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丹 《天文爱好者》2009,(10):78-80
西塞罗作品中有关行星仪的最早记载 天球仪的一个缺点是从天球外边看天球,星座的位置与实际情况正相反(所以后来才有了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表现太阳、月亮和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人除了发明和制造各种各样的天球仪,以演示恒星和它们的周日视运动外,还发明和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模型,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天象仪涵盖了天球仪和行星仪(即太阳系仪)两类古天文仪器的功能。一般的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研究学者都认为天球仪和行星仪发展到20世纪初,结合在一起,就是现代的天象仪。因此,他们把天球仪和行星仪的诞生和发展,视为天象仪的史前史。这部分历史与古天文仪器史重合,可读性、知识性都很强,从这一期开始笔者拟以图说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天球仪和行星仪,并阐述这些宇宙模型与现代天象仪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天体仪     
天体仪天体仪古代称之为浑象或浑天象。浑象是我国创造的一种表演天体视运动的仪器,相当于现代教学上用的天球仪。从这种意义上说,古代的浑象是当代天球仪的祖先。浑象是把太阳、月亮、二十八宿等天体以及赤道和黄道都绘制在一个圆球面上。它能使人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  相似文献   

4.
阂乃世先生和他的活动立体书《天球坐标与天球仪》一.一一南北星斗仪天象预测型的天文仪器小制作43闵乃世先生天文艺术作品欣赏  相似文献   

5.
从内侧看的戈托尔夫天球仪 以上各期我们所介绍的天球仪都是倒过来看天空,也就是观测者是假想自己在天球之外看天球,这与我们实际看到的星空和星座刚好相反。本期我们介绍的戈托尔夫天球仪是第一个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人准确的天穹的概念,并能演示相对于其黑色背景上的星空和星座。  相似文献   

6.
天球仪可谓是最古老的古典星图品种,可追溯到希腊和罗马时代。现存最古老的天球仪是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自然博物馆的法内塞·阿特拉斯天球雕塑,原作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反映的是公元前3世纪的天象。  相似文献   

7.
保存下来的阿拉图斯天球仪非常少,保存最好的阿拉图斯天球仪之一是现存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学博物馆(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的、称为法尔尼斯·阿特拉斯(FarneseAtlas)的天球。  相似文献   

8.
刘宜华 (山东茌平县) 在今年前三期《天文爱好者》中,收到了三张精美插页,我深感本刊编辑部对读者的热忱服务和诚挚关切。这是我收到本刊的第三、四、五次赠页。 第一张赠页是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赠送的一张《活动星图》,我把它贴在纸板上,用它认识了能见到的星座,并熟悉了星空的周日和周年变化。第二张赠页是1963年7月本刊赠送的一张《简易天球仪》图,我用这张图按照杂志上介绍的方法加工成"简易天球仪",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天球、坐标等基本概念,委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郭守敬的玲珑仪 上期曾说到,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浑象中,假天仪是最近于现代天象仪概念的。那么在苏颂与韩公廉的“假天仪”之后,这种仪器还有什么发展呢?有人认为元代著名天文家郭守敬曾制造出新的假天仪——玲珑仪。  相似文献   

10.
玑衡抚辰仪     
从康熙年间到乾隆中期,人们比较注重科学研究,制造了很多科学仪器,玑衡抚辰仪就是于清乾隆九年至十九年(1744~1754年)制成的,是中国历史上引用西法铸造的最后一座大型铜仪。玑衡抚辰仪的含义是抚顺五行之测天仪器,而它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类似于汉唐以来浑...  相似文献   

11.
玑衡抚辰仪     
玑衡抚辰仪是中国历史上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古典天文仪器,它实际上是一架简化的浑仪。它经历了三辰公晷仪、三辰仪等原始模型阶段,直至铸成铜仪,安放于北京古观象台台顶,是制作背景、历史文献、原始模型最为完整的一架仪器。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08,(6):42-42
对脆弱的地球,宇宙似乎总是要给它制造些麻烦。天文学家们已经认识到太阳系运行轨道变化可能给地球带来的灾害了,太阳系在围绕银心做圆周运动,大约2.5亿年转一圈。当太阳上升并且穿过银道面时,来自银河系内的辐射和宇宙线对我们的威胁可能会增加。而最新研究发的种子在银河系中的迁徙和散播。  相似文献   

13.
根据IAU重新归算地球自转参数的要求,对上海天文台光电等高仪自1974年以来的观测资料作了重新整理,并录成机器可读的形式。本文概述了IAU工作组的有关要求,仪器的观测和资料整理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国际时间局(BIH)是1922年建立的全球性的世界时服务组织,1962年为提供地球的极点坐标又建立了国际极移服务组织(IPMS),自1988年1月1日开始,新建立的国际地球自转参数服务组织(IERS)将取代上述两个组织的职责。 经典技术如摄影天顶筒,等高仪,光电中星仪等测定世界时和极点坐标的精度分别为1.4毫秒和13毫角秒。1970年以来发展的新技术如激光测卫,激光测月和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的测定精度,相应提高至0.1毫秒和2毫角秒。 通过1983年10月至1985年12月的国际地球  相似文献   

15.
中阿合作源远流长 中国与阿根廷的天文合作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时,在第三世界科学院和北京天文台地球自转团组的联合支持下,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前身)天体测量研究室的鲁礼智、李智琛对阿根廷国立拉普拉塔大学和国立圣胡安大学天文台进行了访问。该访问促成了中阿在二型光电等高仪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北京古观象台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台顶上陈列着八架大型铜制古仪,古仪以体态雄伟、制造精美、雕刻细腻吸引了众多来此游览参观的人。而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更是人们所渴望了解的。本文将向读者介绍其中的四架古仪。地平经仪地平经仪由南怀仁于清康熙十二年(1...  相似文献   

17.
现在在博物馆的商店或者古董店都可以买到天球仪和星盘了,但是400年前和这两样东西一同用于天文观测的望远镜却依然处于天文学的核心,还没有走下“神坛”。在光学精度、工作波段以及口径大小上,望远镜已远非400年前的样子。在望远镜诞生之后的200年里,除了观测者的素描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其他的资料。在随后的100年里照相底片取代了白纸和铅笔,但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个领域则经历了一场数字革命。现在望远镜已经遍布了海洋、沙漠、山顶乃至地外空间,但是它们的任务却始终没变——搜集、聚焦宇宙向我们传达的任何信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原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CSAO) (现已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物理技术和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VSNIIFTRI)之间签定的科学合作协议 ,陕西天文台光电等高仪 1型在伊尔库茨克进行了为期近 5年的星表观测。根据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共编算出包括 81 7颗星的无赤纬盲区的等高仪星表 (其中首批 2 0 0颗已在欧洲《Astronomy&Astrophysics》上发表 )和 2 2颗射电星的光学位置表 ,后者在本文中给出。此外 ,这几年的测时测纬资料还同时发往莫斯科 ,参加俄罗斯的地球定向参数 (EOP—earthorientationparameters)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高层大气是影响近地卫星运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1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一直开展高层大气的研究,建立了一些著名的经验大气模型,在卫星的轨道预报和定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层大气变化非常复杂,加上早期的资料精度有限,高层大气的一些基础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论文以CHAMP、GRACE-A/B双星加速仪资料(Reigber et al.2001,Tapley et al.2004)为基础,对高层大气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给出了加速仪数据的处理方法,大气点密度计算  相似文献   

20.
太阳射电爆发的动态频谱观测是研究太阳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对2015年8月27日蒙城太阳射电频谱仪(Mc SRS)所观测得到一个M2.9级太阳耀斑光变特征的分析,发现由于仪器电子学上的问题,传统定标方法给出的结果并不理想.利用日本野边山的射电偏振仪(NoRP)/射电日像仪(NoRH)以及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GOES)的观测数据,结合有关辐射机制可以对定标方法进行改进.和传统的定标方法相比,改进后的定标结果和NoRP/NoRH的观测结果显示出更好的相关性,更好地揭示了耀斑射电频谱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