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近年,我们在陕西西乡对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化石作了较详绌的研究,发现按岩石地层单位分组的界限,往往与根据化石带分阶的界限并不完全相合。这就涉及地层分类中组与阶的关系,即岩石地层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争论,我们想借西乡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实际资料,试行讨论两种地层单位的关系及使用准则。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参加编写辽宁早前寒武纪地层典,对近年来争论的辽河群时代问题有一点粗浅的看法。研究和解决辽河群时代问题,对探讨辽东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辽河群的由来和发展辽东前寒武纪地层最初被划分为太古界片麻岩结晶片岩和前寒武纪层,或者是太古界片麻结晶岩片岩和前寒武纪下部层与前寒武纪上部层。嗣后,斋藤林次创建辽河系,指出辽河系相当于前寒武纪下部层。辽河群是由辽河系演变来的,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3.
华北南部、西南部寒武系及上前寒武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河南的罗圈组被认为是冰碛层以来,许多同志对华北南部及西南部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等问题比较重视,不少同志发表了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这对我国南北寒武纪及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甚为重要。 1976年8—9月卢衍豪、袁克兴,袁金良在宁夏贺兰山苏峪口及山西南部中条山观察寒武纪底部的地层。同年9—10月张文堂、林焕令、伍鸿基、袁金良在山西芮城中条山水峪  相似文献   

4.
一、非洲前寒武纪地层概况非洲大陆是由许多克拉通和活动带组成的,前寒武纪地层广泛分布于其中。就非洲来说,前寒武纪地层十分重要,它出露面积占非洲大陆总面积(三千零二十二万七千平方公里)的57%,含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铜、铁、锰、金、铀等,而且研究这样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地层对探索地球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前寒武纪地层主要分布在北非、红海地区、南部非洲和中西非,如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马里、加  相似文献   

5.
三月中旬,全国地层会议筹委会在登封召开了前寒武纪铁矿地层会议。会议在田林司长、赵家骧总工程师的主持下,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观摩研究与讨论,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嵩山区前寒武纪地层顺序基本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向各单位代表学习,特别是向王曰伦、韩影山、赵家骧、申庆荣、沈永和、裴荣富等工程师学习,收获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1978年6月,各部门地层委员会(MCK)在经过第二次讨论后,批准了一年前由乌法全苏会议通过的苏联前寒武纪新地层表(只是地层名称略有改变)。象苏联这样领土辽阔并广泛发育太古宇、元古宇的国家,建立前寒武纪地层表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科学和现实的意义。与其它许多国家正式采用的前寒武纪地层表相比,乌法会议通过的地层表的不同点在于其地层表上部划分较详细,这不仅依据传统的前寒武纪历史一地  相似文献   

7.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我们调查全球主要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建造组)的主要类型的工作成果,采用了过去对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岩石的分析方法,根据以前惯用的出版原则编制世界岩石组合图(建造图)。我们的三篇文章将依次探讨晚前寒武纪(早、中、晚里菲和文德)的地层划分。晚前寒武纪的古地理和沉积作用与显生宙比较更复杂,因为晚元古代时间延续长,地层划分争论大,用做全面对比的原始地质资料不足,特别是对地槽带的对比较难,因其原岩多已变质了。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关于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层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几年了,马杏垣、王植、张伯声和孙云铸等人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1954年参加马杏垣所领导的中条山综合科学研究队构造组的工作,1955年为了蒐资毕业论文的资料,又先后在中条山做了一  相似文献   

11.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在参加了“辽吉地区前寒武纪研究”和“辽东晚前寒武纪”研究之后,获得了较丰富的放射性年龄资料,其中包括Rb-Sr年龄9组,U-Pb年龄18个和一批海绿石年龄,从而对辽吉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柱的许多空白部分进行了地质年代学方面的较全面补充。其结果是使以辽东为代表的前寒武纪地层柱基本上为实测年龄数据所控制,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各地块中时间剖面齐全,数据丰富的地区。对此我们已做了报道(王东方、王集源、  相似文献   

12.
前言前寒武纪地质是多年来国外地质科学界讨论得最为热烈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也是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前寒武纪地质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其中大多是有争论的,迄今不能达成一致认识。例如,进行前寒武系的划分和对比研究,首先遇到的就是地史阶段的划分问题。如所周知,寒武纪以前尚未建立起全球一致的“纪”一级的地史单位,“代”的划分也尚无公认的方案。最近(1982),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地层分会作出决议,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前寒武纪地层,目前在文献中广泛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前寒武纪的划分原则,地层表和年代表的关系,地层界线划分的方法和特征。B.B.明涅尔(1960,1962,1970)提出研究前寒武纪地层的特別要注意研究地层表及其建立方法,地层界线的特性,地壳发展阶段和生物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朱根灵 《华北地质》2007,30(1):13-21
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法是测定前寒武纪地体地质年代的较好方法之一。本文利用该方法对福建前寒武纪地体中一些争论较大的地层、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并详细论述了测年数据的地质含义,确定了这些地层和成岩及变质热事件年代。笔者认为目前在闽西北地区地表露头尚未发现太古宙地层,但其中的捕获锆石年龄有太古时期的信息;目前出露最老的地体形成于古元古界,中元古界较多见;加里东时期形成的新生锆石信息也较多。  相似文献   

15.
杨杰 《地质论评》1947,12(Z2):191-196
凡是无标准化石的地层,其层位及年代非常的鞣以鉴定,尤以寒武纪以前诸地层为最困难。因为寒武纪以前的诸地层,不独无标准化石,还有构造上及变质上等等问题,以致研究者  相似文献   

16.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8-231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张丕孚(地科院沈阳地矿所,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地层层序,叠接,标志层,晚前寒武纪,辽南地区长期沿用的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为永宁群(松树组、朵子山组、庙山组)、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五行山群(长...  相似文献   

17.
对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的简介及评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国际地层委员会最近公布了2004年全球地质年代表,并专门讨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参考方案指出“应该根据唯一客观的物理标准——现存的岩石记录,对前寒武纪地质年表重新进行界定。前寒武纪的地层界线应标定于地层记录中的关键事件或转变点上,以突出反映地球系统演化的巨变。文中建议采用类似显生宙地层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金钉子”法来确定前寒武纪界线。由于该文将对前寒武纪划分和整个前寒武纪研究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参考方案》中有关前寒武纪划分原则和具体划分方案的新思路,对《参考方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对我国前寒武纪年代表制定中有关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上前寒武系的进一步划分问题,南乌拉尔的剖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许多地层单位具有普遍的地层意义(上里菲提穆里、库达什等)。穿过南乌拉尔上前寒武纪地层,或更确切地说是经过巴什基尔复背斜的剖面,许多代的地质学家都仔细研究过,尽管它各个时期的某些构造还未最后确定。这种剖面尤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进展、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沈其韩 《地层学杂志》2005,29(11):411-415
主要介绍自1996年以来我国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建议。新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认识早前寒武纪地层研究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在学术思想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在研究具体的早前寒武纪地层中取得新进展。在了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工作的8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