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蜘蛛脉冲星的发现是研究毫秒脉冲星演化的重要进展,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孤立毫秒脉冲星的来源之一。蜘蛛脉冲星系统含有丰富的观测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脉冲星的掩食。掩食脉冲星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脉冲双星的演化、球状星团的形成和星际介质等。介绍了近年来脉冲星掩食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脉冲星的掩食特点,掩食脉冲星系统的统计和举例,并阐述了常用的掩食机制。在未来10年里,随着超高灵敏度和超快巡天速度的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等,掩食脉冲星的研究有望打开新局面,并对掩食机制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解决一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
我眼中的天文圆顶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尤其是理工附中的天文圆顶,始终高高在上,静静伫立,离地那么远,离天那么近。我仰慕她,因为,她就像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3.
当你遥望绚丽多彩的繁星时可曾想到,恒星竟有一半以上是双星,双星发生的几率远远高于人类产生双胞胎的几率。这些双星是宇宙中的“伴侣”,有的是“情侣”或“孪生兄弟、姐妹”,像大熊座W型密近双星:还有“中青结合”的大陵五型食双星与“冷热相照”的共生双星,以及中(主序星)、老(白矮星)相依为命的激变双星和主星与中子星或黑洞为伴侣的X射线双星等。在它们之间都有一条万有引力的“纽带”.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两个子星互相绕转,休戚与共。双星分为目视双星、食变双星、分光双星、密近双星、激变双星和X射线双星等。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五,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当日,继2011年12月10日之后,月全食再次在中国广大疆域的天空中盛装上演。略带遗憾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为带食月出。以上海地区为例,月亮约在17:13升起,而本影食在17:14:48已经发生了,到全食始(18:25:09)月球的地平高只有12度不到,意味着地平线附近只要稍微有点障碍物就会错过月食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表了ζAur在1979—1980年食期间进行的六个窄波段(峰值波长为3520,3940,4260,5020,6595(?)_ω和6560(?)_n)及UBV的光电测光结果。根据31个夜晚的有效观测资料得到了食的各不同位相的光变曲线。利用窄波段的光变曲线资料可以客观地确定食的第二、第三接触时刻,从而较准确地定出了食甚时刻,推算出ζAur食的新的历元公式 由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食的深度随观测的有效波长的减小而增加。窄波段3940的测光结果与分光观测的CaⅡ的K线变化一致,揭示了ζAur的K型超巨星在1979—1980年食期间色球活动比较激烈。 ζAur的UBV测光给出了关于ζAur系统的食深度及K型子星的V,B-V和U-B值,并与以前的结果作了比较,其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在上海天文台江南天池观测站对木星伽利略卫星的相互掩食现象进行了观测。通过对此次观测获得的CCD图像进行测光处理和数据分析,确定了7月25日观测到的木卫一食木卫三的开始与结束时刻,以及被食星(木卫三)的光流量处于最小值的时刻。  相似文献   

7.
2014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在中国境内貌似还没看过日月食。是的,对中国来说,今年是日月食比较少的年份。今年在全球会发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其中的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已经在4月份发生了,但是在中国几乎都看不到。另外一次日食和—次月食都将在10月份发生,我们先来看看月食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1.分析光变亮度极小时间食双星仙后座V1107是典型的大熊座W型短周期食变双星,图1为它在一个周期内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可见一个主极小和一个次极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天龙座食双星RZ Dra 70余年光变极小时刻的观测资料,得出其周期(P=0.~d5508)存在着长期缓慢减小的现象,周期的相对变化率△P/P~-1.53×10~(-10)。周期变化原因可能是该双星存在第三体,或者是属于一类罕有的短周期食双星,其大质量子星正不断向小质量子星抛射质量。本文并根据1978年5月—8月间对RZ Dra所进行的一色黄光光电观测,重新确认它是全(环)食型的食双星,并得出新的测光轨道解,两子星半径比值 k~0.69,接近于中心食。  相似文献   

10.
用1979—1980年食期间观测的11夜光谱底片,以做(Δλ)/(Δx)~λ色散曲线的方法,得出了ζAur的视向速度随位相的变化。其结果列于表2,绘于图1。 同以前食期间得到的视向速度相比较,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即将全食的大气食期间所得到的视向速度明显偏低。本文对这些结果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掩星情报站     
这个月有四次较适合观测的月掩星,有两次小行星掩星比较适合观测,其中一次掩食时间最长持续10秒,而另一次的掩食带覆盖从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所以这两次小行星掩星都非常值得爱好者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2.
勿失明年日全食观测良机张元东引言明年3月9日将发生一次日全食。中心食带经过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在边城漠河附近将可见到日全食。这是本世纪内我国境内可见的最后一次日全食。下一次要看见日全食要到公元2008年8月1日,距今尚有12年之久。日全食是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3.
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次沅  周晓陆 《天文学报》1998,39(3):278-286
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再旦”研究的一部分,讨论带食而出的天光变化.用照相机测光的方法测定正常日出前后的天光变化规律,建立带食而出的天光视亮度变化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天再旦”现象的范围和强度的方法.为此于1997年3月9日在新疆组织了群众性的日食观测.实测证实带食而出的确可以引起“天再旦”现象,同时与理论计算有很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日食射电观测及其资料预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日食观测点的选址、观测前的准备、日食观测和食后资料的预处理等。通过资料预处理 ,可得到归一化天线温度和斜率食变曲线 ,为研究日面亮度温度分布和射电源参数等基本物理量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1987年9月23日昆明日偏食光学观测及其结果。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了光学掩食图和各种日面活动客体的掩食时刻,为太阳射电及有关课题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八世纪前中国纪时日食观测和地球转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瑜  韩延本 《天文学报》1995,36(3):314-320
本文对中国正史记载的八世纪前的34次纪时日食观测作了分析,指出其中两次日食记载有重复,另一次纪日不确。对32次日食观测记录的14个食分和45个见食时刻作了考查,其中除一次食甚时刻误差较大(约1^h)外,余皆准确可靠。本文据此对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22日,世纪日全食如期而至,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大连只能观测到日偏食,但偏食同样精彩,食甚时食分为0.756在大连日食的观测历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特殊天象的发生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最佳时机,利用人们对日食的好奇心,大连青少年宫天文馆在人民广场西花园组织了日食观测活动。  相似文献   

18.
掩星情报站     
2011年四月仅有两次适合观测的月掩星和三次小行星掩星,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见这两次月掩星,三次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是8.6等,掩食时间最长的仅为2.1秒。虽然还有几次小行星掩星,但由于掩食持续时间极短而不适合观测。  相似文献   

19.
预报说明 因为位置关系,即使位于同一市、县的不同位置,预报时间可能与观测者实际地点的19食时间有几秒,甚至十几秒的差别,这点请观测者必须注意!表中是各市、县的预报时问和见食情况,供大家在选择观测地点时所用,预报时间全部采用24小时制北京时间。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29日发生日全食,全食带从南美洲开始经大西洋,直入非洲西部,经过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利比亚和埃及,再跨过地中海和黑海,经亚洲的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结束。我国西部的部分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在非洲的利比亚本次日全食阶段持续时间最长,长达4分7秒。但是由于交通等多种因素,与利比亚接壤的埃及的西北角成为观测的最佳地点,那里的全食食分为3分58秒,观测条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