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南乐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自2006年从事国土资源工作以来,阅读《资源导刊》(那时,她叫《河南国土资源》)已成了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平日里,我非常重视阅读《资源导刊》,更加注重学习杂志中"卷首寄语"、"时事政策"、"特别报道"、"经验交流"、"法律天地"等栏目。当我在工作中遇到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6日,永远在我的记忆中封存——这一天,长者、师者刘东生,永别他挚爱的"黄土高坡",成为逝者。记得与刘东生相识,是在2004年3月,那是刘东生荣获2003年中国科技最高奖的一周之后。出于记者职业的敏感,对刘东生在地球科学界的"泰斗"级地位以及"黄土成因说"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充满了向往,我挂  相似文献   

3.
"谁是法制室的? 我今年都26岁了,还没地方盖房子,如果你们不给我解决宅基地问题,我就去市里、省里上访!"4月9日下午,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把埋头看案卷的我从案件中拉了回来.我赶紧起身为他倒了杯水,安抚着请他坐下来说明情况.  相似文献   

4.
11月19日上午,修武县西村国土资源所的办公大厅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汉,胳膊上还挎着一个篮子,一进门便问道:"请问,所长在不在?"一听是找我的,我连忙站起来答道:"老人家,我就是。您有啥事吗?"老汉把篮子放到桌子上,对我讲道:"所长同志,请问咱所里有没有一辆车牌号是9122的小轿车。"我一听,这不正是副所长闫福生的车牌号码吗?"有,是咱所里一个工作人员的车,怎么了?"我心里犯了嘀咕:福生开车不会是出啥事了吧?"终于让俺找到了!"老汉兴奋地说,"所长同志,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7月,我去了一趟福建省,游览了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奇葩,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土楼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其中,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的田螺坑土楼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送礼     
正10月27日早上7点半,睢县长岗国土资源所所长田鹏飞便被长岗西村村民孟二柱"堵"在了办公室。"田所长啊,见你可真不容易。前几次我来都是晚了一步,你们早早都下村巡查了。今儿个是星期一,我特意起个早,估摸着能见到你。""二柱老弟,让你白跑几趟,这怪我、怪我……说吧,你有啥事需要我帮忙?"田鹏飞有点儿不好意思。"我特意向你报喜来了!我的驾校已经开业了,今天是来感谢你们的!"说着,孟二柱拿出怀里揣着的一条烟,硬要塞给田鹏飞。  相似文献   

7.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8.
随笔三则     
正1据我所知,《芒果街上的小屋》出版了两次,第一次在2006年,第二次是去年、2012年。2006年我读过一次,小而清淡的喜欢,觉得它像儿时包了玻璃纸的糖果。6年过去了,去年,看到这本书,又读了,这次是闲散的读,从后往前,或者随便从中间的一节开始,但不自禁地,很快又读完了。读的时候,我知道,马上、马上就会给针扎一下,果然是——爷爷去世了,爸爸告诉了"我"这个最大的孩子,"爸爸人像件外套一样皱缩起来,哭了。""我想要是我自己的爸爸死去了我会做什么?于是,我把爸爸抱在怀里,我要抱啊抱啊抱住他。"  相似文献   

9.
<资源导刊>杂志2009年第6期的"法律天地"栏目中, (<我的宅基地纠纷应如何解决>有一问题:"我"在三年前经镇政府批准,用0.5亩土地与同村村民李某的宅基地互换,并且缴纳了有关费用,拿到了土地使用汪明,但第二年,李某不让"我"使用宅基地, "我"应如何处理呢?作者李文成律师给"我"的建议是,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走权属争议调处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又细读了一遍汪中求先生的《细节决定成败》,这虽然是一本管理学方面的著作,但是我觉得对廉洁修身也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书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真理。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好,这不仅是一、注重细节,做到慎始、慎微、慎好  相似文献   

11.
正3月6日上午,我和老谢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任务。我们缓缓地开着车,不时瞅着公路两旁的耕地。"老谢,前面的河堤旁好像有人建房。"我突然发现了可疑迹象。老谢顺着我指的方向望去,隐约看见有挖掘机在作业。"没错,肯定有人在建房。"老谢赶紧踩了油门,朝河堤疾驶而去。我们来到跟前一看,只见一群工人正忙得不亦乐乎,挖掘机、搅拌机的声响不绝于耳。"快停下,我们是顿岗国土资源所的执法人员。"老谢大声说道。  相似文献   

12.
"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和爱人完成了一次"保护环境,还原生态"的活动。那天天气不错,我和爱人骑着自行车到郊外。走到村口时,远远看到铝厂的排水管道在高空形成一条长龙,管道接口处又伸出了数十条塑料管,路两旁的农民都在拉着塑料管往麦地里浇水。我说:"看,农民在忙着灌溉呢,等这些麦苗喝足了水,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我还  相似文献   

13.
正"小刘、小李,还有小马,你们来所里也有段时间了,业务知识和日常工作也都熟悉了不少。来,今天让我考考你们。"一上班,李所长兴致勃勃地当起了考官。"李所长,你尽管考吧,我没有问题。"小马自信满满。我和小李也不甘示弱,抢着说道:"李所长,你快出题吧!"见大家如此踊跃,李所长便问道:"如发现违法占地的行为,我们制止停工是根据土地法的哪条规定,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14.
遇见石梁     
<正>秋雨绵绵中,我一身红衣红裤,手执一把白色雨伞,穿行在被赞之为"盖山岳之神秀""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和令无数文人骚客为其倾倒的天台山。也许是天台山的美景让我迷失了,我竟然不知自己寻寻觅觅在找什么。是徐霞客的足迹吗?也许,但我更相信遇见的。果然,在石桥山中方广寺前,我遇见了石梁。只见两崖峭壁对峙,一石如苍龙耸脊横亘其间。是的,这就是石梁,又叫石桥。  相似文献   

15.
正"做好国土资源工作关键在人,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厅党组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牵住队伍建设的‘牛鼻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五个国土"建设中,以马存旺为班长的濮阳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以"六抓"战略举措为抓手,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打造一流国土干部队伍,取得初步成效。以岗选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作为濮阳市唯一的市辖行政区,华龙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保障重点项目多、供地率偏低、征地拆迁任务重等一  相似文献   

16.
正(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类三等奖)2016年4月,我参加了自治区组织部在自治区党校举办的处级干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专题学习。5月,我又参加了厅机关党委在银林山庄举办的党务干部专题学班,两次专题学习,让我加深了对"两学一做"的理解,提高了认识。一、加强学习,将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的程序、执行命令,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骆驼     
人的一生中应当有许多不能忘怀的往事,虽然只是一段经历,却能够让你永远铭刻在心.每当在电视或书本中看到骆驼,我就会思绪万千,不由得让我再一次回想到三十年前.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随野外队进入了名叫怀头他拉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沙梁绵延、沟壑纵横的"无人区".为了便于工作,我们从甘肃敦煌租用了30多头骆驼作为交通工具.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与骆驼零距离"亲密接触".按照与"驼倌"的商榷,每天早上由他们负责把编了号的骆驼备好鞍,牵到每个队员跟前,帮助我们骑到驼背上,一起到施工地点;晚上收工时,一起回到驻地,再把骆驼交由"驼倌"看管.我们是只管使用,不管饲养.分给我使用的骆驼编号是33号,是这群骆驼中年龄较大、个头比较瘦小的一个.起初,我对分给我的这头其貌不扬的骆驼产生过怀疑,心想这么瘦小的骆驼能行吗?经过几天骑用之后,我才发现,这是所有骆驼当中最忠实、最了不起的一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刚加入国土队伍不久的"新兵",工作伊始,主任就告诉我:"在咱们局里,无论哪个科室,《资源导刊》是必读必学的宝贝,要好好钻研学习,时间久了,你自然会知道她的好处。"当时的我半信半疑,抱着"开卷有益"的心态打开了这本属于"国土人"的杂志,这一看就再也没有放下来。最初吸引我的是《文化沙龙》。这里的文章语言质朴,感情却十分丰沛,读来让人感慨良多。那天,读到《母亲在,天天都是中秋节》这篇文章,瞬间我被拉进了对童年的美好回  相似文献   

19.
正(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类三等奖)夜深了,喧哗、嘈杂的白天渐渐地进入了寂静无声的夜晚。窗外星光点点,我在台灯的照射下,伏案重温《中国共产党章程》。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白天要忙着日常教学和科室管理工作,只有在晚上,才是我学习和抄写《党章》的时间。我是一名拥有33年教龄的人民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拥有3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虽将近花甲之年,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相似文献   

20.
正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局认真查找了目前在工作中存在庸懒散拖、推诿扯皮、工作不落实、服务不主动等问题,并将此作为我局立行立改的重点。由此,我想起了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那就是我们常常遇到有的人以"这个事不符合政策不能办、不敢办……"为借口,不干事,不愿干事,怕担当,这可谓是"庸"的一种典型表现,成为机关的一种诟病,应引起重视,加以整改。针对上述现象,分析其根源有两种。一种是真庸,胸无点墨,不学无术;一种是自甘平庸,只为不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