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2,(3):56-57
天文学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发展最早。在古代,天文攀萱接是所谓的“带头科学”。在我国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开始有天文现象的记录。奴隶社会,天文学就确定了它的雏形,形成了具有科学形态的天文学。到元朝初期忽必烈时代,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达到了高峰,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学科, 其发展受观测技术及仪器进步所推动, 而天文科学发展同样不断对观测仪器提出新的要求. 天文学发展至今, 对观测仪器的要求逐渐走向极致和极端, 这在实现成本及难度两方面均带来极大挑战. 为应对上述挑战, 基于新原理、新技术的下一代天文光学技术及观测仪器已成为天文学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 集成光子学的发展为天文光学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性机遇,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Astrophotonics)可为天文观测提供低成本、高度集成化(芯片化)的新一代高性能光学终端仪器, 这类仪器将在空间天文观测、大规模光谱巡天、高分辨高精度光谱成像等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主要从仪器/器件功能出发介绍天文光子学主要研究内容及现状, 并简要讨论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最后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是我国天文学领域的科学家通过多年潜心研究推出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古天文学发展的史书,2009年初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共10卷。本大系无论涉猎范围、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相关的著作。其中《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中国古代天文机构与天文教育》《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等内容,是过去从未有过完整、系统的研究和著述,这是本大系的特别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起源甚早。我们的祖先在天文学上之所以取得过辉煌成就,是和天文仪器的发明与改进分不开的。内容丰富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在世界科技史和天文学史中古有重要地位。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  相似文献   

5.
星盘(Astrolaabe)是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师和航海家用来进行天文测量的一种重要的天文仪器,也是机械模拟计算机。其用途非常广泛,包括确定和预测太阳、月亮、金星、火星等天体在天球中的位置,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三角测距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基本上所有天文仪器都是数字化的 ,几乎所有天文设备与计算机都有接口问题。我们在多套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打印口来控制天文终端 ,认为这样做有不少好处。本文介绍了利用打印机接口天文仪器控制的技术 ,并给出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1597年3月15日,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在汶岛做了最后一次天文观测,就永远告别了他曾经生活工作过二十一年的传奇小岛。第二年,他完成了《新天文仪器》(Astronomae instauratae mechanica,1598)一书,用文字和插图,记录了曾在汶岛天堡和星堡两座天文台中使用过的17件天文仪器。其中有一幅关于墙式象限仪的插图。墙式象限仪是第谷最常用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它安装在一面正南北向的墙上,黄铜制成的四分之一圆周,半径超过6英尺,刻度精确到10”。圆弧上装有一个观测天体用的瞄准器,左侧(南面)墙壁上有一个观测孔,瞄准器正是通过这个观测孔来观测天体的高度。圆弧内,第谷在象限仪旁,手指观测孔,脚下趴着忠实的猎犬,他身后墙上壁龛里,陈列着一个精巧的天球仪,壁龛两旁,分别挂着赞助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ckII)和王后索菲亚(Sophia)肖像。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庐山博物馆保存的“璇玑玉衡”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它有可能是古代的计时仪器,其功能相当于星晷和日晷,但由于其结构简单而粗陋,其计时精度很低,它也有可能不过是表现天地情况的象征物。不宜对其作出过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较详细地讲述了云南天文台三孔较差宁度监视仪的情况,然而,与一般天文理论和天文技术的专题研究不一样,天文仪器的研制有如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归纳;它不是分析一个具体的沿示解决的难题,而是把许多已知的理论和技术综合起来,构成一台具体的仪器。所以,本文把许多至少是表面上互不相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归纳到一篇论文中。仪器是有许多模块组成的,为了起来逻辑性较强,我们将仪器分模块叙述,全文遵循如下顺序:  相似文献   

10.
黄珹 《天文学进展》2001,19(2):113-120
对应用天文学涉及的领域以及国际上应用天文学的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我国应用天文学的研究现状,展示了我国在诮天文所依托的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和应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绩与进展,其涉及范围比较广泛,但也指出了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应用天文学的水平尚有差距,最后对我国应用天文发展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天文学纵观中国历史,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传说在4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的尧时代,羲、和两兄弟接受尧帝的委托观测恒星并编制历法。这个远古传说可以说明中国天文学的久远和古代帝王对天文学的重视。那么为什么古代帝王如此重视天文学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皇帝统治国家的需要。拿日全食作为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中国古人认为,日全食的发生是因为天狗吞食了太阳,这是一个重大的灾难,对国家稳定很不利。所以,皇帝迫切需要知道日全食何时发生、在何地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其二,皇帝需要建立完整的天文系统和精确的历法,指导国家臣民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大学天文学是高校天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 讲授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全貌, 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 教材的质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非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天文爱好者, 天文学教材也是拓展科学知识和认知宇宙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大学天文学教材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不小差距. 梳理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天文学教材, 评述其特色、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 比较中外教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通过分析国外优秀教材的编著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我国未来天文学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天文学是高校天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 讲授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全貌, 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 教材的质量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天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术水平和科学素养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非天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天文爱好者, 天文学教材也是拓展科学知识和认知宇宙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大学天文学教材建设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有不小差距. 梳理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大学天文学教材, 评述其特色、优势和有待改进之处, 比较中外教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通过分析国外优秀教材的编著理念、方法和技巧, 为我国未来天文学教材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文观测数据开放共享政策与策略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天文学已经进入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的时代。随着我国天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自产的天文观测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将天文观测数据资源集成并推动数据资源与应用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政策与制度,使天文科技资源得到高效有序的管理和使用,对国内天文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充分调研各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外科学数据"完全与公开"的共享原则,介绍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当前状况,重点论述国际各大天文望远镜项目和天文数据中心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有关政策。对国内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和开放共享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共享工作发展和政策制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基本上所有天文仪器都是数字化的,几乎所有天文设备与计算机都有接口问题。我们在多套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打印口来控制天文终端,认为这样做有不少好处。本文介绍了利用打印机接口天文仪器控制的技术,并给出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1引言目前国内各光学天文学实测基地状况不佳,限制着我国天文学发展.在国内找寻一个世界优良水平的天文观测台址是下一步我国天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项先行工作.黄寅亮山认为“我国所处的天文气候大环境,并非世界上最好的。但在国内相对较好的区域里,精心挑选到受局部地形影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天文软件种类繁多,内容几乎涉及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对天文学家还是天文爱好者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随着Skymap、Starry Night、RegiStar等各种天文软件的普及,天文爱好者在实际观测中越来越需要依赖于天文软件进行辅助观测,这些软件的使用对天文爱好者的各种实际观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掩星观测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掩星软件OCCULT(或其它掩星辅助类软件,以后会逐步介绍)进行辅助观测。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8,(8):70-72
《天文爱好者》:燕玲你好。天文学给大家的印象除了神秘就是高深,大家都觉得研究天文是非常不容易的,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天文专业而且还一直坚持下来了呢?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7日第十届“中国光电仪器展”在深圳举行,其中集合了中国国内百余家光学电子厂家。身为天文迷的PK,应国外厂家的要求,特别来深圳“寻宝”,想不到却和深圳及广州南十字星会的天文迷“交浅言深,相谈甚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天文学上的新发现层出不穷,新设备大批涌现。《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请国家天文台邹振隆研究员回顾了2008年天文学上发生的十件大事,和大家共同走进天文研究的前沿,透视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