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是一種最標準的沉積礦床,它的生成,簡單地說,是由於內陸湖沼或海洋邊緣逐漸下凹沉積的時候,沉積區的本身或是它的附近有足够的造煤物質来源,積水情况和水流的速度合宜,以及參與泥炭化的細菌作用等也都恰當,就會有煤的生成。如果沒有這  相似文献   

2.
河南陕县瓦碴坡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09,42(4):53-59
矿床产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的控制。矿区及外围是由3个矿带、30余个矿体组成的大型铝土矿床,是河南省内主要富铝(黏)土矿成矿带之一。矿床受潮湿热带气候中形成的红土化与成矿密切相关;侵蚀面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及溶斗是铝土矿的定位空间,海湾泻湖相沉积环境是铝土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矿床属于海相成因的短距离搬运-机械沉积为主的铝土矿类型,认为此区具有较好的铝土矿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河南陕县柿树沟铝土矿床控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树沟铝土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控制。铝土矿规模较大、稳定,矿体为层状或似层状,矿石构造类型为块状、层状。主要矿物成分由一水硬铝石、高岭石组成,有害元素少,并伴生有Ga元素等。矿床受潮湿热带气候中形成的红土化与成矿密切相关。侵蚀面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洼地及溶斗是铝土矿的定位空间,海湾泻湖相沉积是铝土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矿床属于经过短距离搬运-机械沉积为主的铝土矿,具有较好的铝土矿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發生变化,某些地方發生岩石的冲刷,另外一些地方則發生沉积物的堆积。在沉積岩之中,依据它們生成的条件,可以分成海相沉積岩和分布較小的陸相沉積岩,即湖泊、沼澤和河流的沉積物。此外,如上所述,沉積岩还可以根据成因分成四类。这就是:(a)碎屑沉積岩或陸屑沉債岩,由其他岩石的碎屑構成(其中包括大量的砂質沉積物、泥質沉積物和礫質沉積物);(6)生物沉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禹州泉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泉店铁矿床地质特征、探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在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含铁建造基础上,经区域变质作用再次交代富集形成的铁矿床。该矿床受地层、变质作用、构造等多重因素影响和控制。在此基础上结合航、地磁资料指出了本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舞阳冷岗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冷岗铁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在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含铁建造基础上,经区域变质作用,再次交代富集而形成的铁矿床,该矿床受地层、变质作用、构造等多重因素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王登红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01,20(2):112-118
文章初步厘定了与海相火作用有关的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讨论了其成因,认为内生外成(沉)是其主要特征,即成矿物质主要由火山作用从深部提供,而矿石又是通过沉积作用在海底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从成矿类型的角度将块状硫化物矿床与BIF型或磁铁石英岩型矿床联系起来考虑。该类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演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球演化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金沙县岩孔含铀磷块岩矿床位于上扬子台褶带东南缘。在总结分析该矿床基本控矿地质要素的基础上,再结合该矿床矿化体的基本特点,就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矿床是以寒武世早期中酸性凝灰岩为物质基础,经剥蚀、搬运、沉积作用和磷块岩形成过程中吸附铀,最终形成本研究区的含铀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9.
一、先从組成岩石圈的岩石种類談起在第二講中,我們談到一切暴露在地表上的岩石,都要受到風化作用的破壞,破壞後的物質,又被水、風或冰川搬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沉積下來,这些疏鬆的沉積物受到压力或經过膠結以後,就形成堅硬的岩石,这种岩石就叫做沉積岩。沉積岩是我們在第一講中所提到的地球的表面一  相似文献   

10.
冬瓜山层状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成因。研究发现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矿胚层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层状铜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阶段:早阶段是由泥盆至石炭纪喷流沉积形成的块状硫化矿床,晚阶段受燕山期岩浆改造而形成的热液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甘肃桦树沟(铁)铜矿床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古陆边缘弧-槽-盆体系的发生与发展,元古代基底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海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桦树沟矿床含铜建造,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桦树沟矿床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2.
张振飞 《现代地质》1993,7(2):215-220
热液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是多种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空间上表现为场。隐伏矿床或矿体的存在会由各种场的异常反映出来。多场叠合法是通过研究各种场与矿化的关系,综合分析和利用多场找矿信息来进行隐伏矿床预测的方法。本文以辽西兰家沟钼矿床为例,叙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屬矿床除鉛、鋅两种主要元素外,其中常含有金、銀、銅、鎘、鉍、鈷、砷及錫等元素,有時還存在铟、鎵、钼、硒、碲等元素。此種多金屬矿床,在我國分佈很广,就目前不完全的资料來看,分佈於全國各個省份共約有4000个已知矿產地點(不包括西藏地區,因尚無資料)。但對磺床類型,目的只根據礦床成因及沉積環境提出了:(一) 在凝灰噴出岩系中熱液交代礦床,(二)碳酸  相似文献   

14.
冲积层或冲积矿床是通过机械作用过程形成的,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石或矿脉的风化和分解.风化、分解造成的游离矿物,经过流水的搬运和富集而成砂矿.河流携带能力减小,造成冲积物的沉降,因此,这类矿床常位于水流速度减小的部位.沉降下来的冲积物由砂、砾石、卵石等以及一些经受住了侵蚀和风化作用的游离矿物组成.这类矿物有金、铂矿物、锡石、铌铁矿、钽铁矿、金红石、独居石、锆石以及冲积宝石等.  相似文献   

15.
1.在论证火山和沉积建造的含矿性及重新评价岩浆活动在形成层控矿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国内外开展了一整套的研究工作:(1)研究了一系列多金属和铁矿床矿石的同生理论,这些矿床曾被当成夕卡岩矿床,实际上是沉积时聚积的矿石物质经过改造而形成的.(2)沉积岩层中层控钨和金矿床的发现与研究;针对这种矿床,提出了分散的同生矿质再分配和堆积的模式.(3)针对黄铁矿型矿床,确定了含矿火山岩建造,提出了构成这种矿床的矿石是受早期地槽阶段以后的各种作用而再造和再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桦树沟(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桦树沟( 铁)铜矿床矿石及含矿岩系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铜矿床形成于近大陆边缘的海底裂谷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元古代基性火山岩,硫、碳主要来自海水。火山—沉积岩系经深循环水—热系统的作用,成矿物质被浸出和搬运,并经海底喷溢作用沉淀于海盆洼地中形成含矿层,后期变质作用使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和富集。矿床成因为喷气(流)沉积—变质改造型( 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保山在真緬地槽之南西端,其造山运动与喜馬拉雅褶皺时期相当。本区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今保山構造盆地;沉積了新第三纪的瀉湖相沉積。(注:僅根据鑽孔的资料还未遇到老第三纪地層)作者在保山盆地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內,作了地質踏查工作,蒐集了有关新地質构造运动的一些証据,闡述如下,僅供参考。但作者对新地質構造这門科学学習很差,野外实际经验不足,不免有错誤之处,敬希批評指正。 (一)礦床成因类型不会表示新地質構造运动:保山××砂礦为瀉湖相新第三纪礦体,后期被季節性的流水及河流  相似文献   

18.
山西灵丘支家地热液隐爆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津  唐跃林 《地质与勘探》1993,29(11):16-22,28
本文从矿床学的角度,对支家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热液隐爆矿床概念以及与它有关的隐爆构造及引爆热液概念,认为该矿床是一种含矿热液通过隐爆作用而形成的银矿床,即热液隐爆银矿床。  相似文献   

19.
無論是在岩石学中或礦床学中,对熱液蝕变的岩石都很少論述,前者所討論的僅是火成岩、沉積岩和变質岩三大岩類,後者所談到的也只是金屬礦床和非金屬礦床本身,而对於它的圍岩却很少论及,因而对这样一个尋找礦床特別是金屬礦床的重要找礦标誌就失掉了它的应有地位,但是,恰恰这一种蝕变圍岩对尋找礦床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试图从研究硫铁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入手,讨论其机理,为查明硫源性质、成矿温度、判断矿床物理一化学条件及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多成因性等提供有益的信息。本文所指层控硫铁矿床是指那些限制于一定层位的矿床,包括沉积后受变质作用或热液作用叠加一改造或受这些作用综合叠加一改造而形成的矿床。也包括那些受一定层位控制而矿质与同期火山活动有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