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我国抗灾建设与防灾对策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年来研究国内外防灾经验,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作状况,提出了经济发展听防灾之对策,为下世纪我国抗灾策略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6月19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防汛抗灾工作紧急动员电视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就下一步防汛抗灾工作的预防措施上,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做到人盯人、户盯户,在地质灾害的每个监测点上都要设信息员,每个点上都要有干部。在撤离措施上,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干部深入灾区,进村入户、定人定户,进行拉网式排查。要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监测预报,消除隐患,指导群众及时转移避险。  相似文献   

3.
梅、台汛期,是我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时段和重点防范期。为有效地防范全省汛期的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到多部门协调行动,共同防灾抗灾,我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4月27日召开第一次会议。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主持会议;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潘圣明在会上介绍了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会议方案、汛期地质灾害工作大检查工作等情况;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出席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河南地质》2012,(8):47-47
为什么中国抗灾能力强,防灾能力却大大低干日本等发达国家呢?这是因为,中国体制的一些优势使政府得以在危急关头迅速调集各种力量,中国的赈灾表现因此常常比发达国家还要好。但预防灾害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国家的资源调集能力对此能帮的忙很小,它主要取决于全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以及社会(包括政府和民众)对做大规模安全投入的真实决心。  相似文献   

5.
2008年,地质灾害就像一只只突然发疯的恶魔,从岑溪大地的四面八方凶猛地向人们扑来。这一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次数之多、面积之广、危害之重,是历年之冠。”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的同志告诉记者。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面对地质灾害的肆虐横行,国土人紧急动员,众志成城,奋起投身于防灾抗灾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勘察设计》2011,(10):20-25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本规划。本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排防灾减灾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浙江地质》2008,(2):9-9
1月31日晚至2月2日上午,开化县普降暴雪,在全县境内造成多处地质灾害。开化县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全体同志马上进岗到位,将抗灾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抓,同时,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抢险救灾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察设计》2012,(3):14-14
2012年,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防灾减灾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防灾减灾与抗震工作。加强防灾工作部署一是组织各地贯彻落实《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区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二是做好《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条例》研究起草工作,适时开展调研,在年内形成初稿。三是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9.
陈华清  杨敏  张江华  何芳  乔冈  刘瑞平 《地质通报》2015,34(11):2009-2017
考虑到近年来国家对小秦岭金矿区矿山泥石流防治工程投入、山区居民抗灾意识逐步增强等实际情况,从承灾体抗灾能力对风险的减弱作用出发,尝试提出了矿渣型泥石流抗灾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中。抗灾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所有支沟的泥石流抗灾指数普遍不高,抵御泥石流风险的能力不强。风险评价结果显示,18条支沟中仅有东桐峪的北沟泥石流风险性高,其余均为中等风险级别。这一结果低于传统泥石流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是区域内泥石流沟谷中承灾体主动或被动抵抗泥石流危害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1月10日在北京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由从事灾害及社会经济研究和管理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进行信息与学术交流,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社会发展中的减灾问题,为政府提供高级咨询,并促进减灾社会化。初步规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预测、预报;防灾、抗灾工程;灾害与社会;灾害与经济;企业减灾与行业减灾等。  相似文献   

11.
建设部近日发出《关于加强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对建设工程造成的震害与工程抗震经验,提高我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水平。 《通知》要求,位于7度及7度以上抗震设防区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时,应将抗震防灾内容纳入城市的日常管理工作;要特别注重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城市桥梁、地下管线等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能力和水平。对面广量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将重点放在工程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与地基处理上,提高工程的地基抗震稳定性,避免和减轻由于地震时沙土液化等造成地基失效引起的灾害。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工作,近日,住房和城多建设部发布了《城乡建设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见后)。《规划》作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之一,内容涵盖城乡防灾规划、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城乡加固改造和灾后恢复重建,是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安...  相似文献   

13.
《浙江地质》2010,(5):24-24
国土资源部继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强降雨天气应对工作,并派出多个专家组赴重庆、湖南、江西协助开展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后。日前又发出紧急通知。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部署,要求各地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灾措施。《通知》指出,我国南方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其他地区也将进入汛期。  相似文献   

14.
毛春节 《四川地质学报》2014,(2):218-220,233
面对震后极差的地质环境,成倍增加的地质灾害隐患,绵阳市积极开展各项防治工作,通过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有序、高效开展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监测预警、群测群防等防治工作,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失稳灾害的预测预警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危险性初步判别的标准;在分析公路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边坡结构、边坡形态和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边坡标准坡型的模型;以标准边坡坡型为基准,根据边坡失稳资料和降雨数据,建立了公路边坡抗灾能力评分表和评分标准。由此提出了适合于陕北黄土地区(包括砂黄土地区和典型黄土地区)公路边坡降雨灾害预测预警的抗灾雨量法,可以针对某个具体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的降雨灾害进行工点失稳预报。工程应用表明抗灾雨量法可操作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量潮灾史料,分析了中国近海潮灾的特点和形成规律,论证了我国潮灾的严重性,指出了潮灾多发区和重灾区的地理分布和特点,简述了我国对台风潮灾的预报和防灾对策近况。提出了减灾对策的研究方向:潮灾的成因和规律预测的研究;近岸建筑物抗灾能力的数值仿真试验;编制长远和当前沿海国土防灾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城市灾害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初步分析,提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加强民防工程建设的建议,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海防灾抗灾减灾综合能力。结合上海特殊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空间民防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防治对策,以期提高城市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并有效保障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5,32(5):21-21
2005年5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各地要加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工作”。5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对全国近期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分析,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对各项防灾措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浙江地质》2009,(5):23-23
日前,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广西国土资源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有关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切实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为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广西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于5月1日至7月30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互检。首先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对各自辖区开展巡查;其次巡查组进行抽检,抽检的县(市)不少于3个;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质》2010,(4):28-29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灾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各地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