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登陆台风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技术研究"(2001DIA20026)于2002年3月启动.登陆台风会直接造成社会巨灾,过去因为技术条件不够,对它的研究无法开展.如今因探测技术发展,计算机能力的提高,登陆台风已成为国际台风研究的前沿课题.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热带气象研究计划(TMRP)联合开展代号为ITCLP的国际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美国天气研究计划(USWRP)开展了代号为USLHP的登陆飓风研究,澳大利亚开展了代号为TCCIP的登陆热带气旋影响研究,我国作为台风登陆最多的国家,开展这一研究已经偏迟了10年.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气象组织(WMO)参与策划和组织的"气象环境与COVID-19"会议于2020年8月在线召开。会议专家组的15位成员,除了两位主持专家外(见14页),其他成员的基本情况在表中给出。Ben Zaitchik博士(美国),担任专家委员会主席。曾是NASA研究助理、美国国务院研究人员,现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担任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第六届东亚夏季风季节预测联合会议于2004年5月11~13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世界气象组织(WMO)、韩国气象厅(KMA)、韩国汉城大学、韩国釜山大学、日本气象厅(JMA)、香港天台、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地球物理观象台、  相似文献   

4.
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60次届会于2008年6月18~27日在瑞士日内瓦WMO总部举行。经国务院批准,郑国光作为WMO执行理事会成员、WMO中国常任代表率团参加了本次届会。WMO执行理事会成员、各技术委员会主席、WMO秘书处官员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约22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受世界气象组织(WMO)委托和中国气象局的派遣,国家气象中心通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孙修贵和国际气象通信业务主管高级工程师李湘于2003年10月22日至11月3日前往柬埔寨气象局、缅甸水文气象局进行考察访问。本次  相似文献   

6.
登陆台风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热带气旋研究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把台风登陆从传统的台风路径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国际台风研究的重点,例如WMO的世界天气研究计划(WWRP)、美国的天气研究计划(USWRP)和澳大利亚的某些研究项目都把台风登陆作为重点课题投入研究。陈联寿在全国第11届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上,提出了台风登陆的PDP计划,指出台风登陆阶段是研究台风、海洋、地形(岛屿、海岸、浅海区大陆架)3者相互作用的唯一手段。也是考察预报警报、社会响应和风暴灾害3者相互影响的良机。登陆台风引起的暴雨、台风大风、风暴潮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把登陆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十分必要。目前,对登陆台风研究也有不少成果,笔者从登陆台风的气候特征、陆地路径、强度变化以及登陆台风暴雨等方面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1会议概况 WMO基本系统委员会(CBS)信息系统中心专家组(ET—WISC)第4次会议于2010年2月5~9日在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召开。会议主席是来自德国的Heinrich Knottenberg博士。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德国、  相似文献   

8.
1 前言澳大利亚气象局 NMC 承担国家级气象中心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指派的世界气象中心之一的任务。此外,它还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世界地区预报系统的区域地区预报中心和 WMO 的全球联合海洋服务系统的国家级资料处理中心。因此,NMC 在天气分析和预报方面负有国家、区域乃至世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学委员会(CCl/WMO)管理组会议于2005年1月3lH至2月2日在日内瓦WMO总部举行。参加会议的主要有CCl主席Mr.Boodhoo、副主席Mr.Vent-Schmidt和CCl管理组成员及WCP/WMO的有关管理人员。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作为CCl管理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4月 10~ 13日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协办的“全国季风与暴雨科学讨论会”在广东珠海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计 90人 ,其中 ,有来自中国气科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的院士和权威人士 ;也有来自各区域民航空管局气象中心、各省、区气象局 (台 )、热带所的气象专家和课题主持人 ,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中山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也派出专家出席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6 9篇 ,大会报…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我国登陆台风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技术研究年度成果交流会于 2 0 0 3年 3月 2~ 4日在广东省广州天气雷达基地召开。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陈联寿院士主持。项目以及所属 5个课题、2 5个专题的负责人汇报了登陆台风项目设计和实施、登陆台风边界层探测、华南、华东登陆台风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以及百年台风数据库系统研究与进展情况。会议还专门邀请了广东省气象局专家介绍了台风观测研究有关“追风计划”的实施与分析结果。通过 2 0 0 2年一年的研究 ,该项目在登陆台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0多位与…  相似文献   

12.
第13届省港澳重要天气研讨会于1998年12月17~18日在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召开。会上共交流学术论文12篇(粤方5篇,港方4篇,澳方3篇),内容涉及热带气旋,暴雨的天气学分析和预报技术研究以及副热带高压和南海季风活动的气候分析和OLR可视化处理技术等。其中澳门气象台对台风“宝丝”的发生、发展规律,衰亡及其移动过程作了天气学分析。香港天文台利用从日本气象厅引进的一套高分辨率有限区域谱模式(RSM),尝试加入日本地球静止卫星观测获得的台风云导风资料,讨论模式对“宝丝”的模拟结果。香港天文台研究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郝望 《气象科技》1982,(2):46-49
一、概况世界气象组织1981年3月18~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了一次人工影响暖云的专家会议。到会的有世界气象组织气象研究规划部的L.R.Koenig(凯尼格)博士、美国海洋大气局大气规划办公室的R.L.Lavoie(拉沃伊)博士、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w.R.Cotton(科顿)教授、马来西亚气象局局长何东源、日本气象研究所台风研究部的藤原美幸、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Bh.V.Ramana Murty、夏威夷大学云物理观象台的高桥劭。何局长在致欢迎辞时说,马来西亚对人工影响暖云非常感兴趣,地处热带的马来西亚,人们总以为这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2500毫米),确实,这里季风供水是常有的事,但却也遇到缺水问题。当气候异常,特别是干旱,使许多象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的国家遭到重大经济损失。一次干旱就使几年的  相似文献   

15.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对登陆台风预报的检验评估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针对2015年7—9月登陆中国大陆沿海的台风,利用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资料和集合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登陆台风的移动路径、时间、地点、强度和降水等进行检验评估,以期为预报员应用GRAPES登陆台风概率预报提供依据。检验结果表明,(1)集合平均移动路径要优于控制预报,集合预报各成员登陆地点存在20~340 km差异,但实况登陆地点均能落在集合成员登陆地点中。(2)对24 h和48 h登陆地点误差而言,集合平均较控制预报更接近实况。(3)随着预报时间的趋近,集合平均、控制预报和集合成员登陆地点距离误差逐渐缩小,登陆地点空间位置预报也没有明显的系统性误差。(4)集合成员对台风登陆时间预报偏早,平均提前2.3 h。(5)在强度预报中,尽管最低气压和近中心最大风速存在登陆前偏弱而登陆后偏强的趋势,但登陆点预报值区间包含了实况观测值,表明GRAPES-REPS集合预报能够较好展示多种可能信息。(6)不同量级降水AROC评分为0.56~0.76,具有预报参考价值;另外AROC评分的高低及台风暴雨落区的准确性与台风登陆点和登陆时间误差密切相关。可见,GRAPES-REPS区域集合预报可以在台风登陆地点、时间、强度和降水预报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预报不确定性信息,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预报决策。   相似文献   

16.
过文娟 《气象》1980,6(6):20-21
我国近海台风从形成到登陆只有1—2天,其发生发展的预报是当前台风预报中的难题之一。对这一问题,浙江省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和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等都作过一些分析和研究。本文仅根据近海台风发生发展时的卫星云图特征的分析,概括出几类云图模式。  相似文献   

17.
1概况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防灾减灾工作组(WGDRR)第14次会议及咨询工作组(AWG)会议于2019年6月18-21日在韩国蔚山举行。WGDRR中国联络人王亚伟(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和AWG成员雷小途(气象工作组(WGM)组长)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世界气象组织(WMO) 教育培训历史与背景1958年,阿根廷Buenos Aires大学向拉丁美洲学生免费开放气象课程之后成为WMO首个区域培训中心。1960年,WMO综合培训计划形成,van Mieghem教授(比利时籍)于1962年提出四大分级系统,1965年WMO成立教育培训专家组,于次年由WMO执理会(EC)审议通过,并决定由van Mieghem教授担任组长。1970年于罗马举  相似文献   

19.
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共气象服务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2月3~5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率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代表团成员包括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安徽省气象局局长翟武全、预测减灾司司长矫梅燕、云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肖子牛、预测减灾司减灾服务处处长田翠英、国际合作司副调研员徐相华。  相似文献   

20.
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是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与世界气象组织(WMO)为了研究气候异常,解决长期预报和以减灾防灾,保证粮食生产为目的而设立的世界性研究计划。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在今后廿年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