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是一套主要由潮汐和风暴所影响的滨岸和内陆棚碎屑沉积.整个沉积序列由九种主要岩相组成,即粗砂岩/砾岩相(F1),槽状交错层砂岩相(F2),复合交错层砂岩相(F3),巨型板状交错层砂岩相(F4),丘状交错层砂岩相(F5),平坦层状砂岩相(F6),低角度交错层砂岩相(F7),互层泥岩/砂岩相(F8)和水道沉积(F9).这些不同的岩相可构成三种典型的相组合,即潮汐影响的相组合(A1),风暴影响的相组合(A2),和潮汐/风暴结合影响的相组合(A3).其中A1主要发育在云梦山组和白草坪组,A2构成北大尖组的大部分,而A3则在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都有出现.文中详细讨论了各种相的形成过程,并且强调了由潮汐形成的沙浪沉积.  相似文献   

2.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和洛峪群中风暴沉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庆任  胡健民 《地质科学》1995,30(3):240-246
豫西前寒式纪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风暴岩,主要包括丘状交错层砂岩、洼状交错层砂岩、浅水浊积岩以及与风暴作用有关的硬底、凝缩层和层间砾岩。不同类型风暴署具有不同的岩相组合及形成过程,并且发育在浅海陆棚的不同沉积带中。由洼伏交错层砂岩为主的相组合代表了滨岸带的下部;丘状交错层砂岩相组合指示风暴浪基面以上的内陆棚;而浅水浊积岩相组合则主要发育在外陆棚沉积区。这种风暴岩的沉积模式可用于详细恢复受风暴影响的古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3.
米钵山组复理石中的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海军  孟祥化  葛铭 《安徽地质》2008,18(4):241-247
贺兰拗拉谷米钵山组复理石由具有递变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复杂多向交错层理、飘逸层理和波痕构造的韵律性砂岩、粉砂岩、泥岩薄互层组成。根据双向沉积构造等典型物性特征识别出5种内潮汐沉积微相,即飘逸层理砂泥岩韵律性薄互层微相,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双向交错纹理和羽状交错纹理砂岩粉砂岩微相。结果表明:研究区复理石为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重力流以及原地沉积复合成因;经典的鲍玛序列是有待商榷的;重力流与牵引流存在流态转化。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发育的陆架砂脊为了解古陆架砂脊沉积建造提供了一个理想实例.利用测井和岩心资料, 根据沉积物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 将陆架砂脊划分为6个岩性相: 块状层理中-细砂岩性相(FA1)、丘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性相(FA2)、含撕裂状泥砾的中-细砂岩性相(FA3)、双向交错层理含粘土层的细砂岩性相(FA4)、潮汐层理的细砂岩与泥岩互层岩性相(FA5)和水平层理陆架泥岩性相(FA6);依据岩性相的组合特征, 将陆架砂脊划分为4个沉积微相: 砂脊核微相(FA1-FA2-FA3)、砂脊内缘微相(FA4)、砂脊外缘微相(FA5)和陆架泥微相(FA6);陆架砂脊沉积受陆架潮汐、风暴浪的共同影响.利用钻井约束的三维地震切片属性分析, 确定了NE-SW向和NW-SE向两组古陆架砂脊的平面展布特征.古陆架砂脊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 其中砂脊核微相储层物性相对较好, 平均孔隙度6.96%、平均渗透率0.34×10-3 μm2; 工业油流主要集中在砂脊核微相储层.古陆架砂脊的砂体多呈脊状或丘状并被厚层的陆架泥披覆, 常形成同沉积的微幅背斜-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5.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论述了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修水组中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的沉积特征及形成环境。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具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层序;其岩相可划分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相,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相,砂岩、板岩薄互层相,波状、脉状、透镜状细砂岩、粉砂岩、板岩相;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和非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晚期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昌组上段顶部是一套潮汐层理非常发育的泥质砂岩或砂质泥岩,存在双向交错层理,层面有雨痕,应为潮坪沉积。潮坪沉积由小型层序构成,小型层序又是由砂、泥质单层组成。砂质单层底部通常为岩性突变面或侵蚀面,砂质纹层较厚,其中可见对称波痕或泥砾;向上砂质纹层变薄,过渡到泥质单层。砂质单层形成于暴风浪时期,泥质单层是风浪衰减后恢复正常的潮汐沉积。因此,小型层序从成因上说是一风暴层序。碎屑成份、砾石成份分析表明沉积物均来自华夏古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基底。物源一致,岩层产状变化不大,反映文昌组沉积环境稳定。岩性、粒度分析表明文昌组是一向上变细、由浅海高能环境向近岸低能环境过渡的沉积层序。文昌组下段为浅海砂岩沉积,上段顶部为潮坪沉积。二者之间是一套夹砾岩透镜体的泥质粉细砂岩,其沉积环境应介于浅海和滨岸之间,为水下岸坡沉积。砾岩层只是大的沉积旋回中出现的事件性水下冲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在世界范围内首次鉴别出的新的沉积类型--内潮汐沉积,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深水海底水道充填沉积中。已识别出两种相:①双向交错纹理极细砂岩相,以发育分别向古水道上方和下方倾斜的双向交错纹理为特征,被归因于内潮汐作用沉积的产物。②单向交错层和交错纹理中至细砂岩相,发育向古水道上方倾斜的低角度板状交错层和交错纹理,被解释为叠加有内波的内潮汐沉积物。据沉积相层序分析,内潮汐沉积形成于海平面上升、粗屑重力流受到抑制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甘肃靖远—景泰泥盆系湖相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泥盆系雪山组和沙流水组以河湖相碎屑岩为主,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包括渠铸型、槽筑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平等层理、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等).雪山组和沙流水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A底部具渠铸型或槽筑型的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砂岩.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事件沉积中风暴流行作用-风暴后的快速悬浮沉积(事件沉积),它们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甘肃靖远一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泥盆纪雪山组-沙流水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泥盆纪湖相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处于低纬度(5.~20.)的风暴作用带.中、晚泥盆世北祁连造山带构造隆升渐弱,海拔不高,不足以阻隔风暴作用对山后湖盆的侵扰.因此在近海湖盆中形成风暴岩沉积.该沉积对于认识北祁连河西走廊泥盆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滇中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碎屑风暴岩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杜远生  韩欣 《沉积学报》2000,18(2):259-261
滇中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因民组以碎屑岩为主,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 (包括渠铸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等 )。风暴沉积主要包括 4种岩相类型 :A -具口袋构造的递变层理砂岩段。B -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的砂岩段。C -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段。D -具水平层理的泥质岩段。上述岩相A、B、C分别代表风暴流作用 -风暴浪作用 -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 (事件沉积 ),D代表风暴过后缓慢悬浮沉积 (背景沉积 ),它们组合成不同的风暴沉积序列。滇中地区昆阳群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中元古代大气圈、水圈及其相互作用与现今近似;中元古代滇中地区位于低纬度 (5 - 30°)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解释因民组递变层砂岩的成因、证实昆阳群的地层层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论述了赣西北前寒武系首次发现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特征的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沉积构造主要发育双向和单向交错层理、曲线型和干涉波痕及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常产于深水重力流之上或与之共生。岩石粒度结构特征为明显的牵引流性质。共划分出双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单向交错层理砂岩组合,薄层砂岩——板岩组合和波状、脉状、透镜状细砂岩——粉砂岩——板岩组合;可识别出双向递变、单向递变和对偶层递变序列。在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浊流沉积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以及内波内潮汐沉积的保存条件、沉积环境和控制机理。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沉积学特征的系统研究,对正确阐明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宁强胡家坝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出露较好,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合,岩性组合可划分为3段:藻白云岩段、高家山段和碑湾段,其中高家山段风暴沉积发育,为本文研究重点。风暴沉积构造特征在高家山剖面和狮子崖剖面各不相同,高家山剖面丘状交错层理发育,为风暴沉积典型特征;狮子崖剖面碎屑岩沉积可见底面构造、粒序层、水平层理现象等,灰岩层发育水平层理。通过野外实测、室内薄片鉴定等,认为高家山剖面高家山段中部化石层位为海水较浅的近源风暴沉积,而狮子崖相应层位为相对海水较深的远源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2.
西秦岭古代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及其成因解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内波、内潮汐沉积是近十年来在古代深海环境中新发现的一种具牵引流性质的沉积相类型。西秦岭海西-印支造山带深海沉积中发现了多种样式的内波、内潮汐沉积,据沉积构造特征归纳为 7种微相类型 :1)具双向交错层细-中砂岩;2 )羽状交错纹理粉砂岩;3)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4)复杂交织的双向交错纹理粉砂岩;5 )双向交错纹理粉砂岩;6 )波状、脉状和透镜状复合层理砂泥岩互层;7)波浪波痕细砂岩。研究表明,它们分别形成于 3种不同环境的深海浊流沉积体系内。内波、内潮汐沉积在深海环境中的分布特点 :一是具有普遍性;二是数量不够丰富;三是在层位上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研究说明,这些分布特点是与其形成和保存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基本沉积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基本组成单元,即由细砂岩-粉砂岩-页岩构成的沉积序列,并将该沉积序列划分为密度流沉积层(Ⅰ)、牵引流沉积层(Ⅱ)和悬浮沉积层(Ⅲ),进而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①层Ⅰ主要由细砂岩和粉砂-细砂岩组成,且在不同厚度层之间无明显的粒度分异;②徐家圈组岩性系列中明显缺失细砂质粉砂岩,而这种缺失正好构成了层Ⅰ和层Ⅱ之间的粒度中断;③层Ⅱ发育两组交错层理,第一组是平行层理、准平行层理、复合流层理和小型丘状交错层理,第二组是单向交错层理、双向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④层Ⅲ中的薄层泥晶石灰岩具有不平整的底面并在侧向上呈现出长的透镜状。结合相关的浊流沉积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①层Ⅰ可能为具有高悬浮负载降落速率的高密度衰减流沉积形成;②层Ⅱ可能受内波、内潮汐作用的控制;③层Ⅲ可能以深海、半深海垂直降落沉积为主,并辅以缓慢的平流;④沉积时的浊流可能具有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孔庆莹  程日辉  王璞珺  刘万洙 《新疆地质》2006,24(4):377-380,I0014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寒武系莫合尔山组的风暴沉积可以划分为Ⅰ、Ⅱ、Ⅲ三个不同级别的周期.3个Ⅱ级风暴沉积周期构成一个Ⅰ级风暴沉积周期,同时每一个Ⅱ级风暴沉积周期由几个Ⅲ级风暴沉积周期组成.发育的风暴岩类型有原地型风暴粗颗粒灰岩、异地型风暴粗颗粒灰岩、丘状交错层理灰岩和风暴浊积灰岩.在各个级别沉积周期内风暴沉积特征差异及其类型组合规律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沉积环境的变化,进而反映出各个级别风暴沉积周期对应的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15.
河南鲁山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为一套风暴作用影响下的含磷和海绿石的碎屑岩沉积,主要由中厚层石英砂岩及极薄层泥岩与砂岩互层组成。遗迹化石发育在交错层理砂岩以及极薄层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的层面上。Skolithos sp. 属于风暴衰减期的Skolithos遗迹相机会种(r-选择)遗迹化石,它们以短小的垂直居住潜穴及低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为特征。Palaeophycus tubularis,P. striatus,Taenidum sp.,Gordia marina,Planolites montanus,P. beverleyensis等属于风暴间歇期的Cruziana遗迹相均衡种(K-选择)遗迹化石,以水平进食、觅食潜穴为主,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中等。早寒武世风暴衰减期,频繁的风暴事件不利于研究区机会种遗迹化石的保存,同时风暴间歇期持续时间短、风暴停息期不发育,造成均衡类生物殖居窗口期短暂,亦不利于对沉积底质的连续殖居。这种特殊的风暴沉积以及早寒武世造迹生物较差的掘穴能力,导致研究区遗迹化石种类及数量远不及寒武纪以后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6.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徐家圈组内波和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夏中奥陶统香山群为一套遭受轻微区域变质的陆源碎屑岩,并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硅质岩,主要为深水浊流沉积。其中,徐家圈组主要由灰绿色、黄绿色轻变质细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和页岩组成,顶部发育有薄层石灰岩。在该组的中—薄层钙质粉—细砂岩、细粉屑质石灰岩和粉砂质页岩中发现了双向交错层理及纹层倾向与区域斜坡倾向相反或有较大夹角的单向交错层理,其中双向交错层理形态丰富、纹层清晰,其纹层倾向有沿斜坡向上的,有沿斜坡向下的。在深水环境中,这些交错层理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的产物,而应为内波产生的沿斜坡上下水流交替流动所形成的。从沉积背景、沉积构造和古水流等方面对徐家圈组的内波、内潮汐沉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其形成于水道不发育的深水斜坡环境,并对斜坡环境中内波、内潮汐沉积中不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18.
河南鲁山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为一套风暴作用影响下的含磷和海绿石的碎屑岩沉积,主要由中厚层石英砂岩及极薄层泥岩与砂岩互层组成。遗迹化石发育在交错层理砂岩以及极薄层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的层面上。Skolithos sp.属于风暴衰减期的Skolithos遗迹相机会种(r-选择)遗迹化石,它们以短小的垂直居住潜穴及低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为特征。Palaeophycus tubularis,P.striatus,Taenidum sp.,Gordia marina,Planolites montanus,P.beverleyensis等属于风暴间歇期的Cruziana遗迹相均衡种(K-选择)遗迹化石,以水平进食、觅食潜穴为主,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中等。早寒武世风暴衰减期,频繁的风暴事件不利于研究区机会种遗迹化石的保存,同时风暴间歇期持续时间短、风暴停息期不发育,造成均衡类生物殖居窗口期短暂,亦不利于对沉积底质的连续殖居。这种特殊的风暴沉积以及早寒武世造迹生物较差的掘穴能力,导致研究区遗迹化石种类及数量远不及寒武纪以后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19.
发育于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泥鳅河组,属于早中泥盆世沉积,厚度约1000m,主要发育泥岩、粉砂岩和灰岩沉积,粉砂岩中常常发育大量腕足类和珊瑚生物化石。首次在本区发现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风暴沉积由下至上包括粒序层理段、平行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和浪成波纹层理段4个层段;Beaconites遗迹化石具管壁和内部水平“V”字型的回填纹构造。通过对岩相、生物化石、风暴沉积和Beaconites遗迹化石的研究显示,东乌旗地区泥鳅河组为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20.
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泥盆系雪山组和沙流水组以河湖相碎屑岩为主 ,内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构造 (包括渠铸型、槽筑型、丘状交错层理和洼状交错层理、平等层理、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等 )。雪山组和沙流水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包括 3种岩相类型 :A底部具渠铸型或槽筑型的块状层理和递变层理砂岩。 B具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的砂岩。C具均质层理的粉砂岩、泥质岩。上述岩相 A,B,C分别代表风暴事件沉积中风暴流行作用 -风暴后的快速悬浮沉积 (事件沉积 ) ,它们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甘肃靖远一带晚加里东 -早海西期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北缘同造山盆地的构造背景下 ,泥盆纪雪山组 -沙流水组以河湖相沉积为主。泥盆纪湖相风暴岩的发现表明该区处于低纬度 (5°~ 2 0°)的风暴作用带。中、晚泥盆世北祁连造山带构造隆升渐弱 ,海拔不高 ,不足以阻隔风暴作用对山后湖盆的侵扰。因此在近海湖盆中形成风暴岩沉积。该沉积对于认识北祁连 -河西走廊泥盆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