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PG型数字测图仪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的解析摄影测量仪器,能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及地籍测量。本文介绍了仪器的设计方案以及光机、硬件、软件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数据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由模拟摄影测量和解析摄影测量发展到当今的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本文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定义、主要的几种系统以及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3.
开放型摄影测量实验基地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摄影测量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实验。文中提出建立开放型摄影测量实验基地模式,该基地应该具有如下功能:航空摄影,航测控制测量与调绘,数码相机检校,航测内业处理与测图。在该基地上,学生可以根据摄影测量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关实验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掌握摄影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也可以在基地上自主设计、模拟摄影测量生产过程,训练摄影测量技能,并进行摄影测量试验研究。该实验基地的设计理念和建立模式,将为高校现有摄影测量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提供一种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4.
数据处理效率与质量将直接决定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为了使低空摄影测量技术更好地服务测绘生产,需要研究低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及流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不同行业中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模式。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构建以及大比例尺倾斜影像图的制作,研究了一种低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流程及关键技术细节,并通过低空摄影测量实测数据,应用航天远景摄影测量系统实现DOM与DEM制作。  相似文献   

5.
论摄影测量与工程测量的结合--摄影全站仪+数码摄影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讨论了摄影测量与工程测量集成的具体实现———摄影全站仪,系统阐述了摄影全站仪的几种工作方式、偏置量的检校、摄影全站仪的共线方程等,并提出控制片的概念,大大扩充了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摄影全站仪充分利用了摄影测量与工程测量的优势,无需在测量现场布设控制点标志,从而实现真正的无接触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6.
摄影全站仪系统--数字摄影测量与全站仪的集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摄影全站仪系统是一种全新的摄影测量系统,该系统将量测型数码相机安装在全站仪上,配以相应数字摄影测量软件,构成一个包括全站仪、PDA、量测型数码相机、检校条与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集成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其几何关系,并提出一种简易的相机姿态偏移检校方法,最后说明其精度和有关应用.  相似文献   

7.
谭金石 《测绘科学》2013,38(2):75-76,95
本文从摄影测量原理出发,结合电力线高程测量的特点,分析了利用一般摄影测量方法测量电力线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线的摄影几何,提出了一种基于铅垂线约束的电力线高程测量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摄影测量是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论证了两种不同传统摄影测量生产方法的优缺点。针对传统摄影测量生产中外业判绘和内业成图在成果上不能直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内外业一体化生产工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当代摄影测量的发展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当代高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某个领域的突破对邻域的强带动性和强融合性,并反过来促进本领域更强劲的发展,从而导致新产业的诞生。摄影测量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摄影测量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无论是从技术设备,理论方法,还是产品形式极其应用,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面对这种局面,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摄影测量的终结”,而另一种则认为“摄影测量很有活力”。这两种看法各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处,笔者认为:应辨证的看待摄影测量的发展,在迎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意识到严峻的挑战,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的“极端”态度,都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航空倾斜摄影测量的生产流程,提出一种倾斜摄影测量教学模拟系统,并介绍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该系统可实现从数据获取、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三维建模到"4D"产品生成的全过程模拟。系统可降低室外航空倾斜摄影测量实习的成本与风险,可进行反复操作,提高学生对摄影测量的理论认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低空无人机双介质水下礁盘深度测量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介质摄影测量原理为基础,利用海岛无人机影像开展了航空双介质摄影测量试验与分析。首先简单介绍了双介质摄影测量原理,论述了双介质摄影测量对海水折射率的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解算高程改正系数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基于某岛低空无人机影像的双介质水下礁盘深度量测试验。试验表明,航空双介质摄影测量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对航空摄影条件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多摄站系统质量分析及其法方程病态现象的克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永华  蒋文彪 《测绘学报》1994,23(3):229-235
本文介绍了一个多摄站(全方位)摄影测量系统,它适宜于近景摄影测量灵活的构网形式,包括全方位摄影,文中分析了多摄站摄影测量网平差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介绍一种该系统试用的克服法方程病态现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获取的手段,数字摄影测量技术逐渐得到了GIS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的作者着重探讨了数字摄影测量作为获取GIS数据的手段所具有的优势,同时结合自己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数字化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中的开发工作,具体介绍了一种用数字摄影测量获取GIS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引 言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在1988年对摄影测量与遥感下的定义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乃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的过程,并进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按照不同角度,可对摄影测量学进行分类:按距离远近分有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有地形摄影测量与非地形摄影测量;按技术处理方法分,则有模拟法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相似文献   

15.
旋转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旋转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该方法通过应用旋转摄影增大了摄影视场角,应用"多基线"的摄影方式增大了摄影交会角,提高了交会精度,并且解决了近景摄影测量中大交会角影像难以实现自动匹配的困难。同时,该方法将传统的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应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用于影像外方位元素的解算,在提高精度的同时减少了外业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近景摄影中的场景较为复杂,通常不能采用常规航空摄影测量中的摄影方式,而是以单摄站旋转拍摄、多光束交会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增加了摄影测量后续处理的难度,尤其是模型选取以及空三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机助的可视化界面建立摄影方案图,实现检索功能,简化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7.
摄影测量系统精度测试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冯其强  李宗春 《测绘工程》2010,19(2):53-55,58
根据经纬仪测量系统点位真实精度的经验值和分别用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与经纬仪测量系统测量出的点位进行公共点转换得出的差值,来估计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测量的点位精度,从而提供一种检测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精度的新方法。分别使用INCA3与Nikon D2H相机试验,发现INCA3相机的精度大约是Nikon D2H精度的2倍。  相似文献   

18.
线阵近景测量相机以大视场、高精度和高效率等优点,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Ko-dar公司KIL-14403线阵CCD作为线阵近景测量相机的图像传感器,具有像素多、灵敏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相机的要求。因此,针对KIL-14403线阵CCD设计了线阵近景测量相机的数码机背电子电路,完成了原理样机研制。经过实际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为近景摄影测量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数字摄影测量相机的关键部件。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摄影测量由十九世纪发展至今,已由模拟摄影测量阶段、解析摄影测量阶段正在向数字摄影测量阶段发展。但是数字摄影测量究竟有些什么特点,它与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对现有的摄影测量仪器或系统怎样改造,如何构成一个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又如何理解自动化与人的干预,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分析数字摄影测量之基本标法等问题均涉及到数字摄影测量之发展,均需要深入地讨论与研究。木文就对这些问题,提出作者一此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琚兴华 《测绘科学》2012,37(3):188-190
本文研究的无控制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是集GPS、电子经纬仪、数码相机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硬件设备于一身,辅以数据处理中心,形成的一种快速的目标三维、纹理和属性信息获取的新型测量系统。该系统是对传统地面摄影测量作业方式的一次提升,是对国内地面(近景)摄影测量领域一体化仪器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