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对延安市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副高活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归纳出延安市大降水高空环流形势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了基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的延安市大降水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2.
使用延安市1986-1990年自记风资料,统计了延安市静风各级持续时间及其频率.用Weibull分布拟合了各月静风持续时间频率,并导出其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3.
延安春季第一场透雨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1998年共19a资料,对延安市春季出现第一场透雨的气候概况进行统计分析。在对延安市出现透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以及有利的天气环流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透雨产生的前期环流特征及影响系统,并对春季第一场透雨作了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4.
延安市流脑流行趋势的预测郑莲花,李新亚(延安地区气象局延安·71600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延安市春季少年儿童中较易发生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变化除其它原因外,与本市前一年12月及当年1月的气候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  相似文献   

5.
冬季强低温天气对日光温室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孙智辉 《气象科技》2004,32(2):126-128131
通过分析2001、2002年延安市日光温室内的温度资料,得出当外界气温达-20℃时,棚内温度可降至0℃以下,棚内作物受冻害,据此确定了强低温天气和气象服务标准;结合延安市宝塔区1951~2002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强低温天气分布特点及其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给出对策措施、建议和气象服务重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延安市12县区198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综合舒适指数,分析延安旅游气候舒适度,得出以下结论:延安市舒适旅游期持续时间较长,5-9月是延安市的最适宜旅游期,是开展乡村游、避暑游的最佳时期;4月和10月是较适宜旅游的时期。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低,湿度小,开展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时要注重保暖。  相似文献   

7.
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市中监测站、南桥监测站)2000—2003年污染物浓度监测显示.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分布具有明显时空分布规律,即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冬春季大于夏秋季,夜间大于白天。在空间分布上,市中心大于郊区,北部大于南部地区。形成这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的原因,主要是延安市区北、西、南三面围山,东部开阔的地形的动力效应.四季分明的气候,秋冬春的近地层较强的逆温,常年盛行的西风,不同的气象要素(风、降水、云、日照、温度、湿度以及天气形势等)也对不同的大气污染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延安市13个县区1990—2010年雷暴日和2002—2010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结合延安经济和人文环境特点,将雷暴日、雷电灾害频度、经济易损性以及生命易损性作为延安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采用分区法对13个县区的雷电灾害易损度进行区划。结果表明:延安市雷电主要发生于6—8月,平均每年发生雷电灾害3.78次,宝塔区、子长和延长为雷电灾害极高易损区,其中宝塔区易损性最高,延川、甘泉、富县、黄龙为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陕西省延安市13个国家气象站19802011年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资料,对降水强度的气候概况作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安市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变幅明显,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6.6~14.2之间,最大降水强度在0.2~4.4mm/min之间,降水强度曲线基本呈指数分布,时间越短,降水强度越大。最大降水量以7—8月居多,一天内12~20时出现频次占一半以上。延安市高强度降水范围较小,以影响1个县为主。气候变化分析表明,只有志丹站15个时段年最大降水量有增强趋势,其他站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