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2000国家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椭球参数及定向参数,通过实验证实了在ArcGIS中采用WGS-84坐标系的大地坐标代替2000国家坐标系的大地坐标的可行性.本文在自编写的程序中,使用不同大地坐标转换的布尔莎公式计算出了1980西安坐标系与2000国家坐标系的7个转换参数,并将该参数输入到AreGIS的坐标转换参数文件中,从而实现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从1980西安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通过对转换结果进行精度分析,认为可选用控制测区范围的3~5个转换公共点,使用本文所述方法与流程可以满足1∶1 000或更大比例尺图件的坐标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2.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确定全国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是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全国已有大地控制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算与研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利用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改正量实现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的理念与改正量计算方法 -移动转换法,同时利用全国127 210个高精度的控制点成果,在椭球面上建立了控制点上误差很小、能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转换精度要求的全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格网1980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改正量模型,该模型现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不同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换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论述了我国常用大地坐标系的发展与现状,罗列了几个常用大地坐标系的主要椭球参数以及各坐标系统相互转换的数学模型,编制了相应的转换软件,其中也包括世界大地坐标与国家坐标、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相互闻的转换,因基准选择、模型选择、方法选择以及转换参数选择等原因,转换精度只供参考。大地坐标与空间直角坐标互换、高斯投影正反算与换带、墨卡托投影正反算以及高斯与墨卡托相互转换等计算,精度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坐标系的独立坐标系建立后,原国家坐标系的控制点不能直接应用于独立坐标系中,需要确定并计算得出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确定直接关系到独立坐标系的精度及其与国家坐标系间的转换。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有的传统基准确定方法已不能满足高精度地心坐标系的要求,因此本文对地心坐标系的独立坐标系的基准确定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推广与使用,现有城市坐标系必须与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相联系。在分析无锡城市测绘基准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不足之处,然后从建立城市坐标系的常用方法入手,结合《城市测量规范》对城市坐标系的要求及现阶段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政策的要求,提出对无锡城市坐标系进行改造的几点建议,包括改造后坐标系的投影高程面、中央子午线及起算基准的选择,同时给出了原有坐标转换为改造后坐标系坐标的转换模型及转换时的注意事项。最后说明了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对现有的城市坐标系改造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完成相对独立坐标系统之后,一方面需要与国家坐标系相联系,以便独立坐标系成果更好地延续和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独立坐标系成果的继承和更新。建立相对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之间联系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坐标基准转换的过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转换模型,建立合理的转换关系,通过多种方案的计算和对比,以转换精度来评价转换效果。已知的建立两者之间联系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例对比各方法的优劣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余市D级GPS网控制成果,阐述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间的四参数计算方法及利用转换参数计算后成果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在国土测图、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等众多领域中北京54、西安80和国家2000等多种平面坐标系长期并存的现状,根据坐标系建立的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北京54、西安80和国家2000等平面坐标系之间进行坐标转换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常见的问题及其对转换结果的影响。结果证明,该模型进行平面坐标转换时控制点内符合精度优于1mm,可满足常见的各种工程应用需求;椭球参数对转换结果的影响在x方向可达42. 346m,在y 方向可达4.981m,故须选择正确的椭球;大地高对转换结果的影响在um级,故可以忽略该项误差。  相似文献   

10.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但我国目前用以测图及工程规划、设计以及其他用途的地图坐标系一般又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将这些坐标系转换到2000国家坐标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西安80坐标系到2000国家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ArcGIS环境下将1980西安坐标系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陈合忠 《东北测绘》2013,(4):161-163,166
利用GPS相关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了新疆大地控制网点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在新疆测绘领域应用情况,验证了相关的数学精度,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2.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中国大陆速度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定义,与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定义一致。它的实现分两步完成:第一步,通过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简称"网络")、全国GPS一、二级网、国家GPS A、B级网和地壳运动监测网等在ITRF97框架内进行联合平差得到约2 600个GPS大地点在历元2000.0的一致坐标;第二步,通过处理"网络"的10年观测数据得到该网络1 070个站的速度,并进而用这些站的速度内插出其余约1 500个非‘网络’点的速度。本文致力于实现中国大地坐标系的第二步,即研究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确定,给出了中国大陆速度场的结果,提出了应用速度场的4种方法,即全局欧拉矢量法、局域欧拉矢量法、格网平均值法和块体欧拉矢量法,并从速度精度和使用方便角度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附录中给出中国大陆3°×3°格网速度平均值,以备用户查用。  相似文献   

13.
在110指挥系统中,为了实现对GPS巡逻警车的监控,必须将GPS终端接收到的位置信息动态显示在电子地图上。GPS数据采用WGS-84坐标系,而电子地图往往采用北京54坐标系,因而,如何将WGS-84坐标转换为北京54坐标成为系统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详细讨论了WGS-84坐标与北京54坐标的转换问题,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并在福州市公安局110指挥系统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建国  夏勇  樊朝俊 《现代测绘》2006,29(3):37-37,46
国土部门在北京1954坐标系下,已完成大多数城镇的初始调查工作,并发放了相应的土地证等图件资料。而现在又需要在C级GPS网布设基础控制测量工作,这就产生了它们的坐标转换工作。这里举某市两种坐标转换和比较的实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讨论了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变换规律以及距离改正和变形改正的相关算法;然后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3S技术,精确计算重庆城市独立坐标系的适用范围,为城市独立坐标系的建设和改进提供了可靠地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CGCS2000与城市独立坐标系转换中,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转换模型,使产生的转换坐标具有高精度或者高符合性问题,利用CGCS2000与独立坐标系边长差和方位角差比较方法,分析转换模型特性。并通过实例对常用转换模型进行验证,归纳出模型的适用性,解决坐标转换中不同需求模型选择问题。文中方法对其它坐标转换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市花溪区某市政道路控制网成果为数据支撑,结合贵阳市独立坐标系建立的相关理论,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仿射变换模型、多项式拟合法实现了贵阳市独立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并对各种转换成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可为以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是我国新启用的地心坐标系。讨论了如何将1954北京坐标系(BJ54)下的平面坐标转换到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方法,并通过实例,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覃辉 《测绘学院学报》2002,19(4):247-250,254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独立坐标系建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这就使得它与国家坐标系的转换包含了线性变换和换带计算两个内容。文中以湖南某城市独立坐标系的转换为例,详细讨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3D产品(DOM、DLG、DEM)在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3D源数据包括以Geo TIFF格式为代表DOM数据、以Autodesk公司的DXF文件为代表的DLG数据和以Arc/Info Binary Grid格式为代表的DEM数据。本系统以VB6.0为平台进行开发设计,通过解析各数据文件的文件结构,直接定位、修改数据文件的坐标信息,该系统独立于现有GIS及测绘相关软件产品,数据处理快速,转换效率高,能够比较精确地实现小区域的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