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邢秀强  贾立华 《海洋工程》2008,26(1):98-102
海水可作为海洋石油平台热泵系统的冷热源,适宜的低温海水也可直接作为空调冷源。海水直接供冷系统可以通过海水变频泵或定流量海水泵抽取不同深度的海水,达到负荷变化的目的。探讨了空调系统中换热器、海水泵、海水输送管道、室内风管等材料的选择问题,提出海洋石油平台空调系统应采用中央空调机组集中送风。为了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应采用换热器将海水与热泵机组或空调机组隔离开。  相似文献   

2.
岸基海洋站观测是我国最基本的传统海洋观测方式,也是最重要的海洋观测方式之一,其特点是规范、连续,所获取的海洋环境要素数据具有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可靠等优点。文章利用环渤海沿岸9个岸基海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对渤海沿岸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渤海沿岸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地域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渤海沿岸各海洋站所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三沙市区位重要,首当发展海洋产业经济,重点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发和海洋旅游业等,可逐步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新兴产业。产业发展应置于国家战略层次,有序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三沙市海洋资源现状,对三沙市海洋产业的发展基础、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三沙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水利用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及世界海水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水热泵技术、海水灌溉技术等技术手段方面详细介绍了海水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分析了海水利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海水利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海水发电     
舟颖 《海洋科学》1978,2(3):62-62
海洋中蕴藏着各式各样的能源。海水发电就是开发海洋能源的一个重耍方面。海水发电主耍指的是利用潮汐、波浪和水温这三种能量形式所进行的发电。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作为可再生能源的海洋能则被认为是可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据理论统计,使用现代技术,每年可从海洋存储的能量中获取相当于1750亿吨以上的标准燃料的能量。可以解决人类今后若千年的能源需求。海洋热能的利用是海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国、日本已有中型(20~50kW)的海洋热能转换(OTEC)发电装置。目前,美国海洋能开发公司在美国能源部(DOE)  相似文献   

7.
海洋热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全球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它有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解决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和淡水缺乏等问题的有效手段.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考虑海洋温差发电的问题,其中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发展比较快,已经建成了一些海洋温差能发电站,我国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文章结合全球大洋可利用的海洋温差能资源,回顾了世界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法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发展情况,希望我国积极开展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蔡浩然 《海洋科学》1988,12(1):61-63
近代海洋能源的范围,是指海洋上特有的能源,包括海水由于上下层温度差而蕴有的热能,潮汐、潮流、波浪等海水运动蕴有的机械能,以及江河淡水入海与海水间盐差而蕴有的化学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冰-海洋模式的热力耦合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冰与海洋的热力耦合对冰与海洋环流的模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是冰-海洋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精确确定需要详细考虑冰-海洋界面附近的湍流过程,这在长时期的模拟特别是气候模拟中,常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过去的研究常常假设冰下海洋混合层的温度为冰点,特别是在单纯冰模式的模拟中,但考虑海冰漂移和冰点变化的效应时,这一假设是不精确的.因此,弱化冰下海洋混合层温度为冰点的约束,不考虑详细的冰-海洋界面和海洋混合层的湍流过程,根据冰-海洋耦合系统的能量收支关系,设计了一个简化的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对该方案引起的海洋混合层适应、热力结构和海冰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用于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热力强迫下该耦合方案既可使冰区混合层海水温度向冰点适应,又使冰边缘带海水温度与冰点保持明显差异,能够较好地反映冰-海洋热力相互作用.利用该耦合方案构造的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模拟的海冰范围及季节变化与实际观测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 开发领域已由传统的“ 捕鱼摸虾” 扩展到海水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工业、海洋能源工业、海洋药物和食品工业、海水直接利用业等, 海洋科技在传统海洋产业的技改, 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为未来产业做技术储备等不同层次上的支持作用也越来越重。一些海洋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强烈感觉到, 由于缺乏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持, 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的痛苦, 具有应用价值的海洋高新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海洋企业界的共识。尽管这样, 海洋科技转移到海洋生产领域的道路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通畅,制约的“瓶颈”很多,其中比较主要的就是缺乏有效的海洋技术中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构建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仿真平台,对于开展该领域的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仿真平台研发技术,包括仿真系统热力循环模型和海水输送模型的构建、仿真平台的技术框架、仿真系统的特点及功能等,详细介绍朗肯循环各热力学过程的仿真计算模型,并利用该仿真平台分别计算了朗肯循环下9 种不同工质在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中的运行效率,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给出了不同装机容量下的工质流量、温海水流量、冷海水流量及蒸发器、冷凝器的热负荷计算值。该成果为海洋温差能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仿真试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洋温差能转换(OTEC)工艺过程的特点,分析了海洋温差能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影响。认为大流量吸排水形成的大尺度水团在海洋中的重新分布,致使厂址周边海水的层化结构和环流结构以及海水盐度、溶解氧和营养水平等参数发生变化,进而对海洋环境造成很大改变,形成了OTEC技术特殊的环境影响方式。还着重分析了羽状流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卷载和冲击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分析归纳了海洋温差能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评价因子,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为未来开展洋温差能开发以及全面评价海洋温差能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论述应用太阳能集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蒸馏淡化和膜法淡化的海水淡化方法。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 ,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 ,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  相似文献   

14.
闫恒乾  王辉赞  周树道  刘均  王龙 《海洋学报》2017,39(11):128-140
基于简单海洋数据同化数据集的逐月再分析海温资料,对197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40年的太平洋及我国周边海域温差能资源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温差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北半球的20℃等温差线从冬季到夏季可由20°N扩展到40°N,而南半球的温差受季节变化相对较小;温差能有效开采区域集中在30°S~40°N范围内,但纬向分布不均;可近似将气候态平均的20℃等温差线作为全年可开采区域的边界;(2)太平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温差能等价深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最大可达近2 m/a;温差能的变异系数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但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效开采区域之内的变异系数在各季节均低于0.1;(3)我国温差能资源在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最为丰富,其温差维持较高水平,能量密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能量的稳定性较好且可实现全年有效开采,其最佳利用时间为5-7月,最差利用时间为2-3月;(4)太平洋温差能储量在TW量级,且以2.83 GW/a的趋势递增。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北极海域海洋观测与通讯导航节点浮标的供电问题,提出利用北极海域冰面上冷空气与冰下海水之间的温差能转换为电能,为冰基浮标供电。根据北极温差的时空分布特性与冰基浮标的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冰基浮标温差能发电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分析。根据5 种工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确定R124 工质作为系统的循环工质。仿真结果表明:温差能发电系统在北极冬季两个月的总发电量为745 kWh,相当于3.72 t 能量密度为200 Wh/kg 的锂电池。因此,北极海域温差能转换发电系统能输出相当可观的功率与电能,显著提升冰基浮标的供能水平,提高其观测能力,延长其持续工作时间,减少破冰船对其的维护频率,从而打造冰下观测网络的关键节点,支撑北极冰下移动观测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基于ECCO2 (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GLORYS12V1 (Global Ocean Reanalysis and Simulations)、ORA-S5 (Ocean ReAnalysis)三种海洋再分析数据,对比研究了菲律宾海盆深层温盐及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种数据显示的海盆深层温盐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在3 000~4 000 m水深区域,海水呈春夏两季高温低盐而秋冬季低温高盐特性,4 000 m以下海水温盐季节变化很小;沿西边界,温度与内部有明显差异且季节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沿西边界的输运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10月至次年4月输运向南,5—9月输运向北,并且在8月份达最大值;表明存在沿西边界的流动,即菲律宾海盆与南端西卡罗林海盆(West Caroline Basin)之间存在季节性水体交换。海盆深层海水温盐年际变化也十分显著,但不同数据显示的变化特征存在较大差异。EOF和相关分析显示,三种再分析数据的深层位温与ENSO均存在一定相关性,ECCO2的深层位温变化与ENSO的相关性最强。由于长期观测数据较少,再分析数据的结果难以验证,因此目前对年际变化特征的研究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A low-level β counting-α spectrum apparatu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β radiation of thorium-234 and α spectrum of thorium-228 simultaneously and an easy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the enrichment, radiochemical separating, sampling and measurement of thorium-234 and uranium-238 in the ocean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analyzing export productivity in the euphotic zone via thorium-234-uranium-238 radioactivity disequilibrium. The detecting efficiency both of β and α radiation is higher than 20%. The background of β radiation is less than 0.5 min-1, and the energy resolution of α detector is better than 1%. Total recycle ratio of thorium-234 is about 75%. Using the above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the radioactivities of dissolved thorium-234 and uranium-238, particle thorium-234 and uranium-238 in seawater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Southern Ocean and the Arctic Ocean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在资源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会对缓解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做出有益贡献,同时也必将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新亮点。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本文制作了全球海域风能资源的年等级区划、季节等级区划。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状态来看,全球海上风能资源的潜力巨大,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风能等级为7级(最优等级);中低纬大部分海域也比较乐观,多在4级以上;北冰洋的风能资源为4级,比传统估值乐观。北半球西风带7级风能资源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季节性差异:1月最广,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小;南半球西风带的季节性差异则相对较小:7月相对最大,其余月份略小于7月。7月,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风能资源都属于7级,明显比其余代表月丰富。4月和10月,北印度洋的风能资源整体贫乏,大部分区域为1级(最贫乏)。  相似文献   

19.
An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of available data on the saturation state of seawater with respect to calcium carbonate and its possible significance for scale formation on 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OTEC) heat exchangers. Pertinent oceanographic data is lacking at or near potential OTEC sit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egree of saturation of seawater with respect to calcium carbonate. Consequently, only “extrapolated” saturation values can be used. These indicate that near surface seawater is probably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calcium carbonate phases calcite and aragonite, at all potential OTEC sites. The deep seawater that would be brought to the surface at the potential Atlantic Ocean sites is also likely to be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lcium carbonate. The deep seawater at the potential Pacific Ocean sites may be slightly undersaturated.The fact that OTEC heat exchangers will be operating in seawater, which is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calcium carbonate, means that if nucleation of calcite or aragonite occurs on the heat exchanger surfaces, significant growth rates of calcium carbonate scale may be expected. The potential for calcium carbonate nucleation is highest at cathodic metal surface locations, which are produced as the result of aluminum corrosion in seawater. Consequently, corrosion and scale formation may be closely related. What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biofouling may be on this process are not know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