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天星图》重印由北京天文馆、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和北京天文学会编印的《全天星图)是根据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业余观测用星图之一的日本(野外星图》编译而成。共8幅:南北天区各1幅;以赤道为中线的6幅。以2000.0年为历元,收暗至6.5等恒星9...  相似文献   

2.
星图的使用方法太原读者张明来信要求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现在使用的星图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活动星图,另一种是星图手册。活动星图是将天球、地球的赤道面重合,天球的天极、地球的地极有一条共用的轴线,以.极点为圆心,把天球上的恒星位置和地球某一指定的纬度的地平...  相似文献   

3.
空间目标光学观测过程中,当望远镜的指向误差与跟踪误差显著时,很难使用邻域匹配的方法完成背景恒星的配准.基于星对角距冗余递减匹配的思想,实现了一种背景恒星的高效识别方法.利用多种条件下的仿真星图以及实测图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提高了识别成功率,且耗时少,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星图匹配工作.  相似文献   

4.
广大天文同好企盼已久的8.5等星图--《世纪天图》(历元2000.0)终于面世。本天图集为8开本大小:4封用157克铜版纸彩色印刷,封面封底贴亮膜;内文共32页,用120克进口高级胶版纸黑白印刷。由26幅天图、2幅特殊天区图、1幅索引星图以及前言和4个极其重要的索引(星座索引、恒星专用名索引、梅  相似文献   

5.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暗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  相似文献   

6.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暗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广角望远镜观测资料处理软件。其特点是将背景恒星显示在微机屏幕上,以便直接和观测星图进行比较,并借移动光标至目标所在位置而得到其赤道坐标,本软件可以简化观测资料处理过程并提高目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宋代的恒星观测持续不断,观测记录翔实丰富,星图绘制准确科学。宋代的恒星观测成果丰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学遗产,表明它在中世纪时期达到了巅峰。天文仪器日臻完善,是这—硕果的保证。北宋至南宋的300余年中有记载的制造浑天仪6座、浑天象4座,大规模恒星实测有7次。其中景祐年间的恒星测量现留有341颗星的位置表——杨惟德星表,皇祐年间(公元1052年)的恒星观测现留有360颗星的位置表——周琮星表。  相似文献   

9.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唁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观测时,只需要看到被掩的恒星即可。每次新的掩星观测都可能带来潜在的新发现,只要你进行了一次观测,无论是否观测到掩星现象的发生,你的观测结果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掩星驿站     
月掩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观测项目,在掩星之前或之后,被掩星都是在月球附近的。当你看到恒星逐渐接近月球的暗边缘且突然“消失”或恒星突然“出现”的一刹那,你会明显感觉到月球的运动。观测小行星掩星需要观测者比较熟悉星空,可以通过星图准确无误地找到被掩的恒星。观测时,只需要看到被掩的恒星即可。每次新的掩星观测都可能带来潜在的新发现,只要你进行了一次观测,无论是否观测到掩星现象的发生,你的观测结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一般星图所使用的星座是基于希腊罗马神话的传统星座,而这里所介绍的希勒星图的星座则完全取材于基督教的《圣经》。此图1627年出版于德国的奥格斯堡,作肯希勒(Julius Schille?-1627).生平韦迹小详,只知道他是一名律师,同时又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但是他热心学习天文学,著有这份星图,从而使自己在天文学史上留下美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明钞本和《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灵台秘苑》以及《文献通考》、《天文大成管窥辑要》和《天元历理全书》等五种古籍中,搜辑了宋皇祐年间的恒星(包括二十八宿距星)观测记录,审订考校,并参酌《新仪象法要》星图及南宋苏州石刻《天文图》,整理得到360颗恒星的入宿度及去极度等资料,再据此换算为A. D. 1052年的赤经与赤纬,归算出1975年的坐标,并给出与现代星表的对照。就整个系统而言,对于我国传统的283官1464星,已概括了282官1457星,仅缺少紫微左垣的“少丞”及离宫六星。这部星表的恒星位置符合中国历代文献记载,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星像系统,它是继《石氏星表》之后的第二部恒星星表。在中国天文学历史上,《宋皇祐星表》实为一部可靠而重要的基本星表。  相似文献   

13.
C88是一款类似电子星图的天文软件,为用户提供了肉眼可见的天体的大量详细信息,可以用来帮助用户进行深空天体的观测等种种业余天文活动。其功能同其他电子星图软件类似。C88的恒星数据使用的是亮星星表(9110个条目)。数据包括银道坐标、三角视差、自行、日心视向速度、视星等、光谱型等大量信息。深空天体数据使用的是SaguaroAstronomy Club Deep Sky Database(10700个条目),包含了天体名称、类型、赤道坐标、视星等、视大小、星云中  相似文献   

14.
这是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纳奇(Francesco Brunaci,1640~1703)绘制的天球图,出版于1687年。原图的尺寸是47.4×62.3厘米,采用黄道坐标。以北黄极为中心的北天球图和以南黄极为中心的南天球图,均绘入一幅大图之中。亮星被涂以银色,色彩之鲜艳美丽,可与赛拉利乌斯星图媲美。该星图收入63个星座,包括当时追加的后发座、鹿豹座、伽倪墨得斯座(现在已经不用)和包围大熊座的约旦河座(现在已经不用)。两幅天球图的四周余白绘有用望远镜观测的太阳、月亮和行星的形象。星图下面的文字记述了从伽利略到开普勒的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包括太阳黑子、月亮的环形山、超新星和银河的分解(银河是恒星密集的集合)等。——陈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星场参考星快速检索系统,利用它可以快速得到星场星的标准坐标和球面坐标,同时生存作星图的数据文件,以供恒星证认使用。此系统能满足照相和CCD等天体测量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于各种空间飞行器的天文实时定位能提供一个精确而快速的参考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仙王座和蝎虎座成怡然从天鹅座顺着银河向北,在北极星附近,可以找到仙王座。它由几颗不太明亮的恒星组成,在星空中不太显著。在星图上常画成细长而歪斜的五角形。仙王座占据天区范围为赤经20时01分~8时30分;赤纬51°~89°,面积为588平方度。每年10...  相似文献   

17.
空间碎片光学观测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受望远镜指向误差影响,背景恒星易出现错误匹配或无法匹配的情况,给底片模型的计算与目标的精密定位带来困难.从空间碎片观测图像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恒星的多邻域迭代匹配法.实测数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消除了望远镜跟踪误差带来的影响,大幅提高了背景星图匹配的效率与正确率,且时间开销较少,有利于数据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天书趣谈     
二、3D视觉天文书;这种书至少有三大类,第一类是通过红蓝或红绿双色眼镜看的,单凭肉眼直接看起来书上的图都是模糊不清的,看这种书同看立体电影一样,必须戴上一种专用的眼镜才能体会三维空间的立体感,才能看出图上的月球和行星都向前凸起成为球体,才能够看出星图上一片星空里的恒星分布在或远或近的深邃空间里,从而让我们对那些即使已经很熟悉的星座也能获得一种全新的印象和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太阳的视运动和时间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一次,我们讲到恒星的时角随时间均匀增大,地球每自转一周,时角就会变化24h,所以说测量恒星的时角变化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一种方式。恒星的时角每增加24h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恒星日又可划分为恒星小时,恒星分和恒星秒等。恒星时大小上等于春分点的时角。然而恒星时和恒星日并不是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时间单位。  相似文献   

20.
恒星的自转 ,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的难点。近年来有许多观测事实 ,特别是早型大质量星的观测事实 ,预示恒星的自转效应可能引起恒星内部的物质向外转移 ,造成恒星表面一些元素丰度超丰 ,并且对恒星结构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恒星的自转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考虑自转效应后 ,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将是二维模型 ,本文综述了诸多作者如何将二维的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简化为一维模型。作者在研究了以上作者的简化方法后 ,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如下假设 :假设在等势面上的温度 ,密度 ,压强 ,光度 ,化学组成和角速度等物理和化学量近似于均匀分布 ,并且这些量与等价球面上的量相同。 (等价球面是假想的球面 ,它包围的体积与等势面包围的体积相等。)我们在等价球面上推出新的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方程 ,构造出新的演化模型。这个模型与不考虑转动效应的演化模型相比 ,有以下变化 :流体静力学平衡方程变化 ;辐射温度梯度变化 ,并引起对流判据变化 ;星风物质损失和角动量损失增大。作为转动恒星结构和演化模型的应用 ,我们研究了中 ,小质量星中心氦燃烧阶段在赫罗图中的演化轨迹发生来回摆动 (又称为蓝回绕 )的物理机制问题。有诸多作者曾经研究了可以影响蓝回绕的各种因素。但是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