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九孔鲍养殖环境中细菌生理菌群的生态作用,对分离自养殖水体的33株菌株的产酶能力和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分泌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分别为39.4%、57.6%和30.3%;在这33株菌中,产至少一种胞外酶的菌株比例高达63.6%。API鉴定结果表明,在有能力分泌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弧菌菌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42%和40%,而其中河流弧菌又占各弧菌菌群比例的83.3%、62.5%和100%。充分阐明弧菌,尤其是河流弧菌为优势菌,在鲍鱼养殖微生物态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江牡蛎肠道细菌及其产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江牡蛎肠道中分离出21株菌,其中,9株为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为寻找能分泌多种酶的有益微生物,研究了它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表明,有61.9%的菌株能分泌蛋白酶或淀粉酶(各有13株菌);有52.4%的菌株能分泌脂肪酶(11株菌);有33.3%的菌株能产纤维素酶(7株菌)。在这21株菌中,产4种酶的有5株菌,产3种酶的3株菌,产两种酶的5株菌,产1种酶的3株菌,不产酶的仅有5株菌。不产酶的菌株仅占细菌总数的23.8%,而各种产酶菌则高达76.2%,由此表明细菌在近江牡蛎对食饵消化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从近江牡蛎肠道中分离出21株菌,其中, 9株为革兰阳性菌, 12株革兰阴性菌。为寻找能分泌多种酶的有益微生物,研究了它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表明,有61 .9%的菌株能分泌蛋白酶或淀粉酶(各有13株菌);有52. 4%的菌株能分泌脂肪酶(11株菌);有33. 3%的菌株能产纤维素酶(7株菌)。在这21株菌中,产4种酶的有5株菌,产3种酶的3株菌,产两种酶的5株菌,产1种酶的3株菌,不产酶的仅有5株菌。不产酶的菌株仅占细菌总数的23. 8%,而各种产酶菌则高达76. 2%,由此表明细菌在近江牡蛎对食饵消化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敲除谷胱甘肽还原酶(GR)基因gr对溶藻弧菌HY990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技术和Overlap PCR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溶藻弧菌HY9901的gr基因缺失株,通过反转录验证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绘制该菌的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长曲线,测定该菌野生株和缺失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抗生素敏感性、胞外蛋白酶活性和泳动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结果】gr基因的缺失几乎不影响溶藻弧菌的生长趋势,但敲除gr基因后溶藻弧菌对呋喃唑酮、头孢唑林、四环素等敏感性增强,该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显著提高。缺失株△gr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和泳动能力均低于野生株。【结论】谷胱甘肽还原酶在溶藻弧菌的毒力、生物膜形成、药物敏感性、泳动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对虾饲料培养基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分离出500株黏附细菌,以产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能力为指标,筛选出产该3种消化酶的细菌90株,占总菌株的18%.对其中生长较快的69株进行16S rDNA 基因测序,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显示,69株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莫拉氏菌属(Moraxella)等,其中数量最多是芽胞杆菌属,占鉴定细菌总数的53.62%,数量最少是气单胞菌属和嗜盐单胞菌属,均占鉴定细菌总数的2.90%.表明对虾肠道黏附菌群中具有较多能分泌多种消化酶的细菌,可进一步开发为促进对虾消化功能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肠道及其养殖水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方法】采用2216E平板涂布法研究海区养殖马氏珠母贝肠道与养殖水体的可培养菌群种类及丰度。【结果与结论】马氏珠母贝肠道及其养殖水体的可培养细菌归属于2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3纲7目10科23属56种。属水平上,肠道中以弧菌属(74.7%)和假交替单胞菌属(18.7%)为主;养殖水体中α-变形菌纲的FJ943236_g属(40.7%)丰度最大,弧菌属(16.7%)相对肠道丰度较低。样品共有菌属为弧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肠道特有菌属为希瓦氏菌属和盐单胞菌属;养殖水体特有菌属主要为FJ943236_g、鲁杰氏菌属和Nautella。在种水平上,7个种为二者共有;马氏珠母贝肠道和养殖水体特异性菌种分别为18个和31个。虽然门水平上马氏珠母贝肠道中可培养细菌群落与其养殖水体中的细菌群落大致相似,但在属、种水平上二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芽孢杆菌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大多能分泌高活性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水解酶和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分解植物性饵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类[1].  相似文献   

8.
芽孢杆菌胞外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芽孢杆菌大多能分泌高活性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水解酶和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分解植物性饵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类。近年来芽孢杆菌被作为益生菌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它可提高养殖对虾的消化机能,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可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将之迅速转化为无机物,从而有效地促进养殖水体中生态良性循环;还有报道芽孢杆菌能分泌一些抗菌类物质,抑制部分病原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微生物工业生产中芽孢杆菌也常用于生产某些酶制剂,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学者多将芽孢杆菌胞外产物中的某一特定成分进行提纯分析。笔者就芽孢杆菌胞外产物中的一些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噬菌弧菌Bacteriovorax sp. N1在一个投放周期内对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中细菌、弧菌总数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自市售微生态制剂分离蛭弧菌N1并进行分子鉴定,测定其裂解效果,制备高浓度N1菌液分别投放至淡水红鲤鱼(red carp)和海水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水体,采用细菌平板计数法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48 h内水体环境中细菌、弧菌总数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经鉴定蛭弧菌N1为噬菌弧菌,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smarisflavi)、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均有裂解效果。将噬菌弧菌N1投放进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的12~24 h,其能显著降低两种环境中弧菌含量(P 0.05)。DGGE分析显示添加噬菌弧菌N1后淡水组优势菌群弧菌属(Vibrio,a1)和不可培养杆菌属(Uncultured bacterium, a5)在12 h以后含量有明显的减少,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3)和红杆菌科Shimia属(Shimia, a6)菌含量增加。海水组优势菌群不可培养杆菌属(c2)菌在12 h时变成非优势菌群,而白杆菌属(Albirhodobacter,c1)增加成为优势菌群。噬菌弧菌N1在水中含量在24 h时降至最低。【结论】噬菌弧菌N1对海水和淡水环境中的弧菌属和不可培养杆菌属菌群有明显的裂解作用导致其含量下降,但也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红杆菌科Shimia属和白杆菌属(Albirhodobacter)菌群含量增加,但生物效应不明。为维持噬菌弧菌N1对弧菌的控制,需要24 h左右重新补充投放。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蛭弧菌的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5d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2个数量级,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3个数量级,25d对照组COD为6.35mg/L,使用噬菌蛭 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COD分别为4.67,4.16,4.18mg/L;25d后对照组NH3-N为0.49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36,0.33,0.32mg/L,90d后对照组NH3-N为0.41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NH3-N分别为0.27,0.22,0.21mg/L,55d后对照组硫化的为0.011mg/L,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3,5,10mL/m^3及光合细菌皆为5mL/m^3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010,0.008,0.008mg/L。  相似文献   

11.
从患烂尾病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s ocellatus)的溃疡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So GZ1401,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是引起烂尾病的病原菌,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8.6×103 CFU·g~(-1);结合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及HSP60测序分析,鉴定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利用杯碟法研究其胞外产物性质,结果表明:其胞外产物具有淀粉酶、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但无脲酶活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氟哌酸、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制备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采用注射和浸泡2种途径免疫眼斑拟石首鱼,测定受免疫鱼的血清抗体效价和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的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和浸泡组的抗体效价最高值分别达718.4和128,哈维氏弧菌攻毒后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5.0%~86.7%和46.4%~56.7%。哈维氏弧菌灭活疫苗对眼斑拟石首鱼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洋动物肠道中抗氧化活性乳酸菌的多样性,并对活性菌株胞外与胞内代谢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方法】采用溶钙圈分离培养技术和DPPH自由基清除法,从湛江海域6种海洋动物肠道中分离活性乳酸;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多样性;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6株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分属于细菌域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4个科(Leuconostocaceae,Streptococcaceae,Lactobacillaceae,Enterococcaceae)、6个属(Weissella,Pediococcus,Leuconostoc,Lactococcus,Lactobacillus,Enterococcus),其中除菌株zy-3、LY-87、ZH-54的16S r DNA基因序列与数据库EzBioCloud中的模式菌相似性100%外,其余13株活性菌株与模式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97.42%~99.93%),菌株zy-I与模式菌株Weissella cibaria(KACC11862T)的相似性仅为97.42%,推测为Weissella cibaria属中的潜在新种;16株活性菌株胞外代谢物对DPPH的抗氧化活性均大于胞内代谢物,且5株乳酸菌株(zy-4、zy-s6、YM-49、ZH-53、ZH-54)的胞外的DPPH清除能力均在45%以上,高于其它11株菌株。【结论】湛江海域动物肠道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并蕴藏潜在乳酸菌新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东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烂尾病主要病原及其药敏特征。【方法】从对虾病灶部位分离纯化细菌,用2株代表菌株对健康虾进行创伤浸浴感染试验,分析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和HSP60基因序列,以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和坎氏弧菌(V. campbelli)溶血素基因特异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菌株对17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亲虾和养殖对虾分别分离获得编号2018B22和2018MZ1的代表菌,两株菌16Sr RNA和HSP60基因序列均与哈维氏弧菌最相似,且均可被哈维氏弧菌溶血素基因引物特异扩增,表型特征亦与哈维氏弧菌相近;两株菌均可引起凡纳滨对虾烂尾病,其中菌株2018B22的致病力较2018MZ1更强,而后者的耐药谱更广。【结论】湛江地区凡纳滨对虾烂尾病主要病原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14.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及其反硝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研究了一株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不能利用无机碳源进行生长,其在有机碳源存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无机氮源(如氯化铵和硝酸钾)进行生长和繁殖,并且与氮源的浓度呈正相关。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pH为7.0~8.0,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生长条件与一般的细菌相似。假单胞菌可对水体中的硝态氮通过反硝化来实现生物脱氮,这种反硝化的活性与水体中溶氧的含量呈负相关。研究显示,运用假单胞菌的生长特性和反硝化活性实现养殖水体生物脱氮是控制养殖水体氮素污染的一条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益微生物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噬菌蛭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病菌的裂解能力及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对池塘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噬菌蛭菌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裂解作用 ,噬菌蛭弧菌和光合细菌结合使用对养殖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 5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2个数量级 ,70d后实验组比对照组池塘中的细菌总数少 3个数量级 ;2 5d后对照组COD为 6 35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COD分别为 4 6 7、4 1 6、4 1 8mg L ;2 5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9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36、0 33、0 32mg L ,90d后对照组NH3 N为 0 4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NH3 N分别为 0 2 7、0 2 2、0 2 1mg L ;5 5d后对照组硫化物为0 0 1 1mg L ,使用噬菌蛭弧菌浓度为 3、5、1 0mL m3 及光合细菌皆为 5mL m3 实验组的硫化物分别为0 0 1 0、0 0 0 8、0 0 0 8mg 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海水网箱养殖海域弧菌数量变化、种类组成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弧菌数量的变化与鱼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网箱内水体弧菌数量为390~230 mL-1,平均为20.6×102mL-1,网箱外水体为130~1450 mL-1,平均为530 mL-1,非养殖对照海区为10~390 mL-1,平均为190 mL-1。养殖海区弧菌数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网箱水体,对照海区只在9月数量较高,其他时间变化不大。平均数量网箱内大于网箱外,网箱外大于对照海区。水体中出现的弧菌种类有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g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美人鱼弧菌Vibrio damsela,拟态弧菌Vibriomimicus和好利斯弧菌Vibrio hollisae,美人鱼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占有较大优势。弧种数量与海水温度、盐度及营养盐有相关性,但其相关性因不同种和不同点而不同。检测期间,网箱养殖鱼类无明显流行病发生,但弧菌的高峰期明显与报道的鱼病高峰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几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制粒工艺及pH值的耐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实验室分离、筛选的5株有益芽孢杆菌对温度、对虾饲料制粒工艺流程和pH值的耐受性。结果表明,5株芽孢杆菌经80℃水浴40min后全部存活,90℃水浴20min有35%-70%存活,100℃水浴10min仍有30%-50%存活,显示所筛选的5株芽孢杆菌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力;在对虾饲料中添加5株芽孢杆菌,经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后芽孢杆菌存活95%,烘干后芽孢杆菌存活93%,说明杆菌能够承受饲料制粒生产中压力、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当pH值为3.8、4.6、5.2时,分别有l、3、5株菌能繁殖,pH值6.0-8.5时,5株菌生长旺盛,将5株菌经pH值2.2—4.6处理1h,再接种在pH值7.2的培养基可以良好生长,说明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性能较差,在弱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生长旺盛;能耐受酸性环境而存活,再给予适宜环境即能良好生长。5株芽孢杆菌具有作为水产硬颗粒饲料专用益生素菌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演艺海豚混合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的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了一条出现腹泻等症状,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海豚、发现肺、肝、脾、胃等均有病变,从病变组织器官中分离到7株细菌,通过菌株的形态,染色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发现其中5株菌株为大肠艾希氏菌O8血清型,另2株分别为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大肠埃希氏菌和变形杆菌是海豚发病的致病菌。7个菌株均对菌必治和先锋噻肟高敏,对氯氯素、链霉素,痢特灵等中敏,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9.
以黄颡鱼"红头病"致病菌——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A86作为实验菌株,通过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并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主要外膜蛋白(OMPs),SDS-PAGE图谱分析结果显示,OMPs主要有6条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 000、42 000、41 000、36 000、30 000和22 000。用A86 OMPs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22 mL,抗体效价为1∶20 480,抗体按照1∶2 560稀释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仅与迟缓爱德华菌(E.tarda)、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存在微弱的交叉反应,与鮰爱德华菌参考株及不同地区的分离株呈现特异性结合。多克隆抗体与OMPs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主要有2条明显的免疫反应发色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 000和30 000,且36 000蛋白染色最为明显。多克隆抗体与包括菌株A86在内的分离自南北方不同地区的10株鮰爱德华菌全菌免疫印迹试验发现,所有受检菌株反应结果相同,主要有4条明显的反应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6 000、54 000、36 000和30 000,其中36 000和30 000两条蛋白带染色最深。因此,认为从黄颡鱼体内分离的鮰爱德华菌OMPs中36 000和30 000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36 000蛋白尤甚。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 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 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 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