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俊英 《冰川冻土》2000,22(1):15-22
研究了乌鲁木齐河流域从下游乌鲁木齐站、中游跃进桥站和源头大西沟站降水中稳定同位素 与温度的关系,揭示了内陆河流域系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河流域,降水中 的δ18O随海拔增高而减小,δ18O与温度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说明δ18O是温度的可靠指标.在乌鲁 木齐河流域,局地性降水的增加影响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O与温度的关系.在跃进桥站和大西沟站, 因局地性降水增加,所以单个降水事件中δ18O与温度的关系较乌鲁木齐站差.但在月平均以上时间 尺度上.跃进桥站和大西沟站δ18O与温度的关系反比乌鲁木齐站好.说明越往冰川区.δ18O对温度 反映越敏感.  相似文献   

2.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4,16(3):202-210
全球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与温度、降水量以及水汽压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地理因素和气象条件的制约。中高纬度大陆站的δ^18O与温度和水汽压成正比关系,并且在大陆内部,相关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低纬度站的δ^18O与降水量和水汽压成反比关系。δ^18O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气气候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影响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与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5,17(2):125-131
青藏高原的天气系统对降水中氧同位素比率的大小有重要的影响,在西风槽的影响下,降水中δ^18O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切变线和高原低涡系统的影响下,高原季风区降水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呈负相关,非季风区降水中δ^18O与温度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球化学》1999,28(5):438-442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O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O记录与夏半年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庄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利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施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  相似文献   

6.
广西大气降水热液矿床在泗顶,北山,老厂等铅锌矿;寺村等重晶石矿,益兰等汞矿;金牙,高龙等超微粒型金矿,金山等银矿,这类矿床稳定同位素主要特征是:成矿流体的氢同位素组成严格受地理位置制约,δDH2O值显示比较稳定,而蚀变岩石的δ^18O值低于未蚀变岩石的δ^18O值,在δDH2O-δ^18OH2O关系图上,其投影点绝大部分位于大气降水线上或附近,碳同位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围岩→蚀变围岩→矿体,δ^13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球化学》1998,27(2):108-116
据乌鲁木齐地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实测δ^18O资料,初步探讨冰芯δ^18O记录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δ^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8.
拉萨河地区的大气降水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萨河地区的雨水方程为δD=7.2δ^18O+12.36,表现出该地区为较强烈蒸发特征。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墨竹工卡以北,δD,δ^18O东部高,西部低;墨竹工卡以南,δD,δ^18D东部氏,西部高。这种区域性分布特征与孟加拉湾降水云气的形成,运移过程及拉萨河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dδ^18O/dT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5,17(4):308-314
不同时间尺度dδ^18O/dT的天气气候意义是不同的,其数值大小也是不一样的。本根据对青藏高原沱沱河、德令哈、西宁三站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关系的分析,并与具有长序列资料的地区进行比较。初步给出了青藏高原不同时间尺度dδ^18O/dT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我的雨水方程为:δD=7.54δ^18O+15.92,表现出该地区为强烈蒸发特征。氢、氧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δD、δ^18O东部高,西部低;氚值(T)东部低,西部高,这与孟加拉湾降水云气的形成、动态运移过程及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拉萨夏季降水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田立德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7,19(4):295-301
根据青藏高原拉萨气象站1993~1996年雨季降水中δ18O的测量和IAEA/WMO的观测结果,分析了拉萨雨季降水中δ18O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受青藏高原季风的影响,拉萨降水季节变化异常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尤其是7~9月份。拉萨降水中δ18O也表现出季风降水的典型特征。降水中δ18O“雨量效应”明显,而且这种降水量的影响远远掩盖了气温对降水中δ18O的作用。高降水对应降水中δ18O低值,反之亦然。拉萨降水中δ18O的这种变化特征与青藏高原北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苏北东海榴辉岩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傅斌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8,27(1):35-48
研究了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得到绿辉石和石榴子石的δ^18O值变化较大(为-10.4‰-+4.8‰),多硅白云母的δD值变化较小(为-104‰--83‰)不同矿物对之间达到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得到了一致的同位素温度(650-750℃),榴辉岩具有低至-10‰和-104‰的异常δ^18O和δD值表明,岩石与极贫^18O和D的大气降水成因流体发生过氢氧同位素交换,同时排  相似文献   

14.
大气降水δ18O值的变化是一个蒸发和凝结的物理过程,与纬度、海拔、距海岸的距离、季节和降水量等因素有关,具有规律变化的特征。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取得的降水同位素数据和降水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域降水中δ18O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流域上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温度和降水量的关系,揭示了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和中下游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上游地区表现为夏季富集、冬季贫化,中游和下游则与之相反;在空间变化上,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自上而下整体趋于逐渐贫化,波动明显,存在显著的极值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不同的同位素过程,上游地区受海拔效应和内陆循环影响显著,而中下游则主要受季风系统和局地因素的影响。局地大气水线以及d与大气水汽压关系的分析表明,流域降水在从云层底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二次蒸发现象,并伴随着同位素的分馏。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现代降水中δD与δ^18O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6,18(4):360-365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27.28‰和δD=6.96δ^18O-30.19‰,均与全球平均MWL差别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水汽源地的非平衡蒸发和凝结物在非饱和大气中降落时的非平衡蒸发。上述地区的过量氘Exd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包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对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进行了详细探讨。其结果表明,下庄铀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6.90‰-9.80‰(SMOW)、δO=-30-85‰(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范围。水-岩同位素交换后,岩石的δ^18O值明显降低,显著出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古地下水具有相当低的δ^18O值。不同水  相似文献   

17.
在德国哈茨山St.Andreasberg热液Pb-Zn矿床的方解石脉中,发现了一个方解石巨晶。对该方解石三个不同方向上的C和O同位素分析发现,方解石晶体内部存在明显的C-O同位素环带。通过对方解石同位素环带的理论模拟,发现在方解石生长过程中,有三种流体参与了作用。它们分别为A:温度约为60℃的近地表流体,δ^13C=-18.5‰,δ^18O=0‰;B:温度约为140℃的深源流体,δ^13C=-7.0%O,δ^18O=+10.0%o;C:温度小于20℃。δ^18O≤%O ,δ^13C≥ 14.0%o的大气降水 作用过程有四个阶段:① 方解石在流体A中等温生长;② 流体B开始与流体A在封闭体系内均匀混合;③ 流体B缓慢注入的同时,发生了一次性流体C的快速不均匀混合;④ 流体B继续与A缓慢混合,混合体系开放。流体混合的发现,为认识St Andreasberg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中部水蒸发过程中的氧稳定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作为青藏高原稳定同位素水文循环的一个重部分,1998年夏首次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和安多两地同时进行了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观测研究,模拟和实验结果都显示出大气相对湿度对水蒸发过程中氧稳定同位素变化的显著影响,模拟结果不显示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呈指数关系,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剩余水中δ^18O与剩余水比率更接近于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定量地表示出来,从理论上与实验中都可以计  相似文献   

19.
川西南雷波地区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川西南雷波地区不同高程降水站历时一年48个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本区大气降水方程,尝试把全年降水期段分为雨季和非雨季,并按降水量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取和川西南地区降水量效应方程和高程效应方程及δ值高度梯度,使所得结果更加逼近实际,相关系数达0.947。  相似文献   

20.
南京大气降水氧同位素变化及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涛  张洁茹  刘笑  姚龙 《水文》2013,33(4):25-31
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以及水汽循环过程。在全球大气降水同位素观测网(GNIP)南京站点的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资料基础上,并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春季最为富集、夏季最为贫化;年尺度下降水δ18O与温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而与降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季节尺度下,冬季的δ18O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与年尺度结果相反,皆呈现出正相关关系。采用HYSPLIT模型对站点水汽来源进行追踪,并结合季风活动分析得出:全年中南京大气降水δ18O变化主要受亚洲夏、冬季风及其带来的水汽影响,在季风交替时节(春、秋季)虽降水源于局地蒸发水汽,但仍为季风带来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