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卫辉市的光、温、水资源对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得出,乳熟 ̄腊熟期的气候资源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农业生产基础较差,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的潜伏芽,萌发再生苗抽穗成熟,即种一季收两造的水稻栽培方法。也是种双季稻气候资源不足,种一季有余的中稻地区,充分利用中稻收割后,至冬种作物播种前的两个月的光、温、水、土资源,多产一造稻谷,增加粮食产量。广西的中稻大都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这些地区每年都要从外地调进粮食,这些地区发展再生稻,可以提高山区群众的粮食自给能力,  相似文献   

3.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3年4月—1986年3月三年山区梯度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山区光、热、水农业的气候资源匹配关系,建立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作物气候生产力估算模式。模式中对山区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了修正。运用模式估算了不同山区、坡向、高度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计算结果: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单、双季稻、夏玉米气候生产力一般南坡大于北坡,西坡大于东坡;春玉米、冬小麦一般北坡大于南坡,东坡大于西坡。双季晚稻气候生产力大于双季早稻,夏玉米大于春玉米(神农架山区除外)。应该指出,目前高产典型水稻产量可达其气候生产力的60%以上,玉米和冬小麦仅达到30%—50%左右,表明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可开发潜力很大。本文为合理开发山区气候资源、调整农业布局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供了定量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多项式回归方法对菏泽市30年夏玉米产量分解成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用气象产量与历年夏玉米生育期间光、温、水气象因子进行逐步回归筛选建立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5.
利用渭南市1996—2018年玉米产量和同期全市11个气象站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结合调和权重法对渭南市玉米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采用SPSS17.0软件对分离出的1996—2014年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各类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高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气象产量建立预报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降水对产量贡献最大;在生殖生长阶段,降水与产量呈负相关。预报模型回代、预测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行向的不同定向结穗栽培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创玉38”进行东西、南北不同行向的不同定向结穗栽培试验,其初步结果表明,比常规栽培增产明显,尤以东西行向,三叶期最大最长叶片朝南定向移栽的田块,产量水平为最高。因东西行向受光面积、强度比南北向大,加之玉米三叶期最大最长片叶的指向,基本上是以后玉米结穗的朝向,其叶片采光性亦好,光合强度大,理论与实际产量均高于其它7种处理,表现出了明显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春玉米田间试验资料和历史气候资料,对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进行了验证与灵敏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逐步订正法将当前气候前景和大气环流模式输出资料结合历史气候资料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订正到1o×1o网格点上,与春玉米生长模拟模式相联接,就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网格化定量模拟,并对一些适应性对策的效果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在DKRZOPYC模拟的未来情景下,若保持当前作物品种和生产技术措施不变,研究区域除北部将平均增产70%外,其余地区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幅度在-10%~-50%之间,而在NCAR模拟的情景下,中西部地区将增产,其它地区可维持当前产量水平。适应性对策将对开发利用未来可能的气候资源,减缓未来气候变化的负效应,充分发挥其正效应起到积极作用,进而绝大部分区域将受益于未来水热条件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春玉米套种夏大豆是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地处桂西中部一带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低且波动大。通过试验资料及气候资料的分析,寻找症结所在,便于对症下药,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洛宁县烤烟大田生长期气候条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洛宁县1971-2000年的光、温、水资料进行分析,论证了当地气候资源对于烤烟生产的优势和不足,得出了洛宁烤烟的最佳适宜移栽期,发现了烤烟移栽期和旺长期与烟株生长发育存在时间错位,以及烤烟生长季节明显表现出伸根期长、旺长期短和成熟采收期最长的"两长一短"的生长特点,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气象服务重点,为烟叶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烤烟的生态区划指标研究了绥德县气候资源对烤烟的优劣,提出种植区域、移栽、收获的日期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黔西南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黔西南丰富的光资源具有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数长,光合潜力大的特点,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利;良好的温度条件和水资源对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潜力。并针对黔西南州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向。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冬季光、温、水等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油菜生长。但历年气象资料表明,袁州区油菜生产中存在播种期干旱、开花期低温阴雨、春季高温高湿等气象灾害,影响油菜稳产、高产、优质,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出现的频率及影响程度有加剧的趋势。通过对袁州区气候资源的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适时播种、加强管理、采用高产抗病新品种等措施,可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使袁州区的油菜达到稳产、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黔西南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腹广王芬  赵玉金 《广西气象》2006,27(A03):42-44,62
简要阐述了黔西南光、温、水等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黔西南丰富的光资源具有太阳辐射充足,日照时数长,光合潜力大的特点,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利;良好的温度条件和水资源对种植业和林果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潜力。并针对黔西南州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年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1984-2007年的气象、土壤湿度和产量资料,采用EOF和SVD等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土壤湿度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得出结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玉米单产与土壤湿度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比较稳定.但各区域受关键时段降水量差异的影响,各区域土壤湿度对玉米产量影响存在差异.西部地区8月上旬-中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中部地区6月中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东部地区8月上旬土壤湿度和玉米单产相关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麦田套种棉花,不仅能充分利用春季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春季低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苗的危害。随着麦棉两熟制的发展,我县麦田套种棉花的面积迅速扩大。我们从1982—1984年进行了三年的试验,分析麦田套种棉花期间的农田小气候,探讨套种春、夏棉的适播期,为其应采取的栽培措施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玉米产量及充分利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温、湿、光等自然资源,1996--1998在固始县进行了玉米、平菇、紫木耳套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平菇、紫木耳大田立体种植,可使三者间适宜生态因子互惠形成,单位面积积累生物量大幅增长,较传统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鹿邑县1998-2007年夏玉米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地夏玉米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和内涝.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应选用中早熟竖叶型品种,适时早播;加强田间管理,满足夏玉米生长需要;适时晚收,防止人为减产.  相似文献   

19.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爱民 《气象科技》2004,32(Z1):61-6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玉亭 《气象》1983,9(2):29-31
研究作物种类、品种及产量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合理布局作物,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优势的基础。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大豆在各地所表现的生产性能,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探讨大豆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