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贵州中部五指山背斜南东翼,是贵州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利用矿床勘探和开发的最新地质资料,从成矿背景、构造、地层、岩性和岩相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结果表明,五指山背斜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区内与该背斜轴向近于平行的深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构造破碎带和地层层间破碎带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空间,赋矿地层下寒武统清虚洞组成矿元素高背景值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地层中的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为重要赋矿岩性,上部泥质白云岩(砂泥质层)+中部瘤状似瘤状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下上部泥质白云岩岩性组合是成矿的关键,有利矿化富集的地段是洼地微相、滩丘微相和过渡微相的急变带,沉积微相变化营造了良好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2.
柴河铅锌矿成矿物质来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沈生 《矿产与地质》2010,24(4):318-321
柴河铅矿成矿物质来源是多源的。矿质来源主要来自下伏的老基底岩石,部分来自矿床围岩——高于庄组条带状白云岩。基底岩石中的含矿热卤水,沿NF1这条切割震旦系地层到达基底岩石的断裂上升,运移到震旦系高于庄组成矿有利围岩(条带状白云岩)中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北东部,是五指山矿集区的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体产于清虚洞组的白云岩中,自下而上共划分为9个矿体层,属沉积型铅锌矿床.矿石类型为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石.五指山地区位于紫云-垭都深大断裂的北东侧,南东侧有安顺-凯里深断裂,这些深断裂是纳雍枝矿床深部物质来源的前提,次一级的构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矿质流动的通道.五指山背斜Pb、Zn综合异常明显的部位,异常与区内构造较吻合,与矿床(点)展布方向一致.该矿床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铅锌矿床具有较高的可比性.通过对纳雍枝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及分析,认为五指山地区的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矿体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利用ICP-MS对矿床矿石、矿化岩石及围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矿石中以富集As、Cd、Sb、Bi、Ge、Mo、Sn、Cs、Tl等微量元素,亏损V、Cr、Co、Cu、Rb、Sr、Nb、Ba、Ta等元素。分散元素Ga、Ge、Cd富集与Zn、As呈正相关,说明流体本身富含该类元素。Ga/In值及矿石产出状态指矿床是中低温热液成因。矿石、矿化白云岩及围岩的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均以Eu负异常为特征,不同矿石类型之间富集元素类型及富集程度差别较大,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含矿地层本身和下伏的灯影组地层及深部基底。  相似文献   

5.
贵州普定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黔西北五指山铅锌矿集区是川滇黔接壤铅锌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已探明多个大中型铅锌矿床,提交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250万t,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文章对区内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与邻区及MVT矿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和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白云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陡倾斜脉状产出,断控和层控特征明显。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矿型,主要金属矿物由闪锌矿和方铅矿组成。矿床形成受构造、层位及岩性、沉积岩相等因素的约束,构造是必要条件和主要控矿因素,灯影组和清虚洞组鲕状白云岩是有利赋矿层位和容矿岩性,局限-半局限的台地-泻湖相沉积为有利沉积岩相条件。成矿物质具有混合特征,其中成矿金属Pb、Zn等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而矿化剂C和S则分别来自赋矿海相碳酸盐岩及其内的蒸发膏岩。成矿流体属于与右江盆地演化有关的低温中低盐度盆地卤水,矿体是富金属流体在早燕山期区域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背景下卸载,与富硫流体混合的产物,成矿过程与MVT矿床相似。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模式的建立,有望推动区内找矿新突破,并为邻区铅锌成矿预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因子分析这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来揭示元素之间、样品之问以及与地质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成矿信息,为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提供依据.在研究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以其中Ⅰ号矿体的控矿断裂(F5断裂)内的构造岩为R型因子,得到4组元素组合因子并综合成矿地质条件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碳酸盐化蚀变和铅、锌矿化发生在不同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并非完全来自地层,主要来源于深源流体;铅锌等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部分来自于地层(白云岩),部分来自于与基底岩石有联系的成矿流体.客矿断裂带内的构造岩裂隙发育,铅锌成矿流体有选择性地沿碎基多、破碎强烈的裂隙充填胶结成矿,矿床应该属赋存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7.
硐子铅锌矿床发育在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侧、翁牛特旗少郎河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区出露的岩石主要为角闪石岩、花岗闪长岩等,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化分为早期铜矿化和晚期铅锌矿化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硐子铅锌矿床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0℃~180℃,盐度范围为0.4%~7.2%Na Cleqv,成矿压力范围为11.83~24.30 MPa,表明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的特点。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参与成矿作用的特点;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成矿物质具有深源岩浆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在构造活动期,区域上活化的深源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下地壳及赋矿围岩发生部分熔融,并与下渗的大气降水发生混合,导致成矿流体在断裂构造有利的位置富集成矿。硐子铅锌矿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湘西—黔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铅锌矿严格赋存于台地边缘礁滩相产出的藻礁灰岩中,其实质属断裂构造控矿,具有MVT型矿床的典型特征。成矿时代可能为晚志留世至早石炭世。(中)低温度、中高盐度流体从上地壳岩石地层中浸出铅锌,顺断裂通道运移至碳酸盐岩围岩中,围岩受水岩反应和交换作用释放的海水硫酸盐经热化学还原作用转化为还原硫,还原硫与铅锌金属络合物相结合而成矿。该类成矿过程中受区域挤压应力影响的断裂构造始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贵州纳雍枝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雍枝铅锌矿床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是黔西北地区五指山背斜内近年来取得勘查突破的大型铅锌矿床(1.30Mt),也是川滇黔矿集区贵州境内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铅锌矿床。矿体受层位和构造控制明显,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五指山背斜南东翼穿层和顺层构造带内,赋矿围岩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无论是缓倾斜的似层状矿体,还是陡倾斜的脉状矿体,矿石中普遍发育角砾状、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次为方铅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次为石英和重晶石。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δ~(34)SV-CDT值变化范围较宽,介于4.7‰~22.8‰之间,平均16.68‰,多数集中在18‰~22.5‰之间,远高于赋矿白云岩的δ~(34)S_(V-CDT)值(7.3‰)。硫化物总体呈现δ~(34)S_(闪锌矿)δ~(34)S_(方铅矿)δ~(34)S_(黄铁矿),暗示S同位素分馏未达到平衡,成矿流体的δ~(34)S_(∑S)值应高于硫化物的平均δ~(34)S值(16.68‰)。因此,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赋矿海相碳酸盐岩中的蒸发膏岩,是蒸发硫酸盐矿物热化学还原(TSR)作用的产物。硫化物具有正常Pb的组成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及~(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8240~17.9701、15.6364~15.7651和37.8956~38.3230,与赋矿白云岩Pb同位素组成略有不同,但壳源特征明显,很可能来源于区域基底岩石。综上认为,纳雍枝铅锌矿床兼具层控和断控成矿特征,成矿物质主要由壳源岩石提供,硫化物沉淀受控于富金属流体与富还原硫流体的混合作用,其形成是区域构造与大规模成矿流体耦合作用的结果,属于MVT矿床。  相似文献   

10.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处于川-滇-黔铅锌银成矿域东侧,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铅锌矿床,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床凉水沟铅锌矿的地层、岩性、构造、岩浆活动、围岩蚀变和物化探特征的分析,认为该铅锌矿床主要是以岩性为主导因素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受到构造活动的控制;矿化产于下石炭统大埔组白云岩中,具有顺层展布特征;构造部位位于背斜轴部及两翼的NWW向次级断裂,矿体呈透镜状、似板状、囊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铅锌硫化物。通过分析总结区域上影响成矿的主要条件,认为地层岩性和构造活动对成矿意义重大,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大量喷发促使了矿床的形成。结合黔西北成矿条件和潜力提出了找矿标志:石炭系蚀变碳酸盐岩为地层、岩性标志;NE向与NW断裂交汇部位,以及NW向断裂内的次级断层、层间破碎带、褶皱发育地段是构造标志;铁帽可作为地表找矿标志;区域低电阻率、高极化率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找矿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1.
鄂西地区铅锌矿基本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鄂西地区铅锌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两种:沉积型和热液型.沉积型铅锌矿主要形成于晚震旦世-寒武纪;热液型铅锌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与区域性伸展构造事件密切相关,矿化主要集中于青峰强变形带、神农架断穹西部、黄陵断穹北部及咸丰背斜和长阳走马坪背斜等次级褶皱中.近年来的找矿勘查实践表明,区内铅锌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会泽超大型富锗铅锌矿床为例,在研究该矿床“三位一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从不同尺度精细刻画了会泽铅锌矿床构造-流体-成矿耦合过程,完善了铅锌超常富集机制:(1)酸性成矿流体(pH<3.6)被陆内构造作用圈闭于川滇黔“三角区”内,并大量汇聚,强劲的构造动力驱使其远距离迁移并不断从途经地层中萃取成矿物质;(2)深部成矿流体沿断褶构造带“贯入”,经减压沸腾作用、气-液分离作用,进一步浓缩富集,水-岩相互作用下的铅锌水解和白云石化作用使成矿物质再次富集;(3)当盆地中循环的还原性流体进入容矿断裂时,氧化性成矿流体和还原性流体混合发生矿质沉淀,形成富锗铅锌矿床。从宏观和中观上看,会泽铅锌矿床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换背景下,并由于构造空间类型、力学性质转变和构造活动的脉动性使成矿过程具有多阶段性;而且流体反过来影响和改变构造。缓冲溶液作用与络合物形成、减压沸腾及重晶石脉形成、多阶段主要成矿作用过程,都是微观层次上流体-岩石化学反应及成矿元素的输运-沉淀-富集等作用的具体表现,均为构造-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东安牛头寨地区锑矿床控制因素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表现出逐级控矿特征:区域性F1断裂、牛头寨复式背斜及北北东、北北西、北西向次级断裂,分别控制着锑矿带、锑矿床的空间展布及锑矿脉的形态、产状与规模。地层岩石建造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赋矿地层中的白云岩、硅质岩等易碎裂,为矿液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部分含矿地层的Sb高丰度,还可能成为矿提供了矿源。已有的研究表明,锑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特征,并混入了部分围岩沉积硫。石英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出岩浆流体与变质水混入溶液特征。矿物包裹体的爆裂温度平均为157℃。石英的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揭示了矿液为K-Na-Ca-Cl型富硅的弱碱性溶液。矿床成因厘定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造山带东段西成矿田内发育一系列泥盆纪的喷流沉积型(SEDEX)铅锌矿床,甘肃徽县洛坝铅锌矿床就是其中的代表型矿床之一。它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焦沟层上部,矿体分布受洛坝背斜和南、北两翼断裂控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石主要为纹层状、层状、浸染状、块状构造。经过详细的显微构造和SEM扫描电镜分析,鉴定出与喷流沉积有关的通道构造、淬火构造等。矿床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该矿床赋矿围岩的Ba、As、Sb、B、Ag、Hg等喷流沉积指示元素值均较高,且两者均具有LREE相对富集、明显的Eu正异常和中等Ce正异常特征,对比表明,成矿流体中的REE主要继承赋矿围岩(硅质岩)。矿床包裹体及硫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温度为168~350℃,以中、高温为主;早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9.8‰)明显大于晚期矿化硫化物的δ34S值(平均5.6‰),说明后期改造作用中有地层硫的参与。综合研究表明,该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后期又受到海西期-印支期的叠加改造,并确定该矿床为秦岭后造山期板内伸展热水喷流的产物,最后建立了洛坝铅锌矿床热水喷流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广西老厂式铅锌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厂式铅锌矿是产于泥盆系和寒武系不整合界面之间的脉状中温热液铅锌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和基底地层,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混有部分雨水的混合水。矿床成因属沉积-岩浆热液改造富集矿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研究认为:纳交系铅锌矿床赋存在上寒武统额顶组碳酸盐岩层中,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和下伏地层,矿床就位于印支复背斜与多向断裂转折复合部位,受层位、岩性和构造的明显控制,具同生与后生成矿特点,属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探明狮子山"飘带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深部找矿方向,在详实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矿床地质特征、矿化规律和控矿构造特征,得到矿区主要由次级褶皱构造控矿、NE向断裂构造控矿及地层岩性接触带构造控矿三种控矿形式,控矿构造为"飘带矿"的形成提供了运移通道、沉淀-富集空间,与地层岩性共同组成有机的成矿系统:因民组在成矿中扮演富集场所和地球化学障双重角色;落雪组白云岩、鹅头厂组碳质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利于成矿流体运移、矿质交代沉淀,与富集"飘带矿"体关系密切。通过本次厘定的构造控矿特征,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F_(y-2)深延部分、断裂交汇部位进行,尤其围岩蚀变是指示成矿的有利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黔西北长坪子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机理,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LD05坑道进行了蚀变-岩相剖面填图,划分了矿化-蚀变分带,并选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和倾斜脉状分布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赋矿围岩为白云岩,蚀变类型有方解石化、白云岩化、黄铁矿化等。通过计算元素迁移量,结合元素迁移量图发现,围岩白云岩化过程中伴随着MgO的迁入,主成矿元素Pb、Zn及伴生元素Cu、Cd、As等在断裂带中大量迁入,表明成矿物质随热液活动沿断裂裂隙运移。研究认为,成矿期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条件,为矿床深部的成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构造控矿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凤凰山银矿床位于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东端的次级褶皱断裂破碎带中。本文基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凤凰山银矿床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控矿构造组合样式及其形成机理。认为矿体产于NWW向压剪性断裂中的局部张性地段,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以及NWW向断裂与NW向断裂交会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辽宁青城子矿集区产出在辽东裂谷凹陷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铅锌金银多金属矿集区.矿体与含矿岩系呈整合产出,受一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其中大石桥组是铅锌的矿源层,具有高金丰度和富As的盖县组是金银的矿源层,变质作用或者韧性剪切作用使得金得到富集而成矿.铅锌矿床围岩主要为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大理岩、变粒岩和浅粒岩;金银矿床围岩主要为上部盖县组片岩,少量大石桥组变粒岩.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岩恢复表明,青城子铅锌矿围岩中的大理岩原岩为灰岩、白云岩,变粒岩、浅粒岩原岩主要为泥质砂岩,个别为火山岩;金银矿围岩中的片岩类原岩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变粒岩原岩为泥质砂岩.青城子铅锌金银围岩中的大理岩和片岩构造环境应属稳定大陆边缘,变粒岩、浅粒岩构造环境应属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裂谷活动所造成的地壳拉张、变形及其相关的构造-岩浆活动,为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环境;不同级别的裂谷盆地内的沉积作用以及海底火山喷气作用、沿同生断裂发生热水沉积作用,为矿源层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吕粱期变质作用对区内铅锌矿的叠加、富集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