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张泓 《地球》2010,(3):80-93
山,在这里竞秀:水,在这里灵动:美,在这里展现.情,在这里聚焦。 2010年4月20日,中国地质博物馆、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与北京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华大地——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摄影展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摄影展以建设优美环境、珍惜地球资源为主题,取材于我国已建成的22家世界地质公园,集自然艺术摄影和地质专业摄影于一体,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12)
<正>11月28日,首届"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平行会议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召开。此次会议为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科普场馆专题研讨会之一,主题是"新时代自然科学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旨在探讨自然科学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目标与任务,以及科普场馆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影响。会议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主持,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科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4)
如果说地质公园是用有限的空间浓缩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化的神奇,那么,地质公园博物馆则是用有限的空间将地质公园的所有精华浓缩其中。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就是这种"以馆呈景"的典范。作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及核心展示区,房山地质博物馆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房山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4.
刘树臣  周艳 《地球》2023,(2):72-75
<正>地质是干什么的?我们生活中哪些方面需要或者离不开地质呢?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与地质有什么关系?中国地质博物馆科普研究团队进行了研究,试图带领大家去认识我们身边的地质,了解地质学和地质工作的一些趣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专栏文章,和读者一起探索地质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3,(5):83-85
正为庆祝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地质博物馆于4月22日举行了《地海漫诗》海洋科普专题展,展期为两个月。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为科普展致辞。各司局领导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频道、北京教育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还有众多群众参加了展览开幕式。海洋科普专题展由八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12)
正11月29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和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矿物·宝石与邮票》专题展览正式开幕,展出了"一带一路"50多个国家的地质邮票和邮品500余枚(件),矿物、宝石标本60余件(套)。其中,我国1982年发行的唯一的一套矿物邮票的原型标本——雌黄、辉锑矿、辰砂和黑钨矿,首次集体亮相。一场科学文化盛宴《地球》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北京市西城区集邮协会会长罗贻声、  相似文献   

7.
正6月26日上午,"中国矿物精品2018"展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联合中国观赏石协会共同主办。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为展览揭幕,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致辞,大地出版社党委副书记彭健等出席,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主持。本次展览以"奇特的矿物形态、秀特的矿物组合、独特的矿物颜色"为主题,一些国内顶级矿晶是首次在京展出。共展出49家单位及矿物晶体爱好者珍藏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10)
正我国现已有284处国家地质公园,这些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产、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如何围绕这个平台把科普与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呢?9月22日下午,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举办的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专题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多位专家学者、管理者对地质公园与地学旅游发展作了探讨。《地球》记者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发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1)
正10月18日上午,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百年之际,瑶池集庆集团向中国地质博物馆捐赠岫玉标本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副馆长刘树臣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瑶池集庆集团执行总裁兼总经理张琳及岫玉雕件作者杨珂、叶屹东、柴艺扬等出席了捐赠仪式。《地球》记者在现场见证了这场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09,(3):12-15
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由中央政府部门主管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85年,我国旅游地学家就提出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由于时机尚不成熟,直至上世纪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建世界公园地质网络”号召后,才由国土资源部正式决定开展建立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8)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地质博物馆迎来了一百岁寿诞。20世纪初,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们,亲手筹划和创办了地质研究所学生成绩展览会——地质标本陈列室,这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也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馆。10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加速,地质事业大发展。地学类博物馆,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期、"大跃进"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916年7月,中国人自己培养的首批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出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历经百年风雨,未有一日中断,是中国近代科学发端的见证者,中国地质事业的传承者以及中国地学科普的开创者,是中国科学史、地学史、博物馆史上的传奇。自1916年正式开馆至今,中国地质博物馆一直薪火相传、英才辈出、成就斐然。抗战年间虽几经搬迁、磨难,也先后在北京、南京和重庆建馆,始终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3,(9):12-15
正地质公园是以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我国是世界上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有一批特殊的收藏,这些藏品有些或许"貌不惊人",但它们却代表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视,双筒猎枪、柴达木之宝、地质笔记……这一系列珍贵藏品背后的故事,都饱含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及当代领导人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关怀和鼓舞。  相似文献   

16.
张殿刚 《地球》2011,(11):86-89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质博物馆。地质博物馆1916年成立,比故宫博物院还要早9年,其产生是跟我国的地质矿产事业发展、地质科学研究相伴的。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5,(10)
<正>在世界地质公园的各国"奖牌榜"上,原本就"兵强马壮"的中国军团,今年又增添了两员强悍的猛将。9月19日,在日本山阴海岸世界地质公园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经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审议和专家投票表决,中国甘肃敦煌地质公园和贵州织金洞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上升至33处,占全世界"世界地质公园"总数113处的29.2%,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8.
蔚东英 《地球》2009,(4):32-35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申请者评估表》.这是今后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价标准。时任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的姜建军提出:用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地质公园可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申请者评估表对我国地质公园的申报和建设有重大的影响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申请者评估表共有6大类标准:1、地质与景观(35%):2、管理机构(25%);3、解说系统与环境教育(15%);4、地质旅游(10%);5、可持续的区域经济发展(10%)6、交通条件(5%)每大类包括若干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6,(8)
正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它有巍峨的高山、奔腾的河流、广袤的平原、起伏的丘陵……风格各异的地质风貌让地球各处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魅力。想知道这些地貌是如何产生的?那就请到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球厅来吧,答案就在这里。中国地质博物馆地球厅以动力为主线,介绍了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地球上发生的重要地质作用。其中东展线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以板块运动、褶皱断裂、火山、地震等地质作用为重点,西展线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主要介绍了水和风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编辑部 《地球》2012,(11):68-71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是中国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也是北京地区建馆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以矿物、岩石及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典藏、科研和科普为主要内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精华,馆藏标本达20余万件,是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向《地球》记者介绍,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重新开馆以来,在丰富馆藏数量、提高馆藏质量以及增强科学研究整体实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馆藏在积累中丰富在馆藏方面,2004~20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