而目前南极大陆冰盖地面GPS监测点覆盖较少;基于遥感测量技术的冰盖表面流速测量其分辨率和精度较低.短周期地震仪内置的导航级GPS接收器记录的位置数据,尽管其精度不如大地测量GPS的位置精度,但是可以通过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采集的导航级GPS数据来准确测量冰流速.本文利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被动源地震观测时获得的导航级GPS位置信息,准确的对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冰盖和泰山站区冰盖运动特征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两地的冰盖基本都向西偏北运动,且月均位移大小约1m;本文在泰山站区的结果与通过大地测量GPS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利用短周期地震仪内置GPS位置信息进行冰盖运动特征的追踪是可行的.靠近中山站的拉斯曼丘陵局部冰流复杂,本文获得的间距200m的测量结果有助于认识该冰流.总之,本文结果对于冰盖动力学研究、冰川质量平衡研究和在地震成像中评估由冰盖流动带来的系统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板块构造及地壳形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现代空间大地测量(主要指VLBI和GPS)技术应用于板块构造及地壳形变研究中的现状、成就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并对中国发展GPS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地震研究中的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大地测量工作者将大地测量技术应用于地震监测和预测的历程。介绍了过去几十年在地震监测和预测中大地测量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绩,讨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并且结合近二十年来以3S(GPS、RS、GIS)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引入给对地观测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使得观测结果的精度和时空域中密度大为改观这一事实,对地震研究中的大地测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GPS测量的广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测量是测量界关心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全国测量技术大会也曾以此为题召开过多次研讨会。由于测量仪器的不断开发、改进和完善 ,GPS在防灾、建设和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扩展。目前 ,国土地理院正在备置电子基准点 ,实时动态测量便成为中心话题。下面介绍包括将来 GPS的可能性在内的有关多种GPS测量应用的见解。1 下世纪 GPS测量展望基本测量中的 GPS测量始于 1992年的 2次基准点测量 ,1995年引进了临时基准点测量。目前 ,国土地理院以 2 5 km间距的均等密度在整个日本列岛布设了约 10 0 0个 GPS连续观测点 (电子基准点 )。这…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科学考察中,利用全站仪、差分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同震变形造成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及时记录了地表同震变形现象的丰富信息,为相关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文中探讨了选择不同测量技术在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组合优势,结合测量实例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完整记录和有效分析地震地表破裂带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其限制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了上述测量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2005珠峰高程测定的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中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了新的测定. 重点介绍了2005珠峰测高中大地测量数据获取和处理方面的技术进步: 其中峰顶GPS测量是整个珠峰测高中的关键, 总结了以往珠峰峰顶GPS测量的经验教训, 采取多种技术措施, 大幅度提高了峰顶GPS测量的精度; 增加地面测站对峰顶觇标的激光测距, 以提高测定珠峰觇标平面位置和高程的精度; 采用雷达探测结合GPS技术, 测定珠峰峰顶冰雪覆盖层的厚度, 提高了测量峰顶冰雪覆盖层厚度的精度和可靠性; 利用珠峰地区的重力、GPS水准和DTM资料, 结合不同的地球重力场模型, 计算了珠峰地区两种栅格(30"×30"和2.5′×2.5′)的重力异常, 精化了珠峰地区局域重力场和似大地水准面. 最后给出了2005珠峰测高的成果: 珠峰峰顶雪面正常高为8846.67 m, 珠峰峰顶雪面正高(海拔高)为8847.93 m, 珠峰峰顶岩面正高为8844.43 m, 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为3.50 m.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地测量技术(VLBI,GPS,InSAR,海洋测高,以及重力卫星等)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可以监测到同震变形,例如,位移、重力、大地水准面和应变等.这些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信息可用来研究震源机制、地球内部构造、断层反演、大地测量结果解释以及确定震源参数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空间大地测量精度的提高与需求的发展,地心运动的研究与监测日益重要,它是精确实现地球质心参考框架的关键之一.本文详解了地心运动的原因(地球系统中的质量迁移)及对空间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的影响,总结了常用的四种地心运动监测方法(网移动法,运动学法,动力学法和一阶形变法)及部分成果和应用,讨论了各方法和SLR,DIRIS,GPS和VLBI四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地心运动监测中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些削减误差的建议.为满足地球动态环境研究的需要,地心运动监测的精度与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依赖于观测精度的提高,地球物理模型的完善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分析及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物理大地测量研究基本原理入手,论述了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重力/水准法、GPS/水准法及GPS/重力法,对它们的特点、优劣以及适用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GPS观测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现代空载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大地测量学的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和范围,促进了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研究.本文回顾过去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全国及区域性GPS观测和取得的成果,重点评述在GPS相关动力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GPS观测及动力学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14.
海洋卫星测高新技术—GPS测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测高是利用GPS测量技术以间接和直接的方式测量海平面到椭球面的高度。本文介绍GPS测高的概念,分别论述机GPS测高和浮标GPS测高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可能的应用范围,并阐述了我国开展GPS测高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块体系统非连续变形分析数值方法的基本理论及特点,讨论了DDA解算大地测量资料应解决的问题根据地质构造背景建立大华北块体网络系统,利用华北GPS网3期观测资料进行地壳应力场反演,结果与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和传统网平差最小二乘配置法吻合,表明DDA具备实际应用前景。最后对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2)
目前大部分地籍测量都是使用GPS定位系统和全站仪测量技术。然而由于农村土地比较分散,在测量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员。使用三维激光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采集到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减少测绘的人员和全站仪的投入。本文简单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它在农村集体土地地籍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孟凡文 《地球》2019,(6):100-100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推动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从而促使数字化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一些先进技术相继问世,并且还在工程测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经过国内人员的长时间研究与实践,测绘技术相比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并以网络通信等技术核心为基础,建立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使国内的测绘技术逐渐进入到世界的先行行列当中。数字化测绘技术是随着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发展所创新出的一门先进测绘技术,能够有效保证测绘的准确度,提升测绘的效率。因此,我们将以探讨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为课题展开分析,通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工程测駄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在工程测量中应用所带来的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频GPS技术进行强震地面运动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高频(1 Hz) GPS在地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全面比较了高频GPS与地震仪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认为高频GPS可为后者进行有效的补充;分析了高频GPS应用于监测短周期强震地面运动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处理方法和实际的地学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对高频GPS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的研究,对我国开展高频GPS数据的处理方法与地学应用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GPS空间大地测量学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应用,为全球范围各种规模尺度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形变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使高精度、大范围、全天候、低成本的大地测量变成了现实。为及时把握GPS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为防震减灾应用带来的机遇,我国先后于1997-2000年和2007-2012年实施了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在中国大陆及周边建立了由260个连续GPS观测站和2056个非连续GPS观测站构成的高精度、高密度观测网络,为精细而定量地研究中国大陆不同构造区域的现今地壳运动方式和构造形变演化态势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地壳形变的研究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地壳形变观测包括大地测量、GPS卫星观测、光测距仪、形变仪和倾斜。大地测量和卫星测量形变值为10-4~10-5单位,光测距形变为10-7单位,形变计达10-8单位。根据大地测量资料,预测卡什切克、契里克和扎拉纳什—丘普三个地区有地震危险。此地区地表垂直运动速度与过去比较现在达到了最大值,约5mm/a,而通常为2~3mm/a。1992~1995年GPS卫星测量资料也证实伊塞克湖南部的水平和垂直形变增高。根据土尔根站和伊日维什特科维依站形变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构认为,形变值的周期成分既反映了外在因素(气压、气温、降水)又反映了内在作用的异常变化。1978年3月25日扎拉纳什—丘普地震时各条测线形变就出现异常高值。前兆异常可达10-5单位,震中距超过50km。异常时间表现在震前1个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