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微子质量之谜须眉中微子是否有质量?如果有到底是多大?这一直是粒子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为了回答“太阳中微子失踪案”和天体物理学家提出的宇宙中应存在着大量暗物质两个问题,中微子有多大质量显得更重要:太阳中微子失踪的一种可能解释是“中微子振荡...  相似文献   

2.
地球在宇宙中李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最早是从地球开始的。后来,人们发现了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由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随意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观测的视野又扩展到更遥远的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宇宙有多大?其...  相似文献   

3.
多远算远?如何知道何时会到达? 这不是谜语,是天文学家必须面对的终极前线。科学家正站在能看到宇宙边缘处恒星和星系的门口。但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更确切的是:多年轻算年轻?你怎么知道看到的天体就是宇宙中的第一代天体。这两个问题是相关的,因为看得越远,我们就越深入过去。  相似文献   

4.
宇宙能被挤压到多小?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宇宙在膨胀并假设所有天体来源于同一地点,一次原始火球的大爆炸。如果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夸克和电子组成的,根据观测到的各层次天体的分布情形,我们就可以用考虑数量级的方法求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已观测到的宇宙...  相似文献   

5.
宇宙自然选择学说简介许梅为什么宇宙会是我们观测到的这副样子?为什么它具有目前已测知的那些基本常数值难‘?这是许多宇宙学家和粒子物理工作者孜孜求解但又不易阐明的难题。80年代初,在宇宙创生大爆炸框架下发展了目前最为流行的暴胀宇宙模型:宇宙在大爆炸后不到...  相似文献   

6.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宇宙是开放的吗?目前,宇宙学家还不能确定宇宙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宇宙究竟是含有足够的质量,在自身引力下停止膨胀并向回收缩,还是永远膨胀下去?但他们有很强的理论倾向。暴涨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密度o,如果字宙的密度高于临界...  相似文献   

7.
彗木大碰撞的联想余新惠悲哉?壮哉?94之夏的“替木大碰撞”为人类展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宇宙奇观。地球人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浩瀚宇宙间的木星。木星,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在深这的茫茫夜空中在古闪烁,令人高深莫测,有史以来,一直受到人类的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8.
但凡听说过宇宙是从一个高温、高密的“奇点”爆炸,膨胀而来的人,都会发出同样的疑问: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永恒暴涨”、“循环模型”以及“圈量子宇宙”理论正试图解决这一棘手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探索地外智彗生命(上)梁吉引子:地球人是孤独的吗?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别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文明星球吗?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人类苦苦探索的问题。在思考地球以外的生物世界时,人们编出种种动人的神话,例如,在中国有玉皇大帝、王母娘...  相似文献   

10.
追溯宇宙演化的长河,随着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余晖逐渐散去,宇宙曾经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忽然有一天,在宇宙的深处,诞生了第一代发光天体,这些天体的光芒逐步照亮了整个宇宙,从此给我们的宇宙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能否让人们亲眼目睹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整个过程?能否让人们看到宇宙中诞生的第一缕曙光?今天,天文学家们正在努力实现人类的这一梦想。  相似文献   

11.
有几个亘古不变的问题始终贯穿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中。从我们诞生开始这些问题就被深深地烙入我们的基因: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方?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断地寻找人类的起源,乃至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起源。同时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寻找地外文明,想尽办法与他们建立联系,试图寻求和理解我们存在于这个宇宙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广袤茫茫的大宇宙中寻找类地行星无异于大海捞针,特别是地面观测受地球大气条件。限制,观测手段存在种种弊端,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系外行星的探索任务如何展开?到底从哪个天空区域开始搜索?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10,(5):44-49
从微观世界到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物质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作者将以漫淡形式的系列文章介绍人类从微小的粒子到大宇宙的认识历程,从阴阳五行到古老的四元素说。  相似文献   

14.
新视野400     
《天文爱好者》2008,(10):32-32
在过去的400年问,人类能够确认的宇宙年龄增大了1亿倍!与此同时,宇宙的尺度则扩大了1亿的立方倍(10^24倍)!人类从仅仅知道这浩渺空间中的几颗太阳系行星起步,而今已经了解了围绕其他恒星旋转的几百颗系外行星。可以说,今天的我们正处在揭开人类文明最本源问题答案的历史性时刻: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相似文献   

15.
中子星之谜     
1932年,在发现中子后不久,苏联学者朗道就预言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中子星。两年后,巴德和茨维基甚至明确提出超新星爆发可以产生中子星。当人们第一次听到这种小得惊人、密度大得出奇的恒星,一定会问,真有这样的恒星吗?当初,在物理学家提出宇宙中可能存在中子星时...  相似文献   

16.
星际大宇宙与音乐小宇宙资民筠开普勒定律与音乐的联系,天文学家和音乐家们都很熟悉。宇宙与音乐的缘分却不止于此。天文学家们应该为之自豪的是:在近代文明进展中,星际大宇宙给音乐小宇宙不知提供了多少奇妙的乐思。首先要解释一下,这里为什么把音乐称为小宇宙。这并...  相似文献   

17.
暗能量走开     
众所周知:1998年,以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和施米特(Brian Schmidt)为首的两个小组对几十亿光年之遥的IA型超新星观测的结果发现这些超新星的亮度平均说来比理论预期值要暗20%或30%,从而认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对此,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宇宙中存在着产生斥力的暗能量。但暗能量是什么?一种建议认为,暗能量就是爱因斯坦在用广义相对论说明宇宙时,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8,(9):15-15
宇宙中形形色色的结构(例如星系、星系团等)究竟从何而来?如今天文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个“标准模型”。大爆炸之后的极早期,超密的宇宙物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亚微观尺度上的量子涨落,今天的星系和星系团恰恰就是起源于这种涨落。大约在大爆炸开始后10吨秒,这些微小的不均匀团块发生暴胀,获得与今天的矮星系或大星团相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Milkyway@Home     
星空很美。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沉醉于它的深邃和广袤,沉醉于繁星闲烁与银河浩淼。但是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最迷人之处却并不仅在于它迷离的色彩,也不是因为它“神秘”。恰恰相反,这最迷人之处是在于如此深邃的宇宙中,渺小的人类竟然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尝试了解它运行的物理规律,探究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今天的世界。这努力百万年来不曾停歇,从远古时原始人夜晚抬头的凝望,到现在地面上、太空里运行着的大大小小的望远镜,人们总是忍不住要问:人们从哪里来?这些闪亮的星辰从哪里来?宇宙墨什么样儿的?那被我们称之为“银河”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目前广为宣传的大爆炸宇宙理论似乎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我们的宇宙可能是从“大反弹”开始的,即在我们这个宇宙之前,已经有一个宇宙“前世”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