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临近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飞机人工增雨作的临近预报产品需求,探讨了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探空资料和雷达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特定高度层上的饱和度等参量以及回波特征,并发现这些特征量对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以制作和建立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临近预报业务流程,提供临近预报和服务产品为目的,介绍了江西省相关业务的进展情况,重点探讨了预报制作过程中绘图和文档制作的程序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释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预报产品进行释用,得到不同预报时段多个适合于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制定的特殊产品:不同等温层的高度场、流场、水汽场,云顶、云底高度场,云中含水量等,并建立了服务于人工增雨作业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对预报精细化的需求,结合辽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资料,研究确定了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分别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信息,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更准确、更精细的指导预报,提高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以日本谱模式预报场资料为基础,结合当时降水天气系统、当地旱情监测、不同季节农作物分布情况及需水情况,建立起一个云预报模式人工增雨落区智能选择系统,可以做到科学合理选择人工增雨作业地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气象台新一代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立了人机交互工作平台,包括13个子系统和子功能模块。建立了预报业务技术流程,经过11个步骤完成一次预报制作。新系统与原来的业务运行机制和作业流程的主要区别是,所有的工作在工作平台上完成,大大提高了业务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平台和计算机服务器硬件平台,结合当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实际需求,研制完成了集省、市、县三级作业为一体、基于WebGIS技术的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实现了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业务化。该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空地无线传输、GPS、GIS、手机短信等新技术并集成了雷达、卫星、自动站雨量、干旱指数、数值预报等气象产品,利用IE浏览器即可实现实时指挥飞机、地面增雨作业,着重对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成、软件功能及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根据人工增雨作业需求和作业工具布局.结合全省精细化天气预报定量产品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等资料。研究确定了江西省人工增雨作业指数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增雨作业指数的发布包括定时发布和不定时发布2种。并可分为可作业区(3级)、作业准备区(2级)、作业关注区(1级)、不适合作业区(0级)4个等级;针对这4个等级。为各地人影办提供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另外。在TS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该指数预报效果的评定方案。并对2003年的作业情况进行了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所提供的作业指数预报产品直观、指导性强.提高了人工增雨的作业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和消耗。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技术开发WebGIS架构的人工增雨指挥系统的设计方法,利用XML技术对人影专用数据库数据的存取进行集成管理,实现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平台的界面配置、界面定制以及界面动态生成等.通过该方法设计的指挥系统具有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以及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的特点,综合集成了天气预警、云况探测、数值模拟、作业决策、实时指挥和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并能根据实时雷达回波资料自动绘制增雨飞机作业航线以及自动确定地面火箭作业点的发射作业仰角、方位角等,实现对增雨飞机、全省地面火箭作业车辆的动态监控、调度和指挥.  相似文献   

9.
魏慧娟  崔新建  杨国锋  王静  张俊波  袁春风 《气象》2007,33(12):110-115
介绍了驻马店市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结构、技术要点、功能和应用情况。系统将作业需求分析、作业潜势预报、作业条件判别、作业现场指挥与反馈、作业效果分析评估、作业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机地融合,为市、县增雨作业提供了可视化、可操作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技术平台和决策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0.
火箭人工增雨效果评价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杏尧 《广东气象》2010,32(1):47-49
利用GoogleEarth二次开发工具API,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海南省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形象地描绘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车的位置,动态地勾画和快速计算火箭作业区-对比区的区域面积,并通过互联网技术访问人工增雨数据库、气象资料数据库和自动雨量数据库,随时可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价,导出效果报告。该系统在Web页上操作,便于推广和应用,从而为各市县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套操作简便、可视化、交互式的人工增雨效果评价平台,实现了全省作业效果评价的统一,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的科技水平和防灾减灾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资料,通过对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天气型中的两类优势型(T、R型)进行分析发现:在台风型(T)情况下,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前一天形势是500 hPa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脊线位于30°N以北,西脊点在110°E或以西,中低层在120°E附近存在台风倒槽(或存在低压环流),地面处东南气流中;在弱流场型(R)下,其前一天天气形势是中低层有足够水汽输入条件或存在中尺度低值系统,对应地面存在静止锋或为均压场。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短期(24 h)预报概模。结果表明:预报概模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2.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2007,35(4):535-540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雷达卫星等资料对2016年春季承德市一次火箭人工增雨的物理量、云系演变、探空资料、雷达参数等作业条件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缓慢移动的西风槽天气系统、充沛的水汽辐合条件有利于较强降水的产生。(2)人工增雨的最佳作业时机应选在处于发展阶段的云系且降水回波强度普遍25dBz,回波顶高度在5km左右,增雨效果比较明显。(3)数值预报产品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云系的发展演变趋势以及垂直结构,对确定作业潜力区及作业时间起到积极作用。(4)选择两个自然降水相近的区域,建立统计关系,可由对比区降水量推算出目标区降水期望值,将推算值与目标区实测降水相比,即可得到目标区人工增雨净增加降水量和相对增雨率。  相似文献   

14.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波  郑永光  蓝渝  周康辉  刘鑫华  毛旭 《气象》2017,43(7):845-855
国家级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正在从以短期预报为主调整到短期和短时预报并重的业务格局。文章从强对流天气预报技术发展与服务需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国家级强对流天气综合业务支撑平台及其核心技术。该平台以气象数据组织和图形化表达两个核心要求为牵引,发展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和WEB检索与显示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基于多源观测资料、中尺度数值预报和全球数值预报,发展了集约、高效的强对流天气监测和临近预报、短时预报和短期预报等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是整个平台的核心;主要核心技术包括:从不稳定与能量、水汽、抬升与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出发,以归纳总结的分类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为基础的分类强对流短期预报分析技术;应用"配料法"发展的分类分等级的强对流天气客观概率预报技术;强对流短时预报技术包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释用、多模式预报集成、对流尺度分析、实况和模式探空分析等多项技术,重点实现了从过去3 h实况到未来12 h预报的无缝隙衔接;强对流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技术在基于多源资料的强对流天气实况与强对流系统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了基于雷达特征量、强对流实况、各类强对流指数和预警信号等多源信息的报警技术。自动气象绘图系统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接入多种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等多项功能。在预报服务方面,基于WebGIS发展了县级分类强对流预警信号和国家级分类强对流预警预报产品共享技术,实现强对流短时预报业务的高交互性与上下互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将天气分析、实验研究、业务现代化和外场作业集于一体的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综合业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通讯、天气资料处理、图形图象处理、专家决策、数据库管理、作业分析、产品输出等8个子系统和一个资料产品库。具有资料自动化客观化收集、处理、分析和面向全省的综合服务功能,是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指挥的主要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详细介绍了山东省飞机人工增雨机载全球定位通讯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硬件配置以及软件的主要功能。结合我省春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8个架次的作业飞行试验,实现了该系统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实时监测、指挥、存档等重要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成功地投入业务使用,并将大大提高增雨催化作业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根据城市环境预报业务需要而开发研制的集预报制作、预报会商、资料传输、质量评定与查询、业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系统的多种功能,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减轻了业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自2001年6月5日正式投入业务使用以来,效果思想。  相似文献   

18.
平台集值班信息、浏览信息、预报制作、专项制作、服务产品、资料查询、系统设置、系统帮助等8个板块。实现了对预报值班登记分析和管理;对上一级预报服务业务指导产品的浏览和分析;提供较多实用的预报工具,对提高预报服务水平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提供实用的专项预报制作方法便于旗县级开展专业专项服务;提供了预报、服务产品等多种产品的制作;规范了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项服务的产品模式,制作产品时图文并茂;实现了历史资料的实时查询和制作图、表。通过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为业务人员提供一个更为丰富的预报、服务业务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9.
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项目在河南、山东、吉林3省建立了层状云人工增雨外场观测作业试验区,研制了层状云数值模式,结合分析得出了层状云人工增雨新的概念模型、相应的催化条件判据和作业指标;研制了催化条件的飞机实时识别技术和地面综合集成识别技术;建立了中尺度层状云系数值模拟预报的实时业务和省级的人工增雨综合技术系统(催化条件综合识别判据、实时监测识别技术、催化指标和作业决策系统等),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流程。 在鄂西北(十堰市)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区进行了大量外场观测和作业试验,用研制的三维对流云催化模式进行实时预报和催化数值试验,初步提出了催化的最佳部位、时机和剂量;开发应用了高成核率火箭;用雷达识别作业条件并建立了指挥作业的技术流程,因而大大减少了作业的盲目性,提高了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1系统功能及特点新疆短时预报业务平台构建于2004年7月,同年8月起正式在自治区气象台投入准业务运行。该系统以W INDO W S2000系统环境为开发平台,利用VB6.0、VS.NET和SQ L Server数据库等多项技术相结合的组织方式,建立了后台资料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实现了客观预报结果的自动生成、B/S方式客观预报的订正、日志文件的自动生成、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报文自动分发等功能。该业务平台的建成在全区预报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2.1后台数据的实现方式本系统后台数据库支采取文本文件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