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自从地质力学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以来,通过小型构造的分析,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实例愈来愈多。本文论述的小型构造,即地质力学概念中的再次构造,或惯称为“低序次构造”,亦包括初步构造中的那部分小型构造,但不包含显微构造。   相似文献   

2.
马昌前 《地学前缘》1995,2(2):159-165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全球构造的许多现象,但尚未满意地解释大陆构造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陆内造山带的形成、造山带和盆地形成的复杂历史和旋回性问题、大陆构造圈的不均一性等。新近提出的一些构造模式,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软流圈在大陆构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尚未成功解决软流圈运动的驱动力问题。本文认为,大陆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深入研究,是阐明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关键之一。此外,本文还对“软流体振荡作用”工作假说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全球构造的许多现象,但尚未满意地解释大陆构造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陆内造山带的形成、造山带和盆地形成的复杂历史和旋回性问题、大陆构造圈的不均一性等。新近提出的一些构造模式,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软流圈在大陆构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尚未成功解决软流圈运动的驱动力问题。本文认为,大陆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深入研究,是阐明大陆动力学过程的关键之一。此外,本文还对“软流体振荡作用”工作假说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成矿分析与矿产预测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矿田构造的研究必须主动接受近代科学技术的交叉与渗透,致力于新方向的探索和新领域的开拓。作者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矿田构造研究中成矿分析的新方向:1.遥感地质影象分析在矿田构造研究中的战略作用;2.控矿构造应力场的数学模拟; 3.构造地球化学矿物测量法的应用与发展;4.隐伏矿床研究中的矿体定位定量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构造模型正演技术在下扬子区初步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圈闭评价中构造形态的可信度这一问题,笔者选用有限元地震波模拟正演技术,对下扬子区的HQ、DY、BP等典型构造进行模型正演计算。结果表明,它有效地克服了解释过程中的片面性,为落实构造、评价圈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要论述以上古生界为烃源岩的典型煤型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与气藏类型及找气前景。华北聚煤区为最有利地区,并总结出煤型气藏形成的2种构造环境和4种成藏类型:裂谷活动构造环境中的古潜山自生自储型(苏桥型)、古生新储型(文留型)和克拉通稳定构造环境中的复合型(鄂尔多斯型)及自生自储型。前述4种气藏类型应为今后该区煤型气勘探的主要类型。此外,还对上述两种构造环境中的煤层气问题进行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主要论述以上古生界为烃源岩的典型煤型气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与气藏类型及找气前景。华北聚煤区为最有利地区,并总结出煤型气藏形成的2种构造环境和4种成藏类型:裂谷活动构造环境中的古潜山自生自储型(苏桥型)、古生新储型(文留型)和克拉通稳定构造环境中的复合型(鄂尔多斯型)及自生自储型。前述4种气藏类型应为今后该区煤型气勘探的主要类型。此外,还对上述两种构造环境中的煤层气问题进行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8.
开合构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巍然 《地质通报》2004,23(3):195-199
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观点,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2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本文简介了开合构造中的几个问题:开合构造是一种新的大地构造观点;开合运动是地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开合类型是固定论和活动论的对立统一;开、合、剪之间是辩证关系;开合构造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研究煤层气开采条件,首先要解决构造问题,而构造机理研究又是解决构造问题的核心。煤层具有天然裂隙系统,煤中的裂隙系统(割理)的形成、煤化作用与当地的构造特征密切相关,裂隙系统的好坏是开采煤层气的关键。本文研究恩洪盆地的构造和应力场特征、构造分区、优选区块,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靶区,并为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数值模拟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的方法,研究工程问题、物理问题乃至自然界各类问题的方法。随着高性能计算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方法在沉积盆地构造变形研究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学术界和工业界将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盆地构造变形特征与变形机制的定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系统分析前人数值模拟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有限元、有限差分、边界元和离散元四种常用数值模拟实验方法的特征和应用。同时,本文对近年来数值模拟方法在沉积盆地褶皱冲断构造变形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重点介绍这一方法在构造特征与变形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为数值模拟方法在盆地构造变形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提供参考。最后,本文对数值模拟技术在目前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新卫  马东升 《矿床地质》1999,18(2):168-174
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湘中各锑矿带断裂体系的计盒维数和信息维数。通过对各矿带断裂体系分维特征与锑矿分布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断裂体系的分维高值区与锑矿分布密集区相对应,这不仅表明断裂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也表明断裂体系分维特征是定量描述锑矿床定位及成矿流体运移,聚集条件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运用信息维的原理与方法对湘中锑矿带断裂构造体系的二维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维较之容量维更能反映断裂体系的结构特征,各矿带信息维值的差异定量地刻画了断裂的相对发育程度及分布特点。结合各矿带内锑矿床的分布特征,可发现信息维值的大小对成矿流体的运移和矿床定位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锑矿(点)产出较多、矿床储量较大的地区,其信息维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岩石在细观尺度上是由矿物颗粒胶结而成,除细观结构的力学特性外,其几何特征(颗粒界面网络结构和颗粒粒度分布)也对宏观断裂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索这种几何特征与大理岩断裂能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揭示岩石细观断裂机制,首先通过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大理岩的断裂能,然后在试验后的三点弯试件断口处取岩石切片,进行电镜(SEM)扫描以获取岩石细观结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岩石细观颗粒的界面网络图。通过对颗粒界面网络图分析,发现颗粒界面网络拓扑结构与颗粒粒度分布具有较强的分形特征。将二者分形维数与试件宏观断裂能相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界面网络分形维数与宏观断裂能具有很强的二次相关性,而粒度分布维数与宏观断裂能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宏观断裂能随着两种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宏观断裂能与岩石细观结构几何特征的相关性,加深了对宏观断裂能细观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分维的应用——定量描述裂缝发育程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裂缝分布的自相似性出发,运用分形理论,通过对测井曲线的关联维分析,对裂缝发育程度进行尝试性的定量解释。对松辽盆地裂缝性火成岩地层测井数据进行实际处理,给出了处理结果,并初步讨论了分维与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裂缝的分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A previous method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paces is adapted and modified for 2-D fracture networks. The method relies on scanning a 2-D fracture network through successive straight line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measu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fractures. The fractal dimension is then obtained using the log–log plot of the featur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features for this particular size at different magnifications. It is shown in this study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ous structures can be applicable to 2-D fracture networks with some modifications after testing it on synthetic and natural fracture patterns. The method is simplified to be useful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fractal analysis of fracture network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n the basis of the direction of scanning lines, different fractal behavior and dimensions can be obtained indicating that 2-D fracture networks possess multifractal character. This approa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fracture orientation on the fractal behavior and anisotropic nature of fracture networks as well as the fracture density, length,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6.
分形研究在唐山煤矿铁三、铁四区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的综合体现,分维值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大。应用分形理论,对唐山煤矿的铁三、铁四采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定量评价了研究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并预测了研究区的断层数量。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fractal properties of binary maps of rock fractures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different geological types, as well as different families of fracture patterns obtained from a two-dimensional Laplacian growth model (LGM). From these analyses we figure out which families of the LGM patterns match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fracture binary maps. The LGM is defined in terms of a nonlinear map that depends on two parameters, λ and \mathfraka\mathfrak{a}, that respectively define the area and shape of the elements of the aggregate that conforms the patterns.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roughness exponent of the LGM patterns are found to depend on \mathfraka\mathfrak{a}, with 0 < \mathfrak a < 10<\mathfrak {a}<1. From a detaile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patterns we found that the fractal dimensions of capacity, correlation and information decrease monotonically as \mathfraka\mathfrak{a} increases. We also found that the values of these three fractal dimensions tend to collapse on top of each other as \mathfraka\lessapprox1\mathfrak{a}\lessapprox1. Remarkably, the fractal properties of rock fractures in the scales from millimeters up to a few meters appear to be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fractal structure of the LGM families of patterns with \mathfraka=0.15\mathfrak{a}=0.15 and 0.30, while the fractal properties of rock fractures in the scale of kilometers seems to be well represented by the LGM family with \mathfraka=0.90\mathfrak{a}=0.90. In addition, the thre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 of fracture binary maps in the scales from millimeters up to meters were found to b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Nonetheless, for fractures in the scale of kilometers, the values of the three fractal dimensions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 as an indication of self-similar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corrections to the scaling of the roughness exponent, ζ, suggests that they are negligible for the LGM family of fracture patterns with \mathfraka=0.9\mathfrak{a}=0.9. This finding points to a self-affine structure for this family of patterns. In fact, the calculated roughness exponent results are in the range of values characteristic of rock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评价西部矿区巨厚煤层分层开采过程中弱胶结覆岩采动裂隙网络的发育特征,通过分形几何理论和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采动覆岩裂隙的分形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西部矿区巨厚煤层在分层开采条件下覆岩发育和扩展具有良好的自相似性,分形维数D在0.461~1.488之间;巨厚煤层在分层开采条件下覆岩裂隙分形演化规律可以划分为快速升维阶段、快速降维阶段、平稳稳维阶段、周期性变维阶段等4个阶段,各阶段分形维数D与开采次数分别满足对数关系、线性关系以及二次函数关系;巨厚煤层在分层开采条件下,分形维数D拟合曲线表现出了高度的相似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均呈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以对西部矿区的安全开采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煤的孔隙-裂隙结构特征是研究储层渗透性的关键问题。为了定量描述孔隙-裂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以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郭家河井田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压汞实验数据和扫描电镜(SEM)图像,采用Menger分形模型和计盒维数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裂隙分形维数;同时采用不同孔径段的孔隙体积比作为权重值,计算得到孔隙综合分形维数,探讨孔隙-裂隙结构分形维数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脆性构造变形作用对孔隙整体复杂性,裂隙孔、渗流孔复杂性以及微观裂隙复杂程度均具有积极改造作用,对吸附孔结构复杂性具有均一化作用;微观裂隙分形维数与渗透率具有较高非线性关系,脆性构造作用改造下形成的碎裂煤,其具有的孔隙-裂隙结构优势配比是决定储层高渗透性的关键。因此,建议优先考虑弱脆性变形的碎裂结构煤为主体的断层、向斜和背斜区域进行煤层气抽采。   相似文献   

20.
分形概念及其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手段。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的综合体现,分维值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大。简述了分形基本概念和常用分形维数的几种计算方法,通过实例重点介绍了分形理论在油气构造和矿井地质构造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