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冈底斯成矿带是西藏乃至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厅宫、驱龙、甲马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及克鲁、冲木达等中型以上铜矿;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火山热液型、接触交代(夕卡岩)型等。陈坝铜金矿床处于克鲁-冲木达成矿远景区内。矿床成因为夕卡岩型,也有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2.
冈底斯成矿带是西藏乃至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厅宫、驱龙、甲马等大型、特大型斑岩铜矿及克鲁、冲木达等中型以上铜矿;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火山热液型、接触交代(夕卡岩)型等.陈坝铜金矿床处于克鲁-冲木达成矿远景区内.矿床成因为夕卡岩型,也有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带斑岩铜矿勘查的现状、走向和相关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冈底斯带具有斑岩型铜矿产出的有利地质条件,已有厅宫、冲江、白容、岗讲、甲马、驱龙等铜矿床,可望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矿接替基地.文章在分析该带斑岩铜矿勘查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斑岩铜矿勘查开发未来走向的主要因素,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冈底斯带斑岩型铜矿的勘查工作,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矿产、物化探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东段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对该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矿产资源现状及成矿类型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风底斯东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以斑岩铜矿为主的找矿靶区,对本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部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区极有望成为西藏的“第二个玉龙”乃至我国最大的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5.
李光明 《地质与勘探》2009,45(6):645-65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西部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特提斯演化与碰撞造山多阶段的构造演化和中生代以来广泛而强烈的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在冈底斯成矿带形成了以岩浆作用为主的铜铁多金属矿床系列与矿床组合,主要的矿床类型有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和热液型铅锌银矿.作者在区域地质条件、成矿规律与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铜铁金属矿以及热液型铅锌银矿床的区域预测模型变量与与预测变量通过预测成果检验调整后备的权重,并利用MRAS资源评价系统对冈底斯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新圈出了一些重要的找矿远景区,如夏马日-弄如日铜金矿找矿远景区、则学-纳如松多铅锌银找矿远景区等,指出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还具有进一步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西南三江锌铅银铜锑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三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之一,锌铅银铜锑金等多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本文从西南三江成矿带范围、成矿地质条件、主攻矿种、矿床类型和矿产资源潜力等方面概述了西南三江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西南三江成矿带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部,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结合带,大地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西南三江成矿带划分了与富碱性斑岩有关的金铜钼铅锌矿床成矿系列、与碳酸盐岩—碎屑岩系有关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和与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镍铬矿床成矿系列等二十个矿床成矿系列,主攻矿种为锌、铅、铜、银、金和锑,发育有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和MVT型等多种矿床类型。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和鹤庆北衙超大型金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多期多类型叠加成矿的典型矿床,本文简要介绍了其矿床地质特征。根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最新成果,本文按预测深度汇总了西南三江成矿带锌、铅和铜等20种矿产的预测资源量,划分了青海多彩地区铜多金属、西藏夏日多—多霞松多铜钼、云南兰坪—云龙铅锌铜和云南鹤庆—祥云金多金属等24个成矿远景区,初步总结了其中13个重点远景区的主攻矿种、主攻矿床类型和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成矿亚带:勒青拉-洞中松多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钼金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成矿亚带内矿床的类型以斑岩型为主,部分伴生有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矿床。夏垅矿床位于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的西段,产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对夏垅矿床内与石英、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确定其坪年龄及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56±0.22) Ma和(23.9±1.6) Ma。该矿床作为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以及冈底斯火山岩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的时空迁移规律说明在冈底斯成矿带的西侧存在着岩浆活动。夏垅矿床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把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向西延伸了120 km,增大了该成矿亚带的找矿潜力,为在该成矿亚带内寻找此类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理论及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8.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菊兴  王立强  郑文宝  钟康惠 《地质学报》2014,88(12):2545-2555
根据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项目成矿规律研究之成果,开展综合分析,将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划分为驱龙-甲玛铜多金属矿集区等13个矿集区,确定了主要矿集区中重要矿床的矿床类型,总结了矿床时空分布和矿床组合等方面成矿规律,完善了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和矿床谱系,建立了中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控岩控矿模式.提出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冈底斯中部中酸性岩浆岩接触带似IOCG型铁铜金矿、早中侏罗世—中新世斑岩型铜矿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与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下一步找矿的重要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冈底斯成矿带驱龙、厅宫斑岩铜矿区和甲马、知不拉等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的辉钼矿样品进行的Re-0s法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驱龙、厅宫、甲马和知不拉等矿区的精确成矿年龄。4件驱龙斑岩铜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75±0.42)Ma~(16.23±0.90)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99±0.32)Ma;7件厅宫斑岩铜矿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5±0.3)Ma~(16.3±0.3)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49±0.36)Ma;在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中,7件甲马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4±0.2)Ma~(15.5±0.2)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5.18±0.98)Ma;5件知不拉矿区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6.88±0.28)Ma~(17.06±0.27)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16.90±0.64)Ma。斑岩铜矿区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所获得的年龄数据基本一致,其年龄明显晚于中生代弧间盆地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发育时间,同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在空间上亦分布于斑岩铜矿床的外围。因此笔者认为甲马和知不拉等铜铅锌矿床与冈底斯成矿带新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形成的斑岩铜钼矿床属于统一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是由深源花岗质岩浆的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围岩介质条件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正西藏哈海岗达龙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著名的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北侧,距墨竹工卡县城约42km,距拉萨市120 km,该矿床与玛雄朗、蒙亚啊、龙玛拉、洞中松多、亚贵拉等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商业性勘查工作不断深入,使拥有得天独厚成矿地质条件的冈底斯成矿带找矿成果不断被突破发现并评价了一批具大型规模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同时在斑岩型Cu(Mo)矿床的外围还发育多个产于矽卡岩中的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是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三大斑岩铜矿带之一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中铜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斑岩成矿带。驱龙等大—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发现与评价,标志着一个超千万吨级的斑岩铜矿勘查开发基地已经初步形成。笔者在重点介绍近年来驱龙、朱诺、冲江、吉如等斑岩铜矿最新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带控岩控矿构造、含矿斑岩及其源区特征、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时代等主要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勘查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藏驱龙斑岩型铜(钼) 矿床矿化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驱龙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 成矿条件优越。该矿床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其铜 (钼) 矿化与喜山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花岗斑岩时空及成因关系密切, 具典型的细脉浸染型矿化特征, 围岩蚀变发育且具面型分带现象。区域构造演化、成岩成矿时代表明, 冈底斯成矿带内的斑岩型矿化发生于印度与亚洲板块的后碰撞阶段挤压向伸展的转换期。综合地质、化探与遥感等找矿信息, 预测驱龙矿床找矿潜力巨大, 驱龙东段是进一步勘查工作的首选靶区, 矿体剥蚀程度低, 具较大埋深( > 1 000 m) 。强调斑岩型矿化的同时, 应注意岩体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型以及不同围岩裂隙中的脉型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3.
Recent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Gangdis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belt,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malaya-Tethyan metallogenic belt, has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a number of deposits, as exemplified by the world-class Miocene Qulong porphyry Cu deposit. This paper reviews major advances in the studies of ore 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gresses in mineral exploration of porphyry Cu deposits in the belt.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 for future exploration also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4.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 发现、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驱龙斑岩铜(钼) 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火山岩浆弧与日多盆地的弧-盆转换部位, 受盆缘控盆、控岩构造控制, 形成于汇聚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瞬时过渡环境(15~ 16Ma), 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找矿潜力的超大型斑岩铜(钼) 矿床, 也是该带斑岩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该矿床成矿流体为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沸腾流体, 蚀变具有以斑岩体为中心、面状、环带分布特征, 矿化分为3期5阶段, 硬石膏化及绢英岩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并对一些今后必须加强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In the Gangdise area in the south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 set of calc-alkalinevolcanics-granitic intrusives, which were resulted from subduction of neo-Tethys Ocean at YurlungZangbo oceanic plate beneath Lahsa block in Cretaceous-Palaeogene and subsequentarc-continental collision, were exposed, together with a set of shoshonitic volcanics and hypabyssalporphyries developed in the later stage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TibetAutonomous Region, 1993; Li, 2002; Zhao et …  相似文献   

16.
西藏邦铺斑岩型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地理位置上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矿区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类型、不同期次的侵入岩体,辉绿玢岩出露于矿区北部,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为了精确限制其成岩时代,文章通过对辉绿玢岩脉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精确测试,获得了19颗锆石206Pb/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