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伯利亚阿纳巴尔地盾和波罗的地盾的拉普兰德两个地区的麻粒岩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研究其麻粒岩的岩石成分,包含原始岩浆的不同系列,与现代原始基性的玄武岩浆比较,认为拉普兰德麻粒岩产出的环境比阿纳巴尔麻粒岩产出环境要深,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是多次花岗岩化交代作用的结果。因此,两地区的麻粒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鲁山太华群麻粒岩相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山太华群麻粒岩相岩石形成的地球化学限制徐启东,高山,刘庆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主题词麻粒岩相岩石,LIL元素亏损,下地壳太华群提要河南鲁山太古宙高级区表壳岩中的麻粒岩相岩石及相关的角闪岩相岩石与世界其它地区麻粒岩相岩石相比并没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近于东经71°和北纬110°,分布范围为500,00km~2的阿那巴尔地盾是西伯利亚地台结晶基底的北部窗口。地盾被缓倾斜的晚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的陆源岩石所包围。其最下部层序标志着结晶杂岩的构造活动结束。由海绿石的K-Ar法测定其年龄为1.6Ga以前。地盾由两套变质杂岩组成,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的阿那巴尔杂岩占4/5的面积,而元古代角闪岩相的Iamujka杂岩仅占1/5。对于阿那巴尔杂岩的时代确定,锆石U-Pb不一致曲线指示其母岩形成于3.2Ga以前,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2.7Ga,而Iamujka杂岩产生,角闪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1.9Ga以前(Bibikova e.a.,1987)。阿那巴尔杂岩主要为紫苏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闪长岩),其次为二辉石片岩(变  相似文献   

4.
两广交界地区花岗岩中包体的类型,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保成 《矿物岩石》2001,21(1):8-13
据包体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包体岩石为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副变质岩,岩石类型有麻粒岩,变粒岩,片麻岩和富云包体,角闪岩相包体形成的温度为633度,压力为460Mpa-550MPa,麻粒岩包体形成的温度为781-883度,压力为530MPa-710MPa,包体为部分熔融形成寄主花岗岩岩浆的源区岩石列余,其中大容-十万大山地区角闪岩相- 麻粒岩相包体岩石为区域动热变质成因;云开大山地区麻粒岩包体岩石为热穹隆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5.
凌贤长 《吉林地质》1995,14(2):37-44
抚顺东部地区紫苏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晚太古宙,以包体形式产于黑云长英质片麻岩中。许多特征均说明,它并非由紫苏北岗质岩浆直接结晶形成的,而是源岩在部分熔融与分凝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相、后经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构造变形改造所致的再造岩石。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台部分麻粒岩地体及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麻粒岩包体(汉诺坝)与麻粒岩地体(西望山、蔓菁沟)存在明显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麻粒岩包体总体成分偏基性,麻粒岩地体总体成分偏长英质。形成时间、空间及构造背景的不同是造成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汉诺坝麻粒岩包体是在拉线环境下玄武质岩浆底侵下地壳后结晶分异过程中堆晶作用的结果,其主、微量元素成分受控于辉石和斜长石堆晶的相对比例;下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是造成麻粒岩包体Nb、Ta、Th、U亏损的惟一因素,底侵的玄武质岩浆可能发生了含钛矿物相的结晶分离,造成了汉诺坝麻粒岩包体Nb、Ta亏损,而下地壳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则使Th、U发生亏损。麻粒岩地体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微量元素组成,反映了两种不同构造环境的并置,是构造挤压抬升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在麻粒岩相条件下的成矿作用.根据对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研究,成矿作用的温度可达700℃,压力在5000×10~5Pa以上.形成富矿的情况极为少见,这是由于在相当于麻粒岩相的高温高压条件下,Fe、Si和Al是活动的.其结果形成铁质辉石和数量极少的Fe的氧化物——磁铁矿.麻粒岩变质相的富矿体呈脉状、细脉状或其它形状,工业意义不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往往导致在岩石中形成粒粒磁铁矿,这对需要进行选矿的铁质岩石和贫矿石的技术评价,是一个有利的因素.铁矿床的分布.在岩石变质程度达到绿片岩相的地区,变质成矿作用发育最广泛.在角闪岩相地区,铁质岩石的矿化比较少见,而在岩石变质程度达到麻粒岩相的地区,富矿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8.
1 概述麻粒岩是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带的重要岩石组成。麻粒岩相带是地壳地质演化重大转变的一种标志。麻粒岩的研究对探索早期地球形成历史以及下地壳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麻粒岩”一词是变质岩名称;“麻粒岩相”指的是高级变质程度;而“麻粒岩区、麻粒岩相带、麻粒岩地体、高级区、麻粒岩—片麻岩区”等则是反映了大地构造特征的一些综合性术语。在阅读文献时,有时出于省略仅用麻粒岩一词表示,则要分辨是指岩石、变质相,还是大地构造单元,以免弄混。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拉山群麻粒岩相岩石中变质矿物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太古宙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系分布于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包括各种麻粒岩和片麻岩,构成了东西走向的大青山太古宙麻粒岩带。本文对这套岩石中的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角闪石、黑云母的物性和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矿物均为麻粒岩相条件下变质而成,并反映在发生麻粒岩相变质时,大青山南麓乌拉山群岩石的变质温度和压力均高于北边的岩石。  相似文献   

10.
鞍山地区太古代鞍山群含铁岩系的变质程度,在以往的地质工作中曾认为属于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未见有麻粒岩相的岩石,其地层层位一般认为属中、上鞍山群的大峪沟组至樱桃园组。我们于1979年野外工作中,在鞍山小岭子铁矿西段M_2磁异常(大屯附近)发现比较典型的麻粒岩及麻粒岩相,其地质产状、岩性和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苏鲁变质带北部的岩石构造单元及结晶块体推覆构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苏鲁变质带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石的类型及其特征与大别山超高压带相似,但是要划出与大别山相对应的岩石构造单元是困难的。详细的区域地质、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已将超高压带的西界大致圈定在牟平断裂至米山断裂的范围内。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荣成超高压变质岩石分布区的南北两侧,出露有3 种不同成因的麻粒岩,即榴辉岩化的麻粒岩;由超高压变质岩经高压升温变质作用生成的麻粒岩;以及未经过榴辉岩相变质的麻粒岩。它们有规律地成带分布。这些麻粒岩带以及在荣成地区出露的未经过麻粒岩相叠加变质的超高压变质带,各自都有着完全不同的变质历史,并且都以深大韧性剪切带为其边界。由此笔者将苏鲁变质带北部由南向北划分为海阳所变质地块(榴辉岩化扬子陆块基底变质单元)、荣成变质地块(超高压变质单元)、威海变质地块(麻粒岩相叠加变质的超高压构造岩片)、昆嵛山边界杂岩带。这些来源于地壳深层的结晶块体是超高压带形成和演化的产物,在后来的进一步碰撞挤压中,这些来源于深层而就位于中上地壳水平的结晶块体,有可能发生了与薄皮构造机制(thin-skin thrust)类似的构造过程。它们有如一系列的推覆体挤压叠置,使华北和华南陆块最后挤压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东喜马拉雅地区高压麻粒岩岩石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焰 《地质科学》1998,33(3):267-281
将该区内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划分为南部的角闪岩相岩石和北部的中低压麻粒岩相岩石,后者沿那木拉逆冲断层向南推覆于前者之上。高压麻粒岩相岩石仅以残余产出于后者,主要包括石榴石蓝晶石片麻岩和石榴石透辉石岩。前者的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三元长石+石英+金红石;后者的峰期组合为石榴石(铁铝榴石10±钙铝榴石>80)+透辉石+石英+方柱石+榍石(Al2O3为4%-4.5%).变质温压估计结果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形成于大约1.7-1.8GPa,890℃,然后经历了近等温降压变质作用至0.5±0.1GPa,850±50℃。它们的原岩可能是大理岩及泥质岩。这表明在区内曾存在一高压麻粒岩带,那木拉冲断层可能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内的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  相似文献   

13.
川西沙坝麻粒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首次测定扬子板块西缘古老的结晶基底岩石沙坝麻粒岩Sm Nd矿物等时线年龄为 114 0± 110Ma ,代表中元古代末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Rb -Sr矿物等时线年龄为 2 18± 11Ma ,可能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基性岩浆侵入的热扰动改造年龄。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 为115 8Ma ,表明沙坝麻粒岩的原岩在成岩之后不久即经受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根据上述年龄以及紫苏辉石中Nd同位素封闭温度和40 Ar/ 3 9Ar年龄等资料的计算表明 ,以沙坝麻粒岩为代表的下地壳岩石抬升运动速率是缓慢的  相似文献   

14.
在加里东造山运动过程中,波罗的地盾西绝的大部分发性了破裂、板片化和堆叠。加里东期的变形作用导致了陆壳的山体加厚。镁铁质麻粒岩和麻粒岩相变斜长岩构成了挪威西南部卑尔根弧地体的大部分。这些岩石代表了典型的前寒武大陆的下地壳。在加里东造山旋回中,这些岩石受堆叠和地壳增厚的影响,发生了广泛的榴辉岩化。榴辉岩形成于剪切变形作用主与之伴生的富H2O流体的渗滤作用。在早期,榴辉岩相矿生生成于张性破裂(脉)中。这  相似文献   

15.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一带断续分布的直白高压麻粒岩,是一套相当于下地壳根带深度形成的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该麻粒岩相地体归属印度大陆东北端,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麻粒岩相岩石之一,其变质作用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之间碰撞过程中发生的陆内俯冲作用有关。对于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观注的焦点。本文在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依据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出露的大地构造背景,讨论了与之有关的若干问题,并提出适合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和折返过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马德拉斯(Madras)麻粒岩的主要元素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使用了帕拉瓦拉姆(Pallavaram)地区64个有代表性的样品,这些样品在地球化学上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类:变火成岩的辉石麻粒岩类,变辉长岩类和紫苏花岗岩类以及变沉积岩的孔达岩类(Khondalites)。变火成岩类岩石在一起显示了明显的富铁拉斑玄武岩趋势,而与苏格兰刘易斯麻粒岩所显示的总的钙碱趋势相对照。辉石麻粒岩类和变辉长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表明前者可代表原始玄武岩的液体组份,后者则较近似于堆积岩类。紫苏花岗岩类的大部分在成分上相当于石英二长岩,而缺少中性组份,这就突出了变火成岩组合的双模式性,双模式性在其它太古宙地区是一种常见的特征。根据Ba、Rb、Sr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丰度,紫苏花岗岩质岩类总体上类似于现代安第斯山的同类岩石。然而其中钇的丰度很低,表明重稀土元素的减少虽然可变但很重要,也表明了石榴石或角闪石在其成因方面的影响。和其它麻粒岩地体一样,在某些岩石类型中K/Rb比值随K_2O减少而有增加的趋势,并记载有K/Rb比值为1700。然而,岩石中的K/Rb比值在矿物学方面有明显的依赖性,那些具钾相的岩石有较低的K/Rb比值。虽然如此,甚至富钾长石的紫苏花岗岩的K/Rb比值仍然高于地壳的平均值。在不同的矿物组合中共存辉石和石榴石电子探针分析提供了一致的温度压力数据 (据几种方法),确定变质结晶作用的条件为720—840℃和9—10千巴。长石温度计表明结晶作用的温度约为680℃。这些温度压力条件与其它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地体所记载的情况是很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被麻粒岩相岩石(紫苏花岗岩—孔达岩群)所复盖的印度地盾高级变质区(大于30亿年),类似于澳大利亚和南部非洲的高级变质区,没有很丰富的矿产。在印度地盾已确定了三个原始大陆,即达瓦尔、辛格布姆和阿拉瓦利。达瓦尔的高级变质区具有很好的矿产潜力。喀拉拉和泰米尔纳德的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床,是代表太古宙含铁建造的最早岩相,可与西格陵兰伊苏阿最老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对比。已注意到一些地方,有金和  相似文献   

18.
冀东三屯营地区麻粒岩相片麻岩由三组中酸性岩石组成。三组片麻岩Pb-Pb全岩等时线年龄为。三组片麻岩也各给自出了早太古宙年龄。岩石的这一年龄,是麻粒岩相变质过程中U和Th亏损之后发生均匀化的结果,因而表明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结束于3563Ma之前。岩石在3563~2500Ma期间处于角闪岩相的环境。文中还给出了全岩Rb-Sr同位素的年龄成果,为2500~2800Ma。  相似文献   

19.
西藏南迦巴瓦地区出露大量的高压麻粒岩相(甚至榴辉岩相)岩石,其变质作用时间尚有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20.
西非克拉通是前寒武纪地壳广泛出露区。太古宙、早-中元古代结晶岩石现今主要出露在二个分隔的地盾,即北部雷圭巴特和南部莱奥地盾区,其间被巨大的陶德尼上元古-古生代盆地沉积层覆盖。克拉通周边主要为泛非活动带。在雷圭巴特和莱奥地盾,下元古比里姆岩系均分布于东部,与西部太古宙区以大断裂相分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