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遥感地质工作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的普及、推广和探索研究后,目前正在从试验研究阶段向生产性运用阶段发展。为了加强我国的感遥地质工作,加速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遥感地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尽快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科研生产需要的遥感地质人才。高等地质院校在当前的遥感地质工作中应成为遥感地质  相似文献   

2.
遥感地质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段,在整个地质工作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多年来,国内外利用遥感地质方法与地面地质、物化探工作结合,找到一系列矿床和圈定了一大批找矿工作靶区。以遥感地质技术为基础的地质测量方法,已经逐步形成新的地质工作程序。尤其在区域地质测量、成矿区带找矿预测和找矿靶区选择上,更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这里根据在国内一些有色金属成矿区带、矿田、矿区的遥感地质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实践,总结遥感地质找矿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讨论遥感地质找矿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3.
遥感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可用于普查找矿工作的各个阶段。遥感地质找矿要依据不同矿床成因模型及其地质-景观表现,综合分析遥感地质、物化探资料,即走概念模型勘查的途径。应该从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潜在效益三个方面评价遥感地质方法的找矿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光电探测技术及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的发展,遥感地质的研究方法和应同领域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遥感地质研究方法正在从定性目视解译向定量分析方面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构造地质研究、矿产勘查预测、环境地质监测、城市地质条件评价及国土整治等各个领域,在一些部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遥感地质在实现我国地质工作现代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地矿部已将遥感地质应用列为“七五”攻关项目之一。在遥感地质应用业已普及推广的基础上,本讲座拟深入介绍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地学遥感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最新应用成果;深入论述遥感地质定量方法在岩性识别、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环境遥感及专题制图等方面的应用原理和方法。本讲座计划分遥感地质学的新进展、遥感定量研究方法、遥感构造地质应用和环境遥感制图等四个专题,较系统地介绍遥感地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遥感调查是近几年来一直采用的一种新的地质调查方法,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空间宏观优势,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影像地质解译,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目前,可应用的遥感数据种类多、波段丰富、分辨率高,遥感数据处理的技术和方法越来越先进,为高质量成图和深入解译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总结了工作中遥感数据的采集、处理、解译、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必要性和方法,进一步规范了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的内容和样式,为区域地质调查遥感地质解译路线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分遥感数据在斑岩型铜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遥感数据在地质找矿中的大面积应用,在近期“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调查”中尚属首次,使得遥感地质工作向前迈了一大步。通过重点总结斑岩型铜矿的高分遥感找矿方法,图像处理方法、影像特征、异常分布特征等,希望能够对遥感地质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简述四川省遥感地质工作20 年发展情况之后,展示出我省现已积累了丰富的遥感信息源,较高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水平,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遥感应用专业队伍,并已取得了丰硕的遥感地质成果。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未来的国土资源与生态地学调查中,遥感地学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聂立军  周凯  邸新 《吉林地质》2009,28(1):69-71
2004-2006年吉林省开展了吉林市等八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其任务书中提到:“充分收集研究前人区域地质和物、化、遥资料,全面完成测区1∶25万地质填图任务”。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吉林省中等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种类选择、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质解译等。  相似文献   

9.
遥感资料是根据电磁波原理,将地质体的波谱特性记录在图象上或磁带上的一种资料。应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是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本文拟对遥感资料的三个主要特点及应用进行论述,这对发挥遥感资料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吉林省开展了吉林市等八幅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其任务书中提到:"充分收集研究前人区域地质和物、化、遥资料,全面完成测区1:25万地质填图任务".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吉林省中等植被覆盖区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流程,包括遥感数据种类选择、遥感数据处理、遥感地质解译等.  相似文献   

11.
地质部门的遥感地质工作是在一九七八年上海地质会议将遥感技术列为我部重点发展的五大新技术之一以后普遍开展起来的.几年来,在原地质部区调局和物探、石油、水文地质等专业局的领导下,不论在组织机构、人员培养、技术装备方面,还是在普及推广遥感技术、扩大应用效果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七九年关于建立遥感地质站的决定、一九八○年遥感地质站工作汇报会、制订“应用遥感图象进行1:20万区调的技术要求(试  相似文献   

12.
1989年12月笔者参加了地矿部赴苏联区域地质和遥感考察团,访问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苏联地质部航空地质联合体及其所属部门,以及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岩石矿物物理分析实验室等单位,现将苏联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向国内同行作一概略介绍。 苏联在区域地质工作中充分应用航空航天所获得的遥感资料,主要进行:1.区域性基础地质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2.编制各类区域地质图件;3.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 遥感资料作为地质工作各类资料之一,在使用时一般都结合已获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航磁、重  相似文献   

13.
第四次全国遥感地质学术讨论会宣读论文共129篇。这些论文,显示了我国广大遥感地质工作者,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紧密与矿产资源勘测工作、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及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地质灾害预测)相联系的深化研究结果。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国国情的遥感地质工作方法及研究方法。其中包括:①以遥感信息为主、多学科信息综合分析成矿地质环境的遥感地质研究方法;②遥感技术、区域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场勤测联合野外调查的评价方法;③多元信息叠置图象处理及计算机-光学联合图象处理方法;④由整体到局部多层次的遥感地质找矿体系正在形成,为近-中期的矿产资源勘测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福建物探、化探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在区域地质,深部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医学地质,农业地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领域,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军事地质成果产品体系是军事地质工作展示应用业绩的重要平台,而军事遥感地质调查成果图件是军事遥感地质调查的核心成果,其编图方法尤为重要。为了满足特殊遥感地质调查需求及规范成果图件编图标准,提出了军事遥感地质编图方法,并对其精度要求、图形编辑方法以及制图工作技术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编图方法的规范,提高军事遥感地质图件的专业性与适用性,从而为战场建设、军事行动保障和非战争行动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遥感地质的发展现状遥感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项目之一,它在农林、海洋、水文、气象、地质,测绘、环境科学、资源调查、军事侦察等许多方面,正被研究和应用。它对地质工作来说,同电子计算机一样,都是促进找矿勘探高速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用于地质领域的遥感技术,往往习惯地称为遥感地质方法。遥感地质方法,是在航空地质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接触地质体的远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福建永泰地区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根据遥感图像反映出的地质信息特征,有效地解译火山—侵入杂岩区火山地层、侵入岩体、火山构造及线性、环形构造等地质内容。对提高整个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庆生  蔡以评 《福建地质》2000,19(3):161-174
福建物探、化探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半个世纪以来,福建省地质工作者利用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在区域地质,深部地质,矿产,水文、工程地质,环境,医学,农业地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物探、化探、遥感等技术水平和扩大应用领域,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云龙  赵培荣 《云南地质》1999,18(3):283-290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和 进步,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设计,野外填图调查,室内资料处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对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程序及要求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野外地层,构造的遥感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遥感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前期准备设计、野外填图调查、室内资料处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对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程序及要求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野外地层、构造的遥感影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