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华 《地震》1989,(4):38-43
本文分析了华北地区第三地震活动期和第四地震活动期内各地震幕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发现在一个地震活动期内各地震幕的地震活动主体地区有自西向东然后又自东向西迁移的现象。文章最后讨论了华北地区未来地震活动幕可能的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2.
一次地震的孕育过程由震源自身的演化过程和所受外界影响 2种因素决定。地震活动的复杂性主要由地震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地震孕育过程发生复杂变化引起。本文在摩擦状态 -速率依从理论和断层相互作用理论的基础上 ,将地震看作是摩擦失稳现象 ,建立地震孕育及其活动特征的物理模型 ,研究地震触发现象和地震强度分布不均匀性的力学机制。1 大地震触发区域地震活动及其力学机制研究  美国兰德斯地震后诱发的距震中远达1 2 50 km的 1 4个区域出现的地震活动增强 ,被称为是大地震触发小地震的首次证据。本文对1 995年 1月 1 7日…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延军  王海涛  聂晓红 《内陆地震》2002,16(2):101-107,T001,T002
通过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较大范围的5级以上地震活动性研究,发现地震前空间上存在着5级地震围空和条带现象,时间进程上出现了5级地震活动增强以及GL值高值波动变化现象。还分析讨论了中国大陆几次8级地震后中国西部强震活动特点,认为新疆地区今后几年6级以上地震活动可能处于相对活跃状态。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高频低强度现象与全球7级大震活动和中7级强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7级强震活动弱时,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就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后的第1年中国台湾附近寺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第2年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大震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5.
对公元1000-1985年太原盆地M≥4.0地震进行了时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时间轴上和山西地震带及至华北地区有着相似的平静一起伏变化特点,以此划出4个地震活动期和若干活动幕,指出活动最大地震存在逐步升级现象;在空间上重复性高,形成3个地震巢和以巢为主的地震条带与地震跳迁现象,认为在2000年前后,太原盆地将处在地震高活动时段,有可能在地震巢附近发生若干个中强地震,山西和华北地区强震活动也有可能与之同步。  相似文献   

6.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与总结了1969年渤海M7.4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包括大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及前兆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大震等距迁移、主要间隔缩短、共轭断层蠕滑、小震成带、诱发前震现象,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异常十分显著。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日本内陆及其外围海域发生大地震后的地震活动迁移现象。在所研究的6个震例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地震活动的迁移总是沿着地壳内的活动地质构造带发生。有时可以根据地震活动的迁移来进一步确定活动构造带的存在。把板块边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类比为沿着力学偶合平面迁移和扩散,我们可以认为,岛上的活动构造带对应着地壳块体的力学相互作用边界。地震迁移的形式可能不只一种。在我们所研究的震例中发现了以下特征:地震迁移速度约为几km/年;大地震震源区之间存在着地震空区;在每一条地震带上有一定的地震活动周期。地震迁移的一种可能机制是:由于地壳块体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上的凹凸不平区造成了构造应力集中,这些凹凸不平区相继地发生破裂,形成了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Z值的标准正态偏差及古登堡里克特关系中的b值,研究了2003年台湾成功地震(Mw=6.8)之前台湾地区地震活动性图像的变化。在成功地震震源周围的Z值分布中可以识别出地震活动的Mogi环形变化。在成功地震之前的震源区附近还明显看到b值的下降。相对较低的地震活动速率和b值的下降可能是整个地震活动中与平静相联系并使得成功地震前主震区域中等事件活动加强的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9.
自相似地震活动特征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强震前的地震活动前兆。为定量描述这组前兆,我们研究了一组自相似地震活动函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自相似地震活动特征的提取。然后利用直方图法对每一特征作了特征选择,如此共选取了21个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强震活动水平增高,地震活化,地震活动偏离正常值及b值异常等地震活动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用小波变换分析张家口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地区的地震活动表明,华北地区各地震带地震活动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现象与未来地震危险的关系值得继续观察和研究。本文尝试用小波变换来研究地震时间序列中包含的多层次时间周期结构,并讨论了其在地震活动预测中的应用,为该地区的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6 earthquakes with MS ≥5. 0 have been recorded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 Xizang (Tibet) block since 1980,22 of which we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f other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Research on the increase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before the 22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has indicated that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was enhanced before 17 of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ough the increased seismicity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 Tibet ) block,we have difficulty in predicting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by this phenomenon.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increased seismicity of small earthquakes,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a new method, which calculate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through the change of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mall earthquak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and then make primary applications. The result shows that we are able to obtain obvious anomalies in the frequency of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moderate strong earthquakes through the new method,with little spatial range effect on the amplitude of this small earthquake frequency anomaly. We can obtain mid to short-term anomaly indices for 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block.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  相似文献   

13.
李永莉  秦嘉政 《地震研究》2006,29(3):221-224
分析了大朝山水库蓄水前,水库区域历史中强、强地震背景与1992年来的地震活动格局,及蓄水前9年中库坝区天然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分布,结果表明:大朝山水库区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区域,库坝附近30km以2、3级地震活动为主,库首方向距大坝40km左右的景谷与库尾方向距大坝50km的昌宁、凤庆一带为5级地震活动区,外围100km左右的耿马、澜沧、普洱等地区为6、7级强震活动区;库坝区的地震活动基本符合G—R关系式,b值为0.69,累积应变曲线呈稳定增长趋势,时间分布上出现活跃与平静交替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大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地区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中国大陆碰撞带的东缘,地壳运动剧烈,活动块体特征明显,中强以上地震频发,是研究大震活动规律的理想场所。通过过去一个世纪的6.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以及地震动力分析认为,云南地区存在的4个具东西交替活动特征的地震活跃期,可能是东、西部各自地震活跃与平静过程叠加的结果,100a左右可能出现1次东、西部同时爆发大震的时段;云南地区地震活动与外围地区存在较好的呼应关系,安达曼-缅甸弧形带的巨震活动对云南地区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而云南东部强震也与四川西部大震密切相关,四川大震活动往往滞后于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平静—首发大震可能是云南以东部为活动主体的地震活跃期的启动模式。这些认识对云南地区大震预测、地震机理以及板缘动力学研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ML≥6.0地震进行了回溯性研究。 利用该方法统计中强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频度, 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上能够反应出中小震活动频度的异常。 另外, 应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 对ML6.0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进行了研究, 此方法对AI算法的计算结果在时间上给予了支持。 结果表明: 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程度, 中强震的S值在震前表现为高值或低值异常, 震后下降或上升。 S值的异常点与AI扫描值的异常结果在时空分布上相辅相成。 在地震目录完整的情况下, 中强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 a的中小地震活动与之前3 a、 5 a的活动背景相比, 出现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 利用这两个参量的变化, 可为该地区中强震的预测分析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极值理论求得岗贝尔分布b值,可以克服目前广泛使用的求b值的方法对资料要求高的弱点。根据中强地震发生前小震出现偏离泊松分布的现象,构造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将这两种参数具体应用于银川-河套地震带和祁连山-六盘山地震带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在两个区域岗贝尔分布b值和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对中强地震映震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依据《地震分析预报方法指南》,利用MAPSIS软件,对南黄海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及相关地震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概述了该地区中强震前的发震背景。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十年地震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德明  孙文斌 《地震》1993,(6):61-64
本文研究了东北深震区深震活动的时序特征,发现深源地震活动具有较清晰的平静一活动轮回,并且在深震活动之后,黑龙江省的浅源地震活动相对增强。根据历史地震活动特征与近期小分布特点。作者给出了未来十年时间内,浅源中强震发生的二条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20.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显  王琼  刘杰  唐兰兰 《地震》2012,32(1):40-48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 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 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 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 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中强地震发生后, 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 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 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