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历时暴雨系指历时在24小时以下的暴雨,这类暴雨对中小流域面积水利工程的防洪及安全尤为重要。在编制1、6小时暴雨统计参数(均值及C_v)等值线图的工作中,各省、市对短历时暴雨做了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对短历时暴雨的降雨特性及分布规律、暴雨统计参数与历时的关系,暴雨的时深关系等等都有了不少新的认识。下面就海滦河流域短历时(主要是1、6小时)暴雨的情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使用珠海市1984—2015年R1h-R6h、R1h-R12h、R1h-R24h3个历时暴雨组合推算排水排涝两级标准衔接的设计暴雨水平。应用阿基米德极值Copula与Kendall分布函数构建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分析各历时暴雨组合的遭遇概率、"或"重现期、"且"重现期和二次重现期,以出现最大可能概率的方法推算各组合的设计暴雨值。结果表明:二次重现期所对应的累积频率更准确地代表了特定设计频率情况下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风险率;重现期分别为2年、3年、5年、10年、20年、50年、100年推算的二次重现期设计值介于"或"重现期和"且"重现期设计值之间,小于相应的边缘分布重现期设计值,R1h-R6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1%~7.1%;R1h-R12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3%~9.3%;R1 h-R24 h组合推算的设计值相对误差为3.9%~12.0%。二次重现期推算的不同历时暴雨组合的设计暴雨分位值为内涝工程的风险管理和管渠尺寸提供了优选标准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推理公式法是计算无资料小流域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广泛采用的暴雨概化公式为a=s/t~n;H_t=st~(1-n)式中:t——降雨历时,小时;a——历时t内的设计暴雨平均强度,毫米/小时;s——设计雨力,即设计最大1小时的暴雨平均强度,毫米/小时;H_t——历时t内的设计暴雨量,毫米;n——暴雨强度衰减指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点暴雨量极值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暴雨极值是大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重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中国暴雨资料讨论了点暴雨量极值的主要内容,包括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各历时最大点雨量、暴雨极值的季节变化;给出了大量最大点雨量记录图表;探讨了全国暴雨极值的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宁市1954-2017年降水分钟数据建立暴雨统计样本,采用年最大值法推算暴雨强度公式并推求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结果表明:西宁市短历时暴雨雨型单峰特征比较明显,单峰峰值出现在前1/3。历时120 min芝加哥设计雨型综合雨峰位置系数0.27,雨峰位置在35 min左右,峰值前(后)雨强迅速增加(减小),最大1 h降水量为13.14 mm,降水主要集中在20~80 min。各历时的瞬时雨强变化趋势以及分布型基本一致,雨强随着重现期的增大而增大。累计降雨雨峰前(后)增长斜率升(降)最大。西宁市暴雨分布呈现局地性强,空间差异明显特征,芝加哥设计雨型结果对城西和城北区代表性较好,城中和城东区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暴雨雨量历时关系是均值历时关系和变差系数历时关系组合的结果。根据最新的山东省暴雨统计参数综合研究成果,分析了暴雨均值和变差系数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及其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设计暴雨雨量历时关系随频率变化的各种类型,对设计暴雨洪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山东省暴雨系列较长的291~904处雨量站、历时为10min~3 d、8 710~39 366站年的暴雨资料,按照统一的计算方法分析计算了全省5种历时点暴雨统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地区综合的方法求得各历时全省5个暴雨分区的偏倍比,分析了山东省暴雨偏倍比随地区和历时的变化规律;同时,利用线性相关分析探讨了多个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编制适用于不同历时的综合暴雨公式是协调城市管网排水与区域防洪治涝的重要基础。选用上海市代表雨量站徐家汇站65 a实测雨量资料,建立不同重现期暴雨强度与历时关系,解析暴雨衰减规律,编制单一重现期暴雨公式,结合雨力公式推求适用不同重现期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并推导出暴雨重现期公式。结果表明:不同重现期1~24 h历时暴雨强度均以0.74的衰减指数衰减,据此推求的长历时综合暴雨公式可计算1~24 h任意历时、2~100 a任意重现期的设计暴雨,且平均相对和平均绝对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和0.009 mm/min,符合规范要求;暴雨重现期公式可估算1~24 h历时内任意场次暴雨的重现期,高效地服务于城市洪涝防治决策。成果已纳入上海市治涝地方标准,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各历时实测和调查最大点雨量纪录(通常用雨深~历时关系表示)提供了各地点实际出现的雨量极值,对点的设计暴雨和可能最大暴雨的估算有着良好的作用。美国利用700多次暴雨资料制作了暴雨最大时面深纪录。我们利用1977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暴雨分析小组和水电部流域机构、设计院等单位分析计算的  相似文献   

10.
"98·7"陕南宽坪特大暴雨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平贵  王建卿  庞雷 《水文》2002,22(2):53-57
“98·7”陕南宽坪特大暴雨降雨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暴雨中心最大点雨量超过1300mm,降雨历时6~7小时,超过迄今同历时降雨量的世界最大纪录。对这场暴雨进行了调查,对暴雨特性和成因进行了分析,雨洪对照对暴雨进行了合理性检查,得到了合理、可信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遇到工程所在地点洪水流量资料不足,或没有实测水文资料,又很难采用其它途径来解决洪水资料不足的问题。我国多数地区雨量资料较长,测站数目较多,这种情况下自然地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通常采用频率计算的方法,求得指定频率的各种历时的设计暴雨量,然后通过典型暴雨进行缩放,得出设计暴雨过程,再进行产流、汇流计算,推求相应的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的风险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燊  刘曾美 《水文》2011,(4):12-17
基于Copula理论与方法,以广州1951~2010年的日降水为例,以最大日降水量为基准,构建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3日(W3)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W1)与历时7日(W7)降水量两个组合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式。经择优检验建立了边缘分布为广义极值和P-III型的Gumbel-Hougaard Copula两变量联合分布。随之,推算了两个组合降水的同现重现期和设计暴雨值。最后,依据条件分布计算了在大于或小于年最大日降水量特定设计暴雨条件下超过历时3日或7日降水设计值的风险率。  相似文献   

13.
黄维东 《水文》2019,39(6):27-33
选取甘肃省境内11个典型小流域的水文站实测资料,在分析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及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文学、数理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小流域最大暴雨量-暴雨历时关系模型、最大洪峰流量-流域特征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各时段最大暴雨量较大值主要分布在泾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东南部,较小值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嘉陵江流域的北峪河;绘制了各代表站最大暴雨量-暴雨历时关系曲线,嘉陵江流域以90min为转折点,其他流域均以180min为转折点,小于转折点时,暴雨量随暴雨历时增长而急剧增加,大于转折点后,变化趋于平缓稳定。重点选取危害较大、难以防范的330场次短历时暴雨洪水,建立各小流域暴雨洪水概化模型,短历时洪水发生时间很短,洪水起涨时间约2~5h,洪峰出现时间约5~7h。研究典型小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规律,分析局地短历时暴雨洪水特性,并模拟其变化过程,对区域抗旱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小流域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1958年7月大洪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黄河流域的暴雨一般发生在六至十月,其中七、八月最多,形成较大洪水的一次暴雨历时一般一至四天,笼罩面积约一至十万平方公里不等。黄河下游的洪水来源有三个区域:(一)河口镇至龙门间,即山陕区间;(二)泾、渭、洛河流域;(三)三门蛱至花园口间(如图1).由于各区域的暴雨情况和地形地貌等不同,所  相似文献   

15.
李新泉 《地下水》2022,(5):242-243+272
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暴雨强度及雨型分析对海绵城市规划及城市片区排水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及芝加哥雨型分析方法,对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某片区暴雨强度及雨型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降雨重现期将显著地影响研究区域内的初期降雨量,降雨历时末期的最大与最低暴雨强的比值为2.02。(2)研究片区内的雨型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雨峰出现在降雨历时第48 min时。研究结果对理解不同暴雨重现期下暴雨强度的差异性及雨型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及城市片区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提供基础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陈干琴  刘炳忠  宋秀英  刘群  李琨 《水文》2011,31(1):92-96
根据山东省已经发生的实测和调查暴雨资料,编制了五种标准历时的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分析了暴雨统计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山东省设计暴雨洪水分析计算、有关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刘国纬 《水科学进展》2003,14(2):254-254
由王家祁教授撰写的《中国暴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12月)终于出版了。这是继陶诗言先生撰写的《中国之暴雨》(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以来,关于中国暴雨研究的又一本重要著作,《中国之暴雨》侧重阐述中国暴雨的物理成因,而《中国暴雨》则侧重于中国暴雨量的统计规律,因此我乐意称她们为姐妹篇。《中国暴雨》以地理学、气候学、水利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将大气水和地表水紧密联系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降落在中国地面上暴雨量各因素的地理分布、地理环境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结合水利水电等土建工程对设计洪水计算的需求,形成了中国地理学、中国气候学和水利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杨远东  高秀玲 《水文》2001,21(6):29-34
针对有关暴雨递减系数的若干特性及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对暴雨递减指数的内涵、其对暴雨等值线图编制的影响,不同历时的暴雨递减指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设计条件下暴雨递减系数的应用等,结合实际资料加以了说明,以期有助于暴雨等值线图的编制和设计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近53年最大1小时降雨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一丹  贾仰文  李志威 《水文》2013,33(1):32-37
北京市50多年以来的城化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和人口膨胀对区域短历时降雨的时空变化有显著影响.采用北京市27个代表性雨量站1956~2008年的最大1h降雨量实测数据,分析了北京市53年来短历时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3年来北部、西部地区最大1h降雨量呈增加趋势,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从空间分析来看,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两个短历时暴雨中心,东部地区的降雨量最大,其次是南部的降雨量,中心城区为易出现极端暴雨的区域,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降雨量较小.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一个短历时暴雨多发的省份,每年暴雨都会形成灾害;同时,暴雨也是水文循环中的活跃因子。分析了下垫面对暴雨的影响以及10min、60min、6h、24h、3d等5个不同时段的最大点雨量在河西内陆河流域、黄河干流区、渭河流域、泾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量级分布规律,介绍了不同时段实测或调查最大、次大等点暴雨值及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析确定了暴雨量~频率~历时曲线上不同转折点情况下的暴雨衰减指数n的均值和变化范围,并结合甘肃省地理、暴雨特性对n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